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慶和帝醒來的消息,很快便被大啓衆臣知曉。
于是難得的清淨日子也就不複存在了。
二月二十一,複朝,帝王着朝服冠帝冕上九龍座,文武百官各列兩次,呈上手中奏折。
新帝登基,萬象更新,百官上奏之事不大卻繁冗,燕稷百無聊賴坐在上方聽着衆臣争論,努力從一片嘈雜聲中将重要事情聽了個分明。
總結起來,其實也就是兩件事。
一是西邊戎族擾關。
二是江南叛亂。
戎族擾關一事,早前一品鎮遠将軍賀戟已然率軍赴關,近日捷報頻傳,戰事已趨告歇。
就只剩下了江南叛亂。
兵部侍郎岑永上前一步:“前些日子江南起了動亂,據州府來報,查明叛亂者為前朝罪臣,賊人在江南一帶蟄伏已久,不足半月便造成了三次暴亂,官府之力未能鎮壓,望朝中能遣人制止動亂。”
重點就在遣人。
底下又是一片嘈雜。
以蘇太師蘇謀為首的臣子覺着應當等賀戟回來,賀戟年少征戰,手段智謀皆出衆,由他前去必定穩妥,這樣才來的放心。
以臨親王燕周為首的臣子則認為時不待人,江南富庶之地,稍有動亂便極易牽扯根本,還是應盡快解決,更何況大啓能人輩出,也不是沒了賀戟就不行。
這樣你來我往數次沒有結果,衆臣将目光投向禦座上的帝王,剛想請陛下定奪,就看到燕稷坐在上方,托着下巴笑咪咪看着他們。
衆臣:“……”
Advertisement
殿上臣子年歲最低也已二十,對新帝多少有些了解,深知其由小及大的操蛋性子,心情一時間無比複雜,默默将就要出口的話收了回去。
或許是燕稷從前宮城萬人愁的形象太深入人心,百官生怕他不耐煩,很明智的不再争論一些無甚意義的事情,話題轉到了合适人選上面。
大約過了一盞茶的功夫,這場朝堂之争落下帷幕,燕周走到前面躬身:“陛下。”
這結果與從前無差,燕稷看他一眼,心裏很快有了計較,面上還是慣常模樣:“王叔既然說大啓能人輩出,想來心中已經有了合适人選,不妨說說看。”
聞言,燕周擡起頭,裝模作樣思忖片刻,道:“臣以為,工部周景、卓文書及禮部陳晗合适。”
燕稷挑眉:“工、禮兩部尚書何在?”
兩部尚書上前一步。
“這三人品行能力如何?”
“品行上佳,平素做事也甚是穩妥,且三人從前曾在江南任職過一些年頭,也算是知根知底。”
燕稷沒有說話,手指有一下沒一下敲着禦座扶手,略帶沉悶的聲音在寂靜的大殿內十分清晰。衆臣面面相觑,一時間有些捉摸不透新帝的心思。
殿內一時沉寂。
衆臣低頭站着,用眼角餘光小心翼翼觀察着上方帝王的動作,不久,突然看着帝王明黃衣袖微動,而後就聽到了清朗的聲音:“那便就如王叔所說,拟旨下去吧。”
各部尚書躬身應了。
被舉薦的臣子上前謝旨,之後朝堂再次恢複喧嚣,衆臣針對平叛各種細節開始了新的一論争論,蘇老太師站在邊上沉默不語,燕周則退了回去,低眉斂目,眉眼間盡是收斂了得意的輕松。
将燕周的神色收入眼中,燕稷垂下眸,無聲笑笑。
這江南平叛一事,根本就是一個局。
說着平叛之人為前朝遺孤,可燕稷清楚,那分明就是與燕周裏應外合的北方赤方國細作。
前兩世燕稷信了燕周,任由他遣人前去,結果對內燕周所遣之人平叛歸來,加官進爵安插朝堂,對外隐患深深埋下,成為後來赤方國踏破國都的開端。
但是如今,自然不一樣了。
燕稷摸着下巴笑笑,回神,看到下方臣子因為他的動作再次禁聲的模樣,眸中笑意更甚,道:“衆卿可還有奏?”
衆卿看着燕稷的笑,沉默表示不敢奏。
燕稷對此十分滿意,慢悠悠開了口:“既然如此,那就散朝吧。”
說着,他站起來,走兩步卻突然轉過頭,看着下方衆臣笑眯眯開了口:“還有,下次上朝,衆卿還是莫要太不修邊幅,舉薦這種小事都要用這麽久,原本就很沒用了,如果容貌再不撐起來一些,就實在是太……”
後面的話盡數歸于一個微笑。
衆位不修邊幅的大臣:“……”
再擡頭,上方已經沒了那抹鮮明的明黃顏色。
滿朝文武站在原地沉默,心情無比複雜。
這種熊孩子的即時感究竟是怎麽回事?!
還有……
衆臣低頭打量一下自己。
真的就有那麽不修邊幅……
……麽?
……
回了禦書房,等着燕稷的是六部呈上來的折子。
燕稷坐在桌後,将最上方的折子打開,果不其然看到裏面是從前每一世都見過的內容。
這種循環往複的事情很是枯燥無聊,燕稷嘆口氣,執筆迅速批了,就聽到外面傳來了邵和的聲音:“陛下,傅相求見。”
“宣。”
不久,雲紋木門被推開,一人緩步走入,在案前站定,躬身道:“陛下。”
燕稷擡起頭,霎時便對上一雙蘊着笑意的眼,眼角稍稍挑起,眉目流轉之間盡是風流意味。
看着十分不正經,事實上也确實十分不正經。
燕稷将手中筆放下,賜了座,懶散靠在椅背上:“丞相。”
傅知懷坐下,看着燕稷輕笑:“臣倒是沒想到,陛下有一日居然會用從前時候的玩鬧辦法喚我過來。”
從前時候。
确實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
那時候還是少年不識愁滋味的年歲,燕稷終日京都游玩騎馬折花,當時每日跟着他一同玩樂的,就是傅知懷。
現在傅知懷說的從前時候的玩鬧方法,就是他們偷偷溜出宮玩時,在門上敲聲的頻率。
和之前燕稷敲扶手的一模一樣。
燕稷也笑:“有些事情自然是不能太光明正大的。”
說完燕稷就覺着不對,這話聽起來,頗有一種私底下進行無恥PY交易的感覺。
傅知懷挑眉。
燕稷只當沒看到他眼睛裏的戲谑,直接切入正題:“此次江南叛亂,丞相有什麽看法?”
“對叛亂本身,臣覺着此事出現的太過蹊跷,不會是它表面看起來這麽簡單,而針對所遣之人及他們背後的靠山而言……”
傅知懷頓了頓,而後一字一頓開了口:“虎狼之心。”
話音落下,傅知懷低頭沉默下去。
他其實是知道自己這番話不該說的,畢竟燕稷近年來同燕周越發親厚,和自己的年少情誼倒是一點點消減下去,他這樣說,實在太容易惹帝王不滿。
但傅知懷沒辦法。
傅知懷能在朝堂長袖善舞八面玲珑,但他不會對燕稷說一句假話。
半晌,卻聽到帝王用極淡的聲音開了口:“朕這位王叔,到底是年紀大了……”
這話明顯是對燕周有了別的心思。
傅知懷一愣。
燕稷淡淡将話接了下去:“所以,這平叛一事,還是需要些人幫襯着才能好……是不是?”
傅知懷自小與燕稷狼狽為奸同做宮城萬人愁許多年,一句話便能知道燕稷表達的意思,聞言低頭想了想,道:“臣府中有一門客,乃江南望族姜氏嫡孫,想來能為陛下分憂。”
燕稷手指又開始無意識敲打桌面:“那便就遣了他去,至于該用什麽法子……丞相心中應該知曉。”
“臣明白。”
“還有……”燕稷垂眸,輕描淡寫的一句:“平叛一事原本便是容易出波折的事情,此次受臨親王舉薦前去的皆是文官,想來……是回不來了。”
一句話,就将幾人的結局定了下來。
傅知懷深深看燕稷一眼,颔首應了。
燕稷便笑起來,伸手端了桌上的茶水輕抿一口,模樣十分懶散。傅知懷看着他,只覺着又回到了從前最無憂的那段歲月,心情不由放松下來。
他重新坐下,視線在燕稷眼角朱紅淚痣上瞥過,停在他的眉眼處,許久都沒動。
燕稷:“……”
他上一世也是喚來了傅知懷,雖然當時喚他前來的方式和自己的性情與如今不大一樣,但做的事卻是無二的。而按照從前的記憶,平叛一事定下後傅知懷便請辭離去了,可現在……
燕稷擡頭看一眼傅知懷,後者坐在那邊輕輕笑着,一點要走的意思都沒有。
傅知懷這種不按套路走的行為讓燕稷有點不自在。
燕稷如坐針氈。
丞相不動如山。
燕稷沉默一會兒,到底是沒能忍住,放下茶杯看向傅知懷:“丞相可是還有事情?”
然後就看到向來不正經的傅知懷臉上居然出現了幾分……
羞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