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為難

林清原本以為只是修繕一下會國館, 只要以照舊制行事, 便算沒有差錯,也不是多難的事情。

只能說林清雖然有能力借機會攪動朝堂風雲,但是真的對這個朝代務實派的工作沒有過切身的體會。之前林清的工作無非就是書面工作(整理歷史文檔、撰寫青詞、草拟聖旨等), 或者是腦力工作(幫着太子争鬥朝堂、挑撥拉攏人心),但是論切切實實去做一件事, 林清确實還沒這個經驗。所以林清也還是低估了這件事情的難度。

原本林清認為在工部任職, 會更接近于他在現代的工作方式。首先頂頭上司作風強硬精幹, 分配任務非常果斷,其次任務也很明确、各司其職,大家只要做好自己分內的事情即可, 而且做得工作還是和他以前學的理科上的東西有那麽一點點挂鈎,畢竟營繕清吏司, 林清勉強還能說是建築學, 雖然是工科但也要用到數理知識。好歹也勉強算是“專業對口”, 比起單純的舞文弄墨,能去做一些他內心真實喜歡的東西, 也算不錯。

只是, 這事情的一開始, 林清就見識到了大明官場到底是怎麽去處理一件事情的。

首先,林清還沒給他的手下們來個下馬威, 他的下屬們就聯合起來, 一起給他這個新郎中上了一堂課。

所謂領導, 自然事物可以一級級分派下去, 如今林清又不是什麽底層小官,不必事必躬親,所以林清讓他下面的員外郎和主事出方案。只是他手下的那些人,表面恭恭敬敬,這個方案是出了兩天兩夜,卻是一點動靜都沒有。

林清其實自己已經叫手下的屬官搬來了歷年來會國館修繕的資料以及當初的平面設計圖,開始先行研究起來,但是也需要參考下面人的方案進行比對,再通過如今木料、工匠、各處擺設的工部采購價格進行預算,這才能給楊庭安交方案。否則他自己什麽都沒弄清楚,貿貿然交上去的東西,怎麽可能過得了楊庭安那關?

林清的工作思路固然清晰,自己也已經做了一套初步方案,但是左等右等都沒有下屬方案呈交上來。林清派屬官去詢問,得到的回複要麽其他事物纏身,一時不得空無法做方案,要麽就是推脫自己對修繕會國館的事情不甚熟悉,還在翻閱資料等等,總之就是一個拖字訣,不拒絕但是也絕不主動,能拖一時就一時。

其實對那些員外郎和主事的想法,林清大概能有所理解。照理來講,每個官位都是一個蘿蔔一個坑,你占了別人就沒有。朝中升遷也自有一套規矩,上面的人動了,下面的人才好跟着一起動。原本之前的錢郎中犯事被抓,那麽就應該由下面的員外郎頂上,主事再頂員外郎之職。可是如今林清卻空降工部,一下子就坐到了他們頭上的位置。如果是個老成持重、令人信服的官員也就算了,偏偏還是林清一個看着臉嫩、靠着寫青詞上來的詞臣,這讓下面的人如何能夠信服?

嫉妒是一方面,不信服才是更重要的一面。無論誰空降到這個位置,大家內心多多少少有些不滿,這是人之常情,但是不信服那才是對林清能力的質疑。試問,如果手下都覺得自己比領導能幹,那麽這個領導怎麽去安排工作?手下們又怎麽相信跟着這樣的領導自己以後能有好日子?

所以與其說那些員外郎和主事在給林清“上課”,倒不如說他們也想看看林清到底有幾斤幾兩。

如今林清初來乍到,若是直接申斥衆人,引起軒然大波,那麽除了與下屬離心、讓上峰不滿,沒有其他好處。再者,如今營繕清吏司上下,确實一片忙碌,大家還有很多其他事要做,倒也不是真的無所事事還拖延會國館之事,所以林清只能按下不發作。

行,不配合就不配合吧,林清只能挽起袖子,這件事情先自己幹,畢竟急嘛!楊庭安就給了林清七天的時間,已經過了兩天,林清至此自然是再不指望別人。

所以林清讓他的屬官毛青松還搬來了工部現今合作的供貨商的資料,翻閱了近年來采購物料的價格,并且走訪了會國館,發現因為會國館幾年不進行修繕,問題還是比較多的,再原本的基礎上又增加了一些需要修繕的費用,再詳細地計算了會國館的各處需修繕的面積大小、所費工時,将一筆筆銀子開銷支出做了一個總的支出彙總表格,做成一個小冊子,每一頁都是都标注了修繕的是會國館哪一塊地方,最後核算出總的修繕費用是三萬兩千兩銀子。

算到這個費用的時候,林清也是眉頭一皺,感覺所費銀錢太多,只是為了接待他國使臣未免有些太過鋪張浪費。但是永康帝下達了旨意,務必要彰顯大國氣度,而所謂的大國氣度,就是一個字——壕!擺設要麽選取古董,要麽需要造價極高的瓷制品,亭臺樓閣所用物料不是蜀地的奇石就是江南的花木,按照如今的人力物力,這些東西光是運費都不菲!而這一切都還是林清極盡精簡之能事才核出的價格!

其實林清不知道的是,他的下屬周員外郎膽小,怕沒有人應和林清到時候會被怪罪,所以暗地裏還是偷偷自己做了一番預算,怕實在頂不住了就交上去。而周員外郎最終核算出的費用竟然要比林清高出一半之多,要知道周員外郎還是工部的老人了,辦事也算周全之輩。足以可見林清在銀錢方面已經是盡了自己算學之能,将方方面面能省則省的地方,都給算了進去,才能得到這樣的預算方案。

Advertisement

這個方案呈給楊庭安後,自然是得到了楊庭安的誇贊,也再次證明林清的辦事能力确實不俗,只是林清卻笑不出來。因為最終這個方案通不通過,也不是楊庭安說了算,而是戶部說了算。戶部能撥給林清這三萬多兩銀子,那麽便算通過;如果不願意撥銀子,那麽

而當林清站在戶部右侍郎吳大人面前,吳大人卻是看了林清的方案先是連連稱贊林清所用統籌之法的幹淨明晰,只是看到最後的數字時,臉色還是一變,搖搖頭道:“林郎中啊,這光修繕的費用就要三萬兩千兩,這,未免太過了吧?”

吳大人這話說得有些遲疑,畢竟其實他一頁頁看下來,憑着他這麽多年看這些東西的老辣,自然知道林清這份方案絕無偷報、虛報之事,而且方方面面都做了精簡,只是戶部如今銀錢确實吃緊啊!

林清并不了解如今戶部的財政狀況到底如何,雖然一直聽到大明稅收狀況不好,但是也不會這區區三萬兩銀子都拿不出來吧?

“吳大人,這可已經是我核算了數十遍,得出的最精簡的銀兩數了。若是再減,那可只能草草将損毀的部分修補一番了,畢竟會國館這麽大的地方擺在那裏呢。可是這樣一來,皇上的旨意”林清也是故作為難狀,他也不确定這吳大人是在難為他,還是确實銀錢吃緊,自然也要探探他的口風。

吳侍郎自然知道林清講的是實情,會國館當時還有“萬國館”之稱,取自萬國來朝之意,自然修建的是雄偉氣派、占地頗廣,可是如今早已有些沒落,多處院子也年久失修而關閉,往年也就一二小國前來供奉,來的人數也不過十數人,自然開放其中三四個院落足以。如今需要全面整修,這幾萬兩銀子都不花,确實說不過去。

“只是林郎中你也知道,如今鞑靼王子前來朝貢,不知道具體所謂何事,兵部已經要求撥款擴充武備和将士,做好打算,今年戶部一共收稅銀九百五十萬兩,其中三百五十萬兩需要撥給兵部,你們工部又要防治河堤需撥銀一百二十萬兩,禮部要備下太後六十歲壽辰、太子殿下選妃擴建太子府,又是一筆”

吳侍郎每說一筆,林清的眉頭就跳了一下,再加上林清心算速度極快,自然很快就算出戶部一筆筆銀錢的支出,到最後還要留下一筆銀兩作為各部門官員俸祿、後宮嫔妃的開銷、永康帝尋仙問道的開銷等等,別說給林清撥出三萬兩了,感覺多給林清一兩銀子,他們戶部都給不出!甚至吳侍郎都已經算到如何利用今年後面的稅銀來度日了!

這滿目瘡痍的財政情況,還真的是所謂的大明盛世嗎?帝王的窮奢極欲,官員的層層盤剝,天下又有亂象之兆。吳侍郎話裏話外的意思,林清也聽得懂,永康帝生怕這次鞑靼過來是探大明虛實,搞不好就是大戰的前兆,所以兵部已經開始暗暗做下了準備。只是照林清講,要是大明以這樣的財政狀況去迎敵,這還沒打,就輸了。

所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國與國之間的戰争,除了兵力的較量,那就是國力的較量,而國力靠什麽體現?自然就是你的銀錢糧草!林清真是為如今的大明捏一把汗,可是這大明最高的領導卻只是微微有些擔憂,把自己的擔憂還寄托在祈求上天上,昨天還搞了一場頗為盛大的法事!

“吳侍郎,明人不說暗話,您就給我一個準話,到底多少能行?”林清也不耐在與吳侍郎兜圈子,直接問道。

吳侍郎可能是與銀錢打交道久了,最近又是各種被其他部門的官員催着要錢,如今也是有些疲态了,雖然知道自己說出來的話,可能會讓人暴跳如雷,但還是破罐破摔得生出了一根手指頭。

“一萬兩。”

整整縮減了兩萬兩,要按照之前的規模修繕好會國館,林清可以送給吳侍郎四個字,“癡人說夢”!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