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殺豬宴還沒有辦, 那邊就有了新的政策下來,要求每個村都辦一個掃盲班,好好地給大家掃盲, 争取消滅文盲,提升大家的識字水平。柳家村其實還好, 富庶談不上,但也不是那種窮鄉僻壤出刁民的地方, 只要肯學,多的是識字的地方。

柳明月在柳家村定居之後,日子過得悠閑, 雖說總有瑣事煩身, 今日為孩子的午飯發愁,明日為自己又長肉了發愁,可與上輩子相比較, 那簡直是安逸過了頭。

可能正是因此, 她總會習慣性地投入到現實生活中, 忽略了眼下的時局。而這掃盲班的出現,正正是讓她再次回憶起從前的一切。很多時候她都覺得,這輩子肯定會有所不同,可歷史的齒輪又每每重複着它的軌跡, 讓人有些無力。

個人在大時代洪流面前的力量之薄弱可見一斑, 她想, 或許應該将心思落實到實處,好好經營自己的生活為好。

掃盲班的位置就定在祠堂,柳家村的祠堂時常維護,還算齊整。屋子裏頭點着火盆,大家聚着, 由識字的人充當老師的角色,給大家講解授課。柳明月去湊了兩次熱鬧,便不再去了,反倒是阿香拉着秦嫂,倒是去得勤快。

村裏頭的婦女們對這件事并不是特別熱衷,不過冬日漫漫,有個地方聚着消遣也是不錯。她們大多數都會帶上孩子和手工活兒,聚在一起,一邊聽講,手上還不停忙活着。

酒坊的酒已經由老陳頭主持着運往省城,這一次是借用了徐志明的關系。他在銀柳鎮上班之後,因為農用機的事兒倒是露了好幾次臉,這不,鎮上有了運輸隊,得了國家撥過來的兩輛卡車後,他就成了運輸隊的小隊長。

畢竟,從前在軍隊的時候,他也學過,好歹比其他人強些。

這兩輛車在銀柳鎮的作用也是巨大的,建好的作坊不多,一個羊毛加工廠,一個酒廠,還有就是紡織廠和糖廠。可生産的東西銀柳鎮,或者說周邊這一片都是消化不完的,這兩輛車就成了大家共有的資産。

也正是因此,徐志明的待遇水漲船高,還因為能夠接觸到不同的廠領導而有了其他人沒有的資源。前幾日他跟供銷社的一個采購搭上線,認識了省城負責采購的一個小隊長,很多東西就有了來路。

作為車隊的小隊長,借口去省城接東西,去的時候順帶把柳家村的酒給捎上也是可以的。然後等完事兒了,該補的油錢補上,再給司機和隊裏頭的人都送些好酒,也是彼此都高興的事兒。

老陳頭原本還想自己想辦法,可徐志明覺得無礙,便說服了他。

反正徐志明不覺得自己是假公濟私,要是真叫人逮着告發了,那其他人也都別想好過了。要知道,這銀柳鎮上的關系錯綜複雜,光是廠裏頭的都是沾親帶故的,更別提政府班子裏頭的了,誰能沒有個需要行方便的時候。

他這麽做,其實反倒是将自己融入了大環境之中,反倒是有好處的。

等老陳頭帶着錢從省城回來,村裏頭的掃盲班已經辦的有聲有色了。一日就教五個字,進度不快,還要時常複習,但是大家興頭都挺足的。

“我想着還是要添個會計,不僅僅酒坊的事兒,還有村裏頭這些,你一個人怕是忙不過來。”老陳頭将錢遞給柳立成,順便建議到,“我這次出門也見了不少,許多村除了村長,還有支書和會計,甚至還有了婦女主任,專門管婦女那些事兒的。”

他不過是提個醒,別到時候因為這事兒出了龃龉。更何況,職責分明更有利于互相監督,村裏頭的這個領導班子才能健康發展。

他已經聽到風聲,說是京城那邊已經在嘗試計劃生産和計劃消費,農村合作社的項目也提上了議程。若是真的推廣到他們這一片,早早占了位置,才不至于到時候空降個人來,彼此都尴尬。

“成,明日跟他們商量一下,這人選也不好定,還得舉薦了之後大家投票。”這是他前幾日去鎮上開會的時候學到的新指引,很多柳立成都想不明白,但是不妨礙他照做,“您也好好歇歇,豬已經圈起來了,後日就殺豬設宴,也算是提前迎新年了。”

已經到了十二月,年味是越來越重,這豬殺了之後,村裏頭其他人也會陸陸續續殺豬準備過年。

說到這兒,老陳頭想起自家的年貨還沒開始籌備,倒是有些感慨,“這可是在柳家村過的第一個年,也的确要好好辦辦,您幫着留意一下,可能得要兩頭豬。”至于其他東西,都得回去跟柳明月商量出個章 程來才能着手準備。

學校再上兩日課就要放假了,天氣也的确是冷得不行,這幾日小祥都會趕着馬車去接送,生怕孩子們凍到。盡管穿的厚實,可坐在教室裏還是覺得冷,尤其是寫字的時候,更是凍手,老師也挺難受的。

柳明月給孩子們織了羊毛手套,其他人有樣學樣,一時之間,竟流行了起來。先是柳家村,然後到學校,現在連鎮上的人都開始戴着。

一開始跟着柳明月學了這織毛衣的手法的人也嗅到了先機,靠着這手套,竟是賺了些錢,大家也挺高興的。等翻過了年,毛線的供應更多些,這毛衣估計也會流行起來。大家仿佛看到了錢滾滾而來,來柳明月處的人就更多了。

老陳頭到家的時候,正好趕上柳明月将幾個嬸子送出門去,他側身打了招呼,寒暄了幾句,這才算完。

很多時候村裏頭住着,想要随心所欲是不可能,總得跟人打交道,好在老陳頭對這件事是不排斥。倒是阿香,因為到了鄉下的緣故,似乎活潑了許多,尤其是去看了醫生回來之後,似乎打開了心結一般,柳明月看着也挺開心的。

等人都走了,老陳頭才開始跟柳明月商量過年的事兒。

說是已經在柳家村定居,可總得回去給陳家祖先上香,尤其是陳梓旻。不過也不僅僅是這事兒,還能順帶去省城複診。

老陳頭将自己覺得要買的東西都列在紙上,一邊寫一邊跟柳明月商量要多少量,“城裏頭還有幾門舊識要去走動,加上四娘處,志明家,以及村裏頭幾個長輩處,得準備約莫十份禮。”他大致将禮單寫了寫,除了酒,還有就是各式糕點和蔬果。

柳明月點點頭,“糕點就不用出去買了,明兒我帶着阿香和秦嫂就給做出來。”她想起地窖還有些紅豆綠豆,或者做點餅也挺合适的,“至于其他東西,就趕緊開始采買吧。”

越是臨近過年,只怕東西越不好買了。柳明月往上頭添了一兩樣,見不算寒酸,才罷休。

“我讓村長幫忙定了兩頭豬,到時候多做些熏肉臘腸留着明年吃也好。”要知道在村裏頭買東西也不容易,菜還好,但是肉的選擇就很少。他也不能每日都去鎮上買肉,叫別人看着也不合适。

家裏頭養着雞鴨,蛋類倒是不缺,偶爾還能殺只雞。若是有了臘肉臘腸,能做的菜式也就多些,好歹多個選擇。

說完了這些瑣事,柳明月很是好奇地問到:“陳叔,這一次掙了多少錢?”出貨那天她也看了一眼,大概能有幾十壇,族老們的大手筆倒是叫她有了新的認識,“要是穩定下來的話,村裏頭的人估計能分不少錢呢。”

老陳頭将自己今日分得的錢掏出來,細細數過了之後遞給柳明月,“便按照我們先前說好的,你三我三,其他的留一部分給家裏做家用,小祥阿香和秦嫂都分一點。”要是真按照柳明月說的分,就有點太多了。

她想到自己曾經說過的份子的分配,再看看眼前這麽多錢,也遲疑了。

“無妨,他們那兒我去說,這酒好,出貨快,日後肯定能分到更多,他們不會介意的。”說起來不分給他們也行的,既然分了,多少也該是自己說了算。畢竟這方子是陳老爺給他的,若是柳明月不想做惡人,他不介意自己來。

遲疑了一會兒,柳明月直接把錢拿了過去,“無妨,就由我說吧,你把小祥的那份拿去就好。”她掏出來一筆錢,“家用就不需要留這麽許多了,這是牛家村的人送來的,說是日後羊毛的收益,也分一份給我。”

因着柳家村的酒坊這種經營模式,牛家村準備在自己村裏也建個小小的羊毛作坊。這錢要拿出來給她,牛家村的人都是同意的,他們還想跟柳明月打好關系,日後從她這兒學到更多呢。

老陳頭倒是不知道原來還有這一筆,點點頭,“也無妨,這個可以存起來到時候給孩子們用。”想到已經去上學的三個女孩兒,笑着說道:“若是她們考試成績好,正好給她們買些獎勵!”

柳明月點點頭,“成啊,就給些獎勵!”想到這幾日為考試發愁的陳梓湘等人,心情也好了許多,“徐燕那兒還送了一筆錢過來,說是上次做餅去賣掙得的錢,您到時候記得添多些東西,過年得吃豐盛點才行!”

後頭進來的秦嫂聽了這話倒是插了一嘴,“若是能日日吃鍋子,他們得樂壞了。”她想到這幾日一直纏着自己說要吃鍋子的陳梓淳,只覺得好笑。

“吃鍋子!”

秦嫂話音剛落,陳梓淳就附和道,大家哄堂大笑。

作者有話要說: 三更!完美!!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