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公府

定國公府的府邸位于京州城南嶼山下,占地極大,雖名為“府”,但遠瞧過去,倒更似是一座巨大山莊一般。府邸修設得極其雍容華貴,雕梁畫棟,彩琉為瓦,尚隔着幾條街,便已遠遠可見那鱗次栉比的建築,氣派非凡而莊嚴。

這一日,一行女子自溫嬷嬷的帶領下入了定國公府。

“定國公府一共六大院,三小院,九閣,十二偏院。六大院中,除卻後院,東、西、南、北、中,皆是家住的住處,你們可不能擅闖……”

丫頭們走的自然不可是正門,而是偏巷後的一處小角門,從門外一入,正對的一處極大的園落。只是而今正處冬季,園內百花零落,然而通過園中那栉比有序的陳設,已可測想若是盛夏,園內又會是怎般的絢麗盛景。

這一批入府的女孩子們共二十人,年紀都不大,家世、經歷亦都如出一轍。許是經過了路上數十天的磋磨,孩子們都已不再同最初般哭鬧悲傷,而紛紛顯露出了認命的姿态。臨霜不知自己為何會有這樣的感覺,但自從別院起,這種異樣便一直在自己身邊萦繞,直至來到公府後達到最盛。

依照慣例,新入府的婢女小厮皆要在資歷較深些的姑姑嬷嬷帶領下,巡繞一圈公府,也令她們對公府有些初步的了解。然說是巡繞,公府中幾座大院都不可踏足,其實不過是在周側的幾座小院中大抵走上一圈。然而即便只是幾座小院,便已可見整座公府是怎般的大小。其中的建築景色更是風格各異,美輪美奂。幾乎可說是個小小的皇城都不為過。

據說這一處府邸乃是太.祖皇帝特為定國公沈成清親建的,占地足有百畝,依照臨霜的估量,怕是十個青水村尚不能及。那一刻她突然有種尴尬的羞慚,心覺此番哥嫂将她賣掉,似乎,也并非一件壞事。

随着溫嬷嬷大抵巡了一圈,溫嬷嬷的腳步稍微一停,回頭望了望衆女,吩咐道:“這裏的規矩繁多,你們要盡快熟悉。入了公府,你們可不再是民間的小野丫頭片子了。在公府中行事,少說多做、恭敬遵從方為上策。你們方才入府,是最沒有品階的下婢,更要萬事小心,否則稍有行差踏錯,可是十個腦袋都不夠賠命的,所以行為言語都要加倍小心,可明白了?”

這些女孩子哪裏見過這等場面,忽聞訓言,一個個紛紛睜着大眼睛,點頭嚅嚅地稱“是”。

聽見了回應,溫嬷嬷的容色柔軟了些許,頓了頓,又蹙眉道:“還有,你們初來,如若遇到家主,可不能這樣直勾勾的盯着,這可是對家主的不尊重,一定要低頭斂眸,知道了?”

她方一開口,女孩子們又立即聽話的将頭低了下去,異口同聲,“知道了。”

溫嬷嬷這才滿意地點點頭。

“溫嬷嬷。”

一個聲音這時從列隊的正前方傳來。

音色清冽,沉穩淡然,是個少年聲色。

數十個女孩子們還未及擡頭,耳邊已然響起了溫嬷嬷的聲音,“呀,竟是三少爺。見過三少爺。”

Advertisement

聽見那句“三少爺”,衆女心知這便是溫嬷嬷口中所言的公府家主,此時腦中回蕩的唯有溫嬷嬷方才的訓言,更加不敢擡頭看。有幾個大膽的姑娘悄悄擡頭,想要探一探究竟,可方一擡眼便對上了溫嬷嬷冷厲的眼,又迅速低下頭去。

臨霜處在隊伍的最末,低頭望着腳邊的卵石。隔着稍遠,僅能聽見兩人的談音:

“奴婢不知三少爺在此,擾了三少爺清修,還望三少爺恕罪。”

“溫嬷嬷客氣了,我只是路過。”少年淡淡的聲音說不出的好聽,“這些是今年新入府的婢女嗎?”

“正是的。奴婢方帶她們巡繞完公府,正要帶她們去後院的紅楓苑去。”

“那嬷嬷快去吧,天色不早,以免耽擱了。”

“是。”

……

靜寂間可聞衣袂擦動的微響,伴随着少年沉靜的步伐。

臨霜低着頭,視線所及只能見一抹淡藍的衣角。就在他從自己身邊欲要擦肩而過時,他的步履似乎停了一停。

然後,走過——

輕薄的衣袂拂過她的裙擺,微風徐過,臨霜只聞一抹淡淡的松香,輕若絲霧,很快隐去了。

·

夕晖時分,一行女子跟随溫嬷嬷來到了紅楓苑。

紅楓苑處在公府後院,正是公府中等級最末的婢女的住所。臨霜方一進入後院,略一觀察,方才明白了為何溫嬷嬷會說公府六大院中,唯有後院可容丫頭暢行。定國公府立府上百年,傳至而今這一代,家業龐大,分支繁雜,已然将各房分散在其他五大院中定居。其中五大院中品階稍高些的婢女小厮,必是要跟着主人留在院中的。唯有不曾跟主的低等奴婢,全然被置在後院,分替其餘五大院做些粗使的活計。

她們初來,自然也是要先入到後院的。按照溫嬷嬷的敘述,她們要先自後院随教習姑姑的指導,修習作為婢女應當掌握的技能,最後經過統一考評,依照能力與特長被選擇分配在哪個院中。如此一來,這最終的考評無疑成了最關鍵的所在,也是決定這數十丫頭中未來命運的分水嶺。

舟車勞頓了僅小一個月,溫嬷嬷也不願給她們太大的壓力,簡單說了些許便很快離去了。接替溫嬷嬷的是一名十五、六歲的二等婢女,名喚錦瑜,據聞是紅楓苑的掌事婢女。她似乎不大好接近,未說太多,只很快令衆女們熄燈入寝,好在明日一晨帶領她們去見教習姑姑紅玉。

第二日晨,後院負責織補的丫頭送來了一批新衣。

公府繁榮,便連婢女們的行裝都頗具考究,品級不同,衣容上也有很大異同之處。如她們這般沒有品階的婢女,所着的是棉布所縫制的半臂,天藍的裳,鵝黃為衽,窄袖束腰,最為方便行止做活。

“臨霜,我好看嗎?”立在鏡前,秋杏止不住地照,一臉甜笑喜不自勝,“我可從沒穿過這麽漂亮的衣裳!”

“好看。”臨霜點了點頭,手中摩挲着綿軟的衣料,盡管聽說這是府裏最次的衣裳,但已然是她穿過的最好的布料,心頭不禁酸楚。

“臨霜,秋杏!快走了,錦瑜姑娘已經在點人了!”

苑外傳來脆嫩的呼喚,臨霜略略一應,抓着秋杏急匆匆跑出門。

·

蘭亭閣是後院中一個古雅的小閣,陽光明媚,斜陽穿透窗棂,在室中投上無數斑駁的光點。

錦瑜将二十個女孩子帶到閣中後便離去了。女孩子們見門外沒了動靜,不禁又紛紛嬉笑起來,互相調侃誇耀着對方的穿着與衣容。她們這些女孩子多數都是大字不識的貧困農女,此刻吃飽穿暖,便已是最大的喜悅。

争笑間小閣的門突然開了,一行人陸續走進來。打頭的嬷嬷見狀蹙眉,用力咳了一咳。望見來人,衆女頓時噤聲斂神,重新乖乖地立好了。

二十個女孩,共分兩列,兩人一排,齊齊立在屋內。

一行人中,一位女子自列隊中央穿過,立在衆女身前。

女子大抵二十餘歲,遍身暗緋的衣裙,飛眉入鬓,眸光冷亮。她的身姿猶若一根筆直的竹,傲然直立,下颌微仰,無形透着抹倨傲。

視線一一從數十個女孩子身上掃過,她的容色本不冷厲,可不知為何,卻令衆女心中無端透着駭然,幾乎連呼吸都不敢放大聲色。

“我叫紅玉。”——

慢慢掠過了衆女,她收回了目光,冷冷淡淡地開口,“你們可喚我,紅玉姑姑。”

女孩子們面面相觑,一時不知該如何回應。靜寂間不知是誰打頭帶了一聲,“紅玉姑姑好。”登時其他女孩們紛紛效仿,仔細鞠了一禮,同聲道:“紅玉姑姑好——”

紅玉冷眸微瞥,頓了頓,複又淡淡開口,“從今天起,便由我和諸位嬷嬷,來教你們公府侍婢所具的技能。粗使分為修草、浣衣、下廚、刀工、生火等。細使共分研墨、烹茶、書畫、刺繡等。除此之外,你們還要修習府內的規矩和禮儀。三個半月後,我會對你們進行統一的考評,考評中上者,可分配至其他五院,不合格者,便就留在後院,可懂得?”

整個室內鴉雀無聲。

“我會對你們嚴加管教,從明天開始,入卯集合,至蘭亭閣。若有遲到缺席者,當受苛罰。你們既已入了公府,便要依巡公府的規矩行事。如若有差錯,便要自認懲處,可都明白了?”

冷冽的氣勢在室中彌漫。

女孩子們哪敢不應,紛紛欠身,戰戰兢兢地應“是”。

“好。”紅玉道了一聲,目光輕斂,又開口:“那今天,我就先教你們,‘禮’——”

她話音方落,仰首微瞥,指向列隊中一個頭簪黃花的女孩,問道:“你,我方才所說的那些,可都明白了?”

被指住的是個十一、二歲的女孩,立在原地愣了半晌,點了點頭,“明、明白了。”

紅玉沒有說話。

立時一旁另一個嬷嬷步上來,手中一根粗長的戒尺。徑直走到女孩的身側,二話不說,驟地揚起手,便往女孩的背上狠狠抽了一記。

啪!

那一擊不僅打在女孩身上,更似是給其他女孩的心中抽了一尺,望得衆人直心中遽然駭悚。

黃花女孩頓時嘤聲哭出來,“為什麽要打我!”

紅玉的臉上沒有表情。

“出口頂撞,毫不知禮,衣容不整!”卻是身側的嬷嬷狠狠道:“是誰允你簪花的?溫嬷嬷就沒有告訴你,公府二等以下婢女,非年節佳日不得簪珠着翠嗎?!”

一把扯下女孩頭上的黃花,她重重摔在地上,“去外面跪着,不過午時不得起來!”

女孩仍在哭,執戒尺的嬷嬷立刻拉着她出去了。

衆女聞言大駭,屏息靜氣,更是大氣都不敢出。直到這一刻,這些上一刻還在慶幸公府生活舒适奢華的女孩子們,終于知道了這背後的厲害,心思都不由的墜了下來。

詭異的氣氛在小閣內蔓延,空氣都仿若凝滞住了,迫人心弦的壓迫。

靜靜環視了一圈,紅玉擡手指,“你。”

一時間周圍微微響起松氣的聲音,秋杏的心卻懸起來,“臨霜……”

“你來說,可都明白了?”

頂着衆人的視線,臨霜緩慢從列隊裏步出來,指尖緊蜷。

深吸了一口氣,她緩慢道:“回、回姑姑話,姑姑方才所言,奴婢明白,自當謹記在心。”

依舊是良久沒有說話,紅玉緊盯着她,又問:“那你可能複述一遍?”

呼吸逐漸平緩下來,臨霜緩緩道:“姑姑方才說……今日起,姑姑與諸位嬷嬷會教奴婢等修習侍婢所具的技能。粗使為修草、浣衣、下廚、刀工、生火等。細使為研墨、烹茶、書畫、刺繡等。除此,還要修習府內的規矩和禮儀。三個半月後,奴婢等會有統一的考評,考評中上者,可分配至其他五院,不合格者,便就留在後院。另外,明天開始,奴婢等需入卯集合,至蘭亭閣。若有遲到缺席者,當受苛罰……”

幾乎不差,四下不禁有些微的驚嘆。紅玉雖還是面無表情,但緊繃的臉色卻已略微和緩下來,問道:“你叫什麽名字?”

“回姑姑,奴婢,陸臨霜。”

“臨霜。”她念了念,許久點點頭,“你回隊吧。”

“是。”臨霜颔首應聲。

靜靜退回至隊列,臨霜松了口氣。

身側的秋杏“噗嘶”了兩聲,對着她做了一個欽佩的手勢。

她勉強還以微笑,攤開手,冰涼的細汗已然浸透了手心。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