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三】

民國十八年的初冬,對沈家來說是所有改變的開始。

人,硬起心腸來,就不再是原來的人了。

院子裏的銀杏滿枝金黃,朱紅的窗棱,青灰的影壁,鑲雲石的八仙桌上擺着熱飯熱菜,一家人坐一桌話不多,卻還算周整。

沈家從沒太大的企圖心,大清朝還在的時候,祖父和父親沒求什麽高官厚祿,大清朝沒了,能求的也僅是一家老小豐衣足食,将來有了小輩能是知書識理便就好了。

沈元钊清高了一輩子,年輕的時候讀的是中庸大學,他從來只想讀聖賢書,做聖賢人。他瞧不上那些為了錢銀算計的生意人,當他也變成了生意人的時候,便連自己也瞧不上了。

于是,他給自己設了道檻兒,可以活的滿身銅臭,但絕對不與身家不清白人做生意。

“滾出去!”沈元钊一拍桌子,沖着來談買賣的柳五爺吼了起來。

沈熙平早猜到父親會如此,一直候在門外,一聽這動靜趕忙跑進來勸着。

柳五爺在天津衛也算是個人物,明面兒上他是大通布莊的掌櫃,可誰都知道他是天津幫會頭子閻四海的師爺,今天他來沈家不為別的,就是有些貨想托沈家運泊。

沈元钊最是不屑和幫會打交道,更別說是閻四海這樣欺行霸市開娼聚賭的人。

前些年,閻四海也想找沈家出船,都被沈元钊回了,于是就派人天天的在沈家碼頭轉,見着沈家的漕工就打,時間久了就沒人敢到沈家當漕工了。不得已,連沈元钊和沈熙平只得親自押船。

後來天津越來越亂,一會兒一個大帥,轉天又換了個司令,閻四海起初還巴結,後來是實在是巴結不起了,所以也就沒和沈元钊再糾纏下去。

如今天津太平了,閻四海手上的貨也屯了不少,沈家漕運陸運的生意都沾手,調配轉泊起來更是便利,所以他又讓柳五爺來談買賣。可沈元钊的脾氣比石頭還硬,他看不上的人就絕對不會與之做買賣。

沈熙覺剛從紗廠回來,還沒進家門,就見柳五爺一臉怒氣的從門裏走出來。他一看就知道是怎麽回事了,急忙轉到後巷,從側門進了家。

剛到廊下,就聽到父親在廳裏發火,無非都是編排人家不是正經人,不配和沈家做生意的話,從窗縫往裏瞄了一眼,沈熙平正低着頭陪訓呢,見這情景,他趕忙轉頭往後院去了。

原只是一件再尋常不過的事,可卻成了一切的起因。

Advertisement

一個月後,沈元钊做大壽,在桃園擺了席,唱了三天堂會,其間請了許朋韬和顧廷聿。

女眷們聚了一桌,聊的就是家長裏短,許夫人第一次見沈芸妝,喜歡的什麽似的。

“你瞧瞧,天底下的好啊都讓沈老爺給占了。兄弟倆都一表人才,能打理生意,還孝順,這三姑娘生的這麽水靈,又乖巧。”許夫人自打見到沈芸妝就拉着她,誇的就沒停過口,“我那不成氣的兒子在南京,老許給他謀了個閑差,但凡他要是有出息,我一定得向沈老爺提了親事,把三姑娘讨了來,當自己女兒似的疼。

沈芸妝羞笑着也不知該怎麽應對,臉頰緋紅,更顯得可人。

許夫人心思一轉,問道:“你看,就光顧我說了。三姑娘可有心上人?”

沈芸妝搖了搖頭,“我母親走的早,太太說等過兩年再說。”

“你瞧那邊兒。”說着,許夫人把沈芸妝的目光指向了主席那桌,“跟你二哥正說着話的那個。他呀是老許他們師的參謀長,奉天講武堂出來的,他父親也在前清當過官。咱們廷聿啊,要長相有長相,要學問有學問,是個知道心疼人的好孩子。”

沈芸妝看了一眼沈熙覺旁邊的顧廷聿,害羞的收了目光,只是笑着也不說話,許夫人是瞧得出的,女孩子家不好意思,不過呀瞧她的樣子到也不是讨厭,看着有門兒。

主席這桌聊的事兒多半無聊,沈元钊喝的有點醉意,和許朋韬聊着早年的陳芝麻爛谷子的事兒,沈熙平照應着他,沈熙覺坐在一邊兒不參合,顧廷聿本來話也不多,兩人到是閑了,聊了起來。

其實顧廷聿一直想問沈熙覺,當初怎麽就敢押了全副身家,他一個當兵且都不敢如此。

“怕。當時不怕,事後想起來,怕了。”沈熙覺答的直白,毫不遮掩。

顧廷聿不由的笑了起來,他們本來來往就很少,憑着當初的映像,一直覺得沈熙覺是一個精明事故的人,今天聊起來,到是覺得之前都想錯了。

沈熙覺低眉含笑,眼眸間雲淡風輕。“人生在世,有所為,有所不為,還有一種叫不得不為。”

随口一句笑言,卻成了沈熙覺半生的寫照,這也是很多年以後顧廷聿才明白的。

沈熙覺聽女眷那桌說笑聲不斷,時不時的望兩眼,他是擔心沈芸妝一個人在那邊兒應付不來,不過看了許夫人和沈芸妝朝這邊望過來的眼神,不由的心裏有了數。

“來,喝一杯。”

沈熙覺冷不丁的敬了顧廷聿一杯,顧廷聿懵着神舉杯喝了,卻也不知道為什麽。

夜已深,沈元钊醉倒了,沈熙覺讓司機把他送回家,他和沈熙平則在桃園送客,沈芸妝也幫着哥哥們送別女賓,許夫人臨走時特意把沈芸妝叫到面前,讓顧廷聿有空了約她出去走走,顧廷聿知道許夫人有意撮合,這才明白了沈熙覺剛剛席間為何突然敬他酒了。

冬寒風冷,他和沈熙覺道了別,送許朋韬夫妻兩一起走了。

一場壽宴,兄妹三人都累的半死,送完客,三人不約而同的在桃園門口長長的舒了口氣,彼此都笑了起來。

從桃園回沈家的路上,兄妹三人沒坐車,夜幕蕭瑟沈熙覺和沈熙平牽着沈芸妝,并排走在無人的長街上,醉意被冷風驅散,深吸一口幹冷的空氣,月色明媚。

“大哥什麽時候給我們找個嫂嫂呀?”

沈熙平聽罷,笑也不是愁也不是。沈熙覺笑道,打趣起沈芸妝來,“大哥,你看咱們家的三姑娘着急了。”

“二哥你說什麽呀!”沈芸妝嗔道,扁起嘴不理他了,可是眉中卻含着羞怯的笑。

沈熙覺一看就知道,這是被那幾位官太太們說動心了。沈熙平看小妹這般模樣,也笑了起來,故意搭了二弟的腔,說道:“是啊!哎呀,看我這個做大哥的真是不對。明兒我就找媳婦兒去。熙覺啊,你也趕緊的啊,可千萬別耽誤了咱們家三姑娘出閣。”

“你們倆真壞!”

沈芸妝甩開他們倆的手,快步往前走去。可兩個沒正形的哥哥,搭了肩膀在她身吹起了口哨,把她羞的拼命往前走。就這麽一路逗着、鬧着、笑着回到了家,只見沈宅門前的燈還沒息,周管事和兩個守夜的家丁在門口張望着。

“大少爺,二少爺,三小姐。怎麽沒坐車呢?”

“醒醒酒。”沈熙平答道。

周管事點了點頭,又問道:“老爺呢?沒跟你們一塊兒?”

沈熙平和沈熙覺心頭一怔,沈芸妝急忙問周管事,“沒回來嗎?可爹比我們早離開桃園,是坐了車回來的呀?小劉呢?小劉開的車呀。”

“沒回來呀。老爺的車也沒回來過啊。”

算算時間,沈元钊至少1個小時前就該到家了才對。沈熙覺心中升起一股深深的不安,沈熙平也是如此。

兄弟兩怕驚了太太,于是寬了沈芸妝的心,讓她先去休息,他們去父親常去的戲園子找找,吩咐別驚了家裏人,息了門口大燈,留着小燈和兩個守夜的便可。沈熙平和沈熙覺各帶了一名家丁,一個往東城,一個往西城去了。

日過晌午,太太坐在花廳,神情嚴肅,沈熙平和沈熙覺滿臉的疲憊,可比起疲憊更多是憂愁,桌上一紙書信是剛剛一個叫花子送來的,裏面附着沈元钊的玉扳指。

沈元钊被綁架了。贖金是一百條大黃魚。

“籌錢,贖人。”太太說的斬釘截鐵。“愁有什麽用。”

沈熙平點了點頭,對沈熙覺說,“我去銀行。你去鋼廠和紗廠把現金都取來,看能兌多少。”

看着沈熙平和沈熙覺焦急的身影,太太大聲的囑咐道:“不許慌。”

兄弟倆定了定神,各自出門去了。

太太經歷過八國聯軍,看過大清朝倒臺,瞧過軍伐混亂,她一個婦道人家雖然不能撐起一個家,可是她在這個時候得穩住,她得給孫子們撐起主心骨。

三萬大洋才能兌出一百條黃金,只怕這是要傾沈家之所有才能籌得出來。

中國銀行天津分行,沈熙覺把取來的現金都交給了大哥,可是加上銀行裏的存款也只有兩萬大洋。

“哥,你找卞先生談談,看能不能從銀行裏貸一些出來,讓他務必先把一百條大黃魚備下。我再出去找找商會幾個老板,向他們借些錢。”

沈熙覺和大哥商量過後,由沈熙平去找天津分行的經理卞白眉,早前他和沈元钊也是舊識,民國十年天津分行大擠兌,沈元钊幫過卞白眉,向他急貸些錢也是沒什麽問題的,可是一萬大洋不是小數目,普通老百姓都能過上三代富庶的日子了。事有兩手準備總不會出錯,于是沈熙覺又去找商會的幾位叔伯,籌多少是多少。

他記得太太的話,不許慌。

奔波了兩天,終于是把一百條大黃魚籌齊了,如今天就等綁匪的下一步消息了。

沈宅裏滿院愁眉,晚飯涼了熱,熱了又涼,誰也吃不下。太太在自己院兒裏吃了些雜粥,來前院看他們三個小的,見他們一個個不吃飯,光愁着,便訓了起來。

“吃飯!”

太太說着,吩咐下人把飯菜端下去熱,轉頭便指着沈熙平訓道:“你是他們倆的大哥,你爹不在家,你就得做主,你就得看着他們。”

轉訓沈熙覺,“你是他兄弟,就要幫襯着你大哥。他愁,你不能也跟他一塊兒愁。…你們倆一亂一慌,讓這滿宅子的人怎麽辦,讓三丫頭怎麽能不害怕。”

說着,太太拉着沈芸妝回她院兒裏去了,一并吩咐了下人讓他們送一份飯菜到她院兒裏,不讓沈芸妝再跟他們兄弟倆在一塊兒了。

臨走時,還撂下了句吩咐。“吃飽飯,睡好覺,養足了精神,才能救你們的爹。”

沈熙覺嚼着飯菜,雖然吃不出半點味道,可是就算是填也得往肚子裏填。

第二天一大清早,許朋韬和顧廷聿頂着細雪造訪了沈家。看來沈元钊被綁架的事,許朋韬是知道了,這也不奇怪,無論是卞白眉還是商會的幾位老板,大多跟許朋韬是有交情的。

沈熙覺沒讓大哥出面,許朋韬不是雪中送碳不計得失的人,駐防天津近兩年,他在政商兩界攢了多少關系,這樣的人欠了他人情只怕将來很難還清。

“我們這樣的人家,勞煩駐軍實在不敢。…綁匪求財,我們已經備好了贖金。”

許朋韬是多麽精明老練的人,他在官商打滾多年,怎麽會聽不出沈熙覺話裏的意思,于是他笑了笑,臨走還是留下了話,讓顧廷聿遲些走,看有沒有能幫個手的。

送走了許朋韬,顧廷聿才問,“綁匪萬一要是拿了贖金不放人,你們怎麽辦?你們跟警察局那邊,通了消息沒?”

“通了。李局長也安排人搜查了。”

“你剛才幹嗎推了許師長的好意?…我們這些當兵可比警察強啊。”顧廷聿看沈熙覺愁眉深鎖,也為他擔着心。

“我不想欠許朋韬人情。”沈熙覺在顧廷聿面前毫不避諱,“我們相識在前,算我多一句嘴。你還是提防着點,你那個許師長沒那麽簡單。”

顧廷聿皺了皺眉,雖然稍有不悅,可是好心壞心他還是懂得分辨的。“我會的。…什麽時候送贖金?我賠你去。”

謝過顧廷聿的有心,沈熙覺還是回絕了。

兩日後,沈熙覺獨自開着車出了城,往北開了一個多小時終于到了黃塵鋪。

黃塵鋪是一個背山的小鎮子,打仗的時候就荒了,都是殘損的破房子,沈熙覺按綁匪的指示把裝着金條的箱子扔進了一口枯井裏。

還沒走出黃塵鋪,沈熙覺就被突然沖出來的蒙面人打暈了。

“……沈熙覺……熙覺……醒醒……熙覺……”

耳邊斷斷續續聽到了有人在叫他,但真正叫醒他的是頭側的鈍痛,迷迷糊糊的眨開了眼睛,一個人影有些模糊,漸漸清晰後,原來是顧廷聿,他的鎖着眉頭正仔細的打量着沈熙覺。

顧廷聿知道沈熙覺不想欠人情,可相識一場,他家裏出了這麽大的事,顧廷聿若不管,心裏也過意不去,于是便暗暗跟着。看沈熙覺進了黃塵鋪很久都沒有出來,便進去找,因為下起了雪,路又不認識,結果找了小半天才在黃塵鋪後面土坳找到了他。

冰冷的寒風在耳邊吹着哨子,全身冷的沒有了感覺,顧廷聿見沈熙覺唇色發白,急忙脫下大衣把他裹住,側目瞥了瞥身後,挪了挪身,像是要擋住什麽似的。

沈熙覺在他的眼中看到了不尋常的神色,一種非常不好的預感從心裏湧出來,他試着探頭去看,卻被顧廷聿一把拉了回來。

“你受了傷,又挨了凍。我先送你去醫院。”

沈熙覺看着顧廷聿的眼睛,他是一個不會騙人的人,沈熙覺知道,顧廷聿自己也知道,于是顧廷聿不自然的收起了目光。

“你讓開。”沈熙覺的聲音似是從喉嚨裏溢出來的,沒有半點力氣。

可就是這樣的話語,讓顧廷聿無力招架。

四面透風的破草棚,沈元钊還穿着過壽時的緞子長衫襖,面如白紙,靠在破爛的欄杆邊上,脖子上還留着那條勒死了他的麻繩。

滿城的風雪,無聲無息的落着,銀杏落盡了黃葉只剩空枝,朱紅的窗棱上積滿了雪,青灰的影壁蒼白的立在院中。

沈熙平給來吊唁的賓客們磕頭還禮,沈芸妝披着孝,跪在靈前,雙眼哭腫了,眼淚止不住的往下掉。

跪在靈堂裏,沈熙覺有生以來第一次這麽後悔,為什麽當初那麽自以為是,如果他肯低個頭,如果他向許朋韬要個人情,也許父親就不會死。

午後,送走了最後一位客,周管事按太太的吩咐,鎖了大門。

“不許哭哭啼啼的,讓人看了笑話。”太太一身黑襖杵着拐杖,站在靈堂外的雪地裏,她不進靈堂,當母親的不能給兒子送終。“關上門兒,我就在這兒說一句。你們兄弟倆,別讓你們老子死的不明不白,別讓害了他的人活得太痛快。”

太太說完轉身便走了,半步沒有蹒跚。

風雪中兄弟兩相對而立,一邊是父親的靈堂,一邊是太太硬朗的背影。

從那天起,沈家沒了父子,只剩兄弟,那道欄在父親心裏,欄在兄弟倆跟前的檻兒,已經随父親去了。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