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第四十一V(16)

了,”張家竈上的管事看到常相逢,可算是松了口氣,“這正菜都上完了,一會兒就差你這壽面了,現在來的及不?”

“有啥不來及的?錢師傅你只管放心好啦,我算着時間呢,”常相逢将自己準備的漿跟配料一一擺在案上,看向錢師傅道,“我要下面了。”

“明白,都明白,”大家都是憑手藝吃飯的,這秘方小料的重要性自然心裏有數,錢師傅也不多留,一揮手示意廚上的人都出去,“裏頭那火是專門給姑娘你留的,面也活好了,你看看中不?”

因為是頭一次上門給客戶單鍋做面,常相逢打起了十二分精神,待錢師傅走了,仔細将廚上各處檢查了一遍,又叫鎖住出去轉着,才開鍋上竈。

漿面條因為是百姓的吃食,基本是以素為主,但不表示不可以加荦腥,常相逢已經打聽了,張家老太太并不是個素食者,所以為了漿面條的味道更好,她決定這次在裏面加上肉絲。

“常姑娘,我家老太太請你過去一趟呢,”看着丫鬟婆子将一碗碗漿面條端出去後,常相逢小歇了一會兒,準備帶着鎖住回家,沒想到卻被人攔下了。

“見我?為什麽?”這又不是西方,覺得東西很贊還要跟廚師長照個相,常相逢疑惑的看着面前的小丫鬟,“難道是我的面條出了問題?不可能啊,出了鍋我先嘗的,還吃了小半碗兒呢,這不好好的嘛?”

第一次做上門生意常相逢自然是一百二十個小心,頭鍋面出來,常相逢就請錢師傅一起吃了一碗,再不會有什麽問題啊?

來請人的丫鬟看常相逢一臉狐惑,抿嘴笑道,“常姑娘沒事兒,我家老太太吃着你做的面條直誇味道好呢,可巧今天我們老爺定的班子裏又唱《善娘記》,老太太就動了見見姑娘的心思,還有我家三太太因為有喜了在後頭養着呢,剛才她院裏的丫鬟送消息來說,你做的漿面條,三太太吃了一大碗呢,你可不知道,三太太害喜害的半月沒有好好吃過東西了。”

原來如此,這酸面條可不就适合孕婦吃麽,常相逢放下心來,“謝謝姐姐告訴我這個,不然我還提着心呢,咱們這就去。”

“喲,可真是個水靈的姑娘,”常相逢人還沒進花廳,張家老太太身邊一個婦人已經開口稱贊了。

“可不是麽?這也是老太太您的福氣啊,做大壽連福女兒都過來給您親自下廚了,”

“這丫頭可不只是福女兒啊,人家戲裏仙子不是說了,因為善娘前世積了大功業,才會助她一命,這跟老太太可不是一樣的麽?”

張家老太太并不将周圍人的恭維聽到心裏,沖常相逢一招手道,“過來我看看。”

“相逢見過老太太,祝老太太福如東海壽比南山,”常相逢給張家老太太行了禮,才走到她跟前。

“嗯,是個水靈丫頭,一個小姑娘走到這一步,不願意啊!”張家老太太年輕守寡将幾個兒女帶大,自然知道一個女人的辛苦和不易,“你做的面條很好,我也是苦出身,那些猴頭燕窩的吃了就跑肚,倒是你這白面條,我吃着舒服。”

“您吃着好就是小輩兒們的虔心到了,”常相逢接過張家老太太賞下的荷包,一福道,“謝老太太賞。”

“我常你配的那幾樣小菜也挺好,爽口,趕明兒叫人送府上幾壇,我配飯吃,”張家老太太對常相逢這次配漿面條的蘿蔔丁很是喜歡。

“這不值什麽,明兒個我就叫鎖住給您送來,”這些小東西,常相逢那裏還是有許多呢。

“剛才不是聽說三太太很喜歡吃這漿面條麽?依我說,常丫頭你不說将這面條的做法教給我府上錢師傅,這樣我家老太太跟三太太想什麽時候吃,就什麽時候吃,”一個打扮俏麗的小媳婦抿嘴笑道,“你放心,我們張家在城東也是有頭有臉的人家,也知道你這漿面條是神仙面,不會虧待你的。”

“這位奶奶說的我可不敢應,我也是得仙子青眼才學了這面條方子,拿它為一家人謀生計已經是不敬了,怎麽還能再賣于他人?”不過是一個漿面條方子,又不是什麽日進鬥金的東西,居然也這麽招人眼?

☆、七十三酸酸惹人愛

說話的小婦人是張家的大孫媳婦,對常相逢的漿面條方子倒沒有多少觊觎之意,說這話純粹是想在太婆婆跟婆婆面前表現自己的孝心,“瞧着話說的,好像跟你多不願意一樣,真不願意,怎麽不直接只賣涼粉別賣面條?”

“城東張家誰不知道啊,聽說這洛河上的船有一半兒都是張家的,這世上還有張家出不起的銀子?”常相逢淺淺一笑,心裏已經有了主意,“前些日子令狐大東家也跟我提過方子的事,不過後來聽我一說,覺得我說的還是有道理的,也就沒有再說要方子的事了。”

“令狐家?也想要你的方子?”城東張家再富,在令狐家跟前也不過就是一個鋪子的掌櫃罷了,什麽洛河上的船有一半是張家的,那根本就是常相逢恭維的說法,張家的船不過十幾只,也就在黃河上走走,跟令狐家不能相提并論,因此聽到常相逢說令狐俨也看上了她的漿面條方子,張家人不由都提起了精神。

“想來老太太也聽說了,我去年投河是被令狐大東家的船救的,後來令狐大東家又向我姐夫訂了三個月的涼粉,所以這漿面條的事兒他也是知道的,”自己被令狐家救了的事,估計現在洛陽城的人都知道了。

“我就不信令狐大東家還能看上你個小小的漿面條方子,”張家的孫媳也是嬌養大的,如今被常相逢直接拒絕了,頗有些下不來臺,又聽常相逢拿令狐俨堵她,心裏就更不舒服了,“你別以為見過令狐家的人幾回,就真當自己是個人物了,就算是令狐家救過你又如何?你還真以為他們會再救你一回?”

“大東家确實救過我一回,他會不會再救我第二回我不知道,但我知道今天我來給老太太做壽面,張家上下自然不會幹出我需要被人‘救’的事情,”常相逢對這個在自己太婆婆壽宴上找事的小媳婦很是不屑,心裏冷哼一聲,“我的方子得自洛河龍宮,你們張家也是常年跑船的,如果強搶我的方子,就不怕河上不安生麽?”

“行了,老大媳婦安生些吧,常姑娘說的是,她好心來給我祝壽,我們怎麽能做出叫人笑話的事?”張老太太擺了擺手,心裏卻對常相逢高看了幾分,“時候不早了,你鋪子裏肯定也離不開你,快回去吧,得閑兒過來跟我聊聊天兒,我也是寡婦熬兒一輩子,知道女子養家的不易。”

還是您老通情達理,常相逢感激的向張家老太太一福身,随了領她來的丫鬟出了花廳。

“常姐姐,你的方子真的是龍宮裏得來的?”送常相逢來的小丫鬟比來時話多了些,“我也是看戲才知道這水底下是有龍宮的。”

“河裏有龍王,龍王自然要住龍宮了,”常相逢篤定的一笑,“怎麽?你不相信啊?”

“也不是,旁人不信龍王,咱們張家常年在河上跑船,自然是相信的,我只沒想到原來河裏的龍王也吃面條,”那小丫鬟對常相逢的話倒沒有多少懷疑,只是河裏的龍王吃面條,有些超乎她的想像。

“那不是天宮時傳的嘛,龍王爺也只是改改口,并不當這個是主食的,不然會叫我學了去?”常相逢解釋的“合情合理”。

“那令狐大東家真的要你們的方子啊?他們給你銀子不?我家大少奶奶可是要給你銀子的,你咋不借機要上一筆銀子,不比自己擺攤兒強?”

“令狐家也是說給銀子的,準備在他們的酒樓裏賣,可是聽我一說,令狐大東家到底是幹大事兒的人,怎麽可能為了一碗面條壞了河上的事?當下就說不要了,可是我都那麽說了,如果再拿出來賣給別家,到時候叫令狐大東家知道了,不說我,只怕買的人也會跟着倒黴,平白得罪人不是?就沖這一條,這漿面條的方子我也不會給人的,”常相逢借着小丫鬟的嘴,得叫有些人死了心。

“姐姐說的是,要是得罪了令狐家,在洛陽還怎麽活啊,”小丫鬟點點頭,“幸虧令狐家沒有死命問你要,不然這方子姐姐只怕也保不住!”

令狐家于豫西商界來說,簡直就是神話般的存在啊,常相逢無奈的點點頭,“而且我也不想賣,雖然這樣每天幾百文的掙的不算多,可是你只要肯幹,天天都有的賺,不比守着一堆銀子坐吃山空的強?”

有了張家的經驗,就算是常相逢沒有天天上門做漿面條,龍宮小吃也是天天都有人來特意要漿面條回去給親人當壽面用,但凡這個時候,常相逢都會專門小竈為客人做上一鍋帶走,這也為龍宮小吃贏得了有人情味兒的好口碑。

“巧丫,你這樣成天團團轉,累不累?”李翠兒安生待了一陣子,發現根本沒有漏洞可尋,心裏發急,又看常相逢雖然說話難聽,但并不怎麽管她,人也漸漸懶了下來。

見李翠兒往自己旁邊一坐準備跟自己長聊,常相逢将手裏的賬本收好,“累啊,咋不累?可是這樣累着掙的銀子心裏踏實不是?”

“可是我聽說令狐家要你的方子啊,你直接一賣多好,”李翠兒這幾天留意打聽,也聽說了有好幾家酒樓想買常相逢方子的事。

“涸澤而漁的事情我不幹,我啊,還指望着方子給我開飯店呢,”常相逢看着李翠兒心裏惋惜,如果李翠兒肯跟自己一心,自己開飯店就又多了個幫手,可惜,她也無心去收服一個觊觎別人擁有的一切的人。

“這才能掙多少?你算算你每天才睡多少功夫?再看看你的手,都粗成啥了?”李翠兒心裏不屑,面上也帶了出來,她可是很注重自己的相貌的,一個大姑娘沒有一副好相貌,怎麽能嫁的好?

常相逢也想漂亮啊,可是她做的活跟油煙還有水的成天打交道,皮膚不粗糙是不可能的事,常相逢也去買了手脂之類的來抹,可是脂粉店裏的手脂香味太大了,常相逢怕這些味道會跟面條竄了味兒,也不敢多抹,倒是便宜了李翠兒。

“這些事啊,還是留給你想吧,我跟你說啊,你要是閑成沒事,把蒸布和抹布都洗了,再煮煮曬曬,咱們做吃食生意的,衛生是關鍵,還有,你要是喜歡塗脂抹粉兒的,我也不攔着,但前頭你少去啊,要是想出去幫忙,就把身上的花衣裳給我換了。”這李翠兒自來了自己店裏,能吃了啥藥一樣,就那兩身衣裳,換過來換過去的,臉又擦的那麽紅,常相逢真怕她成天亂晃叫來自己店裏的食客們誤會。

李翠兒聽常相逢這麽一說,心裏不高興了,“我咋啦?你不就是嫌我招人眼嘛?你不也成天新衣裳一身兒一身兒的添?”尤其是常相逢添衣裳的時候,從來沒有想到過她!

真真是不能溝通,常相逢無語望天,“我跟你說,你來我這兒就要守我這兒的規矩,如果覺得我苛待你了,不論是羊二莊還是甜井胡同,都有你的地盤兒,你回去就好了。”

說罷也不理會氣的臉脹紅的李翠兒,直接端了銅盆出去洗漱去了。

“奕兒呢?又出去啦?”明府紫芝堂裏令狐氏一臉愁容的看着大媳婦譚氏,“你就由着他不管了?”聽到明奕又出府的消息,令狐氏忍了幾忍,最終還是忍不住叫人将譚氏給找來了。

“母親不必擔心這個,奕兒大了,到了知慕少艾的年紀,咱們又沒給他身邊放丫頭,看上哪家姑娘也是情理中的事兒,”譚氏雖然心裏比婆婆令狐氏更憂心,但并沒有表現出來,反而輕聲安慰婆婆。

“那也不能看上個賣面條的姑娘,你叫人去看過沒?聽說叫什麽‘面條西施’的,這麽叫奕兒牽腸肚,想來是個絕色了,真不行的話,叫人去說一聲,收到府裏罷,只是別走漏了風聲。”不過是一個女人,在令狐氏的眼裏,跟孫子平時看上的玩意兒沒有什麽不同。

譚氏沒有見過那個“常相逢”,但一個鄉下女子居然叫這種名字已經透着怪異了,尤其是後頭那一出《善娘記》出來,譚氏就更加不敢小瞧她了,“長的好不好的不重要,我不信她還能傾城傾國了?只是奕兒性子擰,如今一顆心都落在了她身上,咱們要是硬來,只怕會物極必反,弄的大家不好收場。”

“反什麽反?咱們接她進府,又不是打殺了她?但凡有耳朵的,誰不知道明府是什麽地方?我現在擔心的是奕兒被她弄野了性子,他可是馬上就要進京城的人!”令狐氏對譚氏這麽不緊不慢的作派很是不滿。

“母親也說了,奕兒馬上就要進京了,這一到京城,一年半載未必能回來,咱們不是一早就商量好了,等奕兒科舉一罷,就給他說親嗎?這洛陽城的事兒跟奕兒還有什麽關系?”譚氏心裏雖然也着急,但她覺得沒必要現在這個時候跟兒子鬧翻,不論那個常相逢打什麽主意,只要明奕一離開京城,最終等待她的都是一場空。

“要真像你說的那樣就好了,可是不見這個‘面條西施’我這心裏終是不太平,到底也得看看是個什麽妖精才行,”令狐氏可不像譚氏這麽樂觀,這一頭栽到女人身上毀了一生的事情她見的太多了,“這事兒你不用管了,我叫你舅母去做,”只要明府不出面,想來明奕也不會怨到她們身上。

☆、七十四見面

“巧丫,你又要出去?瞧今天這一身兒穿的,多漂亮,”李翠兒看着一身天青色繡花新夾衣的常相逢,眼中滿是羨慕,“也是,這是要到令狐府去,可是得好好打扮打扮,我那兒還有朵絨花呢,我去拿來,你戴了?”

前兩天令狐家的管事就帶了人過來說令狐家百老太太聽說了這漿面條的故事,便叫人請常相逢到金谷園令狐府上親自為她們做。

雖然常相逢對令狐家來叫她上門做面條的用意有所保留,但令狐家于自己有恩是全洛陽皆知的,別說人家現在捧了銀子來請自己,就算是只叫人捎個話兒來,她也不能有一絲猶豫,因此仔細準備了之後,常相逢決定帶着鎖住去金谷園做面條。

“不必了,我是去給人做飯的,用不上這些花兒粉呀的,你自己留着吧,你要是沒啥事,就幫大娘端端面條,”現在生意好了,明顯感到人手不夠了,這幾天常相逢也在尋思要不要再雇個人幫忙,這樣的話,她也好開始賣炒菜了。

“巧丫,你今天去的可不是一般的地方,那是令狐府,咱們洛陽城裏最富貴的地方,聽說規矩也大的很,你就不擔心?”李翠兒看常相逢要走,連忙攔了她道。

令狐家再富貴又怎麽樣?又不是龍潭虎穴,令狐家再富貴,也是商賈之家,這世道雖然不再重農抑商,行商之人只要三代清白子弟還可以參加科舉,但你再大的商賈想橫行鄉裏為害一方還是要掂量掂量的,你錢再多,縣令老爺一句話,也得老實呆着,所以常相逢也不覺得令狐家能做出什麽需要她提心吊膽的事情。

“你到底想說啥?直接說了我要走呢,”常相逢不耐煩的看着李翠兒,“你要是沒事,哪怕去幫大娘燒燒火也是好的,”敢情跑自己這兒當小姐來了,常相逢決定找個時間叫人給羊二莊送個信兒,這丫頭還是回家去吧。

李翠兒看了一眼青布夾衣黑布鞋打扮的利利亮亮的鎖住,陪笑道,“鎖住一個小孩子家家的,又在鄉下長大,知道什麽?到時候沒得招人煩,不如這樣吧,我跟你去好了,”李翠兒倒沒想過去了令狐家能改變什麽,只是本能的覺得這是一個長見識的機會。

“你去?你知道我叫鎖住去是幹什麽的?”弄個李翠兒在身邊,她還不随時準備挨刀啊,只怕随便人家許李翠兒點兒什麽,她就能把自己給賣了。

“行啦,你要是不想幹,就歇着吧,大娘,我們走了,咱們今天只賣這一鍋面條了,”常相逢探身到廚房跟正在看鍋攪面條的徐大娘,打沫她已經做好了,徐大娘只需要面條熟了端鍋就成,“辛苦大娘了,我做好了面條就回來。”

“這就是聞名洛陽的漿面條?”令狐氏看着碗裏的面條,紅紅綠綠的看着還算漂亮,可是她們這樣的人家,這個樣子一人對着一碗面的情景還真是少見的很。

“是啊,聽說味道很好,”令狐俨的嫡母王氏笑道攪了攪碗裏的面條,“我也是聽了那個《善娘記》,便想着嘗嘗這龍宮裏的面條是個什麽味道呢,趕巧姑母也想試試。”

“可不是想試試麽?還想見見做面的人呢,”明府二太太今天也跟着來了,如今明奕戀上了外頭一個賣面條姑娘的事情在明家已經不是秘密,雖然徐氏也知道明家現在要靠明奕,可是聽到這個消息,她還是頗為解氣。

“娘你說什麽呢?舅母請咱們到府裏來嘗新鮮,也是對祖母的孝心不是?”徐氏的大女兒明潔抿嘴一笑,看向自己的大伯母譚氏,“這面條光聞味兒我就覺得挺開胃的,果然是龍宮裏出來的,想來以後還能傳到京城去。”

徐氏對女兒的話心領神會,明家上下想幫明奕在京城尋門高親的事大家心知肚明,現在鬧這麽一出,萬一将來傳到京城裏,矜貴些的人家誰還願意嫁女兒給明奕?“說的不錯,這游龍宮的故事還真是頭一回聽說,要是那天四喜班進了京城,這《善娘記》可就出名了!”

“行了,這戲出不出名跟咱們有什麽關系?既然你舅母請咱們過來嘗新鮮,還不趕快吃面條?非得等面都坨了才吃?”令狐氏最不耐煩聽老二一家酸溜溜的口氣,因為明家兩個兒子都不是她所出,因此情感上她對兩個兒子沒有親疏之分,對明章看重一些,也不過是因為他是嫡長的緣故,可惜二房上下卻總覺得她的心是偏的。

“母親覺得怎麽樣?”王氏小心的看着百氏,她雖然是令狐俨的嫡母,奈何這個兒子是婆母一手帶大的,自小主意正跟她也不親近,所以一聽到百氏叫她設宴招待明家上下,并且要叫常相逢過府來做面條的時候,她還是跟令狐俨通過氣兒了。

“還不錯,味道很特別,”百氏活了大半輩子了什麽山珍海味沒吃過?可是這種酸酸的卻又不同于食醋的味道還真是頭一次嘗到,“怨不得現在洛陽城裏都吃這個呢,吃完以後心裏舒服。”

“到底是咱們有了年紀,胃口不如以前了,就喜歡用一些容易克化的,這面條還不就是占了這一條?再傳傳是什麽天上仙人吃的,”令狐氏不屑的看着碗裏的面條,忍了幾忍才沒有把剩下的半碗兒吃了,“天上的神仙能吃這個?面條?”

“誰說不是呢?這不過是那個賣面條的自己搗鼓了新做法出來,又怕賣不好才特意編出來騙人的,”譚氏的庶長女明豔看着祖母的臉色略略用了幾口放下筷子道,“不過這賣面條的能請得動四喜班編出什麽《善娘記》,這分心機會叫人心裏不安。”

怎麽不是呢?譚氏心裏一嘆,會做面條不可怕,會借勢也不可怕,可怕的是一個小小的姑娘,居然會為自己造勢,現在不論她出身如何,常相逢前世是積了大功業的善人,這一世又是進過龍宮的福女,這個名聲是跑不掉了,“再怎麽能耐也不過是個女子,能翻出什麽浪來?”

“大嫂說的沒錯,女人嘛,怎麽折騰還不就為了嫁個好人家兒麽?你,去叫那個姓常的過來,就說我要見見她,看是個什麽阿物兒會下個面條就敢跑出來糊弄人了,”徐氏鄙夷的一笑,沖身邊的一個丫頭道,“就說這這兒的幾位太太吃着面條還成,要賞她,叫她過來給大家磕頭!”

叫自己過去“磕頭”?常相逢微微一笑,她一到令狐家已經知道了明奕一大家子過來“吃”面條了,當然,人家擔心自己的兒子遇到個“狐貍精”也是情有可原的,她也不介意跟明奕的親人們先見上一面,可是見一面不等于是“磕頭”,“這位姐姐,你的意思是百老太太叫我過去給你們的主子們磕頭?”

見常相逢面露不悅,那丫鬟也有些不好意思,“倒不是的,是明家二太太發的話,常掌櫃你只管去吧,我家老太太最是體恤下人,我看她老人家對你做的面條很滿意,你去了必定還會有重賞的。”

“麻煩這位姐姐跟你家老太太道個惱,我那個小店兒雖然不大,但是離不得人,而且你們胡管事剛才已經過來把這次的銀子給我結過了,老太太的賞常相逢受之有愧,”說到這兒常相逢回頭叫過鎖住,“咱們走吧!”

“哎,常掌櫃,你這可不合禮數,小心二太太-”那丫鬟看常相逢拎了包袱要走,一下子急了,“我可是向你的,那徐二太太脾氣不好,你不過是做個小生意,沒得多于得罪個人。”

明家的人自己就算是跪着一步一叩首,只要還想跟明奕在一起,注定已經是得罪了,常相逢也不指望去讨好一個異母嬸子,“謝謝這位姐姐提醒,煩請你回去跟那徐二太太說,我這面條是得自龍宮,拿出來做小生意一是為了糊口,二是想叫洛陽的鄉親們都嘗嘗人間沒有的滋味兒,二太太不喜歡便罷了,我個人腿有毛病,萬萬是跪不下去的,尤其是不該跪的人!”

“她說我受不起她的頭?真真是太不知道天高地厚了,大嫂,你怎麽說?”徐氏聽完丫鬟的回話,已經氣的要掀桌了,“這分明是不将咱們明家人看在眼裏!”徐氏雖然在明家不被重視,但出去人們還是挺給她這個明家二太太面子的,何曾受過這種氣?而且還是個賣面條的小賤人!

“來人,去将那個常相逢給我抓過來,我倒要看看她的骨頭有多硬!?”

“你坐下,抓她,你憑什麽?用什麽理由?她是良民之身,你雖然是明家二房太太,除了有明家媳婦這個身份外,又哪裏比她高貴了?而且她現在是洛陽聞名的‘福女’,來令狐府上做頓面條就被你拿下了,叫洛陽城裏的百姓怎麽說?”譚氏出身書香,最看不得仗勢欺人,而且這個妯娌真是成事不足敗事有餘,如果真将常相逢抓了打了,明奕只怕會恨上她們!

百氏看了一眼堂中尴尬的諸人,心下微嗤,明家已經再不是往日風光,可嘆有些人腦子至今也不清醒,還擺着侯府的架子動辄得咎,“豔陽你去,就說我吃着漿面條不錯,又聽說常姑娘是得了龍宮仙子青睐的福女,請她過來一見。”

豔陽是百氏跟前得臉的大丫鬟,叫她親自去請,也算是向常相逢道歉了,令狐氏對百氏的做法挺滿意,畢竟今天她是一定要見到這位傳說中的福女的。

待常相逢到了百氏的福壽堂時,令狐家跟明家的諸人已經撤座回到了西暖閣,常相逢一踏進屋門便覺得腳下軟軟的,低頭一看,原來是鋪着厚厚的“事事如意”紋猩紅絨氈毯,人走上去,聲息不聞。

百老太太的正房很大,一溜幾間屋子打通,用紅木落地罩跟多寶格隔出不同的區域來,再掃視四周,只見滿目的珠圍翠繞錦繡绫羅,加上多寶格上那一層層的金玉擺設,真真是要閃瞎人眼的節奏啊。

“常相逢見過老太太,太大,幾位姑娘,”每次常相逢上門做面條,內宅的婦人們就算要見見她這個“福女”也是在宴席上,這種飯後特意把她叫到暖閣的情景還真是頭一回。

“噗,這是開玩笑的吧?”徐氏一見到常相逢,早前憋的氣一下子噴了出來,“都說是‘面條西施’‘面條西施’的,我還以為長的該有多漂亮呢,可這一見,啧啧,”徐氏得意的搖搖頭,“山花野草!”

“原來幾位太太是想看看我常相逢生的美不美啊?我還以為太太們是覺得我的面條好吃呢,”常相逢根本不将徐氏誇張的作派放在眼裏,自己再不美,也比徐氏跟她旁邊的幾個明家小姐強一些吧?這點兒信心常相逢還是有的。

徐氏看到常相逢的樣子,心裏就更不喜了,“你的面條好吃?我還真沒有覺得,不過是就編了個理由騙外人罷了,哄憨子呢?”

我就是哄憨子呢,可你們這群憨子不也相信了?自己的面條到底是怎麽回事還真不需要徐氏來評價,常相逢微微一笑看向主座上的百氏,“百老太太叫相逢過來不知道有什麽吩咐?”

常相逢一進西暖閣,百氏已經知道這個丫頭不像想像中那麽簡單了,而這種“不簡單”的印象不在于她的穿着打扮和舉止動作,而是常相逢長眉下那雙明亮的杏眼和她了然中帶着一分譏诮的神情,這個姑娘一開始就沒有被暖閣內的滿目繁華給震驚或是吸引,她的注意力集中在了自己和身邊的令狐氏身上,顯然她對她們的目的是有所察覺的,而且她對自己的目的還帶了份不屑。

百氏活了大半輩子幾經風雨,什麽樣的人物沒見過,能在這屋子貴婦面前頭腦清醒甚至不躲不怯的女子,這洛陽城裏還真是不多見,心裏有了評定,百氏面色也和善了許多。

“我也是看了《善娘記》知道了咱們洛陽又出了新吃食,才特意叫你過來做給我們嘗嘗,味道好不好的見仁見智,不過倒挺對老婆子我的胃口,”百氏看了一眼令狐氏微沉的臉,淡淡一笑,“這漿面條真是來自龍宮?我怎麽聽說常姑娘你頗擅廚藝?”

“擅長談不上,小戶人家事事都要親力親為,做的多了就會有些心得,不過這漿面條倒真不是我能琢磨的出來的,”常相逢也覺察到了百氏語氣中的善意,含笑道,“我也是跟人學了,才拿出來賣弄,只為糊口罷了,幸而沒被怪罪。”

看來這丫頭是頂死了自己的漿面條得自龍宮了,譚氏眸光一閃,覺得自己大概猜出了常相逢的心意,一個到過龍宮,被仙子福佑的“福女”,前世修了大功業的“善娘”,就算是出身不好,嫁入明府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何況今時今日的明府?

“常姑娘,那個《善娘記》是你叫人寫的?人家戲上說的善娘可是跟着一個進京的舉子進京了,你是不是也的析這個主意?”明潔跟母親徐氏一個想法,凡是能叫長房不痛快的事情,即使是對二房毫無益處,她也是樂意做的,“我好像聽說是我哥哥救的你?我哥哥可不就是要赴京趕考的舉子麽?”

“明小姐還真是小姑娘心性,這戲文裏的故事能全信麽?若按照戲文裏所說,我豈不是要到京城去了?還有那《大西廂》、《王寶钏》裏寫的丞相府還是侯府的小姐來着?跟沒見過男人一樣,看到個張君瑞薛平貴的,便聽着丫鬟的挑唆做出不才之事,若是老百姓看什麽就信什麽,該怎麽想那些官宦人家的姑娘啊?明小姐說是不是?”

“你,真是粗鄙!”明潔被常相逢犀利的口齒頂的面紅耳赤,可是這話題又是她挑的頭,一時滿臉通紅僵在那裏。

明豔自然不能看着姐妹受辱,在一旁笑道,“常姑娘說的《大西廂》我們姐妹倒真是沒看過,沒想到居然寫的是這樣的故事,只是《王寶钏》教的可是女兒家貞節烈義,不懼貧寒一心孝敬公婆苦待夫回的美德,沒想到常姑娘卻只看到其中小節,真真是叫人扼腕。”

“原來在明家小姐的眼裏,女兒家不守閨訓與素昧平生的薛平貴暗生情愫一心籌謀下嫁于他居然只是失了小節?啧啧,”既然明家人跟自己擺貴族譜,常相逢也沒有什麽可客氣的,轉頭看向令狐氏身旁的譚氏,“明家真是好家教,我們這些小門小戶出來的,真心學不會。”

三從四德可是寫明了在家從父的,不論王寶钏的父親如何嫌貧愛富,王寶钏不聽她爹的話是一定的了,何況王寶钏苦守寒窯換回了什麽好結果?十幾天的幸福生活?這十幾天真的就幸福麽?如果她死的時候滿心歡喜覺得自己沒有瞎眼選錯人,那常相逢只有呵呵了。

“你倒是個厲害人兒,怨不得,”譚氏被常相逢倨傲的态度氣的心肝兒疼,她是萬萬沒有料到常相逢會在自己面前這種态度的,“常姑娘難道不知道女子講究‘德言容功’,要的是卑弱,敬順,慎言謹行?”

慎言謹行沒錯,可是“卑弱敬順”是什麽?這四個字咋寫?常相逢長眉微挑抿嘴一笑,“太太您着相了,我不過是小門小戶靠手藝養家糊戶的生意人,于我來說,‘卑弱敬順’換不來米糧,甚至只會招致欺辱,在我的字典裏,只有自力更生,坦蕩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