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阿爾福斯(菲爾茲)
第三天的講座嘉賓是陶哲軒, 他12歲就拿到了IMO的金牌,是目前最小金牌記錄的保持者。2006年陶哲軒31歲的時候被授予菲爾茲獎,是曾最年輕的菲爾茲獎得主。
陳亦桐把陶哲軒當作自己的偶像, 也為此而努力過,可惜他數學競賽起步太晚, 直到初中才接觸這個領域, 比起目前已經成名的數學家, 他已經算起步非常晚的了。正因為起步晚,他對自己的要求格外嚴格, 不允許自己浪費任何一分鐘時間。
有研究表明,數學家平均出成績的年齡是27.3歲, 因為基礎數學研究并不是一門經驗學科, 而是需要依靠着年輕的腦力和算力做出些創造性東西的學科。所以有很多人論斷, 數學家如果在35歲之前沒有成果,就不可能再有突破了。這也是為什麽當初陳亦桐看見葉瑄擺爛那麽生氣, 他認為他眼裏最有可能在數學上做出一些成就的同學在浪費他人生中最寶貴的年華。
陳亦桐聽得尤其認真, 臉上充滿了崇敬, 葉瑄坐在旁邊感覺也被感染了。不過葉瑄和陳亦桐還沒有聽完這場講座,就被工作人員請出了禮堂,和他們一起出來的還有魏應晖。
三個人跟在工作人員後面, 陳亦桐低聲詢問:“什麽情況?結果出來了?”陳亦桐第一反應是考試的結果出來了, 就他們三個拿到了滿分,所以可能有一些特別的褒獎。
葉瑄搖了搖頭, 從工作人員剛剛的态度來看,也不像是把他們“請”出來啊。
葉瑄:“不太像, 以往也不是沒有出現過滿分金牌, 從來沒有額外的有什麽措施。”
陳亦桐腦袋飛速地轉動, 思考現在的情況,甚至忽略了葉瑄話裏的漏洞——她為什麽會知道以往都出現什麽措施。
他們三個人被帶到了一個會議室,會議室裏他們接觸不到其他人,葉瑄立刻有了一些不好的聯想。
葉瑄:“陳亦桐,帶手機了嗎?你試試打電話和發短信能不能聯系上朱領隊。”還好工作人員沒想到這幾個小孩身上還帶着手機,沒有斷絕他們和外界的聯絡。
“好。”陳亦桐立馬照做,很可惜,電話打過去是忙音,短信也沒人回複。
而此刻領隊朱嘉義的手機正放在紀律審查委員會的桌面上……
第50屆IMO的試卷在今天上午已經完全批改出來了,總共有三張滿分試卷,都是中國隊的選手。這本來應該是令人高興的事情,但是由中國隊貢獻的第六題平均得分只有0.1408,只有三個人做到了滿分,還都是中國選手,這不得不引起紀律審查委員會的懷疑。
雖說各國的領隊在出題期間不和選手們有接觸,但是也不排除作弊的情況。如果領隊提前把要出的題告訴自家選手們,不管哪一道題被選上都能确保有一題得分。
朱嘉義的所有通訊設備被紀律審查委員會嚴格的檢查,都沒有發現洩題的蹤跡。但是這三張滿分答卷的可疑性實在太高,魏應晖基本與标準答案思路一致,而葉瑄和陳亦桐的解法比标準答案的思路更為優化,但是這兩人的答案又出奇的一致。
最重要的一點是,這道題幾位組合數學的專家平均用時4個小時,他們不相信這三位高中生可以在這麽短的時間內有這麽完備的思路。
Advertisement
組委會從朱嘉義那邊找不到洩題的證據,按理來說應該視為無罪,認定這次中國隊的成績沒有問題。但是美國、加拿大、日本等國的代表隊聯合施壓,表示不認可這次的處理結果。組委會迫于壓力,只能把三個滿分選手帶到辦公室審查。
葉瑄很快聯想到了07年某隊作弊事件,從工作人員的态度估計這次的調查大概率和作弊紀律審查有關。不過葉瑄這個時候倒是挺開心,作弊審查只查了他們三個,說明這次中國隊的成績非常優秀,優秀到其他國家寧可違背組織規範也要給他們扣下一頂帽子。
葉瑄立刻把自己的猜想告訴了大家:“師兄,我懷疑這次是作弊審查,我們聯系不上朱領隊,最大的可能就是他也被扣下來了。一會兒應該會把我們三個分開,咱們只需要記住沒有做過得事情無論怎麽做都不要承認。”
魏應晖有些慌了,他有些擔心他那天的押題會不會有風險,連累到兩個師弟師妹:“師妹,我那天……”
魏應晖還沒有說完就被葉瑄打斷了,她知道這個房間裏肯定有攝像頭,魏應晖可能是為押題的事情道歉。葉瑄知道魏應晖押題是好意,之前他是不知道題目的,單純只是因為這題出的太套路,讓人太好猜。
葉瑄:“魏師兄,你那天給我們的注意事項上只是流程性問題,不涉及題目,記住了沒有做過的事情就不要承認。”
葉瑄有些擔心一向老實的魏師兄一會兒可能被其他國家的老油條套出話來,葉瑄接着補充:“對于不想回答的問題,你們可以拒絕回答,我們作為未成年人有權尋求我們在這個國家的臨時監護人也就是我們領隊的幫助。如果他們不答應,你們就說這是侵犯我們人身自由和人身權力的事情。”
葉瑄雖然平時看着不正經,但是在遇到這種時刻的時候還是非常機靈的,IMO并不具備行政執法權,沒有理由扣押和審問他們。
葉瑄想的沒錯,工作人員很快就來想要把他們三個分開,葉瑄這個時候并沒有乖乖地跟他們走:“We are minors and we should see our temporary guardian.”(我們是未成年,我們要求見到我們的監護人)
沒有辦法,工作人員只能把領隊朱嘉義叫來,朱嘉義看到三個孩子的狀态還不錯便松了一口氣。
朱嘉義:“應晖,亦桐,瑄瑄,別害怕,你們只需要講清楚你們什麽都沒做,工作人員不會為難你們的。”
很顯然朱嘉義作為高校老師,應對這種情況并沒有經驗。你做沒作弊這件事,如果交由他們審查,那就是他們的一言堂,不可能說清楚的,一個屎盆子扣你頭上,你解釋都解釋不清楚。
葉瑄把陳亦桐和魏應晖攔在了自己的後面:“朱老師,我們目前還不知道他們審查的程序,是否合規,是否公正公開,而且IMO沒有行政執法權,他們對我們的調查也不能以“審查”的名義。”
朱嘉義倒是沒有想那麽多,他想的就是反正他沒有洩題,學生也沒有作弊,只要說清楚就沒事了:“葉瑄,沒有你想象的那麽複雜,你們說清楚了,這些老師們會還你們一個清白的。”
葉瑄:“老師,如果他們會還我們一個清白,就應該在找不到作弊的明确證據的時候宣布我們沒有問題,而不是現在把我們扣下來。我們作為受保護的未成年人不應該接受非公開的審查,我現在要求尋求兒童保護組織和律師的幫助維護我們三個人合法的正當的權力。”
朱嘉義這個時候才意識到這并不是簡單的作弊審查,而是企圖污名化中國隊這次的滿分金牌,如果審查只在這些人之間進行,到時候就算沒有查出什麽東西,也很容易被做文章。
葉瑄又用英語對現場的工作人員進行重複,她需要得到律師的幫助,并且要求在有媒體的情況下公開進行這次作弊的審查。
葉瑄不怕事情鬧大,她反而怕這件事情鬧的不夠大。只有在公開媒體面前澄清這個事情,他們的清白才可以得到保障。
在葉瑄的堅持下,組委會的工作人員和委員會國家的領隊們就聚集在一起商量對策,最後定下來邀請當地媒體進行公開,由三位選手公開答辯,學術委員會專家和特邀委員會專家現場進行質詢聽證。
一場公開的審理,到底是中國隊的三個選手有作弊的嫌疑,還是其他國家想要把莫須有的帽子蓋在中國隊身上,一辨則明。
但是這對于魏應晖來說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進行公開的審理需要三個人同時同意,朱嘉義擔心魏應晖站在聽證會地臺上不能很好地表達自己。
葉瑄也開始擔心起了魏應晖的狀态:“魏師兄,如果你感覺到不舒服,我們可以換成其他的方式。”
魏應晖搖了搖頭:“我可以。”葉瑄剛剛那麽義無反顧地站在他們面前為他們争取合理的權力,他認為他不應該為自己的師妹拖後腿。
一場鬧劇暫時告一段落,但是真正的硬仗還在明天。
他們三個人中,葉瑄的表達能力最強,聽證會的專家從他們這裏讨不到好處。所以明天最有可能從魏應晖和陳亦桐那裏突破。
葉瑄一直在幫魏應晖做出心理疏導:“師兄,你不用緊張,明天會給你準備一張黑板,你只管在上面寫你的思路就行了,把你的思路一不不落的寫下來,你不需要說話,你的過程就是最好的答案。”
聽完葉瑄的話,魏應晖不停地在草稿紙上複寫自己的過程,确保在每個細節上都沒有遺漏。
而陳亦桐那邊,葉瑄則沒有多費心思,這可能是她對陳亦桐兩輩子如一的信任吧。
作者有話說:
1.在IMO歷史上,中國隊沒有被作弊審查過,但是朝鮮隊被作弊審查過兩次,這兩年朝鮮也不參加了。
2.領隊和副領隊一般都是高校老師,沒有行政經驗,所以才設置了這個情節。
今天的三更放完了!過年期間我寫多少都會更多少的!盡量在我的年假過完之前,把這本更新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