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釋情懷阖家團聚

朱翊軒此時正在南平郡王府校場上跑馬, 臉上沒有一丁點表情。

那天夜裏,趙傳炜去宮門口跪了近兩個時辰。南平郡王府的人很快就得到了消息, 朱翊軒覺得事情不對勁, 悄悄摸了過去。

他過去的時候, 趙傳炜正在大雨中, 一遍遍對着宮門大喊,求見陛下。

朱翊軒不知道發生了什麽事情,但能将晉國公嫡出兒子逼到這個程度, 必定不是什麽小事情。他在不遠的地方盯了許久, 最後, 等來了楊家的馬車。

他就眼睜睜地看着他二人共撐一把傘,一起依偎在一起跪在宮門口。

朱翊軒當時感覺自己的心仿佛被陣陣淩遲,他想沖過去, 可又不知道過去了能說什麽。他能說什麽呢,讓他們分開?讓他們不許摟在一起?

朱翊軒面無表情的回來了。

第二天,南平郡王叫了兒子去書房。

他正在寫什麽東西, “軒哥兒,你如今是世子了,要不要去找份差事幹?”

朱翊軒擡頭, “父王,我能不能去考科舉呢?”

南平郡王搖頭, “你一出生就是天家子孫,郡王世子,何苦去和那些寒門子弟争搶名額。”

朱翊軒有些失望, “父王,是不是我做了世子,從此什麽事情都由不得自己。”

南平郡王看了一眼兒子,“你就是不做世子,這世上許多事,也不是能由着自己的。”

朱翊軒還是有些不甘心,“父王,年前您答應兒子去找皇伯父賜婚,是皇伯父不答應嗎?還是太傅大人不同意?”

南平郡王放下筆,“軒哥兒,前幾日,皇後娘娘上奏,選官家淑女充斥內廷。貴妃之位空懸,楊氏女可居之。”

朱翊軒又問,“父王,娘娘上本,不是才有的事情?兒子年前就求了父王。”

Advertisement

南平郡王知道,自己不能随便糊弄兒子,“軒哥兒,人心不在你這裏,要回來有什麽用呢?”

朱翊軒被他這句話揭開了傷疤,眼睛紅了,“父王。”

南平郡王走下案桌,“天下女子那麽多,何必死揪着楊家女子。她身份複雜,咱們家不能攪和進去。”

朱翊軒忽然大了聲音,“父王,就算她是皇祖母生的,和我又沒有血親。”

南平郡王大怒,“放肆!”

朱翊軒低下了頭,“父王,兒子心裏難過。”

南平郡王也放軟了聲音,“軒哥兒,人活一輩子,不光是只有兒女情長。你年紀小,以前沒見過幾個小娘子,楊二娘子天天和你妹妹在一起,你喜歡她,也是常理。等過些日子選秀過了,讓聖上給你賜個溫柔體貼的世子妃,再立兩個側妃,你慢慢就能忘了她了。“

朱翊軒聲音有些哽咽,“父王,兒子忘不掉。“

南平郡王摸了摸他的頭,“明兒我去求聖上,給你個差事,你有事情幹了,就不用想那麽多了。男子漢大丈夫,當志存高遠。你又是皇家子弟,更應該想着如何為聖上分憂,為黎民謀福祉。“

朱翊軒點頭,“兒子聽父王的。“

南平郡王拍了拍他的肩膀,“父王對不住你,并沒有去找你皇伯父,也沒去問楊太傅。那日趙世子兄弟從楊家出來,父王就知道,趙楊兩家怕是要聯手了。他們原就是故交,這中間水太混,聖上都不敢輕舉妄動。父王無用,讓你受委屈了。“

朱翊軒忍不住掉下了眼淚,“父王,都是兒子沒用。寶娘心裏沒有兒子,強求來了又有什麽用呢。“

南平郡王點頭,“你能想明白就好。”

父子二人說了一場知心話,朱翊軒再不提寶娘二字。過了幾日,南平郡王去求景仁帝,景仁帝也喜歡這個侄子,給了他一個體面的閑差。

朱翊軒從此用心當差,早出晚歸。除了當差,功課他也沒落下,整日忙忙碌碌。

嘉和從楊家回去後,興高采烈地去找郡王妃。路過二道門的時候,遇見了朱翊軒。

她屈膝行禮,“二哥。”

朱翊軒微笑,“妹妹去哪裏了?”

嘉和看了看他的臉色,好像沒有什麽異常,索性實話實說,“我去了楊家。”

朱翊軒嗯了一聲,“寶娘定親了,你是她好姐妹,原該去賀一賀。”

嘉和頓時心裏也難受了起來,寶娘定親,因趙世子急着離京,辦的比較匆忙,一個客人都沒請,二哥卻知道了。

“二哥,寶娘她過的很好。趙三公子二月中了縣試案首,這幾天又考府試去了。寶娘在家了給他做衣裳,繡荷包,畫畫。”

朱翊軒忽然大喊,“妹妹!”

嘉和頓住了。

朱翊軒揮揮手,“妹妹跑了一天,也累了,母妃在等你,你快去吧。”說完,他頭也不回地走了。

嘉和心裏更難過了,二哥,我不給你來兩句狠的,我怕你難受。

朱翊軒快步走了出去,直接回了自己的院子裏。他又想到了那個雨夜,那一對依偎在一起的人。

後來他知道了一些內幕,皇伯父相逼,趙三公子取了丹書鐵券去求。

朱翊軒扪心自問,他能為寶娘做到這個地步嗎?他不知道,他也從來沒遇到這些事情。從他出生開始,他就萬事順遂。等到了懵懂之年,自然而然喜歡上了那個漂亮的小娘子。他好像,從來沒為寶娘做過什麽,就是嘴上說喜歡。

他以為二人門當戶對,親事不過是水到渠成,誰知道先後攪和進了皇伯父和趙三公子。

朱翊軒自己笑話自己,什麽都做不了,光喜歡有個屁用。

千裏之外,世子爺終于到了福建。

都說近鄉情更怯,世子爺明明是離鄉,內心卻越來越慌張。

二十年了,他離開泉州時,還是個九歲的小娃。那時候,大妹妹還活着,他們一家子在清泉山下,住着小宅子,日子熱熱鬧鬧的。

後來,阿爹做了統帥,他回京做質子,從此,再未踏出京城一步。這二十年間,大妹妹夭折了,表兄做了皇帝,阿娘又生了弟弟妹妹,他自己也兒女成群了。

南方的天比較暖和,世子爺一路走一路減衣衫,等到了泉州府城門口時,他身上只剩下一層單衣了。

世子爺下了車,站在城門口久久不語。

這城牆大致還是原來的樣子,城門口進進出出,人非常多,比以前熱鬧了許多。

這些年,泉州成了重要的港口,朝廷官船都從這裏進出,一日比一日繁華。

身邊人提醒他,“世子爺,咱們進去吧。”

還沒等世子爺再上車,忽然,前面一輛普通的馬車動了,裏面走出一位衣着普通的婦人。

那婦人快步走了過來,在十幾米開外的地方停下了腳步,雙眼含淚,“慶哥兒,是你嗎?”

世子爺看清了婦人的臉,淚水瞬間下來了,立刻拔足狂奔了過去,雙膝一軟,跪在了婦人面前,讷讷喊道,“阿娘,兒子來了。”

晉國公夫人李氏一把将兒子摟緊懷裏,嚎啕大哭了起來。

世子爺頭埋在李氏懷中,也忍不住哽咽,“阿娘,兒子不孝,不能在阿娘跟前盡孝。“

李氏什麽話都說不出來了,只一味哭泣,一邊哭一邊摸兒子的頭。

李氏這一哭,驚得路人都過來看。世子爺帶來的人都走上前,一起跪了下來,口稱夫人。

有那眼尖的,認出了這是元帥府的夫人。李氏帶來的人有機靈的,立刻回去報信了。

李氏哭了足足兩刻鐘,哭得直打嗝。世子爺先是跪着,後來起身了,不停地給她擦眼淚,“阿娘莫哭,兒子要在這裏住一陣子,咱們先回去吧。“

李氏漸漸停下了哭泣,把兒子從頭到腳摸了好幾遍,世子爺頭上的玉冠都歪了。

她又哭了起來,“阿娘離開京城的時候,你還是個少年郎呢,這麽多年過去了,都長成男子漢了。“

世子爺笑,“男子漢不好,可以保護阿娘。“

李氏破涕為笑,“好,好,你什麽樣阿娘都喜歡。“

旁邊一個小娘子給世子爺行禮,“大哥。“

世子爺偏頭看,笑了,“二妹妹都長這麽大了。“

李氏一邊擦眼淚一邊說,“怎麽不把孩子們帶來。“

世子爺解釋,“兒子是來辦差的,帶親屬不大合适。“

李氏點頭,“阿娘等了多日,終于等到你了。“

世子爺也紅了眼眶,“兒子不孝,讓阿娘擔心了。“

李氏溫柔的看着兒子,“誰說的,慶哥兒最孝順不過。“

母子二人正說着,忽然,從城門裏沖出一人一馬。馬上的青年一邊策馬狂奔一邊大喊,“大哥,大哥。“

世子爺極目望去,一眼認出了二弟。

李氏松開了大兒子,趙傳平一下馬,立刻沖了過來,“大哥,大哥,你可算來了。我剛回家,就聽見說大哥來了,衣裳都沒換就趕來了。走,咱們回家,今兒不醉不歸。“

世子爺點頭,“好,不醉不歸。“

兄弟二人又一起看向李氏,李氏笑,“回去吧。“

母女兩個上了車,世子爺棄了車,和兄弟一起,二人騎馬左右相互,後面跟了一溜的馬車,都是京中各家親戚送的禮物。

到了元帥府門口,甄氏帶着二子一女和家裏下人在大門口迎接。等人一到,所有人先給李氏行禮,再鄭重見過世子爺。

一家人一起到了正院,分主次坐了下來。李氏把大兒子拉到自己身邊坐下,慈愛地拍拍他的手。

甄氏對李氏說道,“阿娘,大哥的院子已經安排好了,就在正院東邊。“

李氏想了想,“你大哥住一陣子就要走了,也別安排院子了,就住我這院裏。西廂房空着的,你等會子讓人鋪陳好。先去準備熱水,讓你大哥洗漱。“

甄氏點頭,急忙去安排了。

李氏看向大兒子,“這一路過來,路上怎麽樣?“

世子爺低聲回答,“一路還算好,就是帶的東西太多,兒子不敢走快了。“

李氏又問,“你阿爺和外公外婆身子怎麽樣了?炜哥兒聽話不聽話?你媳婦和孩子們好不好?“

世子爺一一回答,“阿爺身子骨硬朗的很,還能跑馬呢。外公整日養花遛鳥,外婆偶爾腰疼,別的還好。姨媽時常派了太醫過來,一直細細調養着。三弟這些日子用心讀書,估計這會子已經過了府試了。幾個孩子都好的很,燕娘該說親了,還想請阿爹阿娘拿個主意,婉娘還小呢,有些淘氣。雲陽整日跟着三弟讀書,越發進益了。“

李氏嘆了口氣,“這一大家子,都指望你,這些年你辛苦了。“

世子爺笑得柔和,“不光兒子一個人辛苦,阿爹和二弟在外守邊疆,更辛苦呢。”

李氏笑了,“多住一陣子再走。”

世子爺點頭,“好,兒子還要向阿爹和二弟請教許多問題呢,兒子于軍務上頭,一竅不通。”

趙傳平在一邊插話,“大哥,今兒咱們一家團聚,不談公事。我已經讓人去請阿爹了,很快就回來了。”

說完,他對着自己的幾個孩子招手,“去,見過大爺。”

三個孩子一溜排成排,齊齊跪下了,給世子爺磕了個頭,“見過大爺。”

世子爺連忙起身,扶起了侄兒侄女,“又不是外人,行這樣大的禮作甚。”

李氏笑着解圍,“三個孩子頭一次見親大爺,磕個頭也不過分。你要是覺得不好意思,多給些見面禮就是了。”

世子爺兄弟二人都哈哈笑了。

親娘發話,世子爺自然照辦,把給孩子們準備的見面禮拿了出來,一一塞給侄兒侄女們。

二房兩個兒子雲輝和雲起比趙雲陽還大一些,世子爺問了他們的功課,拍拍他們的肩膀,讓他們回到座位上。

世子爺又對妹妹和侄女招手,姑侄兩個一起過來了。

世子爺先看着妹妹,“阿娘,二妹妹都長這麽大了。”

李氏點頭,“可不就是,時間快的很。”

世子爺本來想問問妹妹的親事,又怕妹妹害羞,忍住了,溫和地和妹妹說了幾句話,把從京中帶來的時興首飾給妹妹和侄女分了。

見過了孩子們,世子爺又拿出一份單,“阿娘,兒子臨行前,外公外婆、兩位姨母、丁家大爺、張侍郎家裏都有東西托兒子帶了來,轉呈阿爹阿娘,兒子自己也備了一些東西,單子都在這裏,請阿娘過目。”

李氏接過單子,一家一家仔細看,一邊看一邊問各家的情況,故人們好不好,世子爺有問必答,母子兩個說的很是熱鬧。

忽然,外頭人紛紛行禮,公爺回來了。

世子爺忽然起身,快步走到門口。

晉國公兩只腳剛踏進門檻,世子爺就跪了下來,“兒子見過阿爹。”

晉國公雖然沒像李氏那樣嚎啕大哭,眼眶也紅了,強行忍住了淚意,拉起了大兒子,“慶哥兒來了。”

世子爺聲音又哽咽了,嗯了一聲。

晉國公拉着他的手,父子兩個一起坐在李氏身邊。

他看了看大兒子,“多年不見,我兒長大了。”

世子爺眨了眨眼,怕自己掉淚,“阿爹風采依舊。”

晉國公拍拍兒子的肩膀,“慶哥兒莫要悲傷,今日團聚,是喜事,咱們爺兒幾個,好生喝兩杯。”

趙傳平笑,“可惜今兒三弟不在。”

世子爺開玩笑,“二弟莫要自作多情,三弟這會子怕是舍不得出京城的。”

趙傳平愣了一下,然後明白了,頓時拍着大腿笑,“大哥,我還以為你是個正經人,怎的也開這樣的玩笑。”

大夥兒都笑了,孩子們聽不懂,但也跟着笑了。

正笑着,甄氏回來了,“阿娘,都準備好了。“

李氏起身,拉着大兒子的手,親自帶他去了西廂房,“這屋子一直空着的,你也住不了多久,就跟阿娘擠在一個院子裏吧。“

世子爺點頭,“兒子正有此意,向和阿爹阿娘多親近一些。“

李氏吩咐下人,“給大爺備熱水。“

說完,她看向兒子,“你洗個熱水澡,衣裳都準備好了,我和你妹妹給你做的,都是家常料子,穿得舒服的很。“

世子爺拱手,“辛苦阿娘和妹妹了。“

李氏拍拍兒子的手,先出去了。

一家人都坐在正房,等世子爺洗漱完畢,甄氏讓人上酒菜。都是自家人,也不分裏外。

李氏讓人上了大圓桌,一家人團團圍坐。那桌子中間有個軸,還能轉動,吃菜的時候就不用只看着面前兩樣了。

晉國公夫婦坐在上首,等世子爺來了,夫妻二人直接讓他坐在中間。

世子爺在京中整日和百官勳貴打交道,守禮守慣了,如何能肯。

晉國公發話,“慶哥兒,你坐下。這裏不是金銮殿,沒有那麽多規矩。我們是你的父母,十幾年不見了,你阿娘想你想的眼淚流了兩缸,你就坐我們中間,讓我和你阿娘好生看看你。”

世子爺聽見父親這樣說,也不再拒絕,坐在了父母中間。

李氏親自給兒子盛飯盛湯,給他夾菜,連魚刺都給兒子挑了。

等忙完了,她看向其他孫子們,“阿奶十幾年沒看到你們大爺了,這些日子,就讓阿奶和他多相處一些,阿奶要是忽略了你們,等你們大爺走了,阿奶再補償你們。”

二房兄妹三人連忙搖頭,表示自己不會在意。

晉國公微笑,舉起了酒杯,“慶哥兒,這些年一個人在京城斡旋,辛苦你了。”

世子爺連忙起身,“阿爹折煞兒子了,要不是有阿爹這根定海神針在,兒子在京城算什麽呢。”

這要是擱年少時候,世子爺就會說兒子算個屁了,看到妹妹和侄兒侄女們都在,他說話也不敢放肆。

晉國公按下他,“別起來,坐着好生吃飯。十幾年過去了,也不知你的口味變了沒有。你阿娘抱着菜單子看了十幾個晚上,添添減減,你就算不喜歡,也要多吃一些。”

這話不假,自從知道大兒子要過來,李氏就變得神神叨叨的。一會兒說要給兒子準備吃的,一會兒說要帶兒子去哪裏玩,還帶着女兒親自給大兒子做了好幾身衣裳。等算着日子該到了,她天天到城門口等候。

李氏嗔怪丈夫,“笑話我作甚,你不也是抱了一堆的公文回來,寫了一堆的總結。”

晉國公笑了,“娘子說的是,我想兒子,又不犯法。”

世子爺給父母各夾了一筷子菜,“兒子不在身邊,還請阿爹阿娘多保重身體。”

趙傳平默默地看着父母和大哥說話,并未插嘴。他仔細看了看大哥,他上一次還是在京城中武進士的時候見過大哥,好幾年沒見了,大哥容貌有了些變化。

三十歲的世子爺,略微蓄起了胡須,不再是年少時的神采飛揚,更多的是中年人的內斂和沉穩。因在京中是一家之主,身上的氣勢也越發威重。他混跡朝堂,說話做事從來都是滴水不露,難得今兒倒總是真情表露。

見父母和大哥說了一會子話,趙傳平端起酒杯,“大哥,我敬您一杯。”

世子爺也端起酒杯,“這些年,辛苦二弟一個人孝順父母,該我敬你才是。”

趙傳平咧嘴,“大哥還跟我客氣。”

兄弟二人都笑了,喝盡了杯中酒。二房兩個男孩也起身,給大爺敬酒,世子爺慈愛地囑咐了兩個侄子許多話,并邀請他們回京城玩耍。

一家人一邊說話一邊吃飯,熱熱鬧鬧的過了近一個時辰,這頓飯才吃完。

酒席散了之後,趙傳平帶着妻兒們回了自己的院子。

兒女們走後,他囑咐甄氏,“這些日子,家裏的事情你多用些心,別讓阿娘分神。”

甄氏點頭,“官人放心吧,我會看着家裏的。”

趙傳平嘆口氣,“大哥真不容易。”

甄氏也附和,“可不就是,大哥真能幹,小小年紀一個人在京城面對那麽多豺狼虎豹。要是換成官人你,不早哭着跑回來了。”

趙傳平瞪眼睛,“胡說,我雖然不如大哥,也沒你說的那麽窩囊。”

兩口子說着說着,又鬧成一團。

正院裏,李氏拉着世子爺,絮絮叨叨說了許多話。晉國公最後不得不打斷她,“姝娘,慶哥兒趕了上千裏路,讓他早些歇着吧。我讓他在家裏先住兩天,然後再提公事。”

李氏連忙住口,“都是阿娘的錯,你阿爹說的對,你趕緊去歇着吧,有事明兒再說。”

世子爺聽從父母安排,去西廂房歇着了。

第二天天還沒亮,李氏就起床了。她親自去廚房,帶着下人一起給兒子做了頓豐盛的早飯。

晉國公起來後,拉着世子爺在園子裏打拳練劍。

“炜哥兒回京後,有沒有繼續習武?”

世子爺跟着父親打拳,“阿爹放心,三弟勤快的很,文武都沒丢下。我看他年前為了楊二娘子的事兒分神,還擔心他考試的事兒,誰知道他竟然能考個案首回來。等過幾日,說不定府試的成績就來了。”

晉國公遞給兒子一把劍,和他對練,“你是長兄,他若做的不對,只管管教他。”

世子爺又請罪,“兒子沒問阿爹的意思,就取了丹書鐵券,請阿爹責罰。”

晉國公揮出一劍,“不過一塊破銅爛鐵,能換個兒媳婦回來,也是不錯的。”

世子爺笑,“還是阿爹豁達。”

晉國公帶着兒子活動了一會子身體,一家三口一起到正房吃飯。

李氏給他們父子盛飯,“平哥兒等會兒還要出去,兩個孩子要去讀書,一大早就沒叫他們過來。官人今日去不去衙門?”

晉國公給李氏剝了個雞蛋,又把裏面的蛋黃弄出來放到一邊,把雞蛋白放進李氏碗裏,“我今兒不去了,這陣子也沒什麽事情。慶哥兒好不容易來了,我多陪他幾天,過幾日有的忙呢。”

李氏看向兒子,“快吃,別看着。”

世子爺端起碗,“阿娘還親自去做飯,到讓兒子不安了。”

李氏笑,“我又不動手,就是看着她們做。你想吃什麽,我晌午給你弄。”

世子爺喝了口粥,聽見母親垂問,想了想,報了幾樣小時候李氏做的吃食,“兒子十幾年沒吃了,旁人都做不出阿娘的味道。”

李氏又想哭了,忍住了淚,她往兒子碗裏夾了一筷子小菜,“阿娘老了,做菜也沒以前好吃了。”

世子爺拍馬屁,“阿娘不老,一根白發都沒有,看起來年輕的很。”

一家三口親親熱熱吃了頓早飯。

吃了飯之後李氏又有些為難,她想跟兒子在一起。可兒子都三十歲了,她也不知道怎麽帶他玩。

晉國公在花園閣樓裏擺了棋局,爺兒兩個下棋,李氏帶着女兒在一邊守着做針線,給她們父子端茶倒水。

晉國公問兒子,“聖上可有讓你帶話?”

世子爺搖頭,“并沒有。”

晉國公看向女兒,“婧娘,去告訴你二嫂,晌午多備一些這邊的海鮮,讓你大哥嘗嘗。”趙婧娘忙放下針線筐,去找甄氏。

等女兒走了,晉國公又問兒子,“你觀聖上此次,意欲何為?”

世子爺謹慎地落下一子,“依兒子看,表兄就是想整頓軍務,并沒有想插手人員任命。”

晉國公敲着手裏棋子,“咱們這位聖上,如今看來是雄心萬丈。”

世子爺看了父親一眼,“阿爹,兒子該怎麽做?”

晉國公從棋盤上收了幾個子,“該怎麽做就怎麽做,你是辦皇差,又是這麽重要的事情,不能馬虎,定要辦的妥當。過幾日,我帶你去軍營,好生跟你說一說。”

世子爺又失了一個角落,“阿爹也讓一讓兒子。”

晉國公笑,“滑頭,你輸給聖上也就罷了,到了老子面前,還藏拙。”

世子爺笑,“被阿爹看出來了,兒子本來想輸阿爹幾個子就好了,水知道棋差一招,輸了這麽多。”

晉國公又擺開了棋局,“我這邊好說,你想知道什麽都行,北邊英國公那裏,也能讓你查,等到了南邊,鎮南王就是土皇帝,你這個小小的督軍就不夠看了。我在鎮南王眼裏都不算個什麽,更別說你了。”

世子爺緊皺眉頭,“兒子知道,才先來阿爹這裏,想問阿爹借兩個懂軍務的人。”

晉國公點頭,“這個你不用擔心。“

世子爺忽然話鋒一轉,“阿爹,二妹妹十三了,還沒說親嗎?“

李氏開口了,“正在看呢,還要看你妹妹的心思。“

世子爺又問,“妹妹以後不回京城嗎?“

晉國公殺意又起,手下毫不留情,“回京城作甚,阿爹這輩子對不起你了,也對不起你大妹妹,你們四個,阿爹能留在身邊都留在身邊。“

世子爺連連潰敗,“也好,兒子在京中總是按下葫蘆浮起瓢,若是二妹妹去了,兒子怕自己照看不好妹妹。兒子看二妹妹天真可人,京中魚龍混雜,不去也好。不知二妹妹說的是誰家子弟?“

李氏笑着回答,“就是普通軍中子弟,家裏也普通,難得上進,又懂事,對你妹妹好的很。你妹妹的事情好說,燕娘你有什麽打算?”

世子爺努力挽回頹勢,“兒子也發愁呢。“

晉國公又吃了兒子幾個子,“莫要發愁,兒女緣分,随他去吧。“

世子爺笑,“阿爹阿娘真是天下難得的開明父母。“

正說着,趙婧娘來了,給父母兄長行禮後坐下了。

世子爺問她,“你嫂子跑了好多家銀樓,特意給妹妹挑的首飾,妹妹可喜歡?“

趙婧娘連忙回答,“喜歡喜歡,但大嫂準備那麽多,我一個腦袋也戴不完,想送給平日的好姐妹一些,來請示一下大哥。“

世子爺笑,“妹妹只管送。“

趙婧娘笑得雙眼彎彎,“這是京中時興款式,這邊少見,大家定然都喜歡。“

李氏看着兒女說話,笑得如同三月春風般和煦。晉國公看着李氏,見她臉上的笑容都沒斷過,心裏也柔軟了起來。

作者有話要說:  早上好!

日常小廣告,請新來的小可愛們不要忘了收藏作者的預收文哦~~

感謝在2020-06-25 23:22:24~2020-07-01 09:45:26期間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哦~

感謝投出火箭炮的小天使:baobao 1個;

感謝投出地雷的小天使:baobao 10個;魚 1個;

感謝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蓁灼 40瓶;43900169 36瓶;36904443、燕兒飛 30瓶;雲小奕 20瓶;阿大 12瓶;宅在家的童鞋、送你一條薄秋褲、彭彭蘇好次 10瓶;baobao 9瓶;珠珠 8瓶;困惑貓、mming 5瓶;Kkkkk 2瓶;suzuran 1瓶;

非常感謝大家對我的支持,我會繼續努力的!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