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老陳頭回家之後就被分配了好幾個任務,除了要給家裏添置中秋節的東西之外,還得給柳明月尋一臺紡羊毛線的機子回來。
柳家村雖然沒有種棉花,可有人養羊,畢竟靠山,對于農家人而言,能養三兩只羊也算是一個不錯的副業了。當然,成本也高,所以人數不多,不過從外地流過來的羊絨倒是挺多的,鎮上還有個小型的羊絨加工場,是一個私人企業。
反正柳明月自己會紡毛線,當初孩子們學着做羊毛氈的時候,還給她買回來好幾本書呢,等買了機器回來就可以紡線織毛衣了。若是抓緊些,說不定能在今年冬天給家裏的人都添一件能抵禦寒冷的羊毛衫呢。
這東西現在可是稀罕玩意兒,若是做了羊毛線出去賣,應該也能值不少錢,柳明月從買了羊回來之後就一直收集着,這會兒都湊了一小筐了。孩子長得快,原先的衣服可都不大合身了,都得換一換了。倒是他們都定型了,衣服也不舊,好歹能對付着過。
對于有見識的人而言,從來都不缺來錢的路子,只要膽大心細,總歸是會有法子的。老陳頭如今拉着車來回往返這一片,基本上都踩點熟悉了,而且,在柳明月的牽線下,更是跟柳立德以及鎮上開茶樓的族叔柳何延結交了。
如今都不用她出面,老陳頭自己就能走動着,偶爾還能通過他們得到一些掙錢的訊息,從鎮上給帶回來好些稀缺的東西,一點點的差價,就足夠維持不錯的生活了。
接下來就要儲備過冬,徐燕這些日子常常往山上去,也偶爾會叫上柳明月。尤其是下過雨之後,山上的蘑菇一茬一茬地長,摘了回來曬幹,一個冬天的儲備就都靠這段時間了。除了蘑菇,還有漸漸成熟的果子,各種野菜等等。
柳明月以前也時常上山,對蘑菇的品種有一定的認識,跟着徐燕她們,基本上不需要她們指點。她通常背着背簍去,一趟下來總能裝滿了才回來,次數雖不多,慢慢地也攢下來不少東西了。
她都盤算好了,接下來去的話,帶上陳梓湘兩姐妹,好歹讓她們也熟悉熟悉村裏頭的人。徐燕她們上山,其實都會帶上家裏頭能幫忙得上忙的孩子,也算是半個勞動力,能幫得上很大忙了。
陳梓湘倒是不排斥這個,她對于能夠幫得上忙還是很高興,偶爾也會在家給秦嫂幫忙。但陳梓瀾是不一樣的,她雖然已經适應了鄉下的生活,但是叫她去幹活還是不可能。畢竟,她除了課業之外,手部還需要保養,也不樂意去弄那些個髒兮兮的玩意兒。
老陳頭出去外頭跑,還要順帶給她找找關系,為陳梓旻看病的事兒忙活着。柳明月需要的東西一件件添置回來了,中秋也很快就要到了。
中秋的前一日天氣挺好,柳明月将桌子搬到了院子裏,帶着秦嫂和阿香忙活着做糕點,陳梓湘和陳梓瀾就在邊上打下手,豆子看着陳梓旻和淳姐,杆子,倒也熱鬧。全家出動,就為了這件大事。
阿香去村裏頭買了很多板栗,自己摘的桂花不夠,還用幾顆奶糖雇了村裏頭的小孩兒給幫忙,這才湊夠了柳明月要量。
雞蛋面粉等東西都備着了,柳明月自制了黃油,盡量還原最好的味道。除了板栗糕和桂花糕,還有板栗酥,蛋黃酥和肉松酥,柳明月還打算自己做點糖酥,放在家裏,有時候餓了能填填肚子。
陳梓湘是真的蠻喜歡,她似乎對烘焙有很大的興趣,逮着柳明月就是一番詢問。這個樣子倒是讓柳明月想起了上輩子的她似乎也是如此,後來生活再好一些後,陳梓湘就自己尋了學校進行系統的學習,開了自己的甜品店。
如今教她的很多技巧,都是當初她學成之後回家分享的。
“行了,日後就多點跟着秦嫂學,多一門手藝傍身也是好的。”她見陳梓湘是真的喜歡,便建議道,“今日你就做得不錯,天分也有,勤快些肯定是能青出于藍而勝于藍的。”她拉着陳梓湘準備手把手教她。
這話一說,陳梓湘倒是搖頭了,“我倒不是喜歡做菜,我只是喜歡做這些糕點,要不您教我吧,光是這些酥餅就能學好久了。若是能弄清楚這個烤箱怎麽操作,應該就能成功大半了。”她在邊上看了這麽久,唯一還摸不清的就是這個烤箱的操作。
“這多簡單,都是有方子的,按着方子一步步做好了,放進去烤箱就成了。”柳明月跟她講解,烘焙這個東西本來就是按方操作,簡單得很,“當然了,也需要經驗累積,只要做多了熟練了,自然就好了。”
土制烤箱當然比不上電烤箱好控制,需要更多的時間去熟悉,去适應。柳明月給陳梓湘的建議自然是有用的,她當然也聽得進去。
邊上的秦嫂也點頭,她跟着做了這麽許多,也總結出了一點經驗來,“倒是比做菜容易多了,怪不得剛剛一開始還做的不好。”說着,将邊上一開始因為不适應而做得不大好的先拿出來切了分了,“都嘗嘗,味道好的很。”
尤其是蛋黃酥,她還是第一次見到這個做法,雖說是麻煩了些,可味道也是真真的好。剛剛出爐,放了一會兒,已經涼透回油了,酥脆中帶有豆沙的甜膩,鹹甜适宜,讓人根本停不下口。
烘焙的香氣是非常抓人的,尤其是酥餅類的黃油結合了奶的味道,簡直完美。院子裏頭的香味都傳出去三裏地遠,整個這一片都飄着這個味道。柳明月知道肯定會有人上門的,索性自己先動手,把前面做壞了的不那麽完美的都給切了。
當然,還準備了好些個好看些的分出來,每種分一個,包到油紙裏,用麻繩紮上。“等會兒拿着去分了,讓大家都嘗嘗味道,正好趕上中秋,也是小小心意。”她跟秦嫂一起忙活着,幾個人流水線做着,倒是挺快的。
這點錢她反正是出得起的,尤其是酒坊已經在籌辦了,大家都知道這是她出的方子,也知道她還會有一份錢拿。小恩小惠給出去了,能不能得到回報另外說,至少名面上大家都挺高興的。
柳明月也沒有張揚到滿村人都發,只是親近些的,有往來的人家都送了一份去,好歹是一份心意。
這不,下午剛送完,晚上徐燕就找上門了。
其實一家人就送了一小份,大家都是緊着孩子先吃,大人們頂多就嘗嘗味道而已。可就這麽一小塊酥餅,倒是叫徐燕看到了一些不一樣的東西。她從前也曾經做過不少小吃到鎮上去賣,只是苦于路程遙遠,花費較多。
如今可不同了,建國在即,鎮上比較安生,村裏頭又有了倆馬車。最重要的是,柳明月這手藝是非常了得,花樣又多,可正正是一個來錢的路子。兩家人常來常往的,她知道柳明月可能不缺這點錢,可又耐不住對錢的渴望,這才來了。
“我其實也知道是占你便宜了,但是這真的是不錯的法子,也不用趕中秋,晚一些也無妨。”徐燕拉着柳明月說道,跟她說了自己的打算以及之前的一些嘗試的經歷,并沒有試圖說服她,“若是你不嫌累的話,就算了。”
她最後補充了一句,生怕柳明月聽了自己這麽多話,礙于跟自己的交情答應下來,而且,她知道這種手藝都是獨家所有,很少人會告知其他人,所以也并沒有想要了解詳情的意思,更不敢提及要代勞。
柳明月遲疑了一下,倒是沒有拒絕,她将自己的小冊子掏出來,昨天給了陳梓湘一份之後,自己又默寫了一份,這會正好拿出來。“這個給你,到時候若是掙錢了別記得給我分點兒。”她笑着說道。
其實給出去了她也沒有很在意,畢竟這個只是酥餅的配方而已,對于柳明月而言,這并不是很重要的東西。給了徐燕之後,也不願意摻和太多,若是徐燕因此掙了錢,柳明月也會為她高興的。
倒是徐燕,看着這小冊子,不好意思接過來。她遲疑一下,終究還是接過來了,“我原想着是你做,這倒是讓我占了大便宜。”其實要不是缺錢,她也不至于來這一趟。
按說徐燕夫妻倆的日子過得不錯,家裏頭沒分家,財産大權還握在婆母手上。就算是到時候分家了,拿大頭也是柳立成的,柳立衛作為次子,分到的肯定不多,而且務農的他收入不高,眼看着第二個孩子也要來了,總得努力些。
“沒事,總歸這也不是什麽很重要的東西,”就算她不給,多琢磨琢磨,味道也差不到那兒去,“就是這些東西都挺值錢的,你還是先試試,別一次性做太多。”要知道,核算下來價格可不便宜呢。
鎮上的人有錢的可不多,願意花錢在這個上頭上的更是少。食品的保鮮期不長,尤其是人工做的這些酥餅,放久了就不酥了,還會有股味道。若是一次性做太多,只怕賣不出去的話,就都虧了。
她跟徐燕雖然相處的時間不長,可柳明月還是很喜歡這個幹練的女子的,她向往美好,也願意通過自己的努力去達到。
徐燕自然也明白,點了點頭,“那是肯定的,且放心吧,我做好了也是送到小叔子在的茶樓去試試,那兒還是有幾個大爺願意點的。”說罷,又提起另一件事,“我都聽公爹說了,村裏要建酒坊,到時候立衛應該能應征上,還都是多虧了你呢。”
過了中秋,地裏頭的活兒就少了,她本來是打算讓立衛到鎮上去打零工的。這下家裏頭有了這事兒,好歹算是個幫手,也不用到鎮上去受累。
所有的這一切都是柳明月回來了之後帶來的,徐燕看着柳明月的眼神充滿了感激,只差握着她的手表白了。
“別慌,有的是機會報答我。”柳明月笑着打趣到:“眼下就有一件要緊事兒,若是辦成了,就算是給我幫大忙了!”她将徐燕拉倒內屋,将自己已經團好的一團線遞給她看,“你幫我問問,在哪兒能找到染色的顏料,一定要是不掉色的。”
說罷,很是期待地看着徐燕,她知道,徐燕的娘家有門路能辦到這些事兒。老陳頭已經問過了,,染坊倒是有,但不往外賣,就是有,價格也很高。
若是能認識人,肯定能以很低的價格拿到。她不是缺錢,只是不願意花這個冤枉錢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