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黃色大門

暑假的假期我家迎來了兩位不速之客。

我舅舅和舅媽搶到特價機票要去X國避暑,把兩個孩子托付給我媽。我媽一放假就出去茶樓打牌,有時候連飯都不做,所以這兩個孩子的歸屬權層層下發,最後來到了我手裏。

他們來的那天沒提前告訴我。家裏自從換了密碼鎖後,我就很沒有安全感,隔三差五就要換密碼,但這無濟于事,換了之後我媽又到處說,兩邊的長輩幾乎都知道,所以我家的大門變成了一扇任意門,我從來預料不到下一次開門後走進來的會是誰……

陳淵童牽着陳博童進來的時候,我正癱在沙發上看《哈利波特》。

家裏以前買過全套的盜版光碟,我沒事兒的時候就拿來重溫一下,正到精彩處,猛擡頭發現他倆手牽手站在玄關看着我,活生生給我吓得從沙發上蹦了起來,膝蓋磕到了茶幾,痛得我連表情都控制不了。

陳淵童面無表情地掃了一眼淩亂的客廳,對我說:“哥哥好。”

我趕緊把碟片取了,把沙發上堆的衣服毯子抱起來,“哈哈,你好,你先帶着弟弟坐一會兒,我我我去給你們弄點水果吃。”

說完我就飛速離開現場,把衣服丢到一個空房間,然後打開冰箱找了點吃的,用盤子裝好端回客廳。家裏開着空調,我還是緊張得冒汗,在陳淵童身邊坐下的時候,我覺得自己腿有點抖。

不能怪我,我這個大表弟是真的令我十分害怕。

陳淵童今年12歲,是我舅家的老大,他弟是二胎,所以還小,才五六歲的樣子,我們三個是年齡差比較大的表兄弟。

陳淵童從小就很聰明,是聰明得在我們當地都非常出名的那種,從他名字就可以看出來,他家對他抱有很重的期望。當然,從我的名字,也可以看出我爸媽對養育我的态度有多随意。

我應該是剛上初中的年紀,和陳淵童相處過一陣子,那時他已經可以像我的一個同齡人一樣對話交流了,而我卻還沒有察覺到哪裏不對勁,在短暫交流後,他提出想看比較有趣的電影,我想着都是男孩子,就選了一部推理探案題材的電影來看,影片最開始放的時候,他還披着小孩子的皮囊,用天真的語氣問我:“哥哥,這裏出現的阿姨是不是就是片頭回憶的那個小女孩?”

我想,嗨,終究還是小孩子嘛,電影都看不懂,最終還是要靠哥哥來解答疑惑。

于是我拿出标準大哥哥的姿态,耐心地為他梳理目前的人物關系,在他崇拜的注視下,得到極大滿足。

可這片子不愧是得過獎的,前半部分看似溫和,實則處處細節渲染深埋伏筆,到了後半部分充斥着反轉與利益博弈,把我一個半大不小的初中生給唬得一愣一愣的,直到影片結束還沒回過味兒來。

陳淵童見我不說話,突然開口說:“兇手是那個警察。”然後從頭到尾給我分析了一通,竟然還真的把劇情湊上了。

Advertisement

我開始懷疑自己和他看的不是同一個電影,便問他:“你以前看過這個電影嗎?”

陳淵童搖頭。

我還不信這個邪了,于是那天下午我們又看了足足3部電影,我負責沉思,陳淵童負責為我表演他的拿手好戲——在劇情發生的前一秒就完整地預測出來,并且可以在故事進展不到二分之一的時候就給出結局的幾個可能性。

普通人理解的聰明,可能就是所謂的IQ很高,記憶力好,在學校裏做題飛快拿獎手軟。而陳淵童是不僅理論理解得快,還充分地了解社會的人情世故,在一堆線索裏拿角色的性格來推演劇情、總結套路和反套路,這已經遠遠超出一個小孩子的能力範圍了,我甚至覺得荒謬。

他這分明是看我開先不把他當回事兒,在這這人等着給我一記實力碾壓的重錘呢!

陳淵童算是個特別極端的例子。

他們這代小孩子一出生就占據了非常好的網絡資源,生活水平和家庭氛圍也不知道提高了多少,以前我們小時候只能玩泥巴,現在的他們央求家長要買平板電腦,幾乎擁有了和成人一樣的信息接觸權,被互聯網浪潮裹挾着學會了很多新興的知識,思想的成熟速度也被壓縮,越來越早慧。

他們可能很早就不用兒童的眼光去看世界了,這讓我覺得有點失落,我直到小學畢業,都還相信魔法世界真正存在,我會收到錄取通知書啊……雖然那有點傻,不過天真不是兒童的自然屬性嗎,為什麽一定要那麽急着變成大人呢?大人的世界沒有濾鏡,很難看啊……

電視上正播放着假期檔的電視劇,我看陳淵童沒有換臺的意思,就沒換了,打開手機開始刷時間,一旁的陳博童看見了嗚嗚直叫,拉着陳淵童的衣角說他要打游戲。

陳淵童說自己也沒有手機,他的手機被爸媽換成電話手表了,然後繼續正襟危坐看電視。

陳博童這下就不叫了,顯然明白了誰擁有手機,眼睛直直望着我,口水都快流出來了。

我靠,這麽狠的嗎!

我只能按陳博童說的下載了游戲,臨時注冊了一個賬號,把手機貢獻出去給這位小弟弟禍害。

這下我沒了手機,也只能學着陳淵童一起,呆呆看着無聊的電視劇,看着看着,我發現了一個問題,電視上這兩個演員,怎麽有點眼熟啊?但國內娛樂圈我比較熟悉的面孔統共就只有那麽幾個,我想破腦袋也沒想出他倆到底叫什麽名字……

我決定把陳淵童當做搜索引擎試試看,就問:“你認識這兩個演員嗎?”

陳淵童瞟我一眼,“他們最近很火。”

我:“是嗎?那他們是誰?”

陳淵童拿起電視遙控板按了暫停,伸出手指遙遙指點,“這兩個角色在這個電視劇裏是同父異母的兄弟,前期感情很好,後期因為身世反目成仇,他們在這個電視劇的原著小說裏是一對,所以很多觀衆都把他們當做官配CP,這兩個演員是國內一個組合的兩個成員,他們因為這部電視劇,在現實生活裏也有很多CP粉。”

我怎麽越聽越迷糊了,“CP粉是什麽啊?”

陳淵童冷靜地反問我:“你都不上網的嗎?”随後又長吸了一口氣,像在做什麽心理鬥争,“CP是英文單詞Couple的簡寫,這個單詞應該在你的詞彙庫裏,但我還是特別向你解釋一下它的中文意思,Couple的中文叫做夫妻,在當前的語境裏可以理解為一對伴侶的意思。”

“所以,CP粉的意思就是一對伴侶的粉絲,他們通過很多方式來支持這對伴侶的感情發展。特別提示一下,CP粉中推崇的戀愛,男女、男男、女女都是包括的,但就目前而言,雙方都為男性的CP最火,電視劇的受衆多為女性,所以可以總結出,女性對于男男CP的推崇度非常高,你現在看到的這部電視劇就是如此。”

新世界的大門徐徐打開,同桌此前的種種行為在此刻都得到了一種莫名的印證,我忍不住虛心請教:“為什麽女生會推崇兩個男生的伴侶組合呢?”

陳淵童慎重地思考了一下,才回答:“我也很好奇這個問題……不過目前而言沒有一個肯定的答案,或者是情感轉移……這麽說吧,就當下而言,可以将這些CP粉的行為視作一種流行趨勢,就像一年的流行色彩,什麽東西開始流行,大家就會紛紛加入,通過群體認同達到自我滿足,并且越演越烈,最開始的源頭就很難找到了,其實我正在通過觀看這部電視劇來揣摩我們班上女生的心理模式,所以不能給你一個很準确的回答。”

我:“……等等,你小小年紀揣摩女生的心理幹什麽?”

陳淵童哼了一聲,“那你揣摩女生的心理又想幹什麽?”

我無話可說。

誰能想到,我與陳淵童這對表面兄弟,竟然會在暑假期間莫名其妙地一起認真研究起了電視劇,我們還去微博上搜索了相關話題進行具體分析。

而我的手機上的那個游戲賬號也因為陳博童的緣故被人多次舉報,被封禁了。

這個暑假我過得可真是充實啊。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