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塞爾伯格(菲爾茲)

【今天記得看作話!專業知識都有注釋!】

頒獎儀式結束, 中國隊立即啓程回國,八個小時的航程,對于葉瑄和陳亦桐是個非常好的機會再打磨一下丘賽的報告。

一路上李希十分的聒噪:

“你說我們到機場是不是有好多媒體等着采訪我啊?”

“你們幫我看看我這段的自我介紹還行嗎?”

除了魏應輝會時不時地搭理一下李希, 其他人都帶上了耳塞,不想理這個亢奮的小孩。

與李希想象的不一樣, 飛機降落首都國際機場, 現場來的媒體寥寥無幾。

“不對啊, 我聽師兄師姐說,每年到機場都會有媒體等着拍照呢?”李希感覺自己的期待落空。

葉瑄雖然不習慣媒體采訪, 但還是覺得奇怪,往年成績不好的時候, 《中國教育報》、《數學叢刊》這類的媒體都會來, 今年打了勝仗反而媒體寥寥無幾了。

不過好在快出航站樓的時候發現了不少舉着牌子來接機的“粉絲”們, 讓李希的自尊心得到了莫大的滿足。

目前在京北市的一流初高中裏,家長的目标已經把從孩子送進國內知名院校變成爬藤了。而對于沒有雙國籍的孩子來說, 申請藤校最好的方式就是競賽獲獎。

家長們帶着早培, 超常教育實驗班的孩子來機場“追星”, 也是想孩子們受到激勵。

“您好,我是周子軒的母親,想問一下你從初中開始競賽都用了哪些教材, 方便我記一下。”一個穿着得體的女人攔住了陳亦桐, 陳亦桐有些不知所措。

陳亦桐:“抱歉,沒有什麽教材, 我都是跟着老師的。”

那位女士的臉瞬間沉了下來:“我們家子軒也是很優秀的孩子,目前初二已經拿到NOIP的junior了, 以後他不會比你差的。”

這位阿姨求人還一臉高傲, 就差把“我向你請教是給你的面子”寫在臉上了。

Advertisement

葉瑄可見不得什麽牛鬼蛇神都和陳亦桐比, 立刻走上前去:“現在senior組都有不少初中生了,您家孩子還是要加油啊。”

女士準備反駁,被自家小孩拉住了手:“葉瑄姐姐,我會繼續努力的,你能給我簽一下名嗎?”

葉瑄看着眼神裏充滿了崇拜的小孩,瞬間感覺自己造了孽啊。小孩子的媽不講道理,但是孩子的世界還是很單純的。

葉瑄蹲下了身子:“那個,子軒小朋友,姐姐沒有說你不厲害的意思,你已經超過了同齡99%的小朋友了。”

周子軒并沒有生氣:“姐姐,我知道我還需要努力,我替我媽媽給陳亦桐哥哥道歉,我的媽媽沒有別的意思,她只是太急了,我還是不夠優秀。”

看見孩子這麽懂事,葉瑄的心瞬間一揪。高壓□□的父母和懂事自責的孩子,這或許是被揠苗助長孩子的一個縮影。

她也明白了父母讓她按部就班沒讓她跳級的苦心,或許初中的時候的陳亦桐也像周子軒一樣的懂事吧。面對母親不符合年齡段能力的要求只會自責自己還不夠優秀。

葉瑄耐心地給每個來機場的學生簽了名,直到坐上了車,還在自責自己剛剛的失言。

坐在車上,葉瑄才知道為什麽今天沒有媒體接機采訪。原來國內媒體都覺得中國隊的這個團體第一背後有些風波,怕報道出來影響不好。

這些小孩在國外媒體之前證明了自己的清白,捍衛了祖國的榮譽,卻沒辦法獲得應有的榮譽。

對于國內媒體來說,“涉嫌作弊”是一件諱莫如深的事情,即使這些孩子已經在國外媒體的見證下證明了自己的清白。

冷懿德覺得這樣對這群孩子不公平,他主動聯系了《中等數學》的總編主動供稿,在文章裏極盡溢美之詞,誇贊了這些孩子的聰明和努力。

好在這些孩子并不看重這些虛名,他們接下來還有更加重要的任務,第一屆丘成桐中學生數學夏令營的報告提交在即。

葉瑄和陳亦桐沒有回東海,而是借用了京北大學的場地繼續進行,這裏的資料和電腦算力肯定要遠強于東海中學。

冷懿德覺得自己虧欠這兩個小孩,找了京北大學經濟學院的張叢闵教授給這兩個小孩做指導老師。

但是很顯然,陳亦桐的脾氣和這個老師合作的并不順利。

那位老師看了陳亦桐這個選題立刻摔在了桌子上:“你們這選題如果是論文開題,連報告都不用做,直接斃了。”

陳亦桐:“老師,您還沒有看我們的內容和模型。”

張叢闵感覺自己這麽多年受到的教育受到了挑戰:“用數理模型預測股市危機這個模型要能做出來,別說發AER了,諾貝爾經濟學獎都不用排隊,直接頒發給你。”

其實張叢闵這話非常有道理,這類預測性的模型是無法通過模型本身判斷正确性的,用歷史的數據來預測未來,本事默認的前提就是規律必須是延續的。

陳亦桐不肯服輸:“老師,我并不是通過計量的思路進行預測,而是試圖找到股市危機的內生性問題。”

張叢闵擡了一下眼:“那你懂經濟嗎?你怎麽定義股市危機?指數的劇烈波動?那這個波動尺度是多少?你的模型的敏感度又是多少。”

陳亦桐并沒有被這些問題唬住:“老師,我不算很懂經濟,但我懂數學。我要做的就是在成千上萬的數據裏找出運行規律,用數學的語言表達出來。”

張叢闵沒有再繼續打擊陳亦桐,他知道作為一個高中生能有這樣的思維高度非常不容易。張叢闵開始對陳亦桐的研究有了興趣,他作為一名偏計量方向的經濟學家,最常見的思路就是先找現象,然後選擇恰當的數據去解釋現象。而陳亦桐對自己的數理基礎十分自信,能從億萬數據中抽絲剝繭找到其中的關鍵因素。

張叢闵:“好,我先不聊你的核心策略是什麽,我就問一個問題,你的黑箱模型的輸入端是什麽,輸出端又是什麽?”

陳亦桐開始拿起電腦給張叢闵演示,讓張叢闵意外的是,陳亦桐的模型在模拟過去已經發生的股市波動中表現出了空前的一致性。

張叢闵百思不得其解,在他的認知裏如果能用歷史的數據預測未來,那相當于直接把股市裏看不見的手找了出來,這簡直就是明牌炒股了。

張叢闵:“所以你是認為貸款頻率,資産交易數據是導致股市危機發生的原因?”

陳亦桐搖搖頭:“我不懂經濟,不知道這些因素是否是原因,我只知道我的數學知識告訴我,這個模型是有效的。”

葉瑄融合前世的知識,其實已經了解了陳亦桐這個模型的核心,他相當于把金德爾伯格的泡沫經濟理論給具體化了。

葉瑄:“張教授,實際上陳亦桐就是用模型和數據解釋了金德爾伯格的泡沫危機理論的正确性。這個模型認為,外部經濟體系的沖擊會導致股市波動,例如資金過剩會過度發放貸款,從而資産交易過度、資産價格暴漲,然後參與者隊伍擴大,加大泡沫,最終導致資産價格暴跌産生危機。”

張叢闵:“你這樣說我就明白了,金德爾伯格自己可能都沒想到,自己當年飽受質疑的理論,被一個高中生證明了。”

陳亦桐不可置信地盯着葉瑄,他自己都不知道自己的模型代表了什麽經濟規律,他只知道他能從海量數據中找到這樣一個合适的模型。

張叢闵仔細翻看陳亦桐交上來的數據報告,是越看越着迷,作為國內最早發《Journal of economics》的教授,他沒有想到他能像今天如此失态。

張叢闵激動地拉着陳亦桐的手:“亦桐,不知你是否可以幫我仔細講一下這個模型背後的數學邏輯,我來幫你梳理背後的經濟學邏輯,如果可能的話,我想邀請你和我合作一篇論文。”

葉瑄立刻警醒,前世她看過太多導師竊取學生成果的事情,她知道陳亦桐這個成果有多麽的厲害:“那張老師,您這篇論文準備怎麽署名呢?”

張叢闵:“一作肯定是要挂咱們院長的名字,陳亦桐付出那麽多,我就不要二作了,我挂通訊作者就行了。這篇文章估計能在國際頂級經濟學期刊上發表,陳亦桐可能成為這個期刊最小的作者。”

葉瑄心裏在冷笑,張叢闵看起來好像給了陳亦桐多大的恩賜似得,最重要的一作和通訊都拿走,給了最重要貢獻的陳亦桐一個二作。到時候文章發出來了,張叢闵完全可以把成果占為己有。

葉瑄還沒開腔,陳亦桐先發問了:“那葉瑄呢?”陳亦桐雖然不懂期刊挂名規則,但是他知道張叢闵壓根沒把葉瑄考慮進去。

張叢闵撓撓頭:“這個小姑娘可以挂一個三作?”

陳亦桐搖搖頭:“抱歉,張教授,我覺得這樣的安排并不合适,我覺得葉瑄應該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如果不是她我想您也看不懂這個模型。”

陳亦桐這個話是相當不客氣了,相當于直接罵這位在國內有點分量的教授不如一個門外漢高中生。

張叢闵:“不可能,沒有我的鋪路,你們的文章別想發出去,而且到時候丘賽我也受邀作為商業經濟部分的評委,你們可要想清楚了。”

陳亦桐:“那謝謝張教授你今天的指導,這個模型我們可以獨立完善。”

張叢闵也沒有再糾纏下去,反正他現在有了陳亦桐模型裏的核心因子,也不難複刻出來,到時候搶先發出去,誰會信他抄一個小孩的模型。

作者有話說:

1.早培一般是指人大附中早培,2010年開始,招收小學五年級的學生,可以直升人大附,人大附中的大多數競賽苗子都是早培出來的。超常教育實驗班有很多,九十年代全國有幾十個初高中設置貫通的超常教育實驗班,但是10年之後基本都消失了。但是這種實驗班後來都變味兒了,我國基礎教育的超常兒童培養和大學教育的少年班其實完全沒辦法接軌,其實這些年中科大少年班也變味兒了,招的大部分是提前一兩年的高考生,和十幾年前的培養目标已經不一樣了。

2.首先說明這一章裏的預測股市危機的數理模型在現實中并不存在,就算有機構做了,那敏感度也不會很高。

這個情節是為了體現陳亦桐的數學思維能力強,能把海量的經濟數據抽象成數理模型,而不是和傳統計量方法一樣,調整模型去拟合數據。

3.這裏提到的金德爾伯格的泡沫金融危機模型是指主要由投機性導致的資産價格嚴重偏離基礎價值的過度上升,随後迅速回落的過程,以及由此帶來的經濟虛假繁榮和衰退的典型市場失靈現象。泡沫經濟常見的載體是債券、股票、房地産等。

這裏相當于說金德爾伯格的理論的正确性沒辦法證明,更加類似于一個經驗理論,陳亦桐通過數理方法證明了他的理論的正确性。(現實中當然不可能了)

4.AER是美國經濟評論,經濟學的頂刊,American Economic Review、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Econometrica這五本情況,目前國內發的教授還是屈指可數,畢竟經濟學的派系鬥争可比數學嚴重多了。

如果還有我沒有解釋清楚的東西,大家在評論區及時說明哈,這兩章結束之後,就沒有那麽多晦澀難懂的狗屁理論了。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