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人不知……”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走到武崇敏屋外,聽見他正在背書,偏是到了這一句總也想不起來。我趁此機會推門而入,接了下句。我的突然出現讓武崇敏的臉上露出了訝異與局促,他愣了好一會兒才放下書,繞過書案走到我對面,向我行禮:“崇敏拜見公主。”

看到武崇敏的一舉一動頗有沉穩之風,我心中五味雜陳:早早懂事不見得不好,然則九歲,恰是天真爛漫的年紀,一連串的變故卻讓這個本該快樂無憂的孩子背負了太多,教他一夕成長,擔起長子之責。這份不由自主的痛別人雖能明白,但終究無法代為承受。想到這裏,我長嘆了一口氣,扶了他起來。

“在讀《論語》?”走到書案旁,我拿起了上邊一本攤開的書,翻看了一會兒,問到。

“是,爹爹要我多讀些聖人的訓示,可我總是難以記全。”武崇敏後退了一步,與我保持着足夠疏遠的距離,才回了我的話。

放下書,我笑着勸他:“讀書應當循序漸進,否則只會适得其反。你年紀尚小,這些內容又着實難記,不必急于求成。”

武崇敏微微低頭,以示受教:“崇敏謹記公主教誨。”

為了緩解武崇敏的拘謹,我轉移了話題:“你們父親先前派人來傳了話,要在佛堂抄寫你們母親生前未抄完的佛經,午膳不過來吃了。到了時辰,你過來西廂後院,我讓玉兒親手做些吃食,可好?”

“廚房總要生火做飯給爹爹送去,倒也不必麻煩玉兒了。公主照顧崇簡弟弟已經很辛苦了,不必憂心我與崇行。”

不出所料,武崇敏婉拒了我的邀請。我覺得是時候打開他的心結了,即是告訴他:“崇行一早就去了我那裏,這會兒正跟崇簡玩着呢。”

武崇敏聞言大驚失色:“什麽?崇行他跑去西廂了?”繼而自言自語:“我千叮咛萬囑咐過他不要去那裏,他居然還是不聽我的話。”

我故作詫異與不解:“不讓崇行去我那兒?為什麽?”

武崇敏一時語塞,低下頭不說話了。我也不追問,靜靜等着他的回答。沉默了半晌,他沒有擡頭看我,只怯生生地問了一句:“崇行去找公主公主不生氣嗎?”

“為什麽我要生氣呢?崇行那麽可愛,我很喜歡他啊。不止我,崇簡也很喜歡他。每次看到崇行他都會笑得特別開心。”我并不避諱說出武崇行去西廂找我已經不止一次了。

“可是……”武崇敏這才看向我,卻是欲言又止。

Advertisement

我明白他想說些什麽,即是看着他,将他心中所想悉數道出:“可是你認為我霸占了你母親的位置,心裏讨厭我,因而不願崇行與我親近,是不是?”

“不是這樣的。” 武崇敏連忙擺手辯解:“崇敏不敢。在公主與爹爹成親後的第二天,他就告訴了我一切。崇敏知道,要不是公主委屈下嫁,爹爹不可能平安無事地走出天牢。他之所以娶公主也是為了保護我跟崇行。爹爹還說,娘的死跟公主沒有關系,囑咐我們兄弟不可以對公主心懷怨怼,要尊敬公主。”

我料到武攸暨會要求武崇敏與武崇行不可對我無禮,卻是沒有想到他會對這麽小的孩子說出全部的事實。到底是生身父親,遠遠比我想象的要了解自己的孩子。可我還是擔憂:“你……你能理解你們父親的話麽?”

武崇敏一臉嚴肅:“當然能。正是因為聽懂了,我才不讓崇行去打擾公主。要不是為了救我和崇行,公主不需要嫁給爹爹。公主心裏一定是不喜歡我們的,我們不敢前去打擾。”

這番話讓我自慚形穢,更讓我感動。我實在低估了這孩子的心性,竟是這般通透。我走到武崇敏身邊,蹲在他跟前與他保持着相同的高度,愛憐地摸了摸他的頭,柔聲道:“傻孩子,我與你們父親的這樁婚事的确是情勢所迫,可我何至于糊塗到遷怒于你們兄弟呢?相反,你們母親的死雖然不是我親手所為,我仍是難辭其咎。我只會更加心疼你們愛護你們,巴不得能與你們親近做些彌補,又何來打擾之說?”

武崇敏瞪大了眼睛,眼中已淚光閃閃,哽咽問道:“真的嗎?”

“自然。崇敏,你是個識禮懂事的好孩子。如果你願意,可以視我為母。從此以後,我們再無嫌隙,崇簡就是你們的親弟弟,只要崇簡有的你跟崇行必然會有,我絕不會有私心。”

說完這話,崇敏的眼淚掉落。我輕輕幫他擦去,他卻一頭撲倒我懷中,放聲哭喊道:“公主,我好想我娘……”

作者有話要說: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