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帕子
楊妡收到冊子一眼沒看就遞給青藕。
青藕認真仔細,掌管着她的衣物首飾和各樣物事用品,便問道:“也放在書房?”
楊妡無所謂地說:“跟其它經書放一塊兒就行。”
“不着急,我看是什麽經文?”張氏叫住青藕,随意翻了幾頁,唇角露出淺淺的笑意,“璟哥兒這筆字真沒得說,獨孤業的字最難學了,只學字體沒有風骨很容易流于下品。”揮手遣走青藕,壓低聲音問:“你覺得璟哥兒是什麽意思,怎麽單單給你送了一本?”
楊妡沒應聲,魏璟确實不錯,可她心裏沒別過勁兒,總覺得魏璟是個比她小七八歲的孩子,壓根生不出愛慕之情。
張氏見她不答,自說自話,“我估摸着他十有八~九是動了心思,你相貌随我,滿府的姑娘屬你生得最好。什麽時候我探探他的口風,如果真是這樣,咱們也不能把好事往外推,對不對?”
楊妡笑嗔道:“娘,我還不到十歲。”
“又不是現在就出嫁,即便這會兒訂了親,也得等及笄之後才能出閣,太早嫁人不好。”張氏眼下倒是完全接納了楊妡,有時候覺得還挺好,兩人能商量事兒,也不用忌諱她聽不懂。默一會又道,“璟哥兒說過要先舉業再成家,一時半會兒不見得會說親,等過上兩三年,你也差不多了……年紀大有年紀大的好處,會疼人。”
會疼人?
應該是吧?
在廣濟寺那天,平白無故地受她一頓搶白,半點怨言也沒有,還關切地問她是不是遇到了難處。
楊妡眼前頓時浮現出魏璟修長挺拔的身材和清俊文雅的面容。
如果嫁給他,勉強也能接受,畢竟他比現在她的年齡還大七歲,否則找個年紀相當的夫君豈不要嘔死人了。
楊妡笑道:“娘看着好就成,不過,祖母那邊可不會松口。”
提到魏氏,不免想起她這場莫名其妙的病。
楊妡總覺得蹊跷,往常楊娥做什麽事情從來不解釋的,那天卻反常,先說去溫一下蜂蜜水,後來又得喂鳥,還特地叮囑她伺候魏氏。
Advertisement
而且,魏氏發病,楊娥絲毫沒考慮就說是她動的手腳。
幸好那天楊姵來得巧,否則還不被楊娥咬住不放?
楊妡隐約感覺魏氏這場病跟楊娥脫不開幹系,可她既無人證又沒物證,再者楊娥的孝心大家有目共睹,她就是磨破了嘴皮別人也不會相信。
種種疑慮,楊妡盡數埋在了心底,連張氏都沒說。
**
魏氏既然決定中元節照樣去護國寺,張氏便催促着楊妡收拾東西。
這次不過夜,被褥面盆等物不用帶,但更換衣裳需要帶兩身,還有相配的首飾,胭脂妝粉都得準備齊全了。
青藕這才發現楊妡的帕子少了一條,帕子是紅芙的手藝,共六條,上面的繡花各自不同,但左下角都繡了個“寧”字。
楊妡說,福壽康寧,前三樣都是命定的,唯獨安寧是自個争取的。
所以讓紅芙繡了這個字。
眼下,其餘五條帕子都在,唯獨少了繡着月季花那條。
青藕“刷”地驚出一身冷汗,急匆匆地去問楊妡。
楊妡渾不在意地說:“丢就丢了,又不是沒得用,帶三條足夠。”
青藕跺一下腳,“姑娘所用之物哪能大意,倘或被外人撿到卻說是姑娘相贈,姑娘名聲豈不受損?”
楊妡恍然大悟。
她是真沒想到這點,以前杏花樓的姑娘時不時把自己手絹兒肚兜兒甚至汗巾子送給恩客作念想,有時候那些公子哥兒也會主動搶了去,沒有誰會跟名聲聯系起來。
她雖然沒往外送肚兜,可手絹兒真沒少丢,伺候她的青兒緊着做都趕不及,後來幹脆不繡了,就往雜貨鋪買現成的,買回來繡個“馨”字上頭,任由別人搶。
此時聽青藕提及,楊妡托着下巴想了想,“……記得到魏家做客那天帶着的,正好跟裙子相配,後來好像再沒看見,你問問青菱。”
青菱挨打之後又發了熱,前後折騰了十幾天才好利索。
幸好錢氏待人寬厚,加上府裏最近也不得安生,才沒人盯着讓她搬出去養病。
這會兒聽說楊妡丢了帕子,青菱也急了,仔細回想半天,肯定道:“就是在魏家丢的。”
時隔這麽久,再回頭去找肯定是找不到的,反而會落下痕跡。
青菱毫不遲疑地叫來紅芙,“把這些帕子上繡的寧字都拆了,另外繡上福字,不,別繡字了,繡紫藤紋,能把針眼遮過去就行。”
繡過東西的絲綢,即便拆了也會留下針眼,有心人見到不免會拿來做文章,最好的方法就是另外繡成其它圖樣。
紅芙點頭應着,不到兩日便将帕子改頭換面。
而中元節也到了。
楊妡上次帶了青菱,這次便換成青藕,另外仍是帶了紅蓮。
跟往常一樣,女眷們要在角門上車。
楊妡過去的時候,發現魏家的車駕已經到了。
許是武将出身,魏家幾位少爺長得都很健壯,尤其是剛從寧夏回來的那兩位,打眼看着身材有些瘦削,可仔細一瞧就能看出單薄的夏衫裏面結實的肌肉。
只除了魏璟。
魏璟斯文俊秀,膚色也比他們白,站在中間頗有點鶴立雞群的意味。
楊妡看着他便想起以前常聽到的渾話,“鸨兒愛鈔,姐兒愛俏”,不由莞爾。
略帶稚嫩的笑容蘊着女子的柔美,宛如五月枝頭的石榴花一般嬌豔明媚。
魏璟被這笑容晃花了眼,差點撞到前面的馬匹上,忙慌裏慌張地避開。
楊妡樂不可支,視線不可避免地随着落在前頭那人身上。
是個中年男子,骨架很大,可氣色卻有些虛,眼底泛着縱~欲過度的青紫。
看穿着氣度,顯然不是文質彬彬的武定伯魏劍鳴,那麽就只能是高姨娘那個留在京都的庶子魏劍嘯了。
魏劍嘯注意到楊妡的目光,唇角彎起,露出個耐人尋味的笑容,接着自懷裏掏出條帕子,輕輕擦了下并不曾沾染灰塵的手指。
不知是有意還是無意,帕子一角被抖開,露出銀線繡成的“寧”字。
竟是被他撿到了。
楊妡心頭一震,就聽身邊紅蓮低呼,“姑娘,帕子。”
楊妡沉聲道:“別看,不是咱們的。”
紅蓮很機靈,借着扶楊妡上車之際,收斂了方才的訝異之色。
楊家的男人在前面引路,魏家男人則綴在車尾斷後。
馬車擦着魏劍嘯的身邊略過,楊妡幾乎能聽到他喉嚨發出的低笑。
倘或楊妡真是個九歲的孩童,未必能看透魏劍嘯笑容的深意,可她已經二十五,自小就在歡場裏摸爬滾打,對這種神情再熟悉不過。
那是豺狼對即将到口的獵物勢在必得的微笑。
魏劍嘯已經三十好幾,而她的原身才九歲,還是個孩子。
楊妡突然覺得後背一片森冷,不自主地打了個寒噤。
張氏察覺到,側頭問道:“怎麽了?”
迎上她關切的目光,楊妡心裏一暖,可楊姵也在車上,不好說出實情,只伸手挽了張氏臂彎,頭靠在她肩頭,嬌聲道:“沒事,就是待會兒不想逛廟會了,我陪娘聽經吧。”
廟會上龍蛇混雜,而經堂裏多是善男信女,又在寺中,有沙彌照管。
之前張氏只提到魏劍嘯游手好閑不務正業,可并沒提到他有何劣跡,想必他也是個愛惜聲名,行事謹慎之人。
那麽只要她寸步不離張氏,就決計不會教他欺負了去。
楊姵聞言撇撇嘴,“你還真修禪啊,上次聽了大半天沒聽夠,這次還得聽?好容易出來一趟,我是一定要逛廟會的,我都想好了,下車後先吃焦圈,喝碗豆汁兒,然後吃艾窩窩、豌豆黃還有螺獅轉兒。”邊說邊扳着手指頭。
張氏笑道:“艾窩窩和豌豆黃府裏也能做,還幹淨。”
“府裏廚子做得不地道,不如廟會上好吃。嬸娘有所不知,廟會上的豌豆黃最紅火,去晚了根本吃不到。”
張氏無奈地搖搖頭。
她也是從孩童時侯過來的,豈會不知道,飯食都是別家的好,東西都是搶着吃得香。廟會上的小食好吃就在于個熱鬧。
楊姵說得興起,又提起耍雜戲的,“踩高跷、耍猴戲倒罷了,平常看得多,記得去年有個嘴裏能噴火的,哎呀看着吓死人,虧阿妡一邊捂着眼不敢看一邊還不肯走……非得等火燒完了看看那人臉燒糊了沒有。”
去年的事情,楊妡自然沒有半點印象,便不插嘴,只跟着笑。
正說得興起,就感覺身子往前一栽,馬車忽地停下來,緊接着傳來車夫的怒喝聲,“你這小兔崽子,不要命了。”
楊妡悄悄将車簾掀開一條縫隙,側着身子往外看,看見自家護院從人群裏揪出一個約莫十歲的半大少年,扭了他的胳膊往馬車這邊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