第22章 (2)

飛出大小不一的銀圈,盤旋空際,閃爍銀光,亮晶晶,帶着殷殷雷鳴,直向五行尊者套去。

五行尊者見狀,立即展開“五行陰陽颠倒大陣”,來抵禦這不絕如縷的銀圈。

頓時,只見五行尊者五人的頂頭上空,飄出五朵隐含煞氣的黑雲,迎了上去。

但是銀圈并不畏煞氣,愈套愈多,并且漸漸收縮束緊,極似一只紅桶,外加一道接一道的銀箍。

雖然這是幻術,可是金、木、水、火、士五行尊者,已忍不住面紅耳赤,額上汗珠,涔涔而下,似乎是已經受不起了。

此時,柳一鳴手指又連點五點,飛出五道銀絲,猶如一枝釣杆上,系着五條銀色色絲,各系着一尾銀紅色大魚一般。

只聽他喝聲:“起!”手指向上一擡。

五行尊者頓時應手淩空吊起,絲毫不能反抗,随即又聽他喝聲“落!”

手指微晃,銀圈立即消失,五朱衣怪人,又跌坐原地。

五行尊者此刻已滿面頹喪,心驚膽寒,默默相對無言。

稍頃,柳一鳴又微笑道:“請諸位準備,在下第二套來了!”

話聲一落,随即撮口發出一陣抑揚頓挫的嘯音。

嘯聲一起,由低微轉而高亢,一入耳宛如虎嘯龍吟,嗡嗡然轟聲不絕,而且怪的是,你愈不想聽,卻聽得愈真切。

五行尊者五人.連閉穴掩耳都無法擋住。

忽,嘯聲一落千丈,轉而細如蟲鳴,啾啾唧唧。

五行尊者,頓時感到四肢骸骨,似有蛆蟲攢動,癢徹心肺,滿身煩躁如焚,越是努力用功抵抗,越是感到痛癢難耐。

Advertisement

繼而嘯音一變,聲如清吹細打,宛如九天仙樂,使人陶陶然,如入仙境,并恍然看見許多仙子翩翩起舞,濃豔溫柔,落人心志。

五行尊者頓時起身手舞足蹈起來,人随音轉,嘯音一急就舞得快,嘯音一緩,就舞得慢。

衆人只見五行尊者朱衣飄風,舞成一團,盡管已是汗流浃背,氣喘如牛,仍無法自己。

柳一鳴見狀,不為己甚,立即停止一音。

五行尊者這才同時停止舞蹈,如夢初醒,互相驚愕對視一眼,心有餘悸,不由顯出一副驚魂落魄之狀。

柳一鳴道:“适才連番薄技,均承賜讓,但不知五位尚有何話說?”

話一說完,五行尊者又恨又怕,滿臉頹喪憤怒交織的尴尬神色,立即厲聲喝道:“今日認栽,我們即刻回山,這筆賬以後再算!”

柳一鳴聞言,突然一睑正色道:“五位請歸告令師,天下之大,無奇不有,人外有人,中原武林絕非全是無能之輩,五年後,自有人會前往西昆侖,一試西昆侖的絕世武學!”

說着,随即将所收的法物,雙手一揚,分飛原主,又繼續喝道:“尊物在下無用,請拿回去吧!”

五行尊者也只好滿臉羞愧的接過,五人連謝也不說一聲,宛如喪家之犬,晃身如流星飛瀉般往峰下落去。

武當派原本抱定誓死以護師門的決心,想不到天降福星,輕而易舉的就把五行尊者給打發走了。

因此他們自掌門以下,無不對柳一鳴敬奉神明,晚間的慶功宴上,更是對柳一鳴千恩萬謝,崇敬至極。

席間柳一鳴提起張玉霞之事,有意代為成全之事,一雲真人聞言,不禁樂得呵呵大笑道:“這妮子真有眼光,能得如此福緣,太好了,太好了!這是貧道求之不得之事,柳少俠何用謙虛征求同意呢!”

席散之後,“閑雲野鶴”四老齊集掌門靜室,密議甚久,最後才由一鶴真人,恭請柳一鳴同入藏經密室。

大家分賓主坐定,一雲真人才滿睑正色道:“貧道忝掌本門,才疏學淺,德薄能鮮,險些将祖師數百年基業,毀于一旦,如非柳少俠仗義援手,貧道雖粉身碎骨,亦愧見先師于地下,推究其原因,不外是武當派武功藝業,已日趨式微。”

話鋒一頓,又道:“本門祖師爺洞玄真人,曾遺留玄門秘笈洞玄經一部,貧道參詳二十餘年,終因資質有限,至今仍一無所得,久聞柳少俠,學究天人,功參造化,而且品德高尚,是以我師兄弟四人,一致同意,并已向祖師祝告,從權假手外人,參洋傳技,以光大本門武學,不知柳少俠,能否予以成全。”

柳一鳴聞言頗感十分為難,一者這是武當不傳之秘,自為他人,豈可參與,二者四老言辭懇切,自己能否在短期內參透洞玄經呢?

他略為沉吟,才道:“此事尚祈四位道長三思,貴派不傳之秘,豈可假手他人,況且在下智慧有限,能否參透玄妙,也未必可知。”

話一說完,四老又同聲恭請道:“這是貧道們已經三思決定的事,務請柳少俠,不要再作謙辭。”

柳一鳴見無法推辭,只好勉為其難的答應一試了。

于是一雲真人謹慎的啓開室內複壁的機關,捧出一冊用黃绫嚴密包裹的絹冊,又恭呈柳一鳴手中。

柳一鳴神色恭謹的雙手接過,置于案頭,然後再向一雲真人道:“道長能否替在下準備一間靜室,以便在下先作一番參詳,然後我們共同研究。”

話聲一落,一鶴真人立即接口道:“這藏經密室,倒是頗為寧靜;只是設備太為簡陋,不知是否可用?”

柳一鳴一聽,不由笑道:“此處為貴派藏珍重地,自然最好,只是在下并非貴門中人,似乎有些不妥吧!”

一雲真人笑道:“此地雖為本門重地,但對柳少俠卻是例外,請柳少俠委曲一下吧!”

說完,四人起身告別,各自安寝。

柳一鳴也略作調息運氣凝神的功夫,以恢複一日來的争鬥疲勞,然後打開洞玄經參悟起來。

洞玄經共分上下兩篇,上篇與北宋哲學家周敦頤太極圖說,極為相似,內雲:“無極而太極,太極分兩儀,動而生陽,動極而靜,靜而生陰,靜極後動,一動一靜,互為其根,分陰分陽,兩儀立也!陽變陰合,而生水火金木火,五氣順布,四時行焉。

……萬物生生而變化無窮焉……萬物生于有,有生于無等……”凡一千三百字。

這一篇是蘊含玄門修真無上大法精義,主靜、主柔,動靜合運,剛柔并濟,以靜制動,以柔克剛,與道家無為心法,大致相同。

在武當四老,他們只知其文,不知其用,自然極難,但是柳一鳴在古洞中,已悟徹“青龍乾坤訣”演化而成的“萬化神功”,早已洞徹天地間的奧妙,因此路為印證所學,便己了然于胸。

下篇乃是各種武功秘訣,字數極多,着話意必另有一本副冊,詳載着各種圖解,兩相對照之下,才能全盤通曉,

柳一鳴研讀後,靜中參評,由于缺少副冊的對照,一直到五更雞啼,天光破曉,隐聞殿後傳來武當門人練功,口湧七擒掌,七絕劍招口訣時,才觸發靈機,完全悟通,整衣一笑而起。

原來這些秘訣,就是武當派各種武功基本原理,七絕劍,七擒掌,正是武當派歷代相傳藝業,與洞玄經上的口訣完全符合,而且完全源于洞玄經。

只是當前武當弟子,連同掌教一雲真人四老等,皆僅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罷了!

晨間柳一鳴乃邀集四老,再次聚集于密室笑道:“在下幸不辱使命,已粗解洞玄經的奧義。”

話一說完,四老不由大喜,連忙稱謝,并且立即請教。

柳一鳴于是先按武當七擒革招式,逐一演練并回誦其訣,而且邊演邊解說其所以然的原理,四老聞聽之後,豁然貫通,不禁喜得眉開眼笑。

柳一鳴又繼續道:“依此決而觸會貫通,凡武當派各種傳統武技,不難增加一至數倍的功力。”

說着,又繼續解說上篇柔、靜、陰陽互生互化的天地奧妙原理,并且逐一征詢他們調息吐納各種內功境界,然後一一指示,四人應如何按上篇法訣,習靜調元,打通任督二脈,以求三花聚頂、天氣朝元。

他也将這些艱澀深奧的玄理,用各種淺近譬喻,簡單扼要,分析詳盡,即使四老根骨再低,也一樣心神領會,雀躍不已。

雲真人随即一臉肅容率其他三老向柳一鳴至誠頂禮,道:“柳少俠對武當再造之恩,一雲不敢或忘,願永生奉為師輩,代代相傳,一雲謹率三位帥兄弟件表先行叩頭謝恩。”

柳一鳴見狀,連忙答禮道:“區區小事,如何敢當各位道長如此重禮!在下不過是得之愚,野人獻曝,有荒謬失禮之處,尚席四老多多海涵。”

四老今日異常興奮,好似全都年輕幾十歲,歡容滿面,笑不絕口,對柳一鳴是既敬且親,四人不斷諄諄請益,似乎時間如寸寸寸陰般的寶貴。

柳一鳴在武當山上,逗留了七、八日,正欲取道南下時,忽然接獲莊自強來信,說明已經替黑豹的五義及其手下數十人,安插在湖南長沙的便利商號分行,并且提及河南嵩山附近的分行出現兩名自稱是龍虎雙僧的西藏僧人,四處為惡,分行中無人是其敵手,請求支援等等。

于是柳一鳴只得打消回鄉念頭繼續北上,由武當山,經鄖陽,出紫荊關,越桐柏山脈,過南陽,循白河,直趨嵩山。

一路上朔風怒嘯呼呼,沙塵撲面,較之南方又是另有一番景象,經桐柏山,便已天寒地凍,大雪紛飛,諸山都已換披白色新裝,諸水亦鋪上一層如鏡薄蓋。

柳一鳴不愧雅人,逢此南方稀有之景,不禁到處留連,沿途賞玩,仆仆風塵,十二月初,才抵嵩山境內,自然山勢更奇,景色更幽,處處更足以令人留連忘返。

話說,便利商號在莊自強和“四劍客”同心協力,以及柳一鳴大力贊助之下,早已遍布全國各地了。

由于便利商號完全是以服務為宗旨,所以物價不但較別的商號便宜,若遇有天災地變,則可免費赈濟災民。

幾個月下來,不但未曾虧本,反而因薄利多銷,淨賺五百九十多萬兩白銀,也因樹大招風,引起有心人的觊觎,但是因為他的店東是江湖奇俠“畸形兒”,所以盡管觊觎之人不在少數,卻沒有人敢輕舉妄動。

而且因“畸形兒”曾入江斬毒龍,又出錢購買米糧赈濟錢塘江災民,引起當今天子的注目,遂頒下皇命,各州、縣大小官吏,盡力配合便利商號的業務擴展,同時頒下一道聖谕,“畸形兒”如遇大小州官可不必行跪拜之禮。

是以便利商號,才能在短短幾個月內,各分店遍布全國各地,而一般的盜賊也不敢有所蠢動。

這一日柳一鳴來到篙山腳下的便利商號分店附近,遠遠便已瞧見“追風劍客”兄弟四人,正和兩名身穿大紅憎袍的高大僧人,展開一場大戰。

一時六人鬥成二團,杵舞風雷俱動,劍搖寒星萬點,雙方殺得個難分難解。

盡管“四劍客”四人功力不錯,但龍虎雙僧也不是省油的燈,時間一久,四人已是攻少守多了。

兩僧手中降魔杵指東劃西,如虎人羊群,無人敢硬接,加上杵風如排山倒海,重似泰山,“四劍客”已是岌岌可危了。

驀然一聲輕嘯,從右側山巒上,淩空飛落一條青影,并且聽來人朗喝道:“大家住手!”

聲音清越,聲調雖然不高,卻使龍虎雙僧,入耳如聞雷震,歷久嗡嗡不絕,不由心中一凜,倏地搶攻三招,身形暴退丈外,并且循聲注視。

只見一位骨秀神清的少年青衣書生,正在衆人歡聲中,悠閑的卓立身前,并向自己兩人輕喝道:“你們兩個蠢材,想必就是紅教門下的龍虎雙僧了吧,出家人不守清規,竟敢闖入中原,攔路打劫,這等罪過,應受何種業報,你們自己說吧!”

兩僧雖為方才先聲所奪,以為是來了高人,但是一看來人不過是一個少年的文弱書生,那會放在眼裏,是以聞言不但不怒,反而仰天呵呵狂笑起來。

良久,龍僧濃眉一豎,厲聲喝道:“你這瘟生,想是吃了熊心豹子膽,竟口出狂言,來攪混佛爺們的買賣,識相的快滾到一邊去,看看熱鬧,待會佛爺慈悲收你做個小沙彌,分你一杯羹,否則就有你好受的。”

柳一鳴聞言,口中不經意的笑道:“在下實在看不出你這兩個連受別人利用都不知道的笨蛋,有什麽能力,在下不為己甚,留下你們手中的降魔杵,回去告訴你們的哈圖哈達,中原境內不容你們橫行!”

話一說完,龍虎雙增再也按捺不住怒氣,怪眼一瞪,同時喝道:“瘟生硬要找死,佛爺們就先超度你了!”

“了”字一落,龍僧降魔杵一擺,一式“野火燒天”,帶起一股勁風,疾如閃電飄風,當頭向柳一鳴壓下。

眼看敵人不逃不避,就要傷在杵下時,忽然雙目一花,杵下便失去了人影。

同時突聞那瘟生安詳的卓立在一丈開外,向自己的師弟虎僧招手道:“要嘛你們兩個蠢材一齊上,在下可沒有時間陪你們耍狗熊!”

龍虎雙僧聞言,立時被氣得三尺暴跳,七孔生煙,也不再答話,肥大朱紅僧袍,宛如兩團烈火,雙雙縱身拔起,淩空五六丈,像兩朵紅雲,挾着一陣狂風,同時向對方罩下。

來勢淩厲無比,若以為他們外表粗笨,就不靈活,那便大錯而特錯了。

柳一鳴仍是一味嘻嘻哈哈,眼看來勢,立即展開“萬象迷蹤步”,只見他左旋右轉,右轉左旋,兔起鹘落,在龍虎雙僧驚濤駭浪的攻勢中,從容出沒,随意旋回,總是那麽一動一靜恰到好處。

在龍虎雙僧的杵影掌風間隙中,滴溜溜的亂轉,是那麽的自然,那麽的美妙,真像是馬戲中耍狗熊一般。

只見得“四劍客”兄弟四人,不由紛紛鼓掌叫好,一時歡聲雷動。

而場中的龍虎雙僧卻是越打越吃驚,越打越惱火,漸漸的感到膽寒了。

對方這奇妙身法,真是聞所未聞,見所未見,盡管自己師兄弟兩人,已将降魔杵十蕩十訣的絕招使遍了,但對方的人影,恍如有形無物,瞻之在前,忽焉在後,一會兒滿眼都是敵人,一會兒敵人卻不見蹤跡。

同時招招搶制先機,快如電光石火,鬧得你頭暈目眩,簡直無處下手。

想那龍虎雙僧橫行西藏,平日不可一世,何曾受過如此窩囊氣,只氣得兩人形如發瘋,怒吼如雷,雙杵交叉織成漫天杵影,如雨打芭蕉般的向柳一鳴當頭罩下。

柳一鳴一見來勢,白袖微拂,立時有一重無形勁氣,把雙僧震退,兩僧被震得倒退七八尺,才拿樁站穩。

同時笑道:“依在下看來,兩位還是把降魔杵留下,否則……”

話未說完,在一旁掠陣的“九宮劍客”朱建民,立即接口道:“柳少俠當心,這兩個大喇嘛還會掌心雷!”

這一說,真是一語驚醒夢中人,那在一旁氣喘如牛,心膽俱裂的龍虎雙僧聞言,內心暗忖:“這小子瘟生是何來頭,武功竟然如此神奇奧妙,高不可測,別說那種身法飄忽不定難以捉摸,只看他方才輕輕一掌,就非自己兩人能力所敵,何不用幻術取勝呢!”

心意及此,兩人不由相視一眼,立即将降魔杵插在身後,龍僧怪眼一翻怒喝道:“瘟生小子果然有些門道,現在報上名來受死!”

柳一鳴一聽,劍眉倏軒,笑道:“真是一雙蠢熊,柱你們千裏迢迢,跑到中原為人賣命,連要找的人就在前面也不認識,豈不是糊塗透頂,笑破人家的肚皮了嗎?蠢熊!”

說着一頓,又輕聲喝道:“我是誰,你們知道了吧?”

龍虎雙僧聞言,先是一凜繼而一喜,桀桀怪笑道:“真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原來你這小子,就是聖上急欲召見的什麽‘畸形兒’,自己趕來送死,倒省得佛爺們許多手腳了。”

“了”字一落,龍虎雙僧巨雷般的猛喝一聲,道:“瘟生照打!”

同時兩人巨目暴射綠光,雙掌一合一翻,一陣轟轟之聲的五雷掌心訣,如山崩海裂,雙雙向柳一鳴劈到。

在他們認為,自己這種密宗拿手絕活——五雷掌心訣,任你武功再高,聞聲已受感應,而且內藏風雷幻影神訣,亦真亦幻,有虛有實,任你是個大行家,也逃不出此厄。

因此,龍虎雙僧抱着很大的信心,法、力兼施,以十成功力同時劈出,冀望能一擊成功,将“畸形兒”柳一鳴立斃掌下,以免日後讓他入京面聖,破壞自己師徒的萬世大計。

兩人正在大打如意算盤之際,豈料五雷掌心訣一進入對方身前丈內,立即音消勁失,如泥牛入海般,消失于無形。

而對方不但未見作勢,意态悠閑,而且雙目神光熠熠,向自己點頭微笑。

他兩人見狀,這一驚非同小可,不由內心十分訝異,天下那有這種怪事,即使是銅澆的羅漢,鐵打的金剛,也承受不了五雷掌心訣的全力一擊。

于是兩人暗中又集聚功力,連試了幾試。

誰知不試還好,這一試,還不是如雪獅子向火,立即化于無形,龍虎雙僧不由心膽俱悸。額上冷汗直流,人也同時楞住了!

同時迷惘中,忽聞敵人指着自己頭上汗珠輕笑道:“常言道:雷聲大,雨點小,怎的你們兩個蠢蛋,卻是和別人相反呢!”

話聲一落,山道上突然飛馳而出四騎健馬,馬上四人皆是道裝,為首一人五绺長須,年逾五句,貌像清癯,形容削瘦,腰懸朱紅葫蘆,背插寶劍,紅穗随風飄蕩,神情暇逸。

由裝束上,乍見之下,宛如八仙中的純陽真人呂洞賓下凡來。

-----------------------

清心居士 掃描,憐蓮 OCR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