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1)
梁羽生《大唐游俠傳》
第 一 章 杯酒論交甘淡薄 玉釵為聘結良緣
“恭喜恭喜,新年大吉!”
這一天正是大唐天寶七年的新年初一。
離長安六十裏外的一個山村,有一家人家,主人姓史,名逸如,曾在開元二十二年中過
進士,卻不願在朝為官,未到中年,便回鄉隐居,鄉人敬他是個飽學君子,一早便來給他拜
年。他循俗與鄉人互相賀喜一番,送客之後,卻搖了搖頭喟然微嘆:“如此世道,何喜之
有?”
“嗚哇,嗚哇!”房內傳出小兒的啼聲,與辟辟啪啪的“爆竿”聲鬧成一片,(按:唐
人風俗,元旦一真竹著火爆之,稱為爆竿。與後來的“爆仗”不同。來鸮早春詩:“新歷才
将半紙開,小庭猶聚爆竿灰。”即詠此也。)史逸如臉上掠過一絲笑意,忖道:“要說有
喜,那就是從今天起,多添了一個嬰孩,家中可以熱鬧一些了。”他吩咐階前燒爆竿的書
僮:“你收了供品,給我拿四盒果品,到段大爺家去,并請他過來喝兩杯。”
心中頗為有點疑惑:“每年元旦,最早來拜年的必定是他,今年卻何以這樣遲遲不
來?”
書僮應了一聲,卻忽地笑道:“老爺,不必去請了,你瞧,那不是段大爺來了?”
只聽得有人朗聲吟道:“節物風光不相待,桑田碧海須門玉,昔時金階白玉堂,即今惟
見青松在。寂寂寥寥史子居,年年歲歲一床書。幸有故人長相聚,黃雞白酒最相知。”
史逸如哈哈道:“盧照圭的詩給你一改,倒成了即景之作了,段兄,黃雞白酒,早已備
好,待兄一醉,何以如今始來?”
史逸如所招呼的“段兄“,名喚段珪璋,是個四十多歲的中年人,相貌粗豪,是個武師
打扮,史逸如則是個溫文儒雅的書生,從外貌來看,兩人似乎不應如此熟絡,但事實上這兩
個人卻是朝夕過往的朋友。原來這個段珪璋不但通曉武藝,詩文的造詣也很不錯。他本來是
個外鄉人,搬到這兒還不到十年,史逸如也未深知他的來歷,只是敬他胸襟磊落,文武全
才,兩人氣味相投,遂成知己。段珪璋聽史逸如有埋怨他的意思,一笑說道:“史兄,小弟
今日來遲,有個道理。”史逸如道:“卻是為何?”段珪璋眉開眼笑的說道:“內人昨晚添
了一個娃娃。”史逸如大喜道:“哈!
哈!那真是無獨有偶了。你的是男的還是女的?”段珪璋道:“是個臭小子。咦,你這
麽問,感情嫂夫人也一分娩了?”史逸如道:“我卻是添了個不中用的女娃子。”段珪璋大
笑道:“哈哈,是個姑娘,那我更要加倍向你賀喜了!”史逸如微微一驚,不解其意。段圭
章笑道:“史兄可曾聽的長安近事麽?皇上奪了他的兒媳,壽王圭的妻子楊太真做貴妃,這
是天寶四年之事。楊貴妃得寵非常,至今不過三年,她的三個姐姐都被封為夫人,上月從京
中傳來消息,連她的從兄楊國忠也拜相了,當真是一門顯貴,無與倫比。因此都中風氣大
改,一聽到有人生女,戚友便争來賀喜,人人都說如今的世道是:不重生男重生女了。吾兄
添了一個千金,豈非要加倍賀喜!”
史逸如怫然不悅,說道:“我若想求功名富貴,這十年來也不會甘心隐居鄉下了。我就
是因為看不慣小人當道,奸邪滿朝,這才掼了烏紗的。
難道我還會學楊國忠這類卑鄙小人的行徑麽?”
段珪璋忙道:“你我相交十載,小弟豈尚有不知吾兄的為人之理?這話不過是說說笑笑
罷了。”接着嘆了一口氣道:“我們把都中風氣當成笑話來講,其實卻足以讓有心人同聲一
哭啊!風氣日壞,國事日非,将來真不知會鬧成什麽樣子!”
史逸如也嘆氣道:“笑話,笑話,簡直是越來越不成話!來,來,來,我們且樂得醉個
糊塗,管他鬧成什麽樣子!”
兩人對飲了幾杯,史逸如滿腹牢騷,取了一柄如意擊桌歌道:“岑夫子,丹丘生,将進
酒,杯莫停,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側耳聽:鐘鼓馔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複醒。哈哈,但
願長醉不用醒。李太白這首’将進酒’真是深得我心,當世的詩人,我只佩服他與老杜而
已,聽說他現在長安,可惜常被皇帝留在宮中,要不然真想到長安去見他一見。”
段珪璋似有所觸,忽又笑道:“史兄,我說你添了千金,值得加倍賀喜,卻也不是笑
話,你所佩服的老杜,不是寫過一首《兵車行》嗎?這首詩寫成之後,洛陽紙貴,傳誦一
時,其中便有這樣幾句:“信知生男惡,反是生女好,生女猶得嫁比鄰,生男埋沒随百
草!’如今國家連年用兵,而且大亂的跡象亦已顯露,生一個具小子的确是不如生一個女娃
兒呢!”
史逸如滿滿的喝了一杯,将酒杯重重一頓,說道:“兒女的事精,我們哪還管得這麽
多?倒是你剛才所念的老社那幾句詩引起我一個念頭。”
段珪璋道:“怎麽?”史逸如道:“生女猶得嫁比鄰,我們雖非比鄰,亦是同村,難得
又這樣巧,兩個小娃娃都是在除夕這一天生的,咱們就此結為秦晉之好,作意如何?”
段珪璋大笑道:“我一聽說嫂夫人添了幹企,早就有這個意思了,只是不敢開口。你我
是肝膽相交,如今又做了親家,真是最好不過。恰巧我身上帶有一股玉釵,就拿來作訂親之
禮吧。”史逸如一看那股玉釵,不覺一怔。
只見那股玉權,晶瑩溫潤,竟是上好的和美玉,釵頭嵌的一顆明珠,寶光奪目,看來亦
是價值不菲。史迪加不禁心中想道:“他怎會有這等無價之寶?”要知道段圭灣自從遷到這
個村子之後,就靠教一些鄉下少年習武為業,家道甚是貧寒,每每碰到艱難時節,史逸如還
不時周濟他,如今見他拿出玉釵為聘,目是覺得奇怪。卻也不會懷疑到玉釵來路不正。
段珪璋似知其意,不待他問,便即說道:“先祖曾在貞觀年間,随大将軍李靖遠征突
厥,在和田得了一對玉釵,後來論功行賞,又得太宗皇帝賞賜一對南海明珠,先祖請巧手匠
人,将明珠嵌于玉釵之上,永留作傳家之寶。故此小弟不論家道如何艱困,都舍不得将這對
玉釵賣掉。”
史逸如道:“原來段兄乃将門之後,怪不得十八般武藝,件件精通。
”對這玉釵的來歷再無懷疑,但心中卻又起了另一個疑團:身為将門之後,乃是光榮之
事,段珪璋卻何以從來不講?段珪璋飲了一杯,接着說道:“小弟家無長物,只有這對玉釵
是個貴重的東西,所以從不離身。這對玉釵,一支雕有龍紋,一支雕有鳳紋,名為龍鳳寶
釵,如今我就将這支鳳釵,作為給令愛的聘禮。”。
史逸如道:“吾兄将傳家之寶作為聘禮,如此鄭重,小弟感激不盡。
”本來不敢受的,但一想将來女兒嫁到了他的家,這玉釵總是他家之物,所以他就不再
推辭了。
接過玉釵一看,只見五寸來長的玉釵上,果然雕有一只展翅高飛的彩鳳,具體而微,神
态生動,好象是藏在玉釵之中,呼之欲出的樣子,不過因為玉釵只有五寸,彩鳳刻在中間,
要很好眼力才能看得清楚。
史逸如噴噴稱賞,段珪璋道:“這支龍釵,亦請吾兄賞鑒。”史逸如看那龍釵,形式和
鳳釵一模一樣,釵頭亦是嵌着一顆明珠,只是當中雕的,卻是一條張牙舞爪的金龍,雕得更
為精致。
段珪璋道:“目下奸人當國,亂象方萌,将來的世道如何,誰也不敢逆料。小弟将龍鳳
寶釵拆散,把鳳釵作為聘禮,其中還含有一層意思。”
說到此處,稍稍躊躇,似有什麽避忌似的、史逸如道:“什麽意思,倒要請教。你我既
成親家,還有什麽話不可說的?”
段珪璋道:“吾兄達人,元旦佳日,當不以小弟出言不吉為忌。我想,将來你我二家,
若因世亂分離,他們這對未婚夫婦,也可以各執一釵作為憑信!”
史逸如哈哈笑道:“吾兄也顧慮得太長遠了!”暗自想道:“你我二家同住一村,縱然
逢到世亂年荒,也定然是患難與共,豈能分散。”但見段珪璋說得甚為鄭重,心中不禁隐隐
感到不祥之兆,故此歡顏強笑,沖淡這沉重的氣氛。一面說,一面将那股龍釵交還給段圭
璋,那股鳳釵,則珍重的收藏好了。
段珪璋道。‘小兒尚未取名,吾兄才高學廣,便請代為起個名字如何?”
史逸如笑道:“我的閨女也還未曾取名呢。”門外正明着鵝毛般的雪花,庭院裏幾株蠟
梅,卻正在雪中盛開,史逸如滿滿的喝了一杯,便即笑道:“我最喜梅花欺霜傲雪,我的閨
女,便叫做若梅把。”頓了一頓,接續說道:“僅僅欺霜傲雪,尚還不夠。當今之世,好邪
滿道,好男兒應能上馬殺賊,下馬革露布才是。好,我就以這個意思,鬥膽代令郎起個名
字,就叫做克邪如何?”
段珪璋撫掌笑道:“好,好得很!段克邪,史若梅,這兩個名字,你我的節操抱負都寄
托在其中了。但願他們将來長大成人,莫忘父母對他們的期望。”
就在他們二人撫掌大笑,莫逆于心的時候,忽聽得嗚嗚的號角聲,喧嘩聲,雜着孩童們
的尖叫聲,史逸如詫異道:“咦,外面出了什麽事?新年新歲,難道就有官差來拉夫征糧不
成?咱們出去看看!”
史家離路邊不過幾十步路,兩人出了大門,擡頭一看,只見塵頭大起,一隊官軍從村頭
疾馳而來,甲胄鮮明,人強馬壯,當前一騎,揮着一面大旗,金線繡着鬥大的一個“安”
字,迎風飛舞,緊接着兩騎,也各扯着一面大旗,上面繡的是官銜,一面是“平盧節度
使”,一面是“範陽節度使”。“節度使”乃是唐朝的方面重鎮,在他所管轄的地方內,軍
事民政,都歸他一人掌管,就等如一個小王國一般,威赫無比。一人而兼有兩個節度使的官
銜,乃是從所未見之事。史逸如怔了一怔,心想:“原來是安祿山!”安祿山之名。在當時
無人不知,史逸如卻還是第一次見到,只見他是象肥豬一般的大胖子,身穿鎖子黃金甲,裝
模作樣,威風凜凜的坐在高頭大馬上,在前呼後擁中揚鞭喝道:“兒郎們,不必管路上那些
猴崽子,踏死了就算數,快馬疾馳,咱家今日要到長安給貴妃報拜年呢!”
原來去年安祿山到長安,極力巴結楊貴妃,盡管他的年歲比楊貴妃大得多,卻得楊貴妃
收他為養子。他得了甜頭;所以今年又趕來給楊貴妃拜年,他一人兼領平盧、範陽兩節度使
還不滿足,尚想鑽營楊貴妃的門路,兼領河東節度使呢!他鑽營心急,所以一路催軍馬疾
行。
新年初一。農家之盡情歡樂,聚集在村頭村尾的閑人甚多、尤其是兒童們。更象甩了繩
的猴兒,到處戲耍,這時便有一群十歲左右的孩子,在大路作擲錢的游戲。
安祿山的扈從疾馳而來,揮起皮鞭,辟辟啪啪的亂打,路邊的閑漢,也有幾個人着了皮
鞭,吓得紛紛奔逃,那還敢到路上去救護孩子。
孩子們驚得叫爹叫娘,亂成一片,但大的、機伶的急忙跑開。卻還有三個年紀較小的孩
子,大致是吓得軟了,在大路上連爬帶滾的,尚未來得及滾開,眼看就要傷在鐵騎之下!
驀地一條人影,橫裏掠來,疾如鷹隼,只見他用雙手一抓,抓起了路當中的兩個孩子,
一摔便又摔出去了,說時遲,那時快,當頭那騎已沖了過來,路上還有一個孩子,那人則抱
起孩子,那匹高頭大馬離他已不到三尺之地只聽得“唰”的一聲,馬背上的騎士一鞭揮下,
那匹戰馬,給他一阻,人立躍起,兩只包着鐵掌的馬蹄也向他踏下來。
就在這危險之極的一剎那,只見他抱着孩子,用腳尖一撐,身于斜飛出去,皮鞭唰的一
聲掠過,勾下了他的一片衣襟,卻沒有傷着孩子,那匹戰馬踏了下來,正是他剛才站立的所
在,前後之間,相差不過一瞬!
史逸如只道這人是段珪璋,這時方才看清楚了,卻是一個鄉下少年,穿着一件灰色的棉
襖,土頭土腦,想不到身手竟是這般矯健!
轉眼間這隊官軍已經過去,那少年放下了孩子,說道:“孩子們受驚了,請那位叔伯送
他們回家吧。”
這三個孩子的家人正巧在場,急忙跑來察看,只見路邊一堆稻草堆中,爬出了兩個孩
子,尖聲叫道:“媽媽,媽媽。”正是他剛才摔出去的那兩個孩子,摔在稻草堆中,雖然受
了驚吓吓,卻一點沒有受傷。
衆人都搶上來,看顧孩子,亂哄哄中,那鄉不少年卻已悄悄走開,待到孩子的家人想起
要向恩人道謝的時候,那鄉下少年已不知所在!
史逸如在這村子裏住了十幾年,村子裏的人個個他都認得,剛才在緊張之際,無暇辨
認,這時回想這少年的面貌,方始覺出他不是本村人,史逸如大為詫異,問道:“段兄,你
認得這人嗎?”他懷疑自己看得不清楚,所以再問一問段珪璋,聽不到回答,忽地發現段圭
璋已不在他的旁邊!
史逸如吃了一驚,擡眼看時,只見段珪璋正在前面低首疾行,他把老羊皮襖的領子翻過
來,蒙着了頭,好像害怕寒風,顯得瑟瑟縮縮的樣子。
史家離路旁不過幾十步路,這時他已走到屋子外邊的一棵大樹底下了。
史逸如本待再大聲叫他,驀地心念一動,疑雲大起,暗自想道:“段大哥平素好仗義扶
危絕不是一個膽小怕事的人,剛才那幾個孩子險些受到馬蹄踐踏,以他的本領,盡可以去
救,他卻不去,這已是一奇,如今又悄悄的離開,連我也未告訴一聲,這是什麽緣故?再
者,他是個練武的人,不該如此怕冷,卻為何把皮襖的領子翻起來,蒙了頭顯得那般瑟縮的
模樣?晤,莫非他是怕有外人認得他的面目麽?”史逸如是個讀書人,心思周密,疑雲一
起,便不再叫他,匆匆忙忙的也趕回家去。段珪璋已進了史家的院子,待得史逸如一到,他
立即把大門關上,低聲問道:“官軍都過去了麽?史逸如說道:“都過去了。大哥,你—
—”段珪璋道:“進會再說吧,提防隔牆有耳,漏了風聲。”
史逸如滿腹疑雲,兩人攜手,進了廳堂。段珪璋又小心翼翼的把門關上。史逸如忍不住
問道:“段兄,你莫非是以前犯過什麽事麽?”
段珪璋苦笑一聲,斟滿了一杯酒,一飲而盡、悄然的說道;”大哥可是疑心我犯了皇
法?皇法我未曾犯,只是曾經犯過一個無賴少年!”
史逸如越發詫異,說道:“大哥,你不是個怕事的人,即算曾經犯過一個無賴少年,你
一身武藝,又所懼何來?”
段珪璋道:“說來話長,你道這無賴少年是誰?就是你剛才所見到的那個平盧節度使兼
範陽節度使安祿山!”
史逸如失聲叫道:”哦,安祿山!”
段珪璋道:“許多年來,我從未曾告訴過你我的來歷,現在可以告訴你了。我本是幽州
人,遷到貴村,為的就是避開這個安祿山!”
段珪璋再飲了一杯,繼續說道:“先祖累積軍功,做到幽州的兵馬使,算得是個不大不
小的武官,先父不幸早死,我繼承祖父遺萌,不知天高地厚,結交了一班無所事事的少年,
平B在裏巷之間專管閑事,打抱不平,自命俠義,其實這班少年,有半數以上,就是無賴,
為了索飲索食,和我給交罷了。其中有一個便是安祿山。哦,那時,他還未姓安。”
段珪璋頓了一頓,往下說道:“安祿山是西域胡人,本姓庸,母親是突厥人,後來再嫁
胡将安延偃,他這才冒姓安氏。”史逸如笑道:“不必管他本性什麽,即然大家現在都知道
有個安祿山,就叫他做安祿山吧。後來你和安祿山之間發生了什麽事情?”
段珪璋道:“這安祿山通曉六番語言,當時在幽州做互市郎,幽州這地方漢胡雜出,附
欺是在市集上專責管理漢朝商務的一種小官,碰到雙方言語不通的時候空防括環。他常常從
中取利,欺詐善良的商民,外表上卻是個豪爽的脫路,喜歡文回回阿阿好漢。我因為他保得
幾路拳律,又通曉六番語言,一時不察,認為他是個人才,也就和他交上了朋友。
“漸漸我發覺他的行為不當,也曾規勸過他,他卻陽奉陰違,變本加厲,有一次他僞造
證券,勒索一個商民,強迫人家送閨女給他抵債,這件事給我知道,一怒之下把他重重的打
了一頓。從此絕交,安祿山在市集中衆目睽睽之下,被我痛罵一聲,重打—頓,無顏再混下
去,第二天就失了蹤影,不知去向。
過了幾年,忽然聽說他做起了平盧軍兵馬使來,原來他靠着後父的援引,投到幽州節度
使張友圭部下當“捉生将”,邊軍重用胡将,他又善于鑽營,兼之也立了幾次功勞,所以升
遷甚速,做了兵馬使之後,不到兩年,又升任平盧軍節度副使了。而且帶兵兵回幽州駐屯。
“那時我先祖遺留的一點薄産,已經揮霍得幹幹淨淨,落魄不堪,往日所結交的一班朋
友已盡都散了。我知道安祿山是個眭眦必報的小人,他做了大官之後,作威作福的事情,我
也聽得不少。料想他回到幽州之後,一定放不過我,而我對故鄉也以無可留戀,所以我便即
遠離故土,輾轉流離了幾年,方始在貴鄉落腳。卻想不到今天仍然在這裏碰到了他。史兄,
只怕今日便是你我分手之期了。”
史逸如道:“我只道你闖了什麽滔天大鍋,卻原來不過是少年時候,曾經打過一個無賴
而已。事隔多年,安祿山也未必記得吧?”
段珪璋道:“安祿山把這件事情當作平生的奇恥大辱,只怕死了也會記得。我若不走,
定然身罹奇禍,我死不足借,只是怕連累了妻子親朋!
安祿山如今氣焰滔天他的淫威,你今日不是也曾親眼見了嗎?’安祿山的殘暴無道,史
逸如并非不知,但他卻不認為事情有如此嚴重,他和段珪璋多年朋友。實是不舍得一旦分
開。因此又勸慰道:“今天在路邊的閑人甚多,安祿山在前呼後擁之下,匆匆的馳過,他未
必便在人堆之中認出了你?”
段珪璋道:“古人說得好,防患未然。事情總得住最壞處想。萬一禍患突如其來那時我
要躲也躲不及了。何況自從去年安祿山巴結上楊貴妃之後,将是必定常到長安,這兒離長安
甚近,總有一天會給他發覺。”
史逸如道:“你我二人情如手足,如今又結成了兒女親家,理該患難與共,要走,咱們
兩家一同走!”
段珪璋面有難色,半晌說道:“吾兄高義,可佩之至。只是嫂夫人剛剛生産,這,這如
何使得?”
史逸如笑道:“嫂夫人不也是剛剛生産嗎?”
段珪璋道:”內人略通武藝,身體強健,事到急時,要走不難。嫂夫人乃是名門閨秀,
怎過得亡命生涯,受得風霜之苦?”
史逸如道:“依我之見,要走也不争在這時。想那安祿山前往長安最少也得過了元宵方
回幽州。嫂夫人雖說身體強健,剛剛産後到底不宜于遠行,依我之見,不如再待個十天半
月,那時兩家同行,豈不是好得多?”
段珪璋聽史逸如說得甚為有理,再想到了兒女的親事上頭,若然兩家就在今日分手,雖
說有龍鳳寶釵為憑,他年能否相見,卻還是只能聽憑天命。安祿山到了長安,免不了有許多
官場酬座,京中富貴繁華,他又新拜了楊貴妃做幹娘,也自得大大享樂一番。即算認出了自
己,要報昔日被辱之仇,大約也得等他在長安回來再經過了這個村莊的時候。
想了半晌,段珪璋終于接納了史逸如的勸告,決定在元宵前一日。兩家一同遠走高飛。
史逸如本來要問他認不認得那個鄉下少年的,這時方有機會提起。段珪璋聽了之後、甚
為驚詫,說道:“有這樣一個人嗎?當時我一見安祿山的旗號,就蒙頭溜開了。原來鬧哄哄
的是這一樁事情。”
史逸如見段珪璋神色有異,心想:“那少年的本領的确是驚人,怪不得段大哥聽了也覺
驚訝。”
段珪璋再坐了一會,料想安祿山那隊官軍已過了十裏之外。便向史逸如告辭,約定史逸
如明日到他家相見。
段珪璋走後,史逸如回到內房,着望他産後的妻子和初生的女兒,妻子甚為虛弱,精神
尚未恢複;女兒則粉玉雕琢一般,生得極為可愛。史逸如怕妻子憂慮,舉家遠走之事,準備
持她調養好了,臨行之時才告訴她。
那股段珪璋拿來作為聘禮的鳳釵,則先拿來給妻子看了。
史逸如的妻子性盧,乃是河東大族,富貴人家,見了這股鳳釵,亦是啧啧稱異,忙問他
是現兒來的。史逸如說道:“是段大哥的。”盧氏說道;”是那段珪璋段大哥嗎?”史逸如
笑道:“還有那位段大哥?”盧氏道:“咦,這倒奇了。段大哥竟有這等價值連城的寶
釵。”史逸如笑道:“還有更奇的呢,段大哥也是在昨天大年除夕的晚上得了一個孩子,不
過咱們是個女的,他們是個男的。”盧氏道:“有這樣巧的事情!你們是好朋友,孩子又在
同一天出生!夫君,我說句笑話,這兩個孩子倒象是天生的一對呢。”史逸如哈哈笑道:
“不是笑話,婚事已經成了。這股鳳釵就是段大哥給咱們女兒的聘禮呢。你該不會嫌他貧寒
吧?”盧氏想了一想,說道:“段大哥、大嫂都是百中無一的好人,段大哥且是文武全才,
我看目下的世道,只怕将來難免大亂,女兒嫁到他家,比嫁到什麽書香門第、官宦人家更可
靠得多,只是我卻有點擔心—一”史逸如忙問道:“你擔心什麽?盧氏道:“段大哥家道貧
寒,卻有這等寶釵,……”史逸如笑道:“你莫非疑心他的寶釵來路不正?盧氏搖頭道:
“不是這個意思、以段大哥的為人、縱使是再值錢的東西,我也不會疑心他是不義之財但從
他有寶釵這件事情看來,他定非常人,若非先代曾作高官,他本身就必是荊軻聶政這流人
物。而他甘心在這小村子裏默默無聞,依我看來,只怕他多半是惹了什麽災禍,避難而來
的!”史逸如暗暗佩服妻子的見識。心中想到:我初見這股寶釵之時。也曾暗暗疑心,卻沒
有她這樣思慮周詳,一猜便破。
”但他為了怕妻子産後過份擔心,對段珪璋與安祿山結怨之事,還是瞞過不提。只是說
道“你猜得不錯,他确是将門之後。這股鳳釵是他先租李靖大總管西征的時候得來的。段大
哥為人好義,也許得罪過一些小人,想不至于有什麽大災大禍。”盧氏道:“但願沒有就
好。”
史逸如将寶釵交給妻子收好,出外給幾個本家的長輩拜年,又到村頭村尾走了一轉,村
人都在紛紛談論着今早的事情。痛罵安祿山的草菅人命,稱贊那無名少年的本領不凡。史逸
如在他們的談話中,知道事情過後。
并沒有陌生入到村子來過。放下了心。想道:要是安祿山認得他,一定會派入打聽的。
既然無人來過,大可不必憂慮。”
他晚上回家,因為妻子在坐蓐期中,照習俗請有産婆陪她過夜。他吃過晚飯,看了妻子
一躺,便到書房歇宿那時已起将近二更,他踏入書房,點燃蠟燭,忽見一個陌生人坐在裏
面。史逸如驟然見着一個陌生人坐在自己的書房裏面,這一驚非同小可,燭光搖曳之中,但
見此人乃是個滿面虬須,全身披挂的軍官,這軍官未持他開口,便即起立相迎抱拳笑道:
“不速之客,深夜造訪,冒昧之至!好在段先生乃是江湖豪士,此類事情。當已司空見慣,
想不會見怪吧!”
史逸如雖是個文弱書生,但膽氣素豪,雖然由于意外,大吃一驚,待到看清楚來客是個
軍官,心中已明白了一半,這時又聽得那軍官稱呼自己做段先生”,事情更是完全明白,心
中想道:’段大哥今早躲入我家,不問可知,這厮是把我當作段大哥了!”
史逸如定了定神,他心內雖然明白,卻佯作不知表出驚詫的神情問道,“尊駕何人,此
來何意,尚請示之。”
那軍官望了史逸如一眼,史逸如雖說心神稍定,驚慌的神色,到底不能完全掩蓋,軍官
心裏想道:“安大帥說他精通武藝,本領非凡,卻怎的是個書生模樣,一見我就吓得發抖
呢?莫非他是大智若愚,大勇若怯,身懷絕技,卻放意裝出這般模樣?”
那軍官坐了下來,說道:“小可在平盧節度使安大帥髦下當個骠騎将軍,小姓田,名承
嗣,田土的田,奉承的承,嗣位的嗣。”他一口濃濁的山東口音,似是怕史逸如聽不懂似
的,一邊說,一邊用手指蘸了茶水在書桌上劃,書桌上現出了“田承嗣”三字,好像木工用
鑿于鑿出來似的,人木三分。
這田承嗣本是江湖大盜出身,以前在黑道上可說是無人不知,他自報姓名,并顯露了這
手本領,用意就在要懾服“段珪璋”,使“段珪璋”不敢抗拒。
史逸如根本不懂武功,這時他心中已有了主意,也就不再恐懼,對田承同的裝腔作勢,
只覺得可笑,當下淡淡說道:“原來是田将軍,久仰,久仰了,有何見教,請明白說吧。”
田承回露了這手武功,見史逸如反而神色如常,毫無怯态,心道:“果然他是真人不露
相,我幾乎走了眼了。”越發認定史逸如便是段珪璋,因為摸不清他的深淺,心裏反而有些
發慌,當下又顯露了一手“金剛手”
的功夫,輕輕一抹,将書桌上這“田承嗣”三字抹去,強笑說道:“原來段先生早已知
道小可賤名,咱們現在的身份雖有不同,但卻都是在江湖上混過來的,紅花綠葉,同出一
源,田某決不能得罪段先生,請段先生也不要令我為難,給我一點面子,和我一道走吧!”
史逸如仍然佯作不知,淡淡說道:“田将軍,這可奇了,你我素不相識。你可要我跟你
去那兒啊?再說,我也沒有見過三更半夜來訪客的!”
田承嗣霍地起立,神色緊張。沉聲說道:“段先生,你也算得是個成名人物,田某已按
武林規矩,以禮相邀,難道你當真要‘敬酒不吃吃罰酒’麽?走與不走,一言可決!何必婆
婆媽媽的推三阻四,佯作不知?這豈是英雄本色?”
史逸如笑道:“我本來就不是英雄,而且我确實是還未知道将軍的來意啊,就是請客也
總得有個請客的因由吧?”
田承嗣“哼”了一聲,道:“這因由麽?請你問咱們的節度使安大帥去!”
史逸如道;”哦,原來請客的竟是‘安祿山’麽?”
田承嗣道:”是呀,安大帥吩咐,無論如何,都要請你先生駕到。所以你不去也得
去!”頓了一頓,又轉過稍為溫和的口吻說道:“段先生,你是明白人,不必細表。田某乃
奉上命差遺,不得不然,請你不要再難為在下了。”原來這田承嗣對“段珪璋’也有幾分怯
意,要不然他早就動手了。
史逸如在盡量拖延時候,這時間他已轉過無數反反覆覆的念頭。要是去了吧,結果如
何,殊難預料。而且他半生讨厭權貴,像安祿山這種殘民以逞,割據一方的土皇帝尤其是他
憎恨的人。若在平時,他是寧死也不會去見安祿山的。但現在卻涉及段珪璋,要是不去吧,
他就得說明自己的身份,讓這個田承嗣明白,這是一場誤會,他并不是段珪璋可是,這樣一
來,段珪璋卻就難以脫身了。
田承嗣迫到了最後關頭,史逸如把心一橫,暗自想道:我去還不打緊,安祿山的手下捉
錯了人,他縱然蠻不講理,也未必便敢把我殺掉、段大哥去,最少也免不了一場淩辱他是一
個死不辱的響當當的漢子,我說出真相,那即是害了他一條性命?”
史逸如心意已決,立即打了一個哈哈,仰天笑道;‘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