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四天
趙武靈王十三年,秦樗裏疾取趙藺邑,虜趙莊。楚齊大舉攻秦,北圍曲沃、於中,東據韓魏,齊助楚取曲沃。
同年,齊宣王見趙幹燕內,與齊為仇,乃遣精銳者齊人,假燕之兵與趙戰。趙武靈王不欲以勁旅投之,反為燕趙之力損(趙王不想把主力精銳部隊投入到與齊國的交戰中,這樣會損害自己的國力)。遂,兩入之相持也。趙武靈王謂公子職與易王後曰:“齊人強,趙難克齊。”,故公子職求助于秦王矣。秦王發兵,分兵救燕伐齊,破矣。
而中山攻燕雖辟啓封疆,方數百裏,列城數十,克敵大邦。然其勢弗久,大國盡施壓,齊人遽出燕。中山以傾國之力取之地複為燕收。
趙武靈王十三年,公子職即位,是為燕昭王。
這消息實在是太震驚了以至于捧着暖手爐圍着厚被子窩在榻上很多天的祁燃都知曉了。最近他身體不大好,動不動就感冒,吃了大夫給開出的藥方卻遲遲不見好轉。
趙王成功武力扶植公子職上位了,呵呵。趙人應該很開心,這樣燕國定會感激趙國和韓國的幫助,而長期結成堅定地聯盟,起碼在趙庸在位期間是不用擔心這兩位鄰居了,然而趙國卻并沒為此失去多少軍士和資財,反而借秦惠王的手攻克了齊國的軍隊,這更足以顯示趙王的遠見與謀略,恐怕這才是趙人真正在高興與慶賀的吧。可是,只有自己在這個事件中,仍然關心中山的利益吧?耗時兩年,無數人力財力,攻克了燕國的許多城池,到最後卻迫于壓力又将這些城池還給了燕國,沒有留下燕國的好感也就罷了,還被其他國家視為趁亂劫掠的匪賊之邦。這大概就是中山王的遠見了吧?或者,祁燃想起來那年司馬喜來見他,左右推算了時間,恰好是中山出兵之前。這稍微一動腦子,便知道這背後的主謀到底是誰,而現在中山國國力大損,恐怕黃雀在後的時機就快到了。
我,仍然對局勢無能為力嗎?祁燃自嘲的苦笑着。
可笑的是,中山王似乎對統帥大軍攻打燕國的司馬相國并未怪罪,認為其統兵有方,而歸還城池是自己的決策性失誤,反而還大大的獎賞了司馬喜。果然月前,這糊裏糊塗的中山王薨了。然後竟然還把太子托付給司馬喜,幼子老臣,更何況這司馬喜已經是三朝元老,文可統領群臣,武曾率軍立功,這樣的“壓不住”組合,真不知先王是怎麽想的。祁燃伸出手掌,望着自己的掌紋,苦笑着,看來自己即将是亡國之奴了,可是這又怪的了誰呢?
若不是侍女禀報說公子章的夫人吳氏求見,祁燃敢打包票自己絕不會梳洗更衣起床的,而等待他已經梳洗完畢走去前廳時,吳夫人已經那裏等候多時了。這位夫人儀态端莊,舉止優雅,很有大家閨秀的風度,如今已經是兩個孩子的母親卻絲毫不影響她的風雅。只是可惜,傳說這位女子有預言和造物一般的神力,但是卻生的相貌醜陋。
“不好意思讓您久等了。”祁燃滿懷歉意的行禮。
“夫人你不必這樣過多在意。”吳夫人也起身還禮,面紗下似乎也展露一個迷人的微笑。
“您今天前來不知道有什麽賜教呢?”
“我不敢說賜教,反而是想要求教呢。可不可以與你單獨聊聊呢?”
祁燃于是命侍女都退出去,只留盞茶糕點,與吳夫人對面而談。(這本來是不合禮法的,但是因為祁燃雖是男子但卻是夫人,這個不好界定,索性也就沒想過避嫌。)
“我們雖然見過幾面,但是卻沒有說過話,對吧?”
“祁燃之前就注意您的面紗了,一直向往卻無法出宮拜見。”
Advertisement
“你不怕我?沒有聽說過關于我的傳言嗎?”
“聽說過一些,不過這更讓人神往了。”
“如果我說,在第一次除夕宴會上見到你時,我就看到你頭上萦繞着一團死氣,按理說活不過一年,你相信嗎?”
“我相信。”
“可是你又活着過了兩個除夕,這讓我懷疑自己的預言了,所以我來見一見真人。”
“你的預言本該成真的。不過,反正中山就快滅亡了,我也快要死了不是嗎?”
“掙紮一下,或許還有一線生機。”
“夫人您什麽意思?”
“你說呢?”吳夫人從袖子裏不疾不徐地掏出了一個小瓶子,其中之物不言自明。
“夫人,”祁燃施施然起身,“你怎麽會斷定我會和你合作呢?”
“說的是啊,如果用金錢或者權利能夠收買你,那麽恐怕你現在已經死無全屍幾十次了。而我卻知道,你在等的就是我。給一個人想要的,不如給他他最需要的。”
“嗯?”
“除去趙王,我的丈夫就會執掌朝政。然後,你就自由了,不會再被困在這裏。”
“夫人,”祁燃俯身從吳氏手裏接下瓶子,“我拿着這個,交給趙王為你作證,也一樣可以獲得自由。”
“誰能保證找他一定會放了你呢?”
“誰能保證你夫君就一定會放了我呢?”
“哈哈哈,”吳夫人不禁掩面笑了起來,“果真是聰明人。那我們就打開天窗說亮話吧,你能當他完全是路人嗎?你從來沒有想過要殺他嗎?你從不恨他?況且,你如果一點不想和我合作,今天完全就沒必要見我,稱病推脫不是更合适嗎?現在見了我反而授人以柄。”
祁燃收起笑意,攥着藥瓶的手緊緊收進衣服裏。吳夫人見到他這個樣子,倒是一拂袖,施禮告辭了。
作者有話要說:
(作者心語:戰國時代雖然百家争鳴,英雄百出,但是無奈相關的記載實在是太少了,很大一批資料竟然毀在了半個世紀前我國那場著名的革命中,想來未免可惜。只有比較重要的人物才能多次出現在史籍中,而很多不太重要的或者當權者不想被記載下來的人物則沒有被記載,導致了很多事情和事情之間的因果遞進轉折關系都值得推敲,其間的關系只能靠後人臆想了。而看了芈月傳之後,感覺它對戰國時的宮鬥還有人民的開放程度都有些誇大,而我認為,在戰國時代的王宮之中,所有争權的核心無非就是立王儲和謀外室的利益,真正想得到王的寵愛的女人不多,因為利益過小且不可見。然而話說回來,自己的兒子奪得王儲之位和自己的祖國強大或者是家人親族身居高位手握重權,這兩點往往是大部分的宮鬥的勝利決定性因素。所以,按照我的以上思路,趙庸的後宮幾乎沒那麽多鬥争,夫人們都沒有子嗣也無所謂什麽□□了,而最多是來自公子章的手下傳遞宮內訊息和伺機除去趙庸,取得趙國王權和來自外國的夫人們作為細作竊取傳遞重要消息并伺機霍亂趙國的權利體制,即創造內亂而伺機謀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