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愛卿是說, 皇弟想要置愛卿于死地?”楚宏德接過餘慕娴手中的絹布細細查看, “這絹上的名字愛卿是從何處得來的?”

“回聖上, 這絹上的名字皆是臣從三殿下口中得來的……”微微颔首,餘慕娴道,“三殿下居永寧寺,名義上雖是為大楚祈福,但依臣所見, 三殿下懷有不臣之心……”

“哦?”聞餘慕娴道楚宏儒有不臣之心, 楚宏德合上絹布。

“愛卿是如何瞧出此事的?”楚宏德彎眉望着餘慕娴。

坦言, 若是餘慕娴道楚宏儒無不臣之心,那他定還要未楚宏儒擔心上一段時間,但即是餘慕娴說了楚宏儒有不臣之心,那他便對楚宏儒完全放心了。

一個不懂掩飾的臣子, 如何會有爬上帝位的契機呢?

遙想楚宏儒當年便是因私會臣子被流放,楚宏德目光稍緩。

楚宏儒即是能被流放第一次, 頂也能被流放第二次……

但此時卻不是處置楚宏儒的最佳時機。

彎眉聽着餘慕娴将近兩月楚宏儒的舉動禀告完,楚宏德道:“真是辛苦愛卿了……”

“為聖上做事……何敢論辛苦……”朝着楚宏德一拜,餘慕娴道, “臣以為三殿下一事牽涉甚廣……着實不能操之過急……”

“愛卿說的有理!”再次将絹布展開, 楚宏德将絹布上的人名一一數過,“這絹上少說也有四五十人了,着實不是一時半會能處置完的……愛卿以為這些人該如何處置?”

“回聖上……”因來新都前便已有腹稿, 餘慕娴不假思索道, “臣以為聖上該先将絹上衆人從實職上調離, 處以虛職,而後在命其長官,細查過往……而後徐徐以肅清朝野……”

“愛卿這般言,着實深得寡人之心……”楚宏德道,“依愛卿方才所言,寡人着實該将愛卿調回新都……奈何三皇子那處離不得人……”

“是……”躬身承下楚宏德的令,餘慕娴跪拜道,“為聖上處事,臣粉身碎骨,在所不辭……”

“嗯……”揮手命宮人備車将餘慕娴送回永寧寺,楚宏德轉身召馮遠山與窦遠入宮。

至于緣由,無外乎是這絹上有四成人是馮窦兩人的黨羽……

原想登基後,朝廷再無朋黨……

奈何權臣卻是割了一茬又一茬。

鎖眉吹吹漂在茶碗旁的茶葉,楚宏德将絹布從中撕成了兩半。

若是将這絹上的人交與窦遠與馮遠山處置,定會有奇效吧!

閉目想過兩家暗鬥的場面,楚宏德低笑兩聲,飲下了杯中茶。

派餘慕娴去永寧,真是一步好棋!

……

乾平八年,八月。

馮遠山奉旨徹查舊吏貪污一事,斬六十人。

窦遠奉旨徹查舊官結黨一事,斬三十人。

而餘慕娴則是跟在楚宏儒身側,跋涉于新都周遭的縣城裏。

“三爺,你這是要作何?”擡袖抹着臉上的汗珠,窦馳氣喘籲籲。

他原也是養尊處優的身子骨,着實走不慣山路。

“怎麽,跟在爺身旁這般久,還不知爺的路數?”似乎對窦馳的問話不滿,楚宏儒用胳膊肘撞了撞餘慕娴,“餘相,還不快快将裏頭的門道說與窦馳……”

“是,三爺!”挑眉換到窦馳身側,餘慕娴道,“窦兄該是知曉新都已是亂成一窩粥了……”

“嗯……這還不是餘相造下的孽?”窦馳調笑着道,“彼時餘相單單要了三爺手下幾個重吏的名字……當先,卻是逼得大爺自斷左膀右臂……”

擡手與餘慕娴豎起拇指,窦馳道:“相爺這招着實是高……”

“窦兄謬贊了!”迎風吐一口濁氣,餘慕娴道,“聖上從不做自損之事……只是這朝廷大了,原先的舊臣心思也就多了……這心思一多,便沒有多少心能放到聖上身上了……此時看,似乎滿朝文武都以為聖上在借永寧夜火一事,逼馮窦兩家自剪羽翼……但他們卻是沒看懂聖上的本意……聖上本意不過是要将三爺手下的人脈一一除去……誰料,竟是弄巧成拙,弄得冤獄頻生……”

“怎麽,這事還鬧出了冤獄?”楚宏儒皺眉,“不是說當街處斬的府吏,皆是犯事之徒麽?”

“犯事不錯……但許是罪不及死……”餘慕娴道,“常在河邊走,哪能不濕鞋?三爺又不是不知,這大楚的條款總是松松垮垮,管不住人……”

“那待本殿登基了,本殿定會重修律法,還衆臣一個國泰民安……”楚宏儒緊袖道。

“殿下有此志真是國臣之福……但此時說這些還為時尚早!”側目不看楚宏儒,餘慕娴帶着窦馳朝不遠處的田間走。

“早時不是言安南受了天災麽……殿下今日外出,便是為了瞧瞧民情……”餘慕娴躬身摸了摸了田埂旁的稻穗,轉頭與窦馳道,“窦兄可識得此物?”

“不識得。”秉着不知者無罪的心态,窦馳跟着俯身瞧了瞧田間的稻穗,“這便是造了天災的物件?”

“這慕娴也不知……”搖頭應過窦馳,餘慕娴快走幾步,攔住一個收稻的老農。

“老丈,今年的收成可好?”拱手與老農見禮,餘慕娴彎眉。

“好好!”有意拉長腔調,荷擔的老農機警地打量着眼前幾個不速之客。

雖說他們印縣,平日裏也有些外地商販,但他活了幾十年,還從未見過如此打扮的人來過印縣。

單是眼前這三人的穿着便是不俗,更莫要提那立在梗旁的男子。

老農與餘慕娴還禮:“不知客從何處來?”

“從新都!”見老農面上已有異色,餘慕娴即轉身從窦馳腰間抽出一把長劍橫到老農肩上,“老丈可知這世上有游俠?”

“莫不是壯士便是?”被肩上的劍鋒弄得腿腳發軟,老農戰戰兢兢道,“壯士相知何事,還請速速說與老夫……老夫家中尚有些餘糧……”

聞老夫将她們三人看作了強人,餘慕娴雙目一凜,道:“老丈多慮了……哥幾個來此處,只是想知道今年的收成好不好……”

“收成自是好的……”老農點點頭,道,“但縣老爺不要小的們将此事張揚出去……”

“為何不許張揚?”聽清老農說今年收成好,楚宏儒三步并做兩步,邁到了餘慕娴身旁,“不是說今年大旱……故而田中顆粒無收麽?”

“大旱是大旱……但……印縣有陰渠……灌溉還是不成問題……”老農支支吾吾道。

楚宏儒追問:“既是有水灌溉,為何又要與新都言此地遭災?”

“這便不是小的這些粗人能知曉的了……”見楚宏儒不若方才那把劍的後生難說話,老農微微站直了些,“壯士若想知曉此事,還請去印縣縣衙……”

“這便是不必了……”擡手将手中的重劍收回,餘慕娴轉頭與楚宏儒道,“三爺可與聖上上折了……”

“好!”颔首應下餘慕娴的話,楚宏儒歸新都後,立即與楚宏德上了書。

按理,楚宏儒是該住在永寧寺的,但因着餘慕娴奉旨與楚宏儒督學,楚宏德便網開一面,許楚宏儒住在餘慕娴府上。

這麽做一來堵住悠悠衆口,二來,方便楚宏德查探楚宏儒行蹤。

但令楚宏德驚詫的是,自餘慕娴奉旨督學後,楚宏儒似乎變了。

變得松弛有度,知書守理。

将手中的折子反複看過數次,楚宏德與立在身邊的窦遠道:“此折愛卿可是看過了?”

“看過……”窦遠遲疑了片刻,給出了答複,“臣以為此折可能是捏造的……”

“是嗎?”涼涼地給窦遠一記冷笑,楚宏德道,“不過半載,愛卿便變得連寡人都敢騙了……”

“聖上……”被楚宏德的笑意驚到,窦遠“撲通”跪到地上,“臣冤枉……”

“哪裏冤枉?是印縣縣令不是愛卿的表親,還是愛卿不知印縣縣令欺君罔上?”起手将折子抛到窦遠身上,楚宏德道,“若是今年的庫銀再出岔子,那……”

“臣自當提頭來見……”

倉促應下楚宏德的後話,窦遠踉踉跄跄折回到戶部。依着他與戶部諸臣的商議,九月便是減稅之期。

但記過方才聖上所言的“不能出岔子”,窦遠的腳步變得愈發沉重……

若是減稅,誰能确保不出岔子呢?

原本減稅便是因為天災,如今天災謠言已破,那自是不能再減稅。

暗罵過印縣縣令貪得無厭,不知收斂,才為他攬來此般禍事,窦遠匆匆召着衆人敲下了加稅事宜。

……

居府中聞過聖上又要加稅,餘慕娴便與楚宏儒對飲了幾杯。

加稅許不是楚宏德的本意,但事情發展到此時,卻早已不是楚宏德一人能控制……

挑眉望過窗外的雨,楚宏儒道:“不知餘相還能與本殿看幾回雨?”

“這許是最後一次……”低聲交代楚宏儒提前備好銀子赈災,餘慕娴眯眼。

乾平九年的春天,許是難過。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