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峄山祈福。
日子雖定在四月十九,但實際上不如說是四月十二。
帝王應在這日前去峄山承光寺,齋素禮佛六日,第七日正式舉行祈福大典,屆時萬民俯首,帝王着朝服登祭天臺,百官躬身其下,燃香祭祀,祈大啓風調雨順,四時安平。
四月十二,清晨,燕稷将朝堂事托給傅知懷,自己同謝聞灼一起前往峄山承光寺,
承光寺位于峄山之巅,距京都并不遠,出城後北行半個時辰便到了。馬車在山腳停下,燕稷和謝聞灼沿着山間小路上了山,蜿蜒過後看到眼前廟宇,莊嚴恢弘,只是看着便覺得心中濁氣清淨。
燕稷雙手合十在廟前躬身,莊重之地應當給予尊重。
更何況,這麽些世走過來,有些東西,不得不信。
進入寺廟,青石蒼松佛光。
廟裏方丈年歲已知天命,站在蒼松下朝着他們遙遙一笑,走上前來:“陛下,謝太傅。”
燕稷合什稽首行了佛禮:“一清大師。”
一清看着他,眼底笑意和緩:“一年未見,陛下可還安好?”
“尚好。”燕稷道:“又是每年祈福時候,這幾日便叨擾了。”
一清搖搖頭,揮手喚了弟子帶他們去了後殿。弟子将他們在最右邊的房間安置下來,上了些齋飯後便退了下去。
燕稷在榻上坐下,偏頭看着窗外古松,輕聲道:“我很喜歡這個地方。”
他沒用朕,聲音很低,謝聞灼擡頭看過去,看到他被晨光映着的側臉,眼角朱砂淚痣熠熠生輝。
“清淨之地,自然不錯。”謝聞灼在他身邊站定:“若是将來有機會,陛下可随到南洲去看看,雖然偏遠,但有青山綠水,桃花白橋,陛下一定會喜歡。”
Advertisement
“南洲啊……”燕稷垂下眼睛:“聽旁人說,确實是很美的地方。”
上一世謝聞灼也說過這樣的話,只是燕稷沒能等到那一天,就病死在了二十四歲生辰前夕的夜裏。
他手指頓了頓,很快平複好心緒,看向謝聞灼,笑起來:“那就這麽說定了,太傅可不能食言。”
謝聞灼眼神在他眼角淚痣上停留幾秒,神情溫和:“好。”
夜裏,燕稷用了齋飯,到前殿燃香禮佛。
這個時間寺門已閉,香客不入,整座大殿只有他一個人。
經文是之前燕稷一字一句親手抄錄,他燃了香,将經文擺在案前,看着眼前恢弘的佛像,雙手合十。
案上燭火輕搖。
燕稷口中念着經文,跪在佛像面前,案上線香煙氣袅袅,他閉上眼睛,慢慢的,就有許多畫面慢慢出現在腦海裏。
嬉笑怒罵,喜怒哀樂。
這麽些年的一點一滴走馬觀花一般走過,而後慢慢的,停在大雪紅梅的那個夜裏,邵和紅着眼睛,用難過到顫抖的聲音對他說——
“陛下……這麽多人盼着您平安,您可一定得好好的。”
燕稷其實比誰都想讓自己好好的。
他也想安安穩穩過一次二十四歲的生辰。
但到現在,他也依舊不清楚結束重生的關鍵是什麽。
燕稷眉頭不自覺皺起,一切似乎和從前并沒什麽區別,若說唯一的不同,也就是傅知懷更加不正經,而謝聞灼的人設崩了。
最初的時候燕稷也懷疑過他們也許已經不是自己熟悉的人,裏子換了,但這麽久相處下來,燕稷的懷疑逐漸被打消。
眼神和細微的動作是騙不了人的。
燕稷覺着,他不停重生與傅知懷和謝聞灼的改變應當無關。
這麽破廉恥的事情,怎麽看也不像是關鍵點。
還是要一步步慢慢來,不能着急。
燕稷深吸一口氣,竭力讓心重新變得平和,他換了卷經文,重新閉上了眼睛。
夜色深沉,涼風漸起。
殿內的蠟燭慢慢矮了下去。
殿外有腳步聲響了起來。
燕稷沒動,聽着腳步聲在他身側停下,片刻,肩上一暖,他睜開眼睛,謝聞灼半跪他身側,伸手為他披上披風,五官被燭火映了,溫和而細致。
燕稷笑了笑:“什麽時辰了?”
“亥時一刻。”謝聞灼道:“陛下已經待了一個時辰了。”
“是不久了。”燕稷道,謝聞灼笑笑,垂手細致給他系好披風帶子,起身提起邊上的油燈:“夜深了,陛下,回去吧。”
燕稷點點頭,同謝聞灼一起出了大殿,回了禪房。禪房內只點了一盞燈,昏色沉沉,燕稷走到桌邊低下頭,看到案上放了一本奏折,折子下是梨白信箋。
是傅知懷遣人送來的。
折子上寫着是今日大啓朝堂的動态,燕稷掃了一眼,發現沒有異常後将壓在下面的信封拆開,入眼各種破廉恥風月詩句。
燕稷:“……”
佛門淨地,送這種東西進來真的沒問題?!
一時間只覺着滿心無奈。
燕稷放下信箋,取了幹淨裏衣去了後面沐浴,半個時辰後出來,桌上已經沒了信箋的影子。謝聞灼明顯也剛沐了浴,水氣沉沉坐在邊上,見他出來笑了笑,拿着布巾走上前,為燕稷擦起頭發。
他的動作很輕。
燕稷坐在榻上,額前的頭發随着謝聞灼的動作掃過臉頰,微癢。他擡起眼睛,在布巾和頭發的空隙間看到謝聞灼的臉,嘴唇輕挑,眉眼柔和。
大約過了一炷香的時間,頭上蒙着的布巾被拿下,眼前重新恢複清明。謝聞灼将布巾放在邊上,笑容溫和。
因着在外,平日的教學也就先暫時擱下了。燕稷對此很是滿意,若是讓他在佛門清淨之地聽那些龍陽向的破廉恥教學,就真的是無臉見人了。
他笑笑:“時辰不早了,太傅早些回去歇息吧。”
謝聞灼颔首,把書卷抱了起來,熄燈後去了另一邊的床榻。
燕稷借着月光看了他一會兒,困意襲來,慢慢閉上了眼睛。
窗外月光靜谧。
晝去夜消。
五日匆匆而過。
燕稷喜靜,除了禮佛外不出禪房,一清方丈也是同樣的性子,所以除了初來時的那一面,這幾日燕稷都沒見過他。
所以這日,燕稷跪在佛像前,突然見到一清方丈時,有些驚訝。
一清方丈雙手合十躬身:“陛下。”
燕稷起身還了佛禮:“方丈,可是有事?”
“也無大事,只是突然想到這麽些日子以來還沒與陛下好好說說話,就過來看看罷了。”
二人一同出了殿門,在寺裏石桌處坐下,一清斟滿茶水遞過去:“後山自己種的茶,不及貢茶精妙,但也別有一番風味,陛下嘗嘗。”
燕稷端起茶杯抿一口,舌尖嘗到淡淡的苦澀,到最後又帶着一點若有若無的甜味。
茶是好茶,但一清特意過來一趟,自然不會僅僅為了同燕稷喝茶。
燕稷看向一清,後者笑一笑,眼神平和:“昨夜貧僧誦經,見到了陛下抄錄的經文,及字見心,陛下心中有結。”
說罷,一清笑了笑,又給燕稷斟滿茶水:“所以,貧僧此次前來,想同陛下談一談,因果和宿命。”
燕稷手指一頓。
一清抿了口茶水,開了口。他的眼神無悲無喜,用平和淡然的聲音說了一些話,燕稷聽着,只覺着心上被什麽膈着,很是難受。
他也不想困在一個結裏走不出來,但是事與願違。
直到一清說完,燕稷也沒有出過聲。
一清前來似乎只是為了将話說完,并不在意燕稷沉默與否,之後也沒開過口,只是陪燕稷一杯一杯喝着茶。
天邊逐漸染上暮色。
将最後一杯茶喝完,一清站了起來,手中不知什麽時候多出一個木盒,推倒燕稷面前:“明日就是祈福大典,之後就又是一年不見,之前陛下登基貧僧還未相賀,趁着如今一并送了,望陛下安平喜樂。”
說罷,他笑一笑,雙手合十再次行禮,轉身離去了。
燕稷将木盒打開,裏面是一本手抄佛經。他伸手翻開,視線在扉頁最下面停下。
那裏只有一句話——
萬般因果,成于心,毀于心,困于心,散于心。
十六字。
五味雜陳。
燕稷看着那行字,沉默了許久,心裏莫名突然就平和了下去。
他笑笑,把木盒拿過來,剛想把佛經放進去,手指不知碰到了什麽地方,盒身一聲輕響,而後底部一空,一個做工精致的雕花木盒就那麽掉在了地上。
燕稷一愣,彎腰撿了起來。
裏面襯着淡色綢布,綢布之上放着一串紫檀木佛珠,珠子上刻着經文,散着淡淡的香氣。
等到燕稷反應過來,發現自己不知什麽時候已經下意識将佛珠帶在了手上,暗紅色佛珠襯着手腕,在暮色裏散着瑩潤的光,美麗而神秘。
燕稷看了一會兒,到底是沒摘下來,伸手在手串上摸一下,垂下了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