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銀柳鎮第一場雪下來的時候, 酒坊的酒也成了,出酒的這日,大家都聚在酒坊裏, 忙的忙,不忙的湊一塊兒聊天, 說得那叫一個熱火朝天。大家都知道這個酒坊出酒後會直接賣給省城的老板,年底了, 每家每戶肯定不少分錢。
每每這個時候,大家對柳明月的好感度都是直線上升的。她回來之後給村裏頭帶來了不少好處,好些人都直接或者間接有了新的機會發展。拿人手短, 吃人嘴軟, 很多時候,大家都不會将柳明月家的事兒放到臺面上來說。
比如上次柳明月帶孩子去省城看病,比如柳大姑帶人來相看被她趕出去等等。
既然好處顯而易見, 柳明月也就更大方了。入冬之後, 她将堂屋收拾了出來, 砌了火牆,每日總有那麽三兩個人帶着毛線過來請教,她都是來者不拒的。
入冬前醋坊就建好了,老陳頭做主, 将另一輛馬車的駕駛工作交到族裏頭另一個孩子柳立寧身上, 他親自帶了一段時間, 如今也能獨當一面了。而留在家裏的小祥時不時會上山,家裏的柴火就是這麽一點點累積起來的,供這麽一個壁爐過冬絕對沒問題。
畢竟,老陳頭還讓人買了一車的煤回來,就堆在醋坊後頭, 閑暇的時候他還會自己做些蜂窩煤供秦嫂做飯用。至于其他房間的壁爐,也都是燒煤,暖和得很。
即使入冬了,學校卻還沒有停課,柳明月白日裏就将淳姐和杆子放在屋子裏,鋪了厚厚的草墊子,拿了玩具叫他們在屋子裏頭玩。上門的人也會帶着自己家的小孩兒,大家忙活着織毛衣,順帶看孩子,時間過得挺快。
陳梓旻最後還是跟柳明月坦白了自己要去上學的意願,對于他第一次如此明确地提出的要求,柳明月自然是想要滿足他的。
“旻哥兒,你今年才六歲,等翻過年了,你情況肯定會好些,九月份開學的時候一定給你報名,可好?”她以商量的态度跟陳梓旻說道:“這段時間就讓家裏的姐姐們先教你,算是提前适應?”
她小心翼翼的樣子,倒是叫邊上的阿香有些心酸,剛想說什麽那邊陳梓旻已經點頭了,“可以!”能答應他就已經很高興了,畢竟他的年紀還小,那學校裏頭收的孩子,說是也得七歲往上才行。
見狀,阿香也不提這個,反倒是提起了今日村裏頭的熱鬧事兒,“聽說今日酒坊出酒,您不去看看?”好歹有自家的份子呢,阿香挺上心的,時常會過去看看。說起來,這酒坊的份子裏還有她跟秦嫂的一份錢呢。
如今阿香可不愁錢,不僅僅是因為有這麽一筆,還有就是小祥的醋坊,她閑了總得去搭把手,小祥都說好了給她算錢的。而且明年她開始養蠶,肯定也有收入,細細算來,可真的不少了呢。
阿香反正挺知足的,夜裏有時候跟秦嫂說起來,都覺得柳明月聰明極了,非常有先見之明。要知道前段時間鬧得沸沸揚揚的地主分地案和各種捐家産的消息可吓人了,自不自願的大家也不知道啊。
要不是柳明月帶着他們回到了柳家村,要不是因為這樁樁件件,就他們繼續留在城裏,肯定也不會多好過。
再說了,如今很多的工廠建了起來,可私人的店鋪卻都被收編了,這整個鎮上的人都指着供銷社,很多東西自然就供不應求。老陳頭說了,以後肯定得限量供應,若是在城裏頭的話,肯定處處受限。
如今可好,回了鄉下,別的不說,這小日子過得其實是挺好的,起碼吃穿是不愁的。而且,有了柳明月和老陳頭兩個人把着方向,總歸是不愁未來的路,這也是秦嫂甘願一直跟着他們的原因之一。
外頭熱熱鬧鬧,阿香雖然很想去湊熱鬧,可也想帶着柳明月他們一起。尤其是家裏這些孩子,比如陳梓湘她們,甚少出去跟村裏頭的孩子們交流玩耍。
叫阿香說的話,他們既然已經在村裏頭定居了,就應該适應村裏的生活。不說跟村裏頭的孩子打成一片,但是好歹要走出去吧。一起讀書的那些個孩子倒是不見外,可都是有來,可沒有往的,就有點愁人。
柳明月點點頭,“去的去的,大家都一起去吧,看看熱鬧也好。”她拉着陳梓旻往外走,“秦嫂也別忙活了,這些事兒等回來了再做吧。”說罷,直奔酒坊的位置。
他們到的時候正好是出酒的時候,機器是托人從省城運回來的,簡單,但是卻很好用。兩個男子一同用力扭着木起子,酒就潺潺地從出口流進桶裏。大家看着這晶瑩透亮中帶着粉嫩的液體,聞着酒香中的桃花香,都挺樂呵的。
一看這酒的品種就挺好的,肯定能賣個好價錢。
“這一批酒出酒率高,都是今年剛收的新米,品質肯定很好。”柳立安将桶下頭的洞口打開,過濾後滴進瓶子裏。他如今也在酒坊裏打下手,負責釀酒的是族裏的幾個老人,方子也是保密中。他拿着杯子接了幾杯分發給坐在邊上的人,“大家嘗嘗吧。”
柳明月到的時候正好分到了一小杯,她湊熱鬧似的嘗了嘗,雖然聞着很香,但是入口還是掩不住辛辣。她吐了吐舌頭,“哇,可真是夠辣的,味兒重得很。”這可不是她喜歡的味道,但不可否認,的确是好酒。
嘗過的人就沒有不稱贊的,大家都很期待,希望能順利出貨得到賣家的贊同,将這個酒坊好好經營下去。
前些日子醋坊出了醋之後,柳明月就知道這些方子都是好的。對于酒坊,她的期待值是很高的,如果順利的話,特殊時期也可以以村裏頭的合資名義留下來,成為一筆持續的穩定的收入。
至于家裏的醋坊,等特殊時期的時候,交到村裏頭去也是可以的,反正到時候收到的錢總會有他們家的一份。
陳梓瀾拉着陳梓湘往小夥伴們那兒湊過去,幾個一起上學的人比較有共同話題,聊的也都是別人插不進去話的內容。這個說說作業的問題,那個說說老師的小八卦,聊得那叫一個熱火朝天。
見狀,柳明月也找到了自己的組織,跟徐燕一起說起了村裏頭的新鮮事兒。
“村長說了,等這批酒出完,拿到的錢要先買兩頭豬殺了祭祖先。”邊上一個小媳婦低聲說道,“不過不能太張揚,怕礙了別人的眼。”外頭人正鬥得如火如荼呢,他們柳家村倒是悶聲發大財,若是被人知道了到底不好。
很多人宣揚共産主義思想,意思就是所有的東西都是共有的。柳家村的人其實能夠接受共有,但是這個範圍就僅僅是限于他們柳家整個家族的人,可不代表着能夠接受把這些都分享給外頭的人。
于是,在族老的暗示下,村長的提點下,大家都是悶着暗暗高興,不再像以往一樣什麽事兒都張揚出去。
牛蘭芳見大家聊得火熱,也樂得配合,“如今這日子是好過了,村裏頭有了這個酒坊,原本族田的出産就都能變成錢。加上池塘養的魚,村裏頭的蠶房,以及毛衣等等。想到這掙錢的路子這麽多,這心就松了。”
要不然今年兩個兒子讀書,她的壓力也是很大的。
常丹也跟着點頭,“是啊,要不是因為這個,我哪敢将兩個孩子送去學校。”她不僅僅是附和牛蘭芳的話,也是為了解釋自己将孩子送去讀書的原因。
自從她把兩個孩子,尤其是柳春燕這個女娃娃也送去讀書之後,村裏頭多的是各種閑言碎語。虧得她婆婆是童養媳,一輩子都是唯唯諾諾,平日裏不大愛管他們小家的事兒,要不然還滿頭官司呢。
可柳立安進了酒坊,她也跟着柳明月學了織毛衣的手藝,加上家裏頭的田地出産和院子裏頭養的雞鴨豬,足夠支撐了。
當然,不可否認就是大家不樂意花這個錢,因着他們把孩子都送去了,很多同齡人也鬧着要去,那些摳門兒的可不惱了。
柳明月家是游刃有餘,大家都清楚,柳立成送兩個兒子去也無可指責,畢竟他是村長,家底豐厚着呢。這柳立安一家子自然成了大家非議的對象,其他人都分擔不了這種針對,也真真叫人無奈。
今日她這麽一說,加上剛剛牛蘭芳的鋪墊,大家倒是也都諒解了。很多人也開始思考是不是能跟他們一樣,将自家的孩子送去讀書。
畢竟,新中國成立了,鎮上的政府班子搭建好。然後最近政策下來,大家也開始對這些關注起來,工廠的崗位慢慢招滿,條件也很簡單,讀書的人還是占優勢的。如此一來,學校的招生工作也進行比較順利。
“那是定的什麽時候出酒,等殺豬了可就熱鬧了,大家等着貼膘。”大家七嘴八舌地開始商量着殺豬的時候該吃什麽菜,“到時候整一桌好菜,讓陳叔好好嘗嘗。”
“那可得好好整!”老陳頭笑着答應下來了,他反正是不怕承了這個情,“到時候整兩瓶,好好喝!”他剛剛已經都看過了,每一桶都過關了,證明他們已經掌握了這個手藝。以如今這個情況,這個酒坊發展肯定很不錯。
作者有話要說: 第二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