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麻辣火鍋腳店開張啦

正月十六是出攤的日子,一個春節都在琢磨研究的小滿,特意在中午做了一鍋麻辣火鍋,

牛油難得就用雞油黃油代替,麻椒、花椒、辣椒等炒制,最後倒入,鍋面飄着一層讓人垂涎三尺的紅油,栀娘看見就鋪到桌子上抱着筷子不撒手了,小滿吃着吃着卻不由得靈機一動,這樣天天走街串巷的買賣畢竟不是長遠之計,畢竟砂鍋攤子賺錢太慢,何不租個腳店做個麻辣火鍋專營店?

此時汴京城中“燕館歌樓,舉之萬數。”,非常繁華,高等酒店和中等酒店林立,那高端的酒樓,三層相高,五樓相向,各有飛橋欄檻,明暗相通,珠簾繡額,燈柱晃眼。有茶飯店,賣酒和陪酒茶飯;也有肥羊酒店,賣羊肉的下酒配菜;有宅子酒店,是原來官員所住宅邸改造而成;有花園酒店,設在城郊,做成園林樣式;小酒店有直賣店、碗頭店(只挂草葫蘆,用銀大碗做酒具;包子酒店(用包子佐酒)。

小滿心中忖度,若是自己要開店,初期必然是面向大衆的中低檔餐店,因為中高檔飯店成本太高,也不是自己負擔得起的。

中低檔的話,此時經濟中心已經從黃河流域轉移到長江流域了,每年要通過運河從南方運輸數百萬糧食和大批布帛等物資到開封,以供應皇室、官員和駐軍。

南來北往的人員流動性很大,

小滿想想,人員流動性,當屬自己穿越前的那個世界,哪種菜系最受歡迎?答案是川菜,此時川菜還沒有成型,四川人民口味偏甜,而小滿有辣椒助陣,在這個朝代算是獨一份,因而有信心能站穩腳跟。

只是打聽了一下普通的腳店,所需也是一千貫,而小滿手中的銀子翻來覆去數過去也不過四百貫,怎得夠開店的巨大花銷?

這天小滿坐在千梨子砂鍋攤前發愁,那兩彎新月一般的眉毛慢慢蹙了起來。

“滿姐兒,今天怎得看上去垂頭喪氣?”小滿擡頭一看,卻是向老板,

小滿趕緊起身笑臉相迎:“向老板,可是我奶奶在您那邊有什麽事情?”

向老板爽朗大笑:“你這丫頭,倒是個伶俐的,只是我無事來逛逛,正好過來嘗嘗你的手藝。”

小滿連忙給他盛了一鍋砂鍋蝦餃,擺上糟白蝦、糟豆角、糟鹌鹑,又讓大花去隔壁打了一角酒過來,向老板坐下來,笑眯眯:“我倒是來叨擾你了。你且去忙活。”說着也不客氣,坐下來自斟自飲了起來。

過一會兒要走時,閑閑問道;“滿丫頭,你這是愁什麽啊?”

小滿想了想,實話說道:“我意欲開一家腳店,卻缺本錢。”

向老板斟酌了一下:“你這手藝,若是做腳店必然能賺錢,這樣吧,你可聽說過借貸?那錢莊專門有借貸生意,只不過生息太高,不若我借給你一千貫,利息一年給我五十貫。你在一年之內還給我即可。”

Advertisement

原來在宋朝,民間借貸也時有,特別是汴京,常有那做生意的人需要銀錢周轉,因而也很便利,甚至都有專門的中人從中周旋,将其當做一門生意來做。

小滿驚喜萬分,這可是踏破鐵鞋無覓處,絕好的機會,但是也必須有信心在一年之內能夠贏利一千貫,想到這裏,又有些猶豫,自己的千梨子砂鍋攤,一個月盈利三十貫到五十貫不等,一年能盈利三四百貫。

又仔細一想,若是這般瞻前顧後,又什麽時候能有所作為呢,因而咬咬牙,跟向老板說:“謝謝向老板愛重,我明日裏看定了鋪子,就去找您拿錢。”

向老板并沒有食言,當天就指使手下的賬房就銀票送了過來,這下可是有貸款在身了,小滿頓覺壓力很大,趕緊帶着栀娘和白露一起去看鋪位。

這家店走的是獨一無二路線,選址卻必得在人群密集的地方,小滿三人走遍了汴京城中的裏坊街巷,方才選中了一家要轉讓的腳店。這裏位于州橋夜市附近,離着汴河的裝運碼頭也不過幾步路遠,附近是汴京城中的平民區,住着多是小康人家,更有碼頭附近南來北往的客商租住在這片裏坊,很是繁華,那腳店面積寬敞,

小滿采用現代的裝修理念,将收銀的櫃臺縮了又縮,後院是廚房,連着一片小院,小滿問過房東,索性将後院修整一番,也擺上了餐桌。

祁非池将餘下的辣椒都運送過來,小滿又帶着白露在市面上轉悠,買入海椒、花椒、麻椒、茱萸、姜、扶留藤,黃油各色香料。

小滿在菜市場采購了魚雜、鴨腸、鹌鹑翅膀、鴿子蛋、羊肉和豬肉、鴨肉、鹌鹑段等,

好在王安石變法時提出了市易法,在東京設立了市易物,發展到至今很是興盛,一般都是在出錢收購滞銷貨物,待到市場短缺時候再分批賣出,平衡市場供需,穩定物價,所以這些原料采購非常容易。

小滿作為一個起名無能星人,暫且起名叫做麻辣火鍋店,店中最核心的配方是火鍋底料,

因而都是自己在家中炒好調料,每日裏在腳店的廚房洗漱配料,清洗配菜等。因着小滿性子和藹,開出的工錢又高,有那裏坊裏的鄰居拜托也想進來幫忙的,

小滿想着原本只有香油蒜泥一種蘸料,現在随着吃的人太多,趕緊做出牛肉醬、香菇醬、豆瓣醬、麻香醬、海鮮醬等各色蘸料,又從市場上搜集了麻椒、辣椒、芝麻油、醋、蒜等做佐料。

因着想盡快回本,因而店中很快就營業了,然而店門大開,并沒有什麽人。小滿想起前世的廣告宣傳,裁了幾方紙,讓立冬寫了些類似于前世商品傳單一樣的單子。單子上寫着和平坊汴河邊碼頭旁有家麻辣火鍋店,歡迎來品嘗。

陳老太頗為高興,連聲贊嘆寫得好、寫得好,小滿又擔心識字的人不多,于是在字旁又畫了簡筆畫,畫上一個火鍋,在汴河碼頭邊。

妥當後,小滿買了些糖果點心,雇了些鄰家口齒伶俐的小兒,囑咐孩童于街市上分發,分發時候必須得說明在和平坊的碼頭旁邊,新開一家做麻辣火鍋的店鋪,物美價廉。孩童看見糖果,焉有不動心的。

不到一個上午就分發幹淨,

小滿又擔心傳播率不夠,又絞盡腦汁編了童謠:“和平坊、汴河旁,麻辣火鍋香又香。”,讓孩童在街上傳唱。

如此準備,終于逐漸有了客人,有那路過的客人看見店裏窗明幾淨想進來試一試的,有那附近的居民聞得火鍋香味按捺不住來嘗一嘗的,歌謠也傳唱的響亮,就這樣,麻辣火鍋店裏逐漸客流量上來了。

等到再過了一個月,由于汴京城中再無競争對手,吃過麻辣火鍋的也都被火鍋獨特的魅力所折服,終于店中生意一天比一天火爆,就連不是飯點的時候,店前都始終排着一大長隊。

店中繁忙,栀娘收銀,小滿掌勺,陳嫂配菜,白露端菜,一家人各有分工,雖然每日裏都累得直不起腰來,卻都心甘情願,每天喜笑顏開。店中原料仍舊從常五叔那裏拿,是個忠厚的,仍舊從他那裏進貨。

天氣逐漸暖和了起來,已經是五月了,忙忙碌碌中火鍋店也步入正軌了,某日下暴雨,下午晌的時候店中沒什麽人了,終于可以休息一瞬間,小滿擡頭看着店鋪外面,窗外的桃樹早已經郁郁青青,綠葉成蔭子滿枝,這才驚覺已經五月,心中暗暗嘲笑自己為了掙錢真是昏了頭了。

看看店中無人,自己動手煮了一鍋紅豆沙,想着一會吃一點。小滿喜歡吃紅豆沙裏面顆粒感,因此總将紅豆沙少煮一會兒,這樣吃上去有嚼勁,甜糯中帶着沙沙的口感。

正招呼一家人坐在窗邊賞着雨景,心中非常惬意,有一句話不是說最幸福的是躲在屋裏看窗外有人在下雨天奔波嘛,這句話小滿不太茍同,不過在五月大雨傾盆,店中沒有生意要忙,空蕩蕩的,一家人坐在窗邊,吃着又甜又沙的紅豆沙,看着大雨如,萬物都籠罩在水霧之中,平日裏熟悉的一切景色都變成了另外一番模樣,似夢,如幻,仿佛進入到昔年時光,一時間,悵然若失,所謂的惆悵舊歡如夢。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