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最後一次
“佳佳,你還記得你上次問我的問題嗎?”孟曉晔回到寝室,鄭佳佳正趴在床上一邊吃薯片一邊刷手機。
“過去一年三百六十五天裏,我至少問了你三百七十個問題,這位小葉子同學,您指的是哪一個問題呀?”
“如果王天揚表白,我會不會接受的那個。”
鄭佳佳紮巴紮巴眼,反應了兩秒,扔掉薯片和手機,把頭探出床外:“所以,你是不是有什麽重磅消息要宣布?”
“我會拒絕。”孟曉晔已經打開電腦,平靜地回答。
鄭佳佳三步并成兩步,跳下床,湊到孟曉晔身旁:“R U Kidding我?!你真的拒絕他了?”又看了看屏幕,發現孟曉晔正在查美國機票。這葉子該不會想飄到國外去兩耳不聞王天揚的消息吧。可是王天揚可是我大中華民族的驕傲,自己又是美籍華裔,指不定美國華人有多愛他呢,得提醒她一下,這招掩耳盜鈴行不通啊。
“佳佳,你能幫我一個忙嗎?”
孟曉晔的手機又開始震動,一條條短信都發自同一個號碼。這個年代了,還在用短信的,除了那個可能對除了音樂以外所有高科技事物沒有技能的人以外還能有誰。
“我還想最後幫他做一件事。”
既然是稻草,那就好好做一根稻草,在他需要的時候被握住。
但是稻草,永遠都只是稻草,不是岸,不能讓他永遠停泊。
孟曉晔想到那一天,王天揚用沙啞的聲音,問自己願不願意做他的女朋友。
“對不起,我拒絕。”孟曉晔幾乎沒有一絲一毫的猶豫,聲音冷靜如冰。
王天揚一怔,慢慢擡起頭,孟曉晔卻不敢看他。仰望了十年的偶像跟你告白,不應該開心到上天,迫不及待撲倒他生怕下一秒他變卦嗎?可是明明心裏那麽想靠近,孟曉晔卻只能咬牙說了拒絕:“我知道,外面的世界太危險,現在連你的音樂世界都變得不安全了。可是,如果因此你選擇逃避,以為和我在一起,就再也不用面對現在外面一團糟的人和事,對不起,我不能答應你。”
雖然我心裏可能會說一萬遍I do,孟曉晔暗暗補充。她慶幸自己還有一份理智,盡管這理智可能傷人傷己。
現在,孟曉晔看着手機,還是那個熟悉的號碼,發來的全是英語短信,果然還是更習慣用母語表達吧。
Advertisement
“我想去美國,找一次天揚的父母。”
“美國?現在?找王天揚的父母?”鄭佳佳在一天內受到了第二次暴擊,“你這是說走就走的旅行啊,簽證呢?機票呢?還有地址,各種聯系方式,都有了?”
“簽證機票都不是問題,我們倆之前都去過美國,十年簽更新一下也是分分鐘的事,至于聯系方式,對,我已經全都拿到了。”
鄭佳佳驚訝得合不攏嘴,要不是面前說話的是她的兩年室友,她真的要懷疑是哪個私生飯要去玩變态追蹤了:“可是我一直聽說,王天揚的父母連自己兒子的電話都不接啊,你就這樣沖過去,不理你倒是小事,美國人會不會告你騷擾啊?而且你确定,你這是拒絕王天揚之後應該做的事?”
“佳佳你放心,我們學法律的人從來不會抱有什麽不切實際的幻想。王天揚,對我永遠都只是一個彩色的泡泡,美好但不能觸碰,最後一次,也可能是唯一一次,我想真正地為他做一件事,也算對得起過去這幾個月來我們一起經歷的一切。”
看着孟曉晔堅定的神情,鄭佳佳知道,其實要做什麽都不重要了,上前抱住了她:“傻葉子,別說的要上刑場一樣好嘛?不過,就算是要上刑場,有我呢,讓我們紅塵作伴活得潇潇灑灑!不就美國嗎,走起!”
孟曉晔也抱緊了鄭佳佳,想到霍君諾把王天揚父母的美國地址和電話給她的時候說的那句話:“如果想清楚了就去做,不管值不值得,只是最後的最後,還是要想想自己,因為有時候傷得太重,可能需要一輩子去療傷。”
美國紐約。
孟曉晔第二次踏上這片土地。這一次她和鄭佳佳租了一輛車,行經哈裏斯音樂學院的時候,她還是忍不住多看了校名牌兩眼。
“诶,我們是不是到了?”鄭佳佳把頭探出車窗外,張望了一圈,指着不遠處一間小屋叫道,“是這裏不?你快去看看,我來停車……”
孟曉晔一路抓着霍君諾給他的字條,惴惴不安地走到門前的臺階,卻不敢邁步。雖然早聽聞王天揚的父母都是大學教授,應該也都是講道理的文明人,可是想到他們十年來對自己親生兒子的冷漠,孟曉晔又有些擔心。都說虎毒不食子,能狠下心十年來不聯系遠在大洋彼岸的兒子的父母,該是什麽樣的人啊?
“Hello,man'm?”
孟曉晔面前的門不知什麽時候已經打開,是一張頭發花白的華人面孔。孟曉晔還在猶豫不知怎麽做開場白,對方卻和善地笑問:“中國人?”
“對的對的,中國人!”鄭佳佳從車裏跑來,還在大口喘着氣,“我們是王天揚的歌迷。”
“他不住這裏,你們找錯了。”剛剛還面帶微笑的老人卻忽然變了臉色,面無表情地要關門。
“等等,我們真的有很重要的事啊,你們等等啊……”鄭佳佳一邊堵着門,一邊不停朝孟曉晔使臉色。
“王先生,天揚一個人在國內,真的很辛苦,要不是到了沒有退路的時候,我們也不會千裏迢迢來美國找你們,拜托你們,給我們一個機會,讓我們把話說完,”看到老人已經不再想要關門,孟曉晔暗暗松了口氣,“我保證不會耽誤你們太久的。”
“我也保證,我們不是什麽變态粉絲或者八卦狗仔!”
老人嘆了口氣,又拉開了門,聲音又回複了平和:“春寒料峭,兩位小姐進來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