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寶釵在賈家過着新媳婦的生活時,黛玉在林府也知道了這些消息。現在的黛玉非常慶幸自己在這個時空不成親的想法。薛寶釵除了出身差一些,哪樣不比三春強呢。性格,樣貌,知識禮儀還是管家能力都是完勝三春及黛玉自己的。

說句實在話,黛玉因着自身的原因,很多東西都是沒有學的。必竟身邊跟着嬷嬷及一些忠仆,這些東西,既然将來用不上,那何必費心思去學呢。但寶釵卻是不一樣的。寶釵學的東西,真的是這個時代女子都會學到的東西,不說什麽琴棋書畫,就只說管家理事這些,在加上寶釵的聰明伶俐,要是寶釵身份再高一些,前程自是不可限量。嫁給賈寶玉,黛玉都替薛寶釵覺得委屈,可人賈家愣是覺得是寶釵高攀了寶玉。就賈寶玉這樣的,在黛玉眼裏還沒有薛蟠有能耐呢。這讓寶釵上哪說理去呢。

黛玉一直想不明白,寶釵怎麽就相中寶玉這顆歪脖樹了呢?雖是榮國公的嫡孫,但現在已經分家了。寶玉不過是一京都五品官家的嫡次子罷了。論財産,将來再分家,賈蘭都比寶玉得到的多。論人才,還不如寶釵自己呢。記得當初賈元春省親的時候,賈寶玉做詩時,還要寶釵提點呢。詩不行,文不行。又不願意科舉。難道,寶釵是相中了寶玉的相貌了?白白胖胖的大圓臉,到真是跟她有幾分相像。可也沒出奇在哪裏呀。

不過話又說回來,這樣的寶釵都要受到婆婆的磨磋,那不如寶釵的還怎麽活呀。雖然可能是因為寶釵倒黴的遇見了王夫人這種婆婆,但是必竟是親姨媽呀。

幸好現代的婆婆不敢這樣對兒媳婦,不然黛玉回到家裏也不敢嫁人了。

黛玉現在是深刻地知道了,婚姻是結□□之好,門當戶對很重要。為了自己好,也不能好高骛遠。就算回到現代她有再多的錢,對于有底蘊的家庭來說,自己也不過是個暴發戶。所以,‘不往枝頭飛,安心做麻雀’,是黛玉給自己定下的生活準則。

..................................................................................

自從薛家催債寶玉的婚事,賈元春在宮裏的生活更是煩悶。平日裏出寝宮到外面走走的時候,總覺得別人看她的眼光都有些異樣。每當這時候,賈元春都會想着是不是宮裏的人,或者是京城的人都知道賈家二房舉債省親建園子,無力還債後,用嫡次子抵押還債的這件事情。

其實,只能說賈元春多心了。賈寶玉娶薛寶釵的那個場面,看到的人,都以為是賈寶玉納妾呢。誰還有心思往這上面想呀。也不過是賈元春自己心裏有事,總有些疑神疑鬼罷了。

不過,話又說回來,元春本來就有些病症,還未好透。又遇到了薛家的事情。這裏外裏,兩下一激。病的就更重了。不過數日,竟是連身都起不來了。太醫診脈後,也只搖了搖頭。

元春得知後,心似一下子就空了,有種轉瞬成空,萬念俱滅之感。自己一生,不過三、四十年。想起年少時,閨閣女兒,任性恣意。何等快活。稍長成,舉步入皇宮。幻想着芙蓉帳暖,君王盛寵。只恨造化弄人,生生虛耗豆蔻年華。封妃後,總以為苦盡甘來,只可惜事與願違。後宮之中,步步機關,時時陷阱,本就讓人不得片刻輕省。而皇宮之外,娘家勢弱,又常常出現招人話柄之事。讓本就沒有多少底氣的自己更是舉步艱難。

元春雙眼無神地看着帳頂。心中思緒飛轉。眼中有着亮光,一閃一閃,只是不知多久,眼中的光一點一點暗淡,最後又被湧上的淚水重新點亮。

十二月二十這日,寶釵剛随着王夫人去給賈母請安。衆人說道新年将至,如何宴席,如何備禮時,便有婆子來報,有宮裏小太監上門傳谕。因而寶釵又急忙忙地扶着王夫人往那府裏趕去。

稍刻,見人到齊,小太監便傳了谕旨,大聲道:“賈娘娘已于十二月十九日薨逝。次日起,凡有品級者,按貴妃喪禮進內請安哭靈。”。語罷,不等衆人反應便轉身離去。除二房外,賈赦一家亦已得信,衆人皆是悲戚不已。第二日起賈府一幹男女,按制進宮哭靈。此處自不多贅。

元春病逝時,黛玉也得了信,只是并未進宮去。雖是親表姐妹,但除宮宴時遠遠地看過幾回外,平時并無太多的交情。既然沒有什麽非去不可的理由,黛玉可不想去受那份罪。只有真實體會了你才知道進宮哭靈,實在是太遭罪了。一樣一樣按着規矩來,就算有十分的悲傷,到最後也不會剩下一兩分的。更何況本來就沒有呢。所以,黛玉自知道消息後,就告了病假。

黛玉不去,那是因着沒有多少感情,血緣又遠,悲傷不起來,自然懶的去。

寶釵不去,是因為其夫無爵無官,沒資格去。其實,現在的寶釵,心裏也是後悔的。當初讓她下定決心嫁給寶玉的另一個原因,就是寶玉的親姐姐是宮裏的娘娘,将來寶玉就算是再沒有什麽出息,只要有皇妃娘娘在,寶玉的前程也是會有的。

可寶釵嫁給寶玉将近一年的時間了。對寶玉是真真的失望了。天天只知道摘花制粉,與小丫頭嬉笑打鬧。四書五經一概不讀,無論寶釵深勸淺說,寶玉是一概不放在心上。說多了,竟是連房都不回。寶釵一邊跟着寶玉上火着急,一邊又要應付王夫人時不時的刁難。日子過得可想而知。

終于,寶釵對寶玉讀書科舉之事是死了心了。想着讀書不成,總可以學習經濟世事罷。可...,唉!不提也罷。最後,寶釵把所有的希望都壓在了元春身上。可元春既然就這麽去了。

因着元春逝去,寶釵在王夫人進宮哭靈後,便讓家下人等換了素服。本來這個年,是寶釵嫁人後的第一年,寶釵是使出了渾身解數想要弄個盛大的年節。只可惜了這一番心血了。

賈家這個年過得很是凄涼,失去了元春。賈家也失去了一把*保&護&傘。衆人心裏都有了一種很不好的預感。只是年節之內,都不願意表現出來,或者說是沒人願意相信吧。

倒是林府,黛玉姐弟這個年過得很是有滋有味。因着林瑜的孝期已經到了尾聲。明年,姐弟倆就要回南去。這一去,也不知哪年才能回來。所以,這個年,姐弟倆很是用心。

林府內外院落都換了門神,剪得窗花,貼了福字,挂了對聯,裏裏外外,煥然一新。大門處挂了兩盞朱紅大高照的燈籠。

三十晚上,姐弟二人在廳裏坐下,因黛玉不喜歡屏風一類的遮擋,所以除管家和主事嬷嬷們進了廳內,其他男女仆人按差役在廳外行禮,期間,黛玉姐弟賞了家下仆人,黛玉看了林弟弟一眼,林弟弟點頭肅臉道:“今兒個不當值的盡可以去吃上幾盅酒,然後回家過節去。但若有那爛醉鬧事的或是當值吃酒的,不管是誰,一并攆出去!”衆人謝恩後方各散出。除了當值的,其餘皆熱鬧去了。

待衆人散去後,黛玉看着身邊的大丫頭和嬷嬷們說道:“今日除夕,并不用人侍候,在那邊廂房也設了桌席面,你們都去那邊用宴罷,也熱鬧熱鬧。”

行禮退下後,嬷嬷們帶着紫鵑等人便去了那邊屋裏用宴。一時間,姐弟二人,也不拘着食不言,寝不語的規矩,有說有笑地吃着年夜飯。

正月裏,走親戚。黛玉除了賈家以外,也沒有什麽親戚可走。初二一早,黛玉便去了一等将軍府,到了賈母上房,衆人都在。只是臉上雖有新年的喜意,但更多的是粉飾太平後的強言歡笑。

黛玉看着老态龍鐘的賈母,張揚依舊的鳳姐,越漸沉默的寶釵,還有自始自終都天真缺心眼的寶玉,有些意興闌珊。

黛玉想不明白賈家人的惺惺作态。賈家走到今天不是自己一步一步作出來的嗎?賈元春為什麽死在宮裏暫且不說。只是當初既不舍得,又為什麽要送她入宮呢。現在人沒了,又表現成這樣。你們這樣其實有幾分是單純地因為人沒了,而不是因為沒的人是皇妃。

黛玉只在賈家呆了半天,晚膳前便回家了。回家前,偷偷讓人找了鴛鴦,讓她有空時把自己的東西悄悄地送回林府去。做好随時撤退地打算。省得将來抄家時,一無所有。就算是黛玉将來給她再多,于當下也是一種虧損,新不如舊嘛。

時間飛快地流逝,不過轉眼間,林瑜便正式出了孝。定了回南的日期,林瑜進宮,黛玉去賈府辭行。

到了賈府,與衆人一一辭別。又叮囑了鴛鴦一番,有事就林府求助後。便給惜春使了個眼色。

“四妹妹,這幾日姐姐就要回南了。再相見也不知是何時。”林黛玉有些感傷地對道賈惜春說道。

“姐姐有去處,自去就是。能離開,就離開。天下筵席沒有不散的。”賈惜春有些冷清地說道。

死妮子,說好的依依離別呢。黛玉在心中翻了個白眼。從身上荷包中取出一張紙,遞給了惜春。

“這是什麽?”惜春一邊接過,一邊問道。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