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章節

兩次,頗有那門抽風貨的風範。

至于她出個嫡子…真是越來越不敢想了。不說她沒有壯士們的易孕體質,她祖父花了十七年才得一子,她爹也成親五年才有一女,家族生育史非常慘淡。她愛憐禀性脆弱的夫君,也沒打算硬榨出一個子女。

再說吧,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這個大燕朝居然已經到了危急存亡之刻,比政德帝在朝更為凄慘。雖然恒寧帝把大燕禍害得不輕,好歹還有個架子在。豐帝接下這個皇位,卻連架子都沒有了。

還是她老爹入宮,詢問之下才知道,二十年前還有徽州師爺充朝野幕僚,勉強還庶務娴熟,拉起個架子。結果二十年間皇權更易動蕩,肅帝又是個精神分裂的抽風貨,除了皇權兵權兩大逆鱗,其他接近不管,上下還不發瘋似的撈錢。

徽州師爺朝奉錢又貴,嘴巴不閑還愛勸谏,哪個喜歡用。當然撿又便宜又志趣相投能撈錢的無行文人用了,以至于連最後的防線都崩塌了。

這種爛攤子,送她她都不要,還遺禍自己的孩子?生不出來還是件幸事,誰愛誰接吧。

問題是,這燙手山芋就要爛在她和豐帝手底了。

舉目四望,前朝豐帝百官還認不全,當朝七個宰相,只有首輔盧宰相比較熟,其他六個都在裝鹌鹑。更不要提自己的心腹和勢力,連事情都不知道該交給誰做。

又不是當了皇帝就天賦樹亮了起來知道怎麽點,朝臣百官底下還有數值能夠參考,知人善任。要能登基立刻大治的,除非同時開了慧眼天眼的外挂,大概還需要開個陰陽眼。

後宮也不安生,慕容鹓每天要照三餐點心帶宵夜的嘆氣。先帝的妃嫔大大超編,既然免了殉葬,有子女的封個太妃出宮奉養算是熬出頭,被沾過沒子女的入護國寺出家,沒沾過的發還自行婚配,應該算是德政了。

但是後宮還是鬧。太子加五王,死光了,魏妃妥妥的太後飛了,帶頭鬧呢。年輕貌美的還乖乖回家候嫁,皇後賞榮耀添妝,讓京城世家婚姻市場再起波濤。年紀大點的覺得再嫁無望,皇後年輕,還不跟着可勁的鬧,誰舍得榮華富貴的生活,去青燈古佛。

這還沒完呢,別忘了豐帝的三個異母姊姊還活着,沒事進宮表演公主打滾撒潑,那真是一整個熱鬧。

果然抽風貨的後宮,只會使勁的抽風,這風氣真是烏煙瘴氣。

慕容鹓真的煩了。她和歷代的皇後不相同,豐帝倚為臂膀,前朝的政事,她得幫着看奏折出主意。後宮又得仗她這個年輕皇後打理,簡直是一個人當兩人用,兩邊擔子都很重。

瞧着百姓快要活不下去了,這些金枝玉葉還在那兒揪着雞毛蒜皮不放,佛都生火。趁着诰封兩妃的機會,無情的打擊先帝妃嫔,該挪地方了,別以為這任皇帝跟肅帝兄弟那樣不講究,有機會再伺候一任天子呢。

要出家的乖乖出家,不想出家的回家也任得妳們。又不出家又不回娘家的,沒事兒,先帝旁邊的附墓還空着,想要跟着先帝去的,白绫鸩酒弓弦任妳挑,如果覺得這麽死創意不夠的,大夥兒還可以商量,這點體面還是願意給的。

想鬧吧,潛邸帶進宮的五百娘子軍堵着門,聽說都是見過血的,當真殺氣騰騰。捧着白绫鸩酒弓弦的虎視眈眈,卷着袖子,像是要代勞先帝妃嫔各種死的樣子。

結果只留下五王遺孤的四個先帝妃嫔,魏妃幹瞪眼也沒能留下,只能哭哭啼啼的回娘家,沒想到五十幾快六十的人,居然又嫁了第四任丈夫,還是慕容宗室的某老郡王,據說年少已垂涎,到老終償夙願,瞬間轟動整個京城。

傳奇啊。她都不敢仔細算太子的年紀了…五王和豐帝,都是先帝未登基前生的。這個排行老三的太子是怎麽回事,想都不敢想。只能說,魏妃是個傳奇。

慕容鹓感嘆,還是照例送了一份添妝。

但是她沒有想到,這朝真正的傳奇不是魏妃四嫁,而是據說懼內的豐帝有兩位「豔妃」。

瞧瞧吧,豐帝終其一生四妃都沒滿額過,真正受百官朝賀、見得着面的,只有雍容鳳姿,氣勢凜然的慕容後,之後的鳳帝。除了有個白癡敢說鳳帝眼睛太小,誰不覺得那是美麗的鳳眼啊!容貌真的沒得挑了。

後宮那兩妃,一個是趙瑤妃,一個是李瓊妃,據說還是豐帝親封的妃號。只是後宮妃嫔,哪個男子能見到啊,無親無故,連命婦都沒見過。

望文生義,還能不浮想聯翩?如瑤似瓊,哇靠,美玉似的兩妃啊,能不豔麽?

流言初起時,慕容鹓望着充滿八卦期待的命婦,好一會兒說不出話來,卻沒答應讓她們拜見瑤瓊兩妃。

等趙瑤妃和李瓊妃戰戰兢兢的拜服于地,滿臉搞不清楚狀況的惶恐,慕容鹓望着在後宮太心寬以至于體積也非常寬心的兩壯士…不知道該不該戳破朝野美好的幻想。

阿豐就是個扮兔子的可惡黑狐貍。她默默唾棄。難怪親封妃位時那麽興致勃勃,笑得那一整個春花燦爛。

原來在這裏等着。

她只能扶額。然後後悔當初沒有鑽狗洞逃婚。

之十三

豐帝的後宮,終于以這樣的格局開局。說起來不算太複雜,不過一後兩妃一宮人,膝下三個皇子。五王遺孤兩世子兩郡主,他們的祖母得封太妃養在後宮,外帶三個封長公主的先帝女。

遺孤們并沒有降等,實在是皇室滅得太慘,豐帝夫妻也不是很在意這些虛名分的人。

但這只是表面。

養在皇後膝下的世子郡主,聽起來就很牛。皇室就剩這點直系血脈,不免讓原先熄滅的野心又搧旺了。太子和五王之間明争暗鬥,說世家百官沒有摻和…誰信啊!雖然那群抽風貨自己蠢死了,但新皇上任,皇後年幼,這不重新洗牌麽?

當然有人非常早期投資的巴上三個皇子,光侍讀的位置,就讓他們打破好幾次頭,早早的就圍上一群人。圍不上的,瞧皇後撫養皇子和世子郡主一視同仁,只要有點滴關系,還不想盡辦法攀上去。

皇子們還好點,畢竟出身寒微,能巴上的不過侍讀們的一系親戚,雖有些求富貴的小人,更多的是憂國憂民的太傅們或書生。世子和郡主的成份就複雜了。

雖然都是庶出,但嫡母沒有一個不是顯赫世家女。這個舅家,當然是這些顯赫世家。別忘了太妃身世也能吓死人啊!又添一重太妃的娘家。原本深恨豐帝還在拿喬不給他們獻女兒登青雲路呢,現在有關系哪裏能放過。

慕容鹓冷眼瞧過,心下只有無力和吐槽。已經算是簡單的後宮,能被他們玩得這麽複雜,格局卻還是不出後院争寵攀關系的那套,小得可憐,真是讓人除了唾棄産生不了其他感想。

想到居然得端着笑臉整治好後宮,她就深深領悟元後怎麽會死得那麽早。但也激起她的好勝心,想要好好的跟他們周旋一番,畢竟論宅鬥她是絕對不輸人的,後宮不過是規模大一點兒的宅鬥。

其實照慕容鹓的才能,成為大燕史上最有作為的賢後,和另一個時空的大唐長孫皇後競長短,真的一點都不難。可惜的是,長孫皇後的老公生在盛世,健康得能搶到皇位,又不會抽風得把自己賠上。

慕容鹓的老公,身體說來是一把血淚,不再贅述了,雖然賢達,但父親到幾個兄長都抽風得互滅了,留下來的大燕,還是準備沈船狀态。

民亂還沒完全熄滅,禦史有些還在路上。內宮才剛搪塞的封了瑤瓊兩妃,競争侍讀名額的世家還在互相打破頭。豐帝被戶部呈上來的賬目,氣得哮喘複發--皇宮內庫找得到鑰匙的堆得死滿,下面的銀子都發黑了。朝廷卻欠下了十年國債,

稍微大一點的世家都是朝廷的債主。

就在焦頭爛額之際,北蠻入寇了。

争着當外戚和哮喘都不算是什麽事了,豐帝在一句話都咳得千刀萬剮後,硬讓人架着,去前朝理事了。

可惜氣喘這個毛病,咳起來讓人傷心落淚,一句完整話都出不了。但是滿朝習慣當鹌鹑的百官,眼巴巴的看着皇帝出主意。

豐帝可憐的目視盧宰相,盧宰相,盧宰相他…我倆不熟,不知道皇帝您想說啥。

怎一個絕望了得。

盧宰相也急出一身汗,百官該彙報的已經彙報,該上表自罪的自罪,其他的,指望他們就傻了。他也拿出了幾個主意,先帝還在的時候,就是随機看盧宰相哪個主意順眼,就随機抽哪個主意。

不知道幾百次他想把笏板扔到先帝的腦門上,對他咆哮,他馬的你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