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思回的複活

柳三汴想,陛下完全可以折斷十娘的羽翼,卻仍選擇一種迂回的方式,可能只是出自一個老父親對女兒的愛。

陛下年輕時是個帝王,不得不犧牲一切,甚至包括親生兒女,陛下年老時卻只是個父親,想要看到兒孫和睦,想要補償年輕時對兒女們造成的一切傷害。

可卻來不及了。

十娘想要父親的關愛時,陛下選擇了讓她兩度喪夫,十娘想要實在的權柄時,陛下卻妄圖用寵愛來感化她。

不能說十娘貪心,她只是活透了。

陛下留給柳三汴的指令,是去鹹州城郊的普渡寺中,設法教一個帶發修行的僧人還俗。

陛下點明要“美人計”,不過也任由柳三汴發揮,前提是不能傷害那僧人的身體。

柳三汴并沒有把此事告知慕容徹。

因為陛下寫明了一條:

若柳三汴不能将還俗後的那人帶到陛下面前,便賜她三尺黃土,就地掩埋。

柳三汴私以為,那人十之八|九是皇室的遺珠,一旦慕容徹知道了,肯定忍不了。

柳三汴再度陷入危機之中。

慕容徹和陛下一定都派了人監視她,她要如何自然地保住自己的小命,而同時不讓兩方懷疑?

柳三汴在鹹州城裏看見程觀音的時候,就知道,機會來了。

柳三汴有一種恍如隔世之感。

柳三汴扮作思回時,并沒有用到人|皮面具,只是用化妝術将容貌變得接近田幽——

那兄妹倆生性多疑,人|皮面具太容易被發現了。

如今思回已逝,柳三汴做回自己,再次見到程觀音時,如同一個完結了話本的作者,發現筆下斷了音訊的人物,又活躍了起來,從而産生續寫這個故事的欲|望。

程觀音知道程九思死了,她是來找思回的——

慕容徹給思回安排的結局,是亂刀砍死,扔到了亂墳崗上喂野狗,程觀音不肯相信,不顧一切阻攔,執意要來尋思回的屍首。

程埠收到消息時,程觀音已然逃至鹹州,甚至躲過了數次程埠派來尋她的人。

柳三汴想,因為程觀音的出現,程埠可能不得不提前發難,或是發難之日近在眼前,程觀音之事已然無力攪局。

柳三汴悲哀地想,自己好不容易從思回的殼子裏脫離,這次為了程觀音,又不得不再鑽進去。

普渡寺的那位僧人,法號清流,年紀輕輕就成了寺中的二把手監寺師叔,要說沒後臺也沒人信。

清流心地善良,時常支起粥棚,接濟窮人棄兒,哪裏有餓殍,哪裏就有他。

清流近日在城郊施粥時,發現有個瘦弱的乞兒,每次排隊排到他總是連湯都不剩了,可他每次都任由無數人插隊插在前面。

清流見慣了為一碗湯打得頭破血流的人,卻從未見過餓成這樣還懂得謙讓的人。

清流有心給他留下幾個饅頭,可每次還沒來得及給他,就見他失望地看了空空的鍋底一眼,立馬轉身跑了。

仿佛多看一眼就會後悔自己愚蠢的謙讓。

不知同樣的事重複了幾次,清流最終還是得以一把扯住他髒污的衣袖,拿出包得嚴嚴實實的饅頭遞過去。

清流的聲音非常非常溫柔,那是觸動心弦的憐惜——

“以後別再排隊了,等他們都走了,來我這裏。”

曾幾何時程九思對思回說過“生死不離”,而如今卻斯人已逝,再也無法兌現諾言。

思回失去庇護之後,第一次聽見另一個人說“來我這裏”。

是的,柳三汴的新故事裏,思回僥幸未死,從亂墳崗逃了出來,花光了錢治傷,又不敢抛頭露面,最終淪為要飯的乞兒。

這時思回不再是背叛程九思的壞女人,而只是一個與愛人生死相隔的可憐女子。

一句“來我這裏”并不能打動柳三汴,卻讓痛苦掙紮多日的思回一下子淚流滿面,抽泣不止。

清流見他既不接過饅頭,反而哭得這般凄慘,不由就慌得手足無措,也不顧他滿面髒污,伸手就替他拭淚。

淚水沖刷了臉上的髒痕,露出一雙明亮的眼睛,與一副美貌的面孔,那雙盈盈淚眼倏然擡起與清流對上時,他清晰地聽見了一瞬心動。

清流這才發覺,這竟是位女施主。

清流不由有些窘迫地退開手,默念了幾句色即是空的清心咒,依舊将那饅頭遞過去,安慰之語中藏着慌亂:

“你……你莫哭了,先用些饅頭罷。”

思回抽噎道:“我……我還想喝湯。”

清流無奈嘆氣,只得轉身又取出自己喝的一竹筒清茶。

思回破涕為笑。

那笑容燦然明媚,如淤泥之中盛開的一朵白蓮,晃得清流睜不開眼。

柳三汴想,思回的白蓮屬性……

真特麽無敵!

作者有話要說:  清流是權謀文中的一股清流。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