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夏季三鮮宴
宋寶寧凄然一笑,“不錯,正是那老爺的女兒,只是不知道老爺,一開始是不是如他所說,落水後撞入水中暗礁,腦子記不大清了。”
曹嬷嬷心中猜想被宋寶寧證實,心中慌亂不已:“夫人,那豈不是可要告訴老太爺?”,一時心中又轉了無數個念頭,又說:“那廚娘送來的吃食可不能再吃了。”
宋寶寧思忖:“菜肴無妨,她若是有心害我,上次那道茸湯廣肚豈不便宜?”
曹嬷嬷一聽,更是後怕:“那夫人,這可如何是好?都怪老奴失察,若是夫人有個什麽閃失,老奴也不”
“不是奶娘的過錯,誰能想到名揚京中的廚娘卻是老爺跟前頭生的次女?”聽靛兒時候那廚娘神色懵懂,似是不知道老爺身份,許是分離久了,認不出來了”
說着,宋寶寧陷入了沉思。曹嬷嬷大氣不敢喘的在旁邊侍奉着。
少頃,宋寶寧回過神來,道:“您讓奶兄且去查訪,我去趟爹爹那裏,”曹嬷嬷知道宋寶寧要去跟宋太師商量,忙伺候她更了衣,往宋太師的書房裏去了。
小滿在家裏琢磨一道仲夏宴席。夏天的時候,民間有自己的一套慶祝活動。這本來是古代就傳下來的習俗,到了本朝,立夏那天,今上帶着百官在西郊舉行迎夏大典。要拿生肉、水果、五谷與香茗祭祀。上行下效,百姓黎民也要歡慶立夏。小滿卻惦記着吃。(栀娘:我就知道)
只是今年事情太多,忙忙碌碌過了立夏,卻還沒有顧上做。
眼瞅着這幾天得了閑,正好琢磨一下,更新一下鹿鳴苑的菜單。
夏三鮮,金陵那裏流行吃櫻桃、青梅、鲥魚,無錫人要吃黃瓜和杏子,常州人的菜單上是刀魚和椿苗,蘇州人卻吃櫻桃、青梅和麥子。
各地風俗不同,所選的三鮮也不一樣。
前世裏師傅最喜歡此時去無錫找一位老友,小滿也跟着去湊過熱鬧。
甜甜叫一聲“歐陽師伯”,歐陽師伯就笑得眼睛都眯眯,樂呵呵端出陽山水蜜桃給小滿吃,歐陽伯娘生了兩個小子,最是稀罕小丫頭,小滿小時候給小滿買惠山泥人,待到小滿大了,就帶着她一條一條試本地的珠鏈,師傅也不客氣,泡了歐陽師伯的太湖翠竹茶,悠哉游哉在堂下看着歐陽師伯系着圍裙忙碌着做最拿手的三鮮宴。
歐陽師伯所做的地三鮮,水三鮮,樹三鮮。
蠶豆。這是歐陽伯娘帶着小滿坐在院子中的香樟樹下的石頭桌椅旁邊,把歐陽伯娘從早市上買來的新上市蠶豆一粒一粒剝出來的,剝久了手指頭變得紅紅的,又癢又痛,歐陽伯娘心疼小滿,總是捏了她手指放到嘴邊幫她吹吹,逗得年幼的小滿咯咯笑。
Advertisement
歐陽大哥和歐陽二哥都是調皮搗蛋的性子,歐陽師伯做飯,他倆老是喜歡圍觀,過一會就聽見歐陽師伯呵斥“皮猴兒不要搗亂”。
兩兄弟被呵斥了也不以為意,嘻嘻哈哈從廚房裏出來,手裏還捧着剛才廚房裏順來的瓜果吃。
還要遞給小滿吃。
他倆調皮歸調皮,對小滿卻是很友好。小時候歐陽伯娘還開玩笑說讓小滿以後做他家兒媳婦。
一會功夫歐陽師伯就招呼吃飯,伯娘去開一瓶紹興黃酒,桌邊一個小泥爐冒着煙咕嘟咕嘟溫着酒,師傅和歐陽師伯兩人對酌,其樂融融。
桌上新鮮的蠶豆米嫩嫩的,多半做成蔥油蠶豆,有時候還做成蠶豆泥,或者蠶豆湯,卻都有一個原則:不加別的配菜,就吃的是一個蠶豆的鮮。等過段時間,街面上賣的蠶豆老了,才會做成在燒五花肉或者炒火腿時加上蠶豆。
苋菜兩吃,一道苋菜肉絲盒子,一道上湯苋菜。上湯鮮口,苋菜只是略微汆燙過就拿出來,還保留着苋菜的鮮味。
梅子必然要做成梅子茶泡飯,這是歐陽二哥的最愛,茶是師傅送過來的龍井,歐陽師伯總是裝作無奈的責怪二哥被寵壞了,可是小滿知道他是極為寵愛二哥的,才樂意将二哥最愛的菜做的極為好吃。
年少的小滿曾經懵懵懂懂想,世人眼裏,也許歐陽師伯這樣的男子平平庸庸,只是在無錫的一家酒樓裏做菜,雖然行當裏尊為一聲歐陽師傅,但沒有錢財纏身,也沒有顯赫的職務。若是歐陽師伯是那種追名逐利之徒,想必心中會很失落吧。
可是他只是安靜待在無錫古城裏的一座老院落裏,尋常做菜,偶爾興致來了,喝點小酒,做做古體詩。
不知魏晉。
歐陽伯娘也是安貧樂道的性子,教養子女,做那人間尋常裙釵婦人。
還有一部分青梅被歐陽伯娘拿去泡了青梅酒,就放在西屋廊下,等到過段時間,再寄一罐青梅酒給師傅,喝一口,酒裏都帶着梅子滋味,似乎又想起了立夏在歐陽家的美好記憶。
枇杷和杏子都要做甜點,梅子、枇杷、杏子這三樣被稱為樹三鮮。枇杷要做成枇杷露,杏子要做成杏子糕。
鲥魚在這個季節最好,在長江中出沒,師傅必然會文绉绉說:“鲥魚三月出揚子江中,味道及甘美,然多骨而速腐。”,一邊問歐陽師伯這可是新鮮的鲥魚,歐陽師伯總是白他一眼,說:“不鮮,去年的。”
可是小滿卻知道肯定是歐陽師伯囑咐了魚販子,留的最新鮮的。新鮮的鲥魚要清蒸,歐陽師伯跟變魔術一樣揭去鲥魚上面的魚鱗,引來三個孩子的拍手叫好。
河豚卻做成刺身,只切薄薄一片,養在水裏時幾個孩子都戳過河豚,歐陽二哥笑話小滿生氣時鼓起嘴巴跟河豚一模一樣,小滿就惱了,可是等到吃河豚的時候,歐陽二哥還會把河豚第一筷子夾給小滿。
銀魚要做成辣炒銀魚,放辣椒、青椒,爆炒起鍋。小滿第一次吃就覺得納悶,為何江南人這麽愛吃辣椒。問過師傅,師傅說,這是師爺最愛吃的一道菜。每次做這一道菜,歐陽師伯都要恭恭敬敬把這道菜擺在廳堂裏的供桌上。
師父說,歐陽家夫婦是有大智慧的人。歐陽師伯的爹,也是師父的師父,曾經大有來歷,有一天,突然推說手抖拿不穩菜刀,辭去了職務,回到故鄉,做一名普通廚子。說,不能賺昧良心的錢。人總是要為子孫積德。
小滿不太懂,師傅就笑笑,摸摸小滿的頭發,說了兩句古詩,小滿依稀聽見“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似懂非懂,自去尋歐陽家哥哥摸魚去。
蟬聲悠長,小滿和歐陽家兩個小子玩得筋疲力盡,額角鬓發都濕的貼着額頭,歐陽伯娘心疼她,趕緊給她沐浴,換衣服,又陪她在涼席睡覺。
小滿迷迷糊糊入夢,想着還要問問歐陽伯娘什麽是塵網,可是玩的太累,頭挨上枕頭就睡着了。蟬聲入夢。夏天無比悠長。
回想前生,似夢。似幻。已經想不起來許多細節。可是惟願歐陽家一家人,在那個朝代能平安、順遂。
小滿邊悵惘回想往事,邊細細做菜。
仲夏的鹿鳴苑,也是蟬聲悠揚,栀娘在旁邊幫忙,邊絮絮叨叨:“小滿,會不會那宋太師家尋了什麽麻煩來?”
小滿手中不慌不忙給手中的黃河鯉魚去着鱗,汴京靠着黃河,沒有鲥魚,只好拿黃河鯉來代替。說道:“聽得那宋夫人的夫婿乃是入贅的,宋太師又權傾一時,想必那位大人多少要顧及着岳丈的面子。”
栀娘這才如釋重負,順了順胸,感慨道:“誰想到去做個飯也如此多的波折。”
小滿想了想:“如今我們麻辣火鍋腳店和鹿鳴苑的生意越發的好了,想必也有很多人眼紅,以後應當更加謹慎。”
晚上的時候,這道仲夏宴才做好。
蠶豆米嫩嫩,苋菜雞蛋盒子、松鼠魚、梅子茶泡飯、杏子糯米糕、枇杷蜜醬。這一桌菜做好了,栀娘看着煞是滿意:“即便是小滿一手手藝是毋庸置疑,但店裏的客人看慣了也膩味了。”
小滿就掩嘴一笑:“以後不若按照節氣,我們也定期推出相應的節氣菜。”
栀娘理直氣壯:“你可別笑話我,我們鹿鳴苑又不是禦廚,可不是想吃就吃什麽。”
小滿聽着這個話奇怪,就問原因。栀娘解釋,原來是自古以來,人人只道宮中禦廚必定是集齊了天下的珍奇物産,卻不知道,宮中的禦廚也有自己的考量,為了避免宮中的貴人突然想吃一道反季候的菜肴,因而物候類、過于稀有的菜蔬都是不上禦廚的菜單的。
小滿想了想,也是想通了,譬如,今日上一道莼菜湯,那等滑溜溜在水中漂浮才能采就的莼菜,固然名傳千古,但是若是皇帝覺得好,哪個冬天突然想起來,你呈不上去,龍顏大怒,那可是殺頭的罪。
前世流傳下來的宮廷菜單也是些雞鴨魚羊等尋常食物,反倒是江南的門閥,揚州的鹽商、山西的晉商等那些富庶的商賈之家才有些奇珍異巧的食譜流傳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