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篡魏

現在的高洋可謂大權在握,不僅承襲兄長高澄的爵位,晉封為齊王,還總攬東魏政權,其母婁氏也封為王太後,妻子李氏為王後。

高洋在設立官署之時,任命渤海人高德政為管記,二人關系非常親密,幾乎言無不盡。

金紫光祿大夫徐之才、北平太守宋景業,皆善于圖谶之術,以為太歲在午,将會有改朝換代的事情發生,于是将此預言通過高德政告知于高洋,勸其受禪。

此事正中高洋下懷,但他依然遲疑不決,想聽聽母親婁昭君的意見,于是将此事告知于母親,但從她口中聽來的卻是一句:“你的父親如龍,兄長似虎都未能如願,你是什麽樣的人,還想行舜、禹禪讓之事?”

高洋将婁昭君的話告訴給徐之才,徐之才卻道:“正因為不及父兄,所以才應該早升尊位。”

高洋因為人心不一,于是令高德政到邺城觀察衆位公卿的意向。未及返還,高洋便擁兵而東,到達平都城,召集諸勳貴一同商議,卻沒有一個人敢吭聲。

半晌,長史杜弼出言道:“西邊的宇文氏是我朝的強敵,大王若受魏禪,恐怕他們會自稱義兵而向東讨伐,到那時大王要如何對付宇文氏呢?”

徐之才卻道:“如今與大王争天下者,他亦欲做大王想做的事,縱然他屈強,不肯承認,不過也跟我們一樣想要稱帝建國。”

杜弼聽了此話,無言以對。

在徐之才、宋景業與高德政的多次慫恿下,高洋讓術士李密占蔔此事,最後得到了大橫卦,李密說這是漢文帝劉恒的吉卦。

然後又讓宋景業以蓍草占蔔,結果遇到了乾卦,後又變為鼎卦。宋景業稱乾卦是君主之象;而鼎卦,是說改朝換代的事将在五月發生,應該在仲夏的時候接受東魏禪讓。

有一人忽而開口道:“按照陰陽學的說法,五月不可入居官位,若犯了這一條,将會死于其位。”

宋景業卻道:“大王貴為天子,自然沒有離位的時候,豈能不死于自己的皇位上呢!”

高洋聞言大悅,遂向東進發,從晉陽趕赴邺城。

高德政将在邺城察訪到的諸多事情都一一記錄下來,呈送于高洋。高洋接過以後立即命侍從陳山提快馬奔行,将高德政記錄下的事條與一封密信一并送與楊愔。

是月,陳山提到達邺城,楊愔便召集太常卿邢邵造新皇帝登基的儀節制度,秘書監魏收起草九錫、禪讓、勸進等諸多文告,并召集東魏宗室諸王進入北宮,留在東齋。

Advertisement

初六,東魏群臣擁戴高洋為相國,總領百官,加九錫殊禮,齊王如故。

高洋行至前亭時,沒想到所乘騎的馬忽然倒下。高洋本身心裏就着急,想即刻到達邺城,因此他甚是厭惡,勉強到了平都城,卻不肯再前進一步。

高德政與徐之才二人知道此事若再耽擱,消息很快會洩露出去,到那時只怕他們的性命不保,于是苦苦請求道:“陳山提已然到達邺城,若我們不前去,一直在這裏耽擱,只怕時間拖延得太長,會洩露消息。”

高洋聽罷,即命司馬子如與杜弼兩人奔赴邺城,觀察人情世态的發展。待司馬子如等人至邺城,衆人以為形勢已定,無人再敢發表異議。

沒多久,高洋終于到了邺城,召集了很多民夫攜帶工具來到城南……

這時,高隆之走來喝問:“你召集這麽多民夫做什麽?”

高洋聞得此言,甚是不悅,作色道:“我做這些事自然有我的理由,你問那麽多幹什麽?莫非,你是想受到族滅的災禍?”

高隆之不敢再言,當即謝罪而退。

不久,衆多民夫開始修建天壇,準備登基時用的法物。

東魏滅亡已經成為定局,元善見也知道自己的皇位坐不穩,遲早會被高氏取代,沒想到這一天還是來了!

司空潘樂、侍中張亮、黃門郎趙彥深等人請求入宮奏事,于是元善見在昭陽殿召見了他們。

張亮看着元善見,上前一步,先開口道:“五行相互運行,有始有終,齊王聖德欽明,受萬衆愛戴,臣等望陛下法堯禪舜,将帝位禪于齊王。”

元善見斂容道:“此事推挹已久,我應當謹遵衆意。只是這樣,要制定好禪讓诏書才能遜位。”

中書郎崔劼、裴讓之道:“诏書早已寫好。”

楊愔當即上前,将诏書呈給元善見,逼迫他蓋上印玺。面對頗有氣勢的大臣,元善見別無選擇,只好依言行事。

蓋上玺印的那一刻,他的心裏有一絲悲涼——沒想到魏朝基業竟毀于自己手中。

元善見看向衆位大臣,問道:“退位之後,會将我安置在何處?”

楊愔答道:“北城另有一座房舍,陛下可以住在那裏。”

元善見起身走下禦座,向東廊行去,口中緩緩吟道:“獻生不辰,身播國屯。終我四百,永作虞賓。”

這是《後漢書》中的贊辭,是劉宋王朝範蔚宗(範晔,字蔚宗)所寫。

當年,曹操之子曹丕篡漢,稱帝建魏,漢獻帝劉協被迫遜位。

獻帝生不逢時,國亡家亡,祖宗留下的江山未能保全。漢朝四百年基業,終是毀于一旦。

吟罷,元善見忽然駐足,轉身看向高隆之,問道:“朕想與後宮妃嫔們告別,不知可不可以?”

高隆之回道:“今日的天下仍是陛下的天下,何況六宮呢。”

于是元善見入宮與後妃們告別,看見昔日的帝王成為亡國之君,衆人皆失聲哭泣,淚流滿面。

李嫔上前緊握元善見的手,嘴裏念出陳思王曹植的詩:“王其愛玉體,俱享黃發期。”

李嫔的意思元善見自然明白,她是希望夫君能珍愛自己的身體,望他健康長壽,這樣才能與她共度黃發之年。

直長趙道德已經準備好了一乘牛車,要送元善見離開宮廷。他正欲上車,未及站穩,趙道德就立即在身後抓住元善見的胳膊肘,想将他推上去。

元善見大怒,喝斥道:“朕順從天意才讓出帝位,你這奴才算個什麽東西,敢這樣逼我!”

趙道德仍是不肯下車,還露出一臉不屑的表情。

出了雲龍門,王公百僚向元善見拜辭,莫不傷感,尤其是高隆之看着故主離去,淚流不止。

雖然元善見已經失去一個王朝,失去了祖宗留下的江山基業,但仍是想保留一個帝王的尊嚴,于是他依舊故作平靜,面無一絲波瀾。

東魏武定八年五月,于公元550年,高洋受禪,定國號為齊,改元天保,建都邺城。

天保初年,追尊父親高歡為獻武皇帝,廟號太祖;兄長高澄追谥為文襄皇帝,廟號世宗。

同年,封東魏帝元善見為中山王;二年十二月,高洋鸩殺故主元善見,年僅二十八歲,奉谥號為孝靜皇帝,葬于邺西漳北。

作者有話要說: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