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斯德哥爾摩
第二天的講座, 葉瑄打起了百倍的精神,這次講座的嘉賓L.Lovas(拉茲洛·洛瓦茲)是計算數學的先驅人物,他對理解計算中的随機性和探索高效計算的邊界做出了巨大貢獻, 陳亦桐想做的量化模型就是在洛瓦茲理論的基礎上的一個延申分支。
2021年,洛瓦茲因為在離散數學和理論計算機科學中做出的突出貢獻被授予了阿貝爾獎。葉瑄清楚地記得阿貝爾獎宣布的那天, 陳亦桐高興地像個孩子。
當時的葉瑄正在梳理她所管理的基金近期的收益數據, 測算策略是否需要應對大盤的變化做出相應的調整。
陳亦桐從辦公室裏跑出來拿着當天的報紙興奮地說:“Lovas got the Abel!”可惜諾大的辦公室裏沒有人在意陳亦桐說了什麽, 偶爾有人禮貌性地擡起頭,那也只是對于領導的尊重。
在猶豫一秒就會有百萬資金流出的華爾街, 無人會關心一個數學獎的得主,美股指數跌了0.1點都比這個消息更能讓這個辦公室的人振奮。這個辦公室裏坐着的人, 誰不是曾經的數學天才, AMC、IMO獲獎對于這些人來說只是人生履歷中最不起眼的一筆, 可惜随着時間的推移,這些東西對于他們來說只是遙遠的不能産生任何金錢價值的枯燥理論。
幾十人的辦公室只有葉瑄短暫地回應了陳亦桐的消息:“That is really a good news!”這是葉瑄的習慣, 她總是能在嘈雜的人聲裏準确地捕捉到陳亦桐的聲音。
陳亦桐聽到葉瑄的回複, 眼裏突然有了光, 這個時候他想起來了葉瑄本科學的正是數學,是MIT的數學本科,是IMO曾經的滿分金牌得主。
陳亦桐:“You are also interested inputationalplexity Theory(計算複雜性理論, 數學的分支)!”陳亦桐用的不是問句, 而是直接使用了肯定句,此刻他的內心是迫切需要得到認可的, 他多麽希望這裏有人和他一樣喜歡這個理論。
葉瑄沒想到陳亦桐是認真地,她從海量的數據裏擡起頭:“Ryan, yeah, maybe I will be interested in this theory but not now!”葉瑄的語氣裏帶着敷衍, 或許我應該是感興趣的,但是不是現在,這句話非常委婉地拒絕了同陳亦桐繼續讨論這個理論。
陳亦桐有些失望,但是還沒有放棄:“What are you busy with?Maybe I can lend a hand.”為了可以有人和他讨論數學問題,陳亦桐把自己的原則都抛在腦後了,以前他從來不會說幫下屬完成任何事情。
葉瑄一臉不可置信,但還是拒絕了:“You are kidding?But I think I will do it myself.If you really want to find somebody to discuss this theory,I'm willing to after work.But it is worktime.”(我知道你一定是在開玩笑,如果你真的想找人聊聊這個理論的話,我下班後可以陪你,但是抱歉現在是上班時間)。葉瑄雖然非常震驚陳亦桐打破自己的原則,但是她還是不敢抛下手裏的工作,她怕陳亦桐什麽時候酒醒了又會說她是一只不會多飛的笨鳥。
陳亦桐聽到葉瑄說可以下班後一起讨論,瞬間臉上就有了笑容:“Promising!(一言為定)”
那天晚上,葉瑄負責的基金突發情況,她趕着處理,把和陳亦桐的約定抛之腦後了。其實也不算完全地抛之腦後,對于陳亦桐的要求,她從來不會忘記。只是事出緊急,如果她不及時進行處理,損失将以億計。相信比起挽救基金億萬的損失,陳亦桐一定會覺得讨論所謂的數學理論更不重要。
那天陳亦桐在辦公室裏等葉瑄一直等到了大洋隔壁的A股市場都已經收盤了。沒有人知道一個人待在關着燈的房間裏的陳亦桐在想什麽。
第二天上班的葉瑄本來想找陳亦桐解釋昨晚的事情,可是陳亦桐連續三天都沒出現在公司。葉瑄因為基金結算日連軸轉了一個星期,自己也心力交瘁,她無暇顧及陳亦桐的小脾氣。
葉瑄不明白計算數學的相關理論獲得阿貝爾獎對陳亦桐來說意味着什麽。這意味着即使他離開了數學轉向金融領域,他做得金融數學的相關成果依然有機會得到主流數學的相關認可,他還可以認為自己是個數學家。
Advertisement
可惜當時的葉瑄還不夠懂他,她只知道做好了陳亦桐交待的事情就可以得到陳亦桐的表揚。可是她不明白陳亦桐想要的不是報表上的華麗數字,而是一個能理解他內心世界的人。
對于曾經的陳亦桐來說,葉瑄是他唯一可以一起讨論數學的人,而那天之後,陳亦桐仿佛發現,這最後一個人也要離他而去了。
現場對洛瓦茲的掌聲把葉瑄從回憶裏帶了出來,她看着身旁的陳亦桐,還好好活着,還低頭認真地記着筆記。
葉瑄突然想說點什麽,即使另一個世界的陳亦桐卻早已聽不見了:“Ryan,你想做的股市危機預測理論其實很大程度上依賴了洛瓦茲的計算複雜性理論,實際上也是計算數學的一種應用衍生,我覺得你做得東西不僅在金融領域有所作用,有一天也會得到理論數學的認可的。”
陳亦桐覺得葉瑄突然有些不對勁,他想擡手摸摸葉瑄的額頭,看看這丫頭是不是在發燒,但還是收回了手。他也慢慢品出來了一些規律,每當葉瑄叫他Ryan的時候,就是她要開始前言不搭後語的時候。
陳亦桐:“葉瑄,雖然不知道你為什麽要說這段話,但是還是謝謝你的認可。”
洛瓦茲的講座非常深奧,在座的學生都是初等數學的學者,很少有人涉及計算數學和離散數學的領域的,但是陳亦桐聽着津津有味,醍醐灌頂。他覺得洛瓦茲今天提到的相關的方法對他簡化他的預測模型有非常大的指導意義。
講座結束以後,陳亦桐立刻沖向洛瓦茲,他想要和這位計算數學的先驅交流他要做的成果。很顯然洛瓦茲并不相信陳亦桐的模型可以成功。自Black-Scholes的期權定價模型問世以來,金融領域再難以誕生可以與之比肩的模型,就連獲得了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尤金琺瑪試圖建立統一的危機預測模型都未能成行。
洛瓦茲:“If you finished it,Nobel、Fields、Wolf and Abel owned to you!”如果你能完成這個模型,諾貝爾經濟學獎、菲爾茲獎、沃爾夫獎和阿貝爾獎都将屬于你。
洛瓦茲在說這句話的時候是帶着調侃的意味兒的,但是陳亦桐忽視了其中的輕視,直接說:“Thanks for your blessing!”
“別人朝你扔泥巴,你拿泥巴種荷花”。面對這個領域最頂尖學者的質疑,陳亦桐沒有懷疑自己,他希望有一天他能站在頒獎典禮上,親口說出:“I did it!”
陳亦桐從擁擠的人群中離開,他一眼就看到了第七排安靜地坐在那裏的葉瑄。剛剛講座葉瑄一直在整理洛瓦茲的講座筆記,不時地提醒陳亦桐哪裏可以用進他的模型優化裏。
陳亦桐就站在原地盯着葉瑄,雖然自己做得東西得不到洛瓦茲的認可,但是起碼身邊還有人認可他,願意陪他努力。
穿過人群,陳亦桐向葉瑄伸出了手,葉瑄感到莫名其妙,呆愣地站了起來。
葉瑄:“Give you five?”葉瑄還以為陳亦桐想要和她擊掌呢。
陳亦桐握住了葉瑄遞來的手,葉瑄的手很小,陳亦桐的手掌就可以把葉瑄的手整個包裹了起來,陳亦桐的手裏還帶着剛剛記筆記殘留下的汗漬,有些黏黏的,讓葉瑄有些異樣的感覺。
陳亦桐:“葉瑄,你相信我嗎?”
葉瑄本來還想嘴貧開兩句玩笑,但是她擡頭看見了陳亦桐堅定地眼神,她知道陳亦桐這是認真的。前世叱詫風雲的桐神,現在只是一個小孩,迫切地需要其他人的認可。
葉瑄透過陳亦桐的眼神仿佛看到了前世在辦公室裏固執等着葉瑄到來的Ryan,在黑暗中靠着一束微弱的光堅持下去,迫切地需要一個人來拉一把他,幫他堅定方向。
葉瑄:“我相信你,并且永遠堅定地站在你的背後。”
我是你的信徒,虔誠地跟随着你的步伐,你可以把你的後背放心地交給我,我會為你披荊斬棘,護住你內心最柔軟的地方。
作者有話說:
1.洛瓦茲教授确實出席了那年的IMO做了報告,但是肯定沒有說出過本文中出現的話,這裏的對話僅僅為情節需要,純屬虛構,不可能有雷同。洛瓦茲教授人很好,學術非常過硬!
2.數學的三大獎是菲爾茲獎、沃爾夫獎、阿貝爾獎(丘成桐是美籍華人拿過菲爾茲和沃爾夫;陶哲軒是澳大利亞出身的澳大利亞籍的華人拿過菲爾茲,陳省身拿過沃爾夫)
3.現代金融學普遍認為B-S理論是金融學(經濟學)最後一個跨世紀的模型了。金融商科相關的同學應該都知道B-S的期權定價模型。
4.尤金琺瑪提出了有效市場假說,13年獲得了諾貝爾經濟學獎,他曾嘗試過用理論模型預測經濟危機和資本市場,但是沒有成功。雖然男主最後會研究出一些牛逼的理論,但是實際上這些理論在現實中是不可能出現的,只是為了情節塑造的需要。(畢竟作者本人總不能真自己去證點什麽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