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糾結
轉天, 魏璟衣冠楚楚容光煥發地自知春院出來,回府換了件衣裳, 沒耽擱, 徑自往東長安街附近尋房屋經紀。
翰林院就在承天門東,靠近六部的地方。
魏璟對館選頗有幾分把握, 将宅子選在東長安街, 屆時出入要方便許多,又能掩人耳目。
此時,楊妡正準備到角門坐車去廣濟寺。
早在半個月前她就跟張氏說定,中元節不去護國寺廟會, 而是往廣濟寺去拜見方元大師。張氏因意外有孕,正想感謝大師,而且以前曾在那裏為楊妡原身點過長明燈,也該再續幾年香油錢, 所以滿口應了。
張氏身子笨重不便出門, 遂将這兩件事分別囑咐給楊遠橋和楊妡。
本來也想讓齊楚一道去散散心,齊楚說楊妡既已出門, 張氏獨自在家不免寂寞,便留下照顧張氏。
楊娥準備嫁妝脫不開身,楊嬌本不打算去, 可被薛姨娘勸說着,只得換過衣裳也跟了去。
如此,楊妡與楊娥各帶兩個丫鬟同坐一輛馬車,而楊遠橋帶着兩個小厮并四個護院騎馬相随, 真正算得上是輕車簡從。
出得角門,楊妡擡眼就瞧見與楊遠橋站在一處的魏珞。
仍是素常穿的鴉青色長袍,腰間束着靛青色腰帶,除去頭上別着根玉簪外,渾身上下再無飾物,連男子常戴的玉佩荷包甚至折扇都沒有,幹幹淨淨清清爽爽。
楊妡莞爾,緩步過去,先對楊遠橋行個禮,甜甜地問候,“爹爹安,”又轉頭望着魏珞笑,“表哥安。”
她穿件豆綠色杭綢比甲,白绫立領小衫,青碧色的八幅湘裙,上面繡着嫩白、鵝黃的忍冬花,襯着她纖弱的腰肢盈盈不堪一握。而頭發簡簡單單绾成圓髻,帶着往常那只珍珠花冠,耳邊也綴了對小小的珍珠耳環,簡簡單單清麗無比,像是清晨擦過湖面吹來的風,清涼溫潤。
魏珞眸光閃了閃,盯牢她瞧了兩眼,才彎起唇角,“五妹妹。”
楊嬌跟着過去給楊遠橋行了禮,可瞧見魏珞時,目中不由露出一絲輕蔑。
她雖然是個庶女,不如楊妡漂亮不如楊妡乖巧,可要嫁的夫君卻勝她百倍。眼前這人有什麽好,一無功名二無差事,至于長相,如果扔到煤堆裏也不知道能不能撿出來。
想到此,楊嬌抿着嘴兒笑一笑,踩着車凳率先上了馬車。
魏珞根本沒理會楊嬌,他全副注意力都放在楊妡身上。
縱使泰阿沒有特意打聽,可還是知道了些許消息,其中流傳最多的就是,兩年前她曾經從玉屏山摔下來過,已經斷了氣,據說二太太張氏抱着她跪在觀世音菩薩像前求了一夜,第二天她竟然緩過來了,而且毫發無傷。
府裏人都說楊妡大難不死必有後福。
這話很快得到了驗證,廣濟寺的方元大師極少現于人前,卻特地邀她參禪并留飯。明心法師也曾說過,楊妡命理富貴,是有大福之人。
魏珞特地往玉屏山跑了趟。
玉屏山在京都西郊,騎馬約莫大半個時辰。山不算高,上面有亭臺有樓閣,更是種了不少梅樹,頗得文人墨客的喜愛,每逢暮冬或者早春,他們就呼朋喚友結伴而來飲酒作樂。
張氏的田莊在玉屏山下,差不多一百五十畝的山林地,由四家佃戶照看着。
提起楊妡,婦人們印象很深,“……長得很俊俏,就跟畫上畫的一樣,就是害羞不怎麽愛說話,以前再沒見過這麽好看的閨女。幸好福大命大,真的,當時摸着身子都快冷了,誰知道竟活過來了……真是菩薩顯靈,保佑二太太和五姑娘長命百歲。”
自玉屏山回來,魏珞思量了好久,再去竹山堂時就隐晦地問起楊妡的喜好。
楊遠橋倒也沒瞞着,樂呵呵地說:“女大十八變,相貌長開了,性子也變了,以前看見我就躲着,現在巴巴從我這裏尋摸好東西,這不剛買的一只花斛被她順走了,說上面美人好看。”說罷,瞧見旁邊的折扇,“刷”一下展開,“倒是有孝心,買這把扇子給我,扇骨還行,這畫卻拿不出去,只能在家裏用用。”
扇面是遍地黃沙中橫着半截枯木,枯木一端突兀地開了朵紅花,朱砂與赭黃均為濃墨,互相映襯着,有種驚心動魄的美。
落款處是若塵的名字。
魏珞知道若塵,前世他的畫曾是千金難求,就連李昌銘想買一幅都尋摸了好久才得償心願。
難道楊妡真能慧眼識英才?
想一想,再着意打量幾眼,含笑問道:“五妹妹眼光很獨到,是什麽時候買的?”
“去年?不對,是前年,前年護國寺廟會上,她買了兩把,一把孝敬了大伯父,一把孝敬了我。阿峼也看好了,提過幾次想要,可真是阿妡一片孝心,我不能辜負了,就沒給……你也覺得好看?”
廟會是中元節,她在玉屏山摔着是五月份。
魏珞淺笑着點點頭,“這畫寓意很好,枯木逢春,意味着絕境處有生機,不錯。”而眸光卻漸漸深了。
一個念頭突兀地從腦中閃過,雖然荒誕雖然不經,卻由不得他不信。
既然他都能死而複生,楊妡又為什麽不可以?
只是現在的楊妡絕非從前那個,那麽她到底是誰,又從哪裏來,而原本那個害羞寡言的楊妡又到了哪裏?
是不是因她強占了原主的身體,才使得原來的楊妡無法回歸本位,不能安享天倫之樂?
也不知楊遠橋與張氏是否察覺到。
楊遠橋肯定是沒有的,他提及楊妡仍是眉飛色舞一片拳拳父愛,而張氏呢?
她可知道天天圍在自己身邊打轉的女兒已經是另外一個人?
魏珞心中百味雜陳,百感交集。
楊妡是他的執念,是他的魔障。
他記得深切,在前世,秋雨蕭瑟,她一身素衣站在廊檐下,茕茕孑立,幹淨得不染半點塵埃,就像冬日供在青花瓷盤裏的水仙,纖細嬌弱。
而今生,她容顏不改,仍是往日的精致動人,可性情卻變了。
她會嬌,彎了眉眼,清澈的眸子裏隐一絲嬌藏一絲媚,聲音嬌嬌柔柔,“手疼得厲害,你幫我揉揉。”
她會氣,仰着頭昂起下巴,身量不高氣勢卻不弱,圓睜着的杏仁眼裏全是怒火,“我愛看什麽就看什麽,你操得那份兒閑心?”
她會惱,粉嫩似桃花的指尖隔着衣衫一下一下掐在他臂上,“你是豬啊,你到底懂不懂,你笨死了。”
她也會害羞,低着頭,白淨的臉頰染着粉色,聲音細小如蚊吶,“我真心想嫁給你,只要你待我好,我便不後悔。”
她柔若無骨的小手包在他的掌心,細膩柔滑。
每每思及那天情形,魏珞的心便似烙鐵烙過般,滾燙而熨帖。
前世的楊妡是他永遠無法觸及的痛,只能遠遠地看着,而現在的她,鮮明又生動,教他憐教他愛,恨不能捧在手心裏寵着,養在心尖尖上疼着。
想到原本羞羞怯怯的小女孩很可能像孤魂野鬼般四處游蕩,他會心疼難受,可轉念一想,若是先前的楊妡回來,現在這個水靈靈活潑潑的她又不知會到哪裏去,一顆心便好似生生被切掉一半,痛得幾乎無法呼吸。
思量來思量去,魏珞糾結了好幾天都拿不定主意,是否應該告訴楊遠橋。
而中元節已經到了。
當楊妡俏生生地自角門出來,魏珞感覺自己心跳猛地停了半拍。
他曾經聽人說過,被鬼怪附身要做道場喝符水,還要架起來用火烤,直到将鬼怪驅除為止。而鬼怪離開,肉身也差不多去了半條命。
眼前這個女孩,生得如春花般嬌媚動人,笑起來有一對淺淺梨渦,會軟了聲音,甜甜地喚他“表哥”。
他真要那般待她嗎?
不!魏珞情願自己喝符水被火炙,也不願她受到一絲半點的傷害。
見馬車已離開,魏珞回過神,翻身上馬,追了過去。
吳慶将車駕得急,車簾搖晃,稍側頭就能看到外頭的情形。
楊嬌靠在車壁,眼觀鼻鼻觀心,明顯一副不願開口說話的樣子。楊妡自然懶得上趕着搭理她,往窗邊靠了靠。
楊遠橋在頭前帶路,魏珞錯後半個馬身跟着,透過車簾就能看到他的身影。
因是中元節,許多人要往護國寺聽經趕廟會,吳慶怕路上堵塞,特地繞遠走了條僻靜的小路。
看外面沒什麽人,楊妡索性将車簾掀開一條縫,肆無忌憚地往外瞧。
街邊無風景,她看得是魏珞。
因為一路騎馬,他臉龐脖頸沁出一層薄汗,被陽光映着,折射出細碎的光芒。
楊妡心一動,喚道:“表哥。”
魏珞已察覺她在看自己,本是強忍着不回頭瞧,此時聽她喚,便緩了馬速,佯惱道:“往裏面坐一坐,不許把頭探出來……什麽事兒?”
楊妡笑笑,把手中帕子遞過去,“表哥擦把汗。”
疊的方方正正一張素絹帕子,角上繡了叢鵝黃色的忍冬花。
魏珞側頭,看到她烏漆漆的雙眸,正一瞬不瞬地盯着自己,眸光清澈,卻天生帶着三分媚,直直地纏住了他的眼。
魏珞吸口氣,接過帕子,順勢将車簾攏上,“就快到了,別探頭探腦的。”
就聽車裏低低一聲笑。
魏珞心頭熱熱一蕩,沒用帕子擦汗,而是小心地收在懷裏。
再行不多時,便到了廣濟寺。
因香客大都往護國寺去,廣濟寺反而比往常清靜。
趁着楊遠橋跟知客僧商談重塑觀世音金身之事,楊妡去了後殿點着長明燈的香火堂。
一排三盞燈,最東邊寫着楊氏女的字樣,是為原主小姑娘供奉的。
中間一盞寫着杏娘。
而最西邊那盞寫着薛氏兩字。
當初為避張氏眼目,楊妡沒敢寫薛夢梧的真名,只用了姓氏。
楊妡默默看了片刻,俯身,将最西邊那盞燈吹滅了,拿出張氏給的銀票對對管香火的沙彌道:“中間這盞再點五年,東邊那盞一直點着吧,這是香油錢,如果不夠了找人往文定伯府送個信兒。”
沙彌掃一眼楊妡,接過銀票,雙手合十,低念一聲,“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