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兩個小丫頭臉上才剛浮現了點笑意, 如今一聽這話眼眶又變得通紅通紅,馬喀塔更是嘴一癟, 直接哭了, 抱着他的胳膊不肯撒手, “不要, 馬喀塔不要禮物, 馬喀塔不要十五叔去打仗!十五叔, 不要去!”
就算她小小年紀, 也知道“打仗”是什麽意思,好些人說着去打仗,就再也沒有回來過了。
青格強忍着眼淚,哽咽道:“十五叔,你別去好不好?”
見狀,多铎心裏不知道是該高興還是該難過, 只覺得平日裏沒白疼她們兩個, 只笑着道:“我答應你們, 一定會平安回來的,到時候給你們帶好多好多好吃的好玩的。”
想必這兩個小丫頭也見慣了分離的場景, 多铎拽出自己袖子時,馬喀塔不吵不鬧, 只默默掉眼淚。
多铎心裏是難受極了。
接下來的五日裏, 多铎是再沒有時間去看青格與馬喀塔,不過就算有時間,他也不敢去, 見了徒增傷心。
不過他也不忘安排下去,叫人隔段時間便送些吃食、玩意兒去清寧宮,如今大福晉懷有身孕,只怕也不能時時刻刻顧上這兩小丫頭。
至于軍營之中,情況倒是比多铎想象中更好些,多铎原以為鑲白旗将士一個個都會不願意,沒想到他們倒是興致挺高的,直說上次去與毛文龍打仗還沒開始就已經結束了。
對于接下來的這一場硬仗,鑲白旗将士還是很有信心的。
多铎見狀是五味雜全,心裏想着更是不能讓鑲白旗将士因此喪命。
轉眼間就到了出發之日,多铎率着鑲白旗将士踏上了征程。
如今五月初,已到了夏日,行軍趕路并不比冬日強上多少,一個個将士穿着厚厚的盔甲,走不了幾步便是滿身大汗,有的時候一場暴雨來了,又是淋的渾身濕漉漉的。
這個時候最怕染上風寒,所以每次随行的廚子總是熬上濃濃的姜湯。
有了第一次出征的經驗,多铎并沒有感覺特別不适應,唯有吃食上頭略有些簡單,一來是糧食不夠,二來是天氣熱了,他們出發前帶的肉幹吃不了幾天就已經壞了。
如此晝夜趕路,很快就到了明廷境內。
依舊和上次一樣,八旗将士兵分三路,中路由皇太極親自率領,左路指揮莽古爾泰,右路則交給了代善和阿敏,像多铎這種小貝勒,則是要跟着幾個大貝勒一起的。
多铎毫無意外的跟着了皇太極,濟爾哈朗跟着莽古爾泰,多爾衮則跟着代善與阿敏。
多爾衮并不放心,分別前一晚是交代又交代,多铎卻覺得還好,甚至還寬慰他,“哥,你放心,沒事兒的,皇太極那麽謹慎聰明的一個人,可不會對我怎麽樣,更不會落下話柄的。”
這一點,多爾衮還是放心的,“刀劍無眼,我只是怕你受傷了。”
想起上次在鐵山城內發生的事情,他還覺得後怕,“我不在你身邊,以後得小心行事,一定一定不要逞能,若有什麽拿不準主意的事兒,記得給我寫信。”
他們隔得并不算太原,若要将士送信,一來一回快馬加鞭也就一天的時間。
多铎點頭說好。
到了第二天,多動則跟着皇太極朝錦州逼近,曾經,他們的父汗努爾哈赤在這一片土地吃了敗仗、身受重傷,也是在這裏,皇太極堅信能将金國丢掉的東西全部拿回來。
其實早在一開始的時候袁崇煥就想到會是如此,卻萬萬沒想到八旗将士來的這麽快,在寧遠城內的他就算早有準備,可心裏也是沒譜兒。
錦州的守将是趙率教,這個趙率教乃是河北人氏,祖上便有人當官,到了他這一代,更是極得明廷皇帝賞識,他也沒辜負木匠皇帝的希望,屢建戰功。
對于趙率教這個名字,多铎是聽說過的,當初在他們攻打朝鮮時,趙率教就曾進駐三岔河作為牽制,只是很可惜啊……并沒有起到任何實質性的作用。
不過他也是挺倒黴的,他并不是錦州守将,而是在三月時奉袁崇煥之命修建錦州、大淩河、中左所三城,試圖逐漸收複失地。
所以,趙率教奉命移駐錦州保衛工程建設,又升官做了左都督,只是還沒等他回去了,就等來了皇太極。
其實這個時候,錦州兵力不足,只有一萬人左右,他們想要出門求救,卻是來不及。
趙率教站在城門上,看着下面烏壓壓的一群人,少數也有一兩萬,心裏直發憷。
可他也知道,八旗将士加起來有五六萬,這城牆下面的怕只是一部分,袁崇煥如今自顧不暇,哪裏有時間來救他?
多铎跟在皇太極身邊,坐在營帳內,并不敢動。
雖說錦州城內的兵力不足,可架不住他們有紅衣大炮啊,所以他們不敢輕舉妄動,按照一貫的做法,應該是切斷錦州一切後路,斷了他們的糧食,逼他們投降。
只是很可惜啊,皇太極如今意氣風發,覺得這辦法速度太慢。
從前商讨對策,皇太極書房裏滿滿當當坐的都是人,可今兒這營帳內只坐着皇太極、多铎還有幾個副将,除了皇太極,便是多铎身份最貴重,他今兒只怕是逃不過。
皇太極如往常一樣,問大家有什麽意見。
有的副将說硬闖,有的副将說逼趙率教投降,有的副将更狠毒,直接說下毒……每個人說法都不一樣。
可在行軍打仗中,最忌諱的便是用毒,若真用毒,受苦的也是老百姓,就算是真的攻下這座城池,也是難以服衆。
除去蘇和泰逼趙率教投降的法子,皇太極稍微滿意點,其餘的,皇太極都不太滿意,只看向多铎,“多铎,你怎麽看?”
多铎沉吟道:“依我看,我們現在不占優勢,不是說我們想怎麽做就能怎麽做,而是要看趙率教想怎麽做,我們再來想應對之策。”
他環顧周遭一圈,見衆人神色不虞,似乎對他這種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的做法很不滿意,只耐着性子解釋道:“一來是錦州城門堅固,想要硬闖,并不現實,二來則是他們有紅衣大炮,我們并沒有什麽勝算可言。”
從一開始,他就沒有陷入皇太極給衆人編織的美夢,所以能夠理性分析如今的情形。
其實在他看來,便是趙率教沒有紅衣大炮,他們也沒什麽勝算,到時候若想硬闖,必要越過城牆,到時候明廷将士在城牆上面潑開水也好,還是丢火把也罷,都挺麻煩的。
皇太極微微颔首,知己知彼方能百戰百勝,只是很可惜,他們對這個趙率教并不算了解。
多铎并不想出頭,可如今事關鑲白旗六七千将士的性命,他不得不出這個頭了,“若我是趙率教,我會想辦法拖住咱們,他并不擅長打仗,只怕是想要等援軍來。”
其實站在趙率教的立場上來,他并不是錦州守将,肯定是不求有功,但求無過,如此一來已是阿彌陀佛。
可現在問題是道理誰都知道,可該怎麽打破這個僵局,若趙率教想要拖延,他們也是很被動的。
這件事商量來商量去也沒商量出個結果來。
皇太極只說今日暫且歇息,畢竟衆将士舟車勞頓的,歇息一二,明日再商讨。
多铎回了營帳,卻是心事重重。
他不喜歡打仗,一打仗則意味着有人要死,可他又不得不打仗,他也很發愁,愁的連晚飯都沒有吃下。
正郁悶時,那滿卻拿着一支箭進來,這箭上面還挂了一封信,一看便是有人将信挂在箭上,射進來的。
那滿道:“小貝勒,這是給您的。”
多铎原以為是多爾衮給自己的來信,沒想到展開信箋一看,卻是袁崇煥寄過來的。
袁崇煥的信寫的挺簡單,直說上次也有給多铎寫信,信寄到盛京去了,多铎應該是沒收到的,更問了多铎在錦州住的習不習慣,若是缺什麽少什麽只管告訴他一聲,他差人送過來。
信的最後,他更是說他們之間的賭約他都記得,只要多铎提出的要求他能做到的一定做到,若做不到的,便将這條命賠給多铎。
多铎捏着這封信,啼笑皆非,難道袁崇煥怕自己要他棄明投金嗎?
不過他倒是覺得袁崇煥這封信寫的有點意思,好像他來明廷不是為了打仗的,而是過來好玩的。
多铎很快寫了一封回信過去,信的內容也挺簡單,說他一切都好。
末了,他更是将兩封信一起交給那滿,叫那滿拿去給皇太極看看。
如今兩軍正在交戰,他得小心又小心,萬一被當成了叛徒,那他可是有嘴都說不清了。
從前的皇太極還客套客套,如今他也不客套了,接過信看了沒問題,這才叫人送出去。
聽見那滿說起皇太極的行徑來,多铎一點都不意外,反倒是交代了那滿一件事,“待會兒天黑了我需要交代你去辦另外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你可還記得當初在盛京時,我曾派人去請過一位叫龐鹿的名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