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章節
訓練。”
晨訓是從校場出發,至營外十裏處再返回。在最後幾裏的時候,瀾江已經追至了前幾位,她有心想要壓過這幫新兵,便一直提速,汗水蟄的傷口疼痛不已她也顧不得了。最後果然是她拔得頭籌。等那幫新兵們雞飛狗跳的跑至校場,癱在地上大喘氣時,只見一人清清爽爽的站在臺上。
“各位,我将在充州大營駐留十日,這十日內每日都将同你們一同操練,你們當中,凡是有人能在操練中勝過我的,賞金一吊,優先提拔。我說話算話。”瀾江提足了中氣,對着臺下衆人道。聲音雖不及張總兵大,但也可清楚的傳到場內各人耳中。
之後數日,每日操練前,孫寅等人都會手捧托盤,立在臺側,盤上堆了高高的銅錢山。新兵的軍饷才不過每月一吊半,瀾江出手就是一吊,吸引力不可謂不大。新兵們為了錢也為了争口氣,在訓練中使足了勁。
可無奈的是,無論是跑步、還是重弓射箭、還是投擲長槍,能勝過她的只有寥寥數人。孫寅那一盤銅錢山,不過下去了一個小角。原本信心滿滿的新兵們不得不低頭認輸,還有少數些人不服,他們叫嚣要同瀾江比武定輸贏。
瀾江得知後,暗呼天助我也,她正盼着有個契機能在軍中豎立威信,能把這幾個刺頭打下去,那麽威信也就豎了大半了。
劉元橋等人對此頗為擔心,因為拳腳無眼,若是還沒到西北營,反傷了主帥,他們幾人難辭其咎。最後還是文白這個家夥想了個鬼點子。自從文白做出了短弩後,在營中地位水漲船高,張總兵每日好吃好喝的伺候他,他也算争氣,在做出短弩後,又做了可以連射和可以一次雙射的改良版。
又領着劉元橋帶回來的工匠坊官奴日夜趕工,做出了幾十架短弩。他聽聞瀾江要與士兵比武,熱心的提議說要六千新兵以帳為單位,每帳選出一個武藝最高的人,充州營五十人一帳,這樣可選出一百二十人。而這一百二十人分作三組,每組推出一個最強者,只要瀾江擊敗這三人,便算得勝。如此一來,原本瀾江要面對的是十幾人的挑戰,最後只剩了三人。都察院王小五擔憂這種選拔出來的士兵實力超群,瀾江的風險不降反增。
文白不屑道:“所謂選舉,選出的未必是最強的,但肯定是人緣最好的,這種人最會審時度勢,又怎麽會跟自己以後的大上司拼死相争。贏了得那幾個錢,得罪了領導,輸了又沒啥損失,反而在領導面前賣個好。傻子才不幹呢。”以前待在戶部的宋敏聞言大嘆:“真是妙招啊,文白心思剔透,不從政真是一大損失。”
十一、比武
事情果如文白所言,三名選拔出來的士兵,瀾江輕松的戰勝了兩名,連汗都沒怎麽出。臺下圍觀的人紛紛抱怨:“是不是見了女子就不會打架了啊,明明挺厲害的啊,咋上臺就輸了。”他們把希望寄托在最後一名一個瘦高個的小夥子身上。他看似弱不禁風,但在臺上一站,便有種不一般的氣勢。
瀾江剛與他交上手,只聽那小夥子輕聲道:“小将軍,我可跟那兩個不同,我是來勝過你的。”
瀾江失笑,手下不停,一時間兩個人難分伯仲。臺下的士兵此時也顧不得上下尊卑了,紛紛為那小夥子加油打氣。那小夥子習的是大家拳法,走的是大開大合的路線,拳拳到肉,腳腳生風。
而瀾江則身形靈巧,步伐敏捷,不以力抗力,而以速取勝。你來我往,打了數十回合,瀾江退居臺側,不肯再打,臺下的起哄,瀾江也不解釋,只把手中的幾塊碎步扔到臺中。
那小夥一見,臉色大變,忙把外衣脫下一看,只見胸口、脊背、後腰處均被瀾江扯掉了一塊。小夥無奈,哭喪着臉彎腰認輸:“小将軍,我技不如人,認輸了。”下面的士兵不明所以,小夥子把外衣亮給大家看,“兄弟們,我輸了,如果将軍手中有兵器,我早已死了三回了。”臺下一片寂靜。
“将士們,現在勝負已分,你們服是不服?”瀾江心中激蕩,大聲質問。
Advertisement
衆人依舊無聲。
“我知道我站在這裏,你們多數瞧不起,覺得女子就該回家相夫教子,我當将軍是狗拿耗子多管閑事。但是,我這個将軍,是陛下親封的。難道我皇還不如你們這些草頭新兵明白嗎?我要告訴你們,在我趙瀾江練武藝、習兵法的時候,你們大多還在玩着泥巴、追雞惹狗呢!你們又有什麽資格瞧不起我。就因為你們是男人而我是女人嗎?我趙家,滿門忠烈,父親叔父兄長均戰死沙場、為國犧牲。如今,連我這個女子都抛頭露面為國賣命。而你們,卻在這裏嘲笑一個忠臣之後,一個超品大員,一個跺跺腳,山河都要抖一抖的西北軍總領将軍,一個你們的同胞同澤。你們還配做我朝的軍人嗎,若我朝軍人都如你這般,那大魏,亡國不遠矣!倘若你們還有一點羞恥一點自尊一點良心,我要你們告訴我,現在是服我不服!”聲音在校場回蕩。
文白站在校場邊舉臂高呼:“我服,我誓言效忠将軍,衛我大魏疆土!”傳染一般,旁邊如夢初醒的士兵們跟着高喊:“我服,”“我效忠将軍。”聲大如雷,此起彼伏。一時間,校場內如水銀瀉地。士兵們紛紛單膝跪地。黑壓壓布滿整個校場。
“今日你們為我效忠,他日我讓你們衣錦還鄉!”趙瀾江的承諾激起了士兵們的另一輪高呼。
校場外,劉元橋欣慰的長出一口氣。張總兵啧啧稱贊。
十二、西北軍
十日後,六千新兵奔赴西北大營。
充州大營距離西北大營距離三百裏,充州營可看做是西北營的附屬。嘉慶關防線非常漫長,所幸的是有重重大山作為阻擋,需要布兵駐紮的地方只有八處,每處駐兵五千。
而嘉慶關在兩山之間,居峽谷中部,此處峽谷寬闊平坦。極易于騎兵發起集團式沖鋒。因此早在五十多年前,大魏便在此建立了天下第一關嘉慶關。
嘉慶關以城為關,城高五丈有餘,厚近三丈。主城牆呈弓字形,兩側城牆自峽谷兩側山脈處起,用大型條石堆砌至主城牆處。側城牆高四丈,上面每隔十步設一箭垛。距主城牆兩裏處,是內城,內城四四方方同樣用條石堆砌城牆,牆高四丈,四面設門:北武門、東進門、南淮門、西正門。內城中隔出了南北兩區。北區為軍事區。是西北軍大營所在地,也是将軍府所在的位置。南區為軍戶居住的地方。
所謂軍戶,就是世代從軍、充當軍差的人戶。他們大多是祖上犯了罪,被判世代充軍,男人進了軍營,女人就在軍戶區種地、養豬。也有不少前來做軍隊生意的生意人,還有許多做皮肉生意的女人。這些都是依賴着西北軍過活的人。
這日天還未亮,西北大營已燈火通明。還在睡夢中的南區居民,只聽屋外沙沙作響。有好事者出門一看,竟是西北大營的将士們在清掃入城的馬路,北方初冬的淩晨,寒風刺骨,将士幹的熱火朝天,直把南淮門至北武門的一條直路掃的一塵不染。
充州營的這幫新兵,雖然入伍不久,但表現尚佳,每人負重近四十斤還保持着日行五十裏的速度,只用了五天就到達了嘉慶關。原本從充州至嘉慶關行軍要走近十天,急行軍也要三天。
瀾江欣慰不已,而不用步行,有馬可騎的文白卻哭爹喊娘。因為他臨時學的騎馬,走這五天,幾乎把他折騰成太監,此時正趴在馬背上,狼狽不堪。
大軍在內城外臨時停駐,等待西北大營的人前來接應。長時間的行軍讓士兵們疲累不堪,有的人已顧不上軍紀官的軍紀棍而癱倒在地上。忽然聽得由遠至近的“嚓、嚓、嚓”聲,像巨人的腳步一般。士兵們好奇的望向城門。瀾江知道,西北軍來了。
大門吱吱呀呀的打開,一條銀蛇一樣的隊伍沖門而出,他們頭系白布一路小跑,步伐一致,千人行軍,落地卻只有一個聲音。整齊的像是一個人在跑。
新兵們被震撼了,癱在地上的也不由得站直了。西北軍的小隊跑至瀾江一行面前,立正,分列路的兩側,像是兩排挺立的标槍。門內又傳來整齊的馬蹄聲。
一隊騎兵身穿麻衣疾馳而來。他們是西北營的高級将領們。在城門口處,他們勒馬而停,翻身下馬。身上沉重的盔甲發出铿铿聲。騎兵們牽馬空出路中。一個穿着将軍铠甲的人騎着馬跟在他們後面慢慢停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