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侍講

張試講名張耀宗, 年五十, 別看此人年紀大, 但是他是四十七歲才中的進士, 原本這種年紀中進士的人,一般都是下放地方, 喝喝茶、養養老,等過幾年就可以告老還鄉、頤養天年了。

但是張耀宗的母親曾經給他算過命, 說他命裏官運亨通、是做大官的命, 所以張耀宗雖然當時只考了二甲三十四名, 但卻沒有放棄,也跟着一起去館選,非常幸運地被選中做了庶吉士。因着寫了一手好青詞, 很快就得永康帝看重, 提拔到了侍講的位置。他為人也精明,交好翰林院主官, 不管是掌院朱炳文還是陳忠義, 都對他印象不錯。

私下裏他借着時常能在皇帝面前走動的機會,可以給朱炳文你傳遞不少消息, 頗得朱炳文器重, 暗中已經許諾張耀宗,調任張耀宗宗族子侄進入戶部任職。

張耀宗能直面天子, 已經讓許多有心之人巴巴地捧着禮物上門, 要知道有時候皇帝的一個眼神、一句無意間透露出來的話, 都可以讓朝中之事發生變化, 能夠近天子之身的人,無論是後妃、宦官還是大臣,都是其他人需要籠絡的對象。所以這兩年張耀宗這邊也沒有少四處撈好處,如今他一個打盹,讓林清放佛照着他的老路般升了上來,明顯是要分他一杯羹!俗話說奪人錢財如殺人父母,這不張耀宗身體剛剛好上那麽一點點,就急急趕回翰林院當值。

張耀宗的病也不是什麽大病,而是急症。前天不知道吃了什麽不幹淨的東西,到了本該他值夜的時候,上吐下瀉,整個人都搞的奄奄一息,就去告了假。原本也想着平日夜裏永康帝一般也不會召見,誰知道那天也就趕巧了!只是他一不能怪永康帝,二不能怪陳忠義,思來想去,這怒火只能發洩在此事的得利者林清身上!

所以次日清早,林清到了侍講當值的地方,張耀宗已經早早到來,原本就病體未愈,臉色不好,此刻看着林清的目光更是深沉!

林清如今作為六品侍講,是和其他兩位侍讀、以及張耀宗一個辦公處,不需要再擠在十幾人的大開間裏面,環境相對要好的多,另配有一名屬官給他們整理桌案、端茶送水或者做些打雜跑腿的活。

只是今日林清到的早,張耀宗來的更早,其他兩位侍讀還沒到,所以此刻房間裏只有林清和張耀宗兩人。

只是張耀宗還沒發話,林清就笑盈盈地迎了上去:“這位可是張侍講張大人?”

伸手不打笑臉人,張耀宗本來張口的話又咽了下去,只得應了一聲,聲音剛剛落下,卻見林清從袖管裏拿出十頁紙,恭恭敬敬地遞給了張耀宗:“張大人,我聽聞您最近身體近來因為錯食他物,腸胃不适?”

林清說起這個他就來氣,若不是因為這個,他能在這裏看到林清?能在這兒坐着發火?只是對林清遞過來的十頁紙,還是有所疑惑,見東西遞到眼前了,便接過打開,要看看林清這邊葫蘆裏賣的什麽藥。

只見十頁紙上,每一頁都寫了好幾道菜譜,用料幾何、選什麽食材、主治什麽疾病,都寫的非常清楚,頓時眉頭一皺,疑惑更深。

林清微微一笑道:“這是清早年間偶然所得一本古籍,原本已經遺失,幸虧清記性尚可,還能回憶一二。想到張大人的病情,清深感擔憂。畢竟清初任侍講,很多事情還不明晰,沒有張大人帶着唯恐寸步難行。所以昨夜連夜寫了這七十二道食療菜譜,大部分都是治療腸胃疾病的,就借花獻佛贈給張大人,還盼着您能保養好腸胃,以後多提攜後進啊!”

明明是在示好,但是林清年紀不大,态度誠懇,毫無谄媚之色,字字句句都是在關心着他的身體。張耀宗的大孫子如今也不過是林清這般年紀,頓時心裏的郁氣已經去了七八分,看林清的神色也柔和了許多。

當然,這更因為這七十二道方子是市面上從沒有見過的,林清也說了是從失傳的古籍上摘抄而來,自然珍貴。一般但凡古籍或者失傳秘方之物,都是在信息不流通的社會最為珍貴的。能将如此珍貴之物拱手奉上,這林清确實也算是識時務!

一開始張耀宗心底氣的就是林清在永康帝面前得了臉,搶了他的風頭,此刻見那後生一不誇耀,二又有禮,就是想發火也發不出啊!

Advertisement

只是張耀宗畢竟也是個人精,臉上依舊板正道:“如此厚禮,我可擔待不起,林侍講還是收回吧。”說完便将方子往林清那邊推。

林清不接,臉上略作惶恐狀:“張大人,可是因為昨日青詞之事而對清有所誤會?”

張耀宗聽了簡直是一愣——這還有人就這麽直白的把事情點破?到底還是年輕啊,哪裏有這麽說話的!

林清當下也重重地坐到了張耀宗的旁邊,長嘆了一聲,略作苦惱道:“張大人你可有所不知啊!昨天陳大人一大早就跑到修史房對我們所有人說必須得上交一篇青詞,我也沒辦法,只能稀裏糊塗地寫了一篇交上去。想着我也算交差了,可以繼續修史了。可誰知道過了晌午,就有傳旨太監說皇上升了我做侍講,我到現在都是糊裏糊塗的啊!我到了陳大人那邊禀明自己不适合做侍講,這修史我還算擅長,這侍講怎麽做,我一點方向都沒有,更害怕去伺候皇上!只是陳大人警告我,侍講的職位原本就缺了一位,由我填補上去是皇上的恩典,我不盡心為皇上辦事,還推三阻四,簡直荒唐!至此,我可再不敢去找陳大人了。所以張大人,您可得幫我啊!”

林清一番心跡剖白下來,将一個少年人初入官場的無奈惶恐演繹的是淋漓盡致,對着張耀宗也是毫不設防,全心交托,倒是讓張耀宗最後的兩三分怒意全都化開了。并且,林清的一句話點醒了張耀宗,侍講職位本就缺了一位,這早晚是要人後補上去的!與其真來一個老奸巨猾跟他分庭抗禮的,為何不能讓林清這樣初出茅廬的年輕人過來做?至少聽話、穩妥,也依賴他。

到了此刻,那方子張耀宗再也不提還給林清,反而是拍了拍林清的肩膀,像一個真正的前輩般語重心長道:“林侍講不必驚慌也不必妄自菲薄,以後有什麽不懂的地方,盡管來問老夫便是!咱只要盡心為皇上辦事,就沒有什麽可害怕的。”

林清立即站起身來,對着張耀宗一揖到底,欣喜道:“那清在此,就先多謝張大人了!”

兩人又坐在一起,聊了一會兒侍講平日裏需要做些什麽,有什麽禁忌。張耀宗接了林清的橄榄枝,收下了方子,自然也要講點真東西,畢竟已經伺候了永康帝一段日子了,對永康帝的喜好也有所了解。甚至這個青詞如何寫,兩人也探讨了一番,倒真有點前輩提攜後輩的感覺。

林清這才暗地裏揉了揉有些發酸的手腕,心下道:幸虧他昨夜想了一晚上的各種保健食譜,又增删幾次查找了好多藥典,才湊出了這七十二道食補方子。否則今日可沒這麽順利了。

林清的計策非常簡單,一是送禮送到對方心坎上,讓張大人歡喜,二是吹捧他的時候又警告他,沒有他林清也有別人,可別為了一時意氣之争就給他使絆子。

所以等另外兩位侍讀進來時,原本以為照着張耀宗的性格,兩人肯定是要杠上的。誰知道眼前一幕簡直讓他們兩人難以置信,只見林清和張耀宗兩人言笑晏晏、語氣熟稔,還不時有笑聲傳出。

兩位侍讀官面面相觑,真的與他們想象中的相去甚遠。

張耀宗原本就是撐着病體來的,其實身體還沒痊愈,撐到下午又上了幾回茅房後,就幹脆告假了五天,卸下心事安心回家準備好好休養一番。

陳忠義見現在也有林清為永康帝撰寫青詞,并且明顯林清的青詞要更勝一籌,便也爽快地準了張耀宗的病假。

許是上次法事做的不順,永康帝和上天“溝通”的時候沒有得到他想要的回答,所以接下來這幾日每日都要林清敬獻一篇青詞,有一次還召見了林清,問了兩句話後,賞賜了幾批貢緞給了林清。這下子,倒讓林清這個名字一下子在上面的人面前挂上了號,而事情也一件件随之而來。

時隔半年,在這日林清當值的時候,林清第一次被太子趙賢傳召入東宮,做日講。

所謂日講,就是由翰林院侍講官給太子敷陳經史,對答垂詢,是接近皇帝、皇子最好的機會。如果有厲害的日講官,還能将自己的想法灌輸給聽講的人,雖無師徒之名,卻有師徒之實。只是這其中的尺度就要自己把握好了,否則一個妖言惑上的罪名是跑不了的。

林清準備了一番,帶上要講解的史書,在旁人豔羨的目光中,便随太子身邊的太監一起入了東宮。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