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那滿點點頭, “屬下自然是記得,出發前不久, 派出去的人寄信回來說這個叫龐鹿的自視甚高, 根本不願意來盛京, 還将您派出去的人狠狠罵了一頓。”

明廷人恨金國人, 這不是一日兩日的, 若不是打不過, 只怕龐鹿要狠狠打那些人一頓的。

多铎低聲道:“我想要你将這位叫龐鹿的名醫請回去。”

其實他不知道那滿能不能成功, 可如今他抽不開身,要不然非得自己親自去請了,“那滿,你要記得,既是高人,脾氣肯定是大的, 到時候見了他一定要好好說話, 務必要将他請回來。”

他交代下來的事情, 不管能不能完成,那滿從來沒想過回絕, 應了一聲就下去準備了。

去請名醫,一日兩日肯定是請不回來的, 所以這些日子便由蘇和泰暫代那滿的位置。

按說蘇和泰如今這身份跑來給多铎當小跟班, 他不會願意,可蘇和泰卻是喜眯眯的,直說沒事兒, 更說什麽自己兒子也就和小貝勒差不多大的年紀了。

多铎這才沒有堅持。

實際上他對蘇和泰并不是十分放心,這些日子據他觀察蘇和泰并沒有和莽古爾泰有所來往,可蘇和泰此人心思活絡,還是日夜拴在自己身邊會讓多铎更放心些。

多铎翌日一早便被皇太極叫去了營帳。

沒想到營帳裏只喲他們兄弟二人,連伺候的人都沒有。

皇太極更是開門見山道:“你果然說的沒錯,今早上我收到了趙率教的來信,信中說的清楚,他想要和談……和談是假,想要拖延時間才是真的,多铎,你怎麽看?”

他看似在考量多铎,實則他心裏也沒譜。

最開始他是雄心萬丈,可随着質疑聲越來越多,他的思慮也越來越多,特別是八旗将士對這片土地有着潛意識的懼怕,在八旗将士心中,老汗王努爾哈赤是他們心中的神,當初連神都沒攻下來的地方,區區你一個皇太極就能攻的下來?

當初皇太極敲定出征時間的時候,軍中就有人議論紛紛,可那個時候皇太極根本就沒聽到,如今議論的人越來越多,他也會懷疑自己——是不是自己真的不行?

他昨兒一宿沒睡,想着父汗努爾哈赤時不時給多铎托夢,也不知道這麽關鍵的時候,父汗有沒有再次給多铎托夢。

可話啊,不能問的這麽直接,得委婉點。

“大汗問我?我也不知道啊!”多铎也就略讀了幾本史書,還是早忘得差不多的那種,如今問他也算是白問,可他記得清楚,歷史上明廷在此場戰役中大勝,打他們打的是潰不成軍。

可這話他不能說,他怕皇太極當場就把他生吞活剝了,“不過如今我們八旗将士總共六萬餘人,還兵分三路,明廷卻有十萬人駐紮在這裏,若真的打過來,只怕我們沒有勝算。”

當初皇太極想的倒是挺好的,三路包抄,可如今看這架勢……只怕甭管分成幾路,都束手無策。

皇太極一想,多铎的話話言之有理,便下去寫信要人送信去了。

多度看着他陰沉沉一張臉,知道他這下子是有點慌了,要不然連這個道理也不會想不到。

到了第二日,所有的八旗将士就已在錦州城附近彙合。

就連一向驕傲自大、信心滿滿的的莽古爾泰都變得沉默了,其實按照他原來的性格,皇太極這樣一下、那樣一下的,他早就開始嚷嚷了,可如今……也嚷嚷不起來。

今日已經是第三日了,趙率教不開門、不投降,每日頂多在城牆上喊兩嗓子,喊什麽了,直說“你們快回去吧,我們的援軍要來了,大家如今都為旱情所困,何必兩敗俱傷呢?”

這話不是往皇太極心窩窩上戳嘛!

皇太極是報着必勝的決心來的,打仗沒打贏,糧食沒搶到,怏怏回去,不像是他的作風。

皇太極沒辦法,只能繼續開會。

人多了,多铎也不用提心吊膽的想着被皇太極點出來發言,可聽着大家說的話,他直皺眉頭。

這還沒開始了,代善就說要不還是回去吧,畢竟明廷有紅衣大炮,射程足足有五裏遠。

誰不害怕紅衣大炮?

多铎雖沒親眼見識過,卻也聽人說起過的,說是站在城門下面,紅衣大炮發射,能把人給震聾了。

阿敏倒是難得與莽古爾泰站在統一戰線,阿敏只道:“來都來了,怎麽能回去?若我們不戰而敗,此時就打道回府,落在明廷眼裏,我們金國将士豈不是成了逃兵?我鑲藍旗将士第一個不答應。”

莽古爾泰自然是連聲附和。

代善不說話了。

其實皇太極也是和阿敏想的一樣,他們的父汗努爾哈赤在這裏敗了,讓他們明白顯然這場仗不是那麽好打的,可只要他們這場仗勝了,距離他們打敗明廷也就不遠。

可皇太極這人吧,想什麽向來都不肯表露出來,一掃下頭的小貝勒,問道:“你們幾個是如何想的?”

多铎、多爾衮、濟爾哈朗三人皆是贊成打仗。

多铎更是道:“其實我倒是覺得這一仗并不是一點勝算都沒有。”

他這話一出,衆人臉色都變了,他徐徐道:“不知道大汗可知道趙率教與滿桂之間的事兒?”

如今他們與明廷開戰,這裏有三個人物最關鍵,一個是如今暫守錦州的趙率教,一個是守着山海關的滿桂,還有一個則是守着寧遠城的袁崇煥。

因明廷重文輕武,所以這三個人中,三品的袁崇煥還是頭頭。

這趙率教與滿桂也是頗有淵源,當初努爾哈赤攻打寧遠時,趙率教攻守前屯,在努爾哈赤打滿桂打的最激烈的時候,滿桂扛不住了,派人送信請趙率教支援,趙率教,沒去。

其實這件事說不出誰是誰非來,畢竟每個人的立場不一樣,滿桂想的是我們同根生,我戰敗了,你有什麽好處?

只怕趙率教想的是——兄弟,你這敗仗吃定了,我去不去已成定局,何必過去送人頭?

可也是因此,兩個人的梁子結下了。

從前兩人還曾鬧過不愉快,後來還是朝廷出面鎮壓下來,這才相安無事。

在場的人都知道這兩人之間的恩怨,多爾衮眉頭一皺,道:“多铎,你的意思是可以從他們兩個身上做文章?”

多铎微微颔首。

阿敏頓時也是茅塞頓開,指着輿圖道:“多铎說的沒錯,如今錦州被圍,城內的糧食有限,只怕也支撐不了多久,過不了多長時間肯定有援軍來支援的,袁崇煥定會守在寧遠城,來的一定是滿桂。”

多铎斟酌道:“可是也不能排除如今戰況緊急,滿桂就算是心裏對趙率教不喜,也不會在這個關頭開玩笑。”

可如今除了這個辦法,好像也沒有別的更好的辦法了。

衆人再次陷入了沉默之中。

最後還是多铎道:“這幾日我猜趙率教肯定會派人送信給袁崇煥,他一向謹慎,怕滿桂心中仍有嫌隙,所以這封信一定會送到袁崇煥手上,我們不如派人守在錦州到寧遠城的必經之路,将這封信截下來。”

“截下來之後呢?”阿敏只覺得自己從前是太小看這兩兄弟了,“趙率教與袁崇煥同僚多年,若沒收到趙率教的信肯定會想別的辦法,一封信不行,送兩封信,兩封信不行送三封信,總會有漏網之魚。”

多铎輕笑一聲,“若是袁崇煥收到趙率教送的第一封信,應該就不會有第二封信,乃至于第三封信。”

“我記得大汗身邊有位老師會寫漢字,不如叫他照着趙率教的字跡臨摹一份送去給袁崇煥。”

這樣,袁崇煥收到的消息就是他們想告訴袁崇煥的消息了。

這樣也行?

皇太極一愣。

莽古爾泰卻直擺手,開頭就是那句經典口頭禪——你個小兔崽子懂什麽,接着更是沒好氣道:“照你這麽說,那我們別要明廷那些援軍來了豈不是更好?袁崇煥那麽聰明的一個人,會忍不住趙率教的字跡來?”

“凡事得試一試才知道,若是不試,如今這僵局只怕永遠都打不破。”多铎早已習慣和莽古爾泰的相處方式,其實吧,莽古爾泰這人蠢是蠢了點,倒也不算特別壞,“若是袁崇煥不相信,對我們而言沒什麽損失,要是袁崇煥相信了……豈不是美事一樁?”

如今金國這些貝勒幾乎人手一本《三國演義》,把這本書作為自己打仗的指路明燈,論讀書,沒幾個人是明廷那些文人的對手,袁崇煥更是其中的佼佼者,所以他必須要跳出常規人的思維,這樣才能那麽一丁點勝算。

皇太極當即就安排人下去守着了,至于信中寫什麽,則是有待商榷。

但不管怎麽商量,趙率教所寫的信的中心思想是不能變的,畢竟袁崇煥與趙率教乃是多年同窗,對趙率教的思維習慣與處事風格還是有一定了解的。

阿敏與莽古爾泰擅打仗,可代善更擅長扮演“軍師”這個角色,當然,這也是對代善“聰明狡猾”的一種褒獎。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