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偷梁換柱
阿嬌最終還是被救活了,只因為那日昏睡之時,她隐約聽到有人低聲對她說:傅公子如今安在,不過數月就能暗中趕回京師。而傅小少主也被偷梁換柱救了去。
醒後的阿嬌聽聞甘露殿李夫人早産,拼死誕下身體孱弱的皇子,禦醫所言,那孩子天生有暗疾,恐會夭折。
心中一驚,前世皇長子可是由衛子夫所育,就算因着自己重生改變了一些事情,也不該在這等國體大事上有所牽連吧。轉念一想,傅子卿曾坦言,傅家子嗣天生多會多有暗疾,尋常人家難以教養,但凡傅家子嗣都不會早夭。
難道……
因為心中的猜測,阿嬌心頭猛抽,也不顧身體的虛弱,強讓青枝和青稞服侍自己更衣。
一路帶了忐忑和焦急,阿嬌不斷催促着擡着轎攆的太監。一路上,宮娥侍衛見到皇後儀架,紛紛愣神,要知道自皇後入宮,久從未出過椒房殿。如今神色為何這般匆忙?
可不管衆人心中如何猜測,都只能推到道路兩邊跪地俯身。阿嬌也不理會這些人,只一味想着心中的猜想。
甘露殿中,皇長子雖然瘦弱,但卻極為可愛。他的眼睛極大,像極了阿嬌的鳳眸,也因着這點,劉徹對他十分寵愛。他從未想過,會有一個像極了阿嬌的孩兒。
到了甘露殿,阿嬌不顧衆人的請安,直撲李夫人寝室。見李夫人正溫柔的哄着懷裏的孩子,阿嬌一時踟蹰。
見阿嬌前來,李夫人心知定然是公子讓人給她透了消息。當下讓殿內伺候的宮娥太監退下,這才緩緩起身,将懷裏的襁褓遞到阿嬌手中,“主母,流蘇只能為你做到這步了。”
顫抖着手,阿嬌看着懷裏嬌小的孩子,眸中淚珠兒一滴滴跌落。許是被淚水侵擾,孩子撇撇嘴就要哭出聲。
“清寧莫哭莫哭。”阿嬌柔聲哄着,俯身親親他的面頰。她的清寧,該如他父親所言那般,一世清穩安寧。
也許是感受到阿嬌的愛意,小清寧咕嚕着眼珠兒看着阿嬌,最後竟然咯咯笑出聲。聲音小小,就如阿嬌幼時養的那只掌上貓一樣,像是撒嬌像是讨好。
“可這件事若被陛下知道,你該如何自處?”阿嬌咬唇看向李夫人,如今她知傅子卿還在,小清寧也算安穩,不由擔心其李夫人。要知道,劉徹此人掌控欲極強,如今他心中煩躁自是不會細細探究,可待他心思清明之時,此事必然暴露。到那時,孩子或是李夫人都躲不過一劫。
李夫人笑的溫婉,帶了解脫道:“主母放心,等到公子歸來,一切都會迎刃而解。”
聽了這話,久不會笑的阿嬌終于露出一個笑意。是啊,傅子卿是無所不能的,只要他回來,一切都會好的。
Advertisement
不舍的用臉頰蹭了蹭小清寧的臉蛋兒,阿嬌低語:“娘親和阿爹一定會帶你回家的。”
像是感受到了阿嬌要離開,小清寧瘦瘦短短的小胳膊亂抓,眼看就要淚眼朦胧了。終于,他最後抓住的阿嬌垂下的長發,吧唧吧唧嘴,吐個泡泡接着睡着。
小心翼翼的把孩子挪到李夫人懷裏,又将發絲一點點抽出。最後阿嬌狠心離開,她絕不能讓劉徹瞧出什麽異樣。
入夏,劉嫖得帝王恩準入宮探望太皇太後,身邊帶了侍女衛子夫。後去椒房殿探望之時,恰遇到正與阿嬌置氣的劉徹。劉徹見衛子夫貌美,遂詢問一番就決定将人留在宮中,同時宣其弟衛青相随入宮“給事建章”。
當夜,劉徹留宿衛姬殿中,似是一切都恢複了前世的軌跡。
夜深人靜之時,甘露殿內,李延年雙手顫抖将藥碗遞給李夫人,見她于帳中飲下,終是忍不住淚落。
“難道就沒有別的法子?”李延年語有不甘,忍不住問道。
李夫人輕笑出聲,擡手拭去眼角的淚滴,呢喃低語,“這個罪名,豈是你我能擔待的?若有一步走錯,便是親族受累。”
以藥強留皇嗣,又用邪法落胎與皇後娘娘的早産兒掉包,偏偏皇後娘娘所生非漢室血脈。這等罪責,豈是一個受寵的姬妾可以承擔?
手指劃過藥碗邊緣,入手的冰冷讓李夫人忍不住打了個寒顫。傾城,會在讓她容顏傾城,體态誘人,可更會讓她一瞬衰老,終成白發枯骨,讓人心生恐懼。
雖然說公子回來許是有辦法,可前提是,她與皇後娘娘能等到公子回來,更甚者小清寧能安穩等到那時。
她唯一的辦法,就是在陛下還看重自己,并且疼愛幼兒之時,落得母子病重而逝的結局。陛下長子,縱然他并非真心愛自己,也該對孩子有幾分憐惜。這樣,既能打亂陛下的心思,又能幫幼兒脫身。
寵冠後宮的李夫人,剛剛誕下皇長子未過兩個月便重病不起,同時本就孱弱的皇長子也日日昏睡不醒,禦醫每每診斷都無可奈何。
無論如何說,這李夫人到底是他寵過的女人,更何況還給自己生下麟兒,他也不願太過絕情。遂為安她的心思,劉徹下旨開立樂府,以李延年為協律都尉,并征各國及民間樂曲入禮部。後在堂邑侯陳季須舉薦下,司馬相如和弓高侯府韓則等懷有大才之人得以重用。
韓則入宮面聖之時,也曾遠遠看到一身青衣的阿嬌,此時的她不複曾經的明豔,眉目間都帶了淡淡憂愁和煩惱,也不知她是何等難過。韓則垂眸苦澀一笑,雖然自己有一腔熱情,想要為了她開辟一片天地,可這談何容易?帝王猜忌和不喜,庶弟借天子之勢又處處打壓自己,就連如今與司馬兄編造詩賦,略論律呂,合八音之調,都是借了季須兄的舉薦。
嘆息一聲,最終還是跟在司馬相如等人身後離開,等再回首之時,原本獨自站在花園中的阿嬌早已不知去向。
回到弓高侯府,韓則之前納的小妾上前殷勤的服侍他更衣用水。
韓則本就是多情公子,紅袖添香溫香軟玉自然少不了,縱然他心系阿嬌,也從未想過為她守身如玉。
其實這個年代,本就是這般,男子在外尋花問柳,歌舞長平,人們還會說其有文人的風流多情。若遇上面容俊朗的,甚至會贊一句風流倜傥。別說是韓則,縱然是陳季須或是尚了隆虛公主的陳融都免不了有幾個紅粉知己。
也許韓則內心還有一絲希冀,可他卻不知于阿嬌這般眼裏容不得沙子之人,男人無論是心還是身都當時幹幹淨淨的。所有,多情的韓則,從未入過阿嬌的眼更未進過她的心,甚至于對于韓則,阿嬌只記得他是兄長的知己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