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皇家的大手筆
這廂胡善祥有些神經錯亂,心情複雜,剛走出文華殿的太孫也立刻拉下了一張臉,越走越慢。
唬得陳蕪冷汗直冒,自從萬歲下旨要給殿下選妃,這位的臉就像這春雨一樣,說下就下。
他連忙湊過去,低聲說:“主子,太子妃娘娘還等着您一起吃午飯呢,可得快着些。”
太孫沒好氣的看了一眼低眉順眼的陳蕪,實在是看着不順眼,揮手趕開他,嫌棄道:“你給孤滾遠點,少啰嗦。”
陳蕪只得聽話地滾遠點,還是要焦急的盯着他家殿下這如淑女般緩慢的步伐,去得晚了,太子妃娘娘該不高興了。
太孫走在宮道上,心裏煩躁得都想給自己兩耳光,這日子本來就過得不舒坦,還娶什麽妃,宮裏那些個女人偶爾看一眼都會胃疼,這往後要與一個陌生女人日日相對,小老婆還會時不時會冒出來搗一下亂,想着都覺得前途一片暗淡。
偏偏內閣的大人們還要來打趣恭賀,看着那幾個老頭的老臉上真的笑出了一朵菊花,太孫殿下頓時覺得自己整個人都不好了。
讓胡善祥欣喜的是來給她做培訓的都是熟人,太監黃琰、尚宮陳二妹、尚服黃惟德、司彩王英,各自帶着小跟班無數。
皇家在某些時候還是很善解人意的,這熟人嘛自然有什麽事情都好說,再說幾位看樣子都不是難相處的人。萬一來幾個面暖心黑的,她還不得脫層皮。
培訓的內容大多都已跟胡善圍學過,只是這次更系統、更有針對性一些。
主要的倒不是學規矩禮儀,而是打聽宮中諸位長輩的性情和喜好。
雖然他們說的不一定完全是真的、該說的也不一定都會說,但多少還是能打聽到一些的,至少黃琰對能說的絕對不會對她隐瞞就是了。
家人陸陸續續到來,胡善圍對她又是欣慰又是不舍。所能叮囑的無非是安身立命、謀定而後動。
進入三月,胡府的空氣中都彌漫着一種緊張的味道。
這一日天高雲淡,清風柔然,難得天氣暖和了些。一大早就有小宦官來通報,不多時宮中将有旨義到。
胡榮忙着在正堂設案,又是整理穿着儀容,又是和宣旨的太監周旋,接聖旨的流程肅穆有序。
Advertisement
在鞭炮聲裏胡榮成了大明朝正三品的光祿寺卿。
以後就負責祭祀、朝會、朝宴等大型活動的的膳食、珍馐、釀醞等事。
光祿寺與尚膳監、尚食局一起構成了大明朝的皇家膳食系統,是個即清貴又不招人眼的位置。
胡善祥很慶幸,做太孫妃還是有諸多好處的,不像親王、郡王妃之父兄是不能任京官的。
哪怕原來是京官的都要調任外地,實在是有點悲涼。
多年後胡善祥回想起她此刻對父親官職的評價,多少要自嘲的笑笑,還是太天真了些,皇權之争就沒有到不了的角落,哪會有什麽清貴衙門。
胡善祥仔細研究了一番自己見到的第一道聖旨,貼金軸、彩色絹布、繡有祥雲瑞鶴。
防僞标志主要有兩個,一是聖旨兩端各一翻飛銀色巨龍,二是印滿絹布的祥雲。
胡榮封官後就是“納采、問名”禮,驸馬都尉西寧侯宋琥為正使、隆平侯張姓為副使與禮部官員一起,把制書和禮品送到胡家。胡榮穿朝服出大門迎接,入正堂行禮,然後還要設宴款待各位使者,吃好喝足再把他們送到大門外就算禮成。
這些其實都跟胡善祥關系不大,她去看了看自己未來的家底。
由內官監禦制的嫁妝果真無一不是精品,據黃琰透露這比親王妃之禮還要多些。
蓋因太孫深得當今寵愛,又早晚會是大明朝的主人,是沒有人敢不盡心的。
不過一想到以後哪怕要動用裏邊一根簪子都要登記在冊,胡善祥就有說不出的郁悶。
接着是“納吉、納征、告期”禮,還是原來那波人,禮儀也差不多。
主要是交換生辰八字、确定婚姻成立、問女家成親吉日,一切都按部就班地進行着。
胡善祥此時多少被這些繁雜的禮儀搞的有些麻木,看着一群人一絲不茍地做着這些事情。
而你只能在局外得知點只言片語,是個人都不會覺得這與自己有多大關系。
皇家給她發了個身份證明文件,“太孫妃金冊”,內容如下:“帝王主宰天下必重嫡長以隆萬世之本,必謹婚姻以正王化之原,此天地之常,國家之大典也。鄭嫡長皇太孫,天資英明、孝敬仁厚,年長已冠,宜諧室家爾,胡氏光祿寺卿胡榮之女,天作之合。茲特授金冊立爾為皇太孫妃,爾其恪守婦道,恭順以事,上勤儉以持身,柔嘉之令儀,崇雍睦之懿,德寬惠逮下,益張麟趾之仁,嗣續維番用,衍螽斯之盛,永隆內助,光顯萬年,爾其敬之。”
她仔細研究了一下這份皇家入門券,不得不感慨皇家果真高端大氣上檔次,純金制作的呢。
哪天落難了還可以熔了救命呢,只不過這樣的機會微乎其微就是了。
在授金冊的第三天還有個意外之喜,胡安被封為正四品府軍前衛指揮佥事,賜冠帶衣服。
他暫時不需要到衛所做事,就跟在太孫身邊打醬油。
其實也不過是為了太孫面子上好看點,給他的大舅哥一個榮譽頭銜。
但這對于胡家來說絕對算是一個不錯的位置,胡安能力一般,要真給個有實權的官職,估計最終還得惹出點事來,還不如就這樣光拿俸祿不幹事。
也不知是前一段大家把該說的話都說完了,還是成個皇親國戚家裏人的心髒都變得堅強了。出嫁前的最後一個晚上,一家人在一起平常的吃了個晚飯,誰也沒提明日的離別。
然後各自回房早早睡下,胡善祥在睡前感慨一句,“這真是最好的道別了,好像随時可以回來一樣。”
作者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