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按照美女的指揮, 巧珍開着車進入廠區,那位美女在停車場口子上等着。

林偉下車, 下午的天氣太熱, 他脫下了身上的西裝,挂在自己的手臂上, 将袖口敞開,挽起露出了結實的小臂。

看着他們冷灰色插上紅色線條的辦公樓和廠房, 頓然覺得很有腔調,不是國內那種靠着什麽石材貴就堆什麽石頭,撐起來的所謂豪華。不禁連連點頭, 這才是他心中那種廠房該有的樣子。

“是吧?現代工業灰真的很好看。”巧珍問他。

“嗯, 我們的新廠房也可以按照這個方向來設計,估計二三十年,都不會過時。”他想着最好要幾張照片回去。想打開自己的包,想拿相機出來。

巧珍知道他想幹什麽, 擺擺手:“這裏不是CW,不能随便亂拍的。我想問你, 如果建造成這樣的廠房, 你那幾個夥計送你的迎客松落地大花瓶, 打算放哪裏?”

“當然放門廳啊!”林偉在那裏笑着說。巧珍想了一下不管多新潮多時尚, 門廳的那個屏風, 花瓶之類的,估計少不了。春節貼春聯,年初五迎財神, 也是不能免俗的。好吧!她應該接受這樣的結果,多有生活氣息?

走進玻璃門,他們的辦公樓只是兩層樓,跟着走上樓梯,去到了一個小型的會議室。不一會兒,湯姆匆匆忙忙走了進來:“Hi Jane!”

“Tom,好久不見!”兩人握手,林偉之前在江城見過湯姆,跟着打了招呼。

“Jane,你願不願意給這家工廠的經理們介紹一下江城那裏是如何實施持續改進的?”湯姆問她,“今天我們這裏有個課程,給我們這家工廠的經理進行培訓。”

“可我沒有準備資料!”

“我們已經準備了資料還有錄像帶,就是你們江城CW和江城LS的錄像片,你根據錄像片裏的內容講一下,畢竟你和John才是實際操作人嗎?肯定比我們這種旁觀者更有深切體會。”湯姆建議她試試,他跟她接觸這麽久,感覺這位東方女性非常具有管理天賦。

巧珍點頭說可以:“可以!”

湯姆聽她這麽說,綻開了大大的笑容。他是公司北美區的運營副總裁,主管美國和加拿大的七家工廠的運營。他在自上而下推進這種源自于日本車企的改進模式,在他的兩本著作中也可以見到成果。

巧珍和林偉一起跟着湯姆去了培訓室,裏面坐着四五十個人。講臺前的一喂四十多歲的東方人過來,聽湯姆介紹說:“這位是岩西先生,是我們北美區的卓越經營經理,之前是TY的制造經理。”

TY是一家日本車企,精益思想就是起源于日本車企。日本員工很難挖,尤其是這一塊的專家。

Advertisement

簡單打了招呼,林偉邊上找了個位子坐下。巧珍站在湯姆身邊,聽湯姆向參加培訓的管理人員介紹:“我要給大家介紹一下Jane Lin,我的企業管理研究的項目的合作夥伴之一。《XXX》中文版的翻譯人之一,LS江城的副總經理,是她改變了我對中國刻板的印象,那個地方是如此地生機勃勃,而且有很多的理念被他們同步引進,讓她給大家來講述,他們在中國進行的一系列改變。你會發現,他們上管理改進上做得并不比我們少!”

“岩西桑,麻煩放一下錄像!”

錄像出來是江城的景象,然後鏡頭切換到江城CW,江超出現了,他在裏面介紹一些情況,巧珍環視一幫子金發碧眼的老外裏,還有另外一張東方面孔,那位號稱要教她的洪哲,巧珍的眼光停留在了他臉上。

洪哲看到林巧珍夫妻被湯姆帶進來的時候,臉色已經很不好了,剛開始他不知道林巧珍為什麽會出現在這裏,不過他現在已經知道了。可笑的是之前自己還妄圖要教她那本書。

錄像停下,巧珍開始開口:“今天我是來找Tom幫我解釋一個問題點的。沒想到他邀請我來給各位講一下中國這裏的一些實踐。我在一個偶然的機會讀到了Tom和Jefferson教授的作品,作為一個行業從業者,被這部作品給吸引,我冒昧地給兩位發郵件……”

巧珍在初步介紹了自己怎麽認識兩位作者的歷程,開始根據剛才播放的錄像,拿起了白板筆在白板上,把自己怎麽解決困惑,怎麽形成思路,做了什麽樣的改進,一邊講一邊羅列出來。

林巧珍的英語帶着倫敦腔:“持續改進這塊不能進入誤區。不能為了改進而改進。比如說,你家到公司只有一英裏的距離,你想要買一輛自行車代步。然後你想自行車不夠有氣派,還是汽車更好。所以你去買了汽車。當然汽車比自行車要氣派,但是自行車比汽車更經濟,更合适。我們始終要記住,我們的改進是為了減少浪費,而不是為了心裏看上去更好……”

她的一手漂亮的書寫體,加上清晰的思路,講課還挺有趣,讓很多人聽得有些入迷,說完之後問:“我講完了,有什麽問題嗎?”

“聽上去,好像很不錯!我想問,你們生産的車子,能往前開嗎?會不會兩個輪子掉下來?”一個白人男人問她。

湯姆臉色立馬變了,他站起來,巧珍手肘靠在講臺上:“你從事汽車行業多少年?”

“十二年!”

“什麽部門的?具體職位!”

“質量部經理。”那個人笑地很不以為然。

巧珍低頭笑了笑:“非常好,螺栓是車輪緊固的重要部件,對車輪會不會掉下來,起決定性作用。美國的标準是SAEJ1102,我們來聊聊這個标準?”

哪個人會把一個細類的質量标準,裏面的細節能如數家珍?偏偏CW江城的質量文件是她翻譯的,後來國內标準起草的時候,她又被公司推薦去參與乘用車質量标準的研讨會,參考了德國,美國,日本的标準進行了讨論,她來了這裏對于自己行業的标準,尤其是在參觀了FE的第一工廠之後,她更是去查找了這些文件,細細梳理過,加上記憶力又好,所以即便是車輪緊固件的标準闡述起來比這位質量經理跟清楚地多。

這位質量經理沒有任何參考資料,當然不可能記住那麽多的細節,巧珍問他:“要不你去拿一份标準來?”

等他讓人拿了标準過來,巧珍圈起一個數據,對他說:“你核對一下,我有沒有說錯?”

自然不可能出錯,七八個數據完全一致,巧珍指着白板:“你看,我作為一個中德合資公司的綜合管理人員,對你們美國的質量标準都清清楚楚。而你作為一個美國車企的質量經理,居然對美國質量标準一知半解,讓我很替你們工廠出産的車子的車輪擔心!”

巧珍盯着他看,那位經理臉一陣紅一陣白,轉頭看向那位洪哲:“是你們中國人自己說的!”

“嘿!”巧珍過去敲敲他身邊的桌子,“哥們,那你問問他,到美國之前是從事什麽行業的嗎?來美國之後從事這個行業多少年?”

那位質量經理盯着洪哲看,巧珍走過去低頭問洪哲:“能回答這個問題嗎?”

所有人的目光集中在洪哲身上,洪哲低着頭:“化工!六年。”

巧珍微微一笑,退回了講臺那裏,看向那位質量經理:“我八三年開始接觸德國CW的人,我經歷過……巧珍簡略的敘述一下自己的經歷,“你願意相信一個中國的行內人,還是一個在出國之前,根本沒有接觸過汽車制造的人跟你說的中國汽車的現狀?”

“你知道中國的産品質量真的很差……”

巧珍抱起手臂:“我不了解其他行業,不予置評。對于我們這個行業,合資工廠的産品,我們嚴格執行标準。我曾經跟我的德國的同事争論過,德國制造曾經是令人屈辱的字眼,但是現在成為工藝卓越的代表,日本的汽車跑在這裏的大街小巷上。質量是有标準可以參考的,如果你懷疑,請你拿出證據和你專業能力來!謝謝!”

在湯姆面前絲毫不給這位質量經理面子,巧珍環視一周:“還有其他問題嗎?”

因為巧珍的這一出,其他人的問題溫和地多了。後面的一個人站在來提問:“江城汽車的管理人員有很多像你一樣的年輕漂亮的女性嗎?”

聽到這樣的話,巧珍看向這個提問的人:“聽到這樣的贊美,我很開心。不過汽車行業不是拍電影的,漂亮不是必要條件,我只能中國汽車行業不會以貌取人。我們公司有很多女性管理者,她們很出色。”

回答完這個問題,巧珍看了看表:“如果有機會,以後還可以聊聊,今天可能不行了,Tom。你說呢?”

湯姆對巧珍算是熟悉了,依然驚訝于她的控場能力。他走過來說:“是的!”

湯姆站在場中央:“一九九二年,我聽傑弗遜教授說他接到了一封來自中國的信件,想要翻譯我們的書。我覺得很有趣,跟Jefferson教授一起聯系了Jane,令我意外的是,這位年輕的女士,很多管理理念很新潮。後來她來美國跟我們見面,除了讓她和她的夥伴John一起翻譯這本書之外,Jefferson決定把中國的合資工廠加入我們的研究中。看看這樣的工廠在實行了精益管理之後,會有什麽變化?這是我們認為保守固執的一片土地。然而,事實與我們想象的恰恰相反,他們願意接受新的理念,推行的時候遇到的阻力小得多……不要小看這個世界任何一個角落的同行。今天就到這裏了,我還需要跟Jane一起去探讨一個問題。岩西桑,你繼續!”

林偉站起來,湯姆過來拍了拍他的肩膀,一起往外走。換上防護用品,跟着湯姆去他們的車間。巧珍對湯姆說:“帶着David一起去參觀一下流水線,沒有問題吧?”

“沒有問題,我們不也參觀你們的流水線嗎?按照規定不允許照相。”湯姆指了指圖片,帶着兩人進車間。

之前項目一直在FE的一廠進行研究,巧珍也是第一次來這裏,哪怕是同一個集團也不可能是完全的翻版,裏面總有不同。邊上是這家工廠的工廠經理,放在國內就叫廠長了,他跟在邊上陪同參觀。畢竟湯姆是他的直接上司。

林偉的參觀很慢,生産線看似大同小異,但是因為理念不同,所以還是有很大的差異,外行人看熱鬧,他就是在看裏面的區別,每一家的生産線都有優缺點,他時不時提出問題,那個工廠經理已經快招架不住了。讓湯姆很意外,他只是跟林偉見過面,沒想到他在這方面是專家。

林偉指着前面的設備問:“你們這裏是不是很容易卡頓?”

邊上的工廠經理過來說:“對的!這個地方是瓶頸工序……”

“我能進去看看嗎?”林偉看向湯姆和那位工廠經理,湯姆看向工廠經理。

工廠經理生怕他等下答不上來,到時候惹湯姆不滿,索性說:“我讓我們的設備部經理過來?”叫專業的人來應付專業的提問。

那位工廠經理讓人去樓上培訓室,叫了他們的設備部經理過來。

那位設備經理帶着林偉一起進去,兩人蹲在地上往上看,指指點點地,具體說什麽巧珍聽不太清。

兩人走出來,那個設備部經理不停地在問林偉,林偉轉頭說了一個德語的詞,問巧珍:“這個英文怎麽說?”

雖然巧珍讓林偉學英文,不過林偉接觸的德國人和德國機器太多,語言嗎?環境很重要,他的德語明顯比英語要好。

巧珍立刻用英語回答:“斜角!”

聽他繼續跟那個設備部經理解釋,之前江城CW也遇到過這樣的問題,他們進行了設備改造,湯姆聽林偉說如果改了之後能夠效率上提高20%,瓶頸工序提高20%這是什麽樣的概念?

湯姆很感興趣,站在那裏問林偉:“你具體說說到底是怎麽解決這個問題的?”

“最好我能畫給你們看!一句兩句說不清。”林偉跟湯姆說。

“我們繼續往前走,你們一起聊聊,等下回會議室讨論?”巧珍建議,得到了一致認可。

不知道這個設備經理真的是像林偉一樣,是個技術控呢?還是想要借機博得老板們的好感,畢竟剛才湯姆親口說了自己是他的朋友了。

湯姆和巧珍去了産能平衡這塊可以作為例子的點,兩人在那裏探讨。林偉則是跟着那位設備經理跑了他們幾個有問題的點,等巧珍和湯姆那裏已經聊地差不多了,他們還在那裏激烈地讨論,巧珍走過去,被林偉抓了,有些特別專業的名詞一下子沒有辦法講清楚,林偉讓巧珍在中間充當翻譯。真難為他倆能談那麽久了。

湯姆在那裏傾聽問巧珍:“你先生這種刻在骨子裏的改進思想是從哪裏來的?”

“他純粹想省錢,當時江城CW新的生産線……”巧珍非常驕傲地跟湯姆說起了林偉為江城CW生産線所作的貢獻,“而且,他和John是好朋友,John的很多改進理念,都會跟他探讨,一個好的idea要有人能幫他實現,設備是非常重要的一塊。”

那裏林偉在跟他們的設備部經理算一筆賬,如果做改造的話需要多少錢:“鋼一定要用日本……”

林偉以為自己說了個天價,可對方那個設備經理,張開了嘴,看着林偉:“你重複一下,改造的話是多少錢?”

“折算下來大概三十萬美金一條線,做好所有的材料大概二十八萬美金,安裝兩萬美金。”林偉重複了整個預算。

湯姆問了一句:“所以三十萬美金可以為這個環節提高20%的效率?”

“至少!”工廠經理說,“我們測量過在這個環節上卡頓的時間,和因為卡頓而産生的廢品,雖然不多,但是也有一定的數量,所以合格率也能提高!”

“那我們為什麽不立刻做呢?”湯姆問道。

林偉很高興地說:“這樣吧!我把草圖給你們,你們找你們設備提供商去做……”

“如果在本土的話,你知道你剛才算的價格裏人工費可以翻幾十倍,你剛才說多少工時……”

“可我不可能帶着團隊來給你安裝啊!這是一個很大的問題。”林偉站在那裏說道。

巧珍笑着說:“走,回會議室,一起商量一個解決方案出來?”

這個問題不是一家工廠有,其他工廠同樣也存在,湯姆很感興趣,一起去了會議室,林偉在黑板上進行了具體的解釋,他之前在江城CW的線上已經成功改造過了,而且德國那裏來江城參觀之後,回去也做了設備改造。

“那你給CW是怎麽操作的呢?”

“我們給他們加工的時候留有餘量,然後發到我的德國合作商那裏,我德國的朋友,會幫忙去安裝,如果需要調整就在他們公司裏做了。”林偉在那裏笑着說。“在美國我們沒有這麽深的關系。我沒辦法幫忙,我可以給你們設計圖紙?你們自己找人去改造。”

“我們也可以采取這種方法,不是嗎?如果德國CW用過,而且你們用的是日本的鋼材,我們可以用,不過你們要提供材質報告和相關檢測報告。”

“這樣,我回去把我們公司的基本資料發給你,包括通過的一些标準,你們先看看,畢竟這是設備上用的料件,如果真要用我們,也希望你們審核過後再用,相對地對你們也安全。對我來說也不會有其他的麻煩!”林偉越是這麽謹慎地說越是讓對方覺得這家公司誠實可靠。

“今天已經很晚了,明天你們在不在這裏?不僅是這個點上,還有其他幾個點,你不是也有策略,我們可以一起聊一聊?還有我可以叫我們的設備安裝商過來,一起坐下來協商一下,以後怎麽合作……”

“我們晚上有一個Dinner,要不一起參加?”湯姆看向設備經理艾倫,“你和David溝通!”

那位設備經理連連說:“好的!”

湯姆問工廠經理,“通知岩西桑一起跟Jane聊聊工廠改進管理的想法?”

晚上幾個人在城裏的一個餐館吃飯,林偉跟這個艾倫算是交上朋友了,兩人談地特別投入,巧珍看着他光顧着說,連牛排都冷掉了。

這位艾倫,吃過飯還沒聊舒坦,非要拉着林偉去喝酒,那位工廠經理和湯姆就不出席了。林偉不會喝酒,只能帶着巧珍一起去。

進去沒多久,和他們幾乎可以說是不歡而散的羅伯特和另外一個人進來了。艾倫在那裏招手:“Kevin!”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