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章
楔子
南直隸蘇州府向來以“魚米之鄉”聞名遐迩,乃是大蜀朝的經濟中心。這裏不僅經濟繁榮,而且百姓娛樂方式衆多。
春已至,天仍涼。
煙雨樓坐落于蘇州城市中心,乃是一座青磚紅欄、依水而建的青樓。雕梁畫棟,紅柱鼎力,華麗非凡。
青樓中的女子向來分為清倌人與紅倌人,清倌人大多是歌妓、舞妓,賣藝不賣身,而紅倌人則二者皆有之。十幾年前,煙雨樓則因幾位清倌人轟動一時。如今人已去樓雖未空,卻也有衰敗落寞的趨勢。
閣樓後院中,細雨過後,春陽暖暖灑射,朱漆秋千架旁,兩孩子伸着腦袋四處張望。
大些的名叫伊郇,年僅十歲,一身粗布衣卻掩蓋不了其眉目俊朗。小些的不過六歲,同樣着粗布衣,清瘦的臉蛋白嫩,五官精致,烏發用布條束起,名為伊姀。兩人從小被這兒的爾雅娘子收養。
“大哥……”伊姀兩眼巴巴望着朱紅色的秋千許久,輕輕地朝着伊郇喊了聲,随後抿着嘴不語。
身為伊姀大哥的伊郇自然看出妹妹想玩秋千的意圖,伊郇回頭看了看院門口與四周長廊,四下皆空無一人,随即對着妹妹眼眸含笑點了點頭。
收到大哥的肯定回應,伊姀随即連跑帶跳的坐上了秋千,雙手握緊兩旁繩子。
伊郇站在其後盡力的将秋千推高,哄着妹妹。
然而秋千不過蕩了幾個來回,忽然一聲急切的稚嫩聲音由院門口傳來:“顧姐姐朝這院子來了!小姀,小心點兒!快下來!小郇哥哥你扶着她!快!”
聲盡,一位身量和伊姀差不多的清秀男孩跑了進來。
聞言,伊姀雖然戀戀不舍,玩意正興,卻行動迅速,雙腳挨地、借助自己與身後大哥身體的力量控制住秋千、跑開,一連串動作行如行雲流水般熟練。
随後身着一身青色長裙的樓主顧青衣走進院子,緩步而至。而三位孩子則正或蹲或站聚在水井旁互相協助打水。清涼的井水倒入石缸中碰撞出清脆的聲音,此刻格外悅耳。
“小姀,慢點。”
Advertisement
說話的孩子正是之前通風報信的張慕郃,他一身青衫衣,白淨的臉蛋,唇紅齒白,甚是好看,雖然與伊郇同齡但卻因為發育晚,身子瘦小,看上去和伊姀差不多大。
說着張慕郃幫着伊姀扶着木桶,仰頭,一雙桃花眼深色的眼眸與其對視,雙眸含笑,似乎贊揚其淡定自然,安慰她秋千還會有的。
“顧姐姐好。”一旁的伊郇接過妹妹手中的木桶,十分自然的轉身看到顧青衣,躬身問好。
“顧姐姐好!”
“顧姐姐好!”
聞聲伊姀和張慕郃也連忙起身轉身低頭躬身行禮。
聞言站在杏樹下的顧青衣氣的發笑,擡手欲語。
“顧姐姐,今日陽光頗好,您一路走來,可有渴了?小姀,快去給顧姐姐倒杯茶來。”伊郇未等顧青衣開口責罵,連忙張口詢問,說着給了妹妹一個眼神示意其快些離開。
“你倒是護妹妹護的緊!”顧青衣氣的搖頭無奈,随即看向伊姀好笑罵道:“怎麽,以為自己穿身男裝就不是女子了?整天就想着玩!活不願意幹,手藝不願意學!我這兒是青樓,你真當我是活菩薩了?你們兄妹兩最好趕緊離開我的地盤!消失在我的眼前!我啊,是養不起你們喽,早走完早幹淨!”
伊姀被顧青衣指着一通罵,鼓着嘴站在原地未曾邁腿跑開。身旁的伊郇不動聲色的碰了碰其衣角安慰她勿要介意。
“還有你,張慕郃,今日的功課做完了沒?就跑到這兒來玩!我看你們三人在一塊就不顧天不顧地只顧玩了!”顧青衣一手叉腰一手舉着錦帕罵人,看着三個小屁孩低頭不語,突然似是想起往日時光,頓時氣也消了大半,恨鐵不成鋼地擺擺手,未等三人回答便朝着回廊獨自走去,口中還喃喃了句:“也不知道是不是好心辦了壞事,估計終有一天會惹禍上身!”
顧青衣不過年芳三十,容顏依舊,乃是這煙雨樓衆姐妹的大姐,平日裏為了生計難免多操些心,向來刀子嘴豆腐心,且伊姀、伊郇與張慕郃乃是其點頭收留,打小養在這裏。三人本該是孤苦無依,獨自飄零的孩子,如今卻過着有衣穿有飯吃,向來是對顧青衣懷有感激之情,對于顧姐姐的唠叨責罵早已習以為常。
三個孩子打完水又是嬉鬧一陣才各自做事去了。
因為顧青衣考慮到伊姀畢竟是女孩子,晚上在外端茶倒水多有不便,故而向來不允許其晚間出房門幫忙,也因此早早睡了的伊姀未曾察覺到主樓的大火早已燒至後院,連帶着偏房都煙霧彌漫。
在隔壁看書的張慕郃發覺主樓大火熊熊燃燒,連忙丢下一切跑到隔壁破門而入,叫醒仍在睡夢中伊姀,拉着她兩人一同朝火海外逃去。
煙雨樓的大火燒了一夜又一日,晚間一場大雨終将其澆滅。
伊姀在此次大火中不僅失去了“家”,也失去了家人。在這場從天而降的大火中,僅有三人幸存,伊姀、張慕郃與顧青衣。因火勢太大,所有人的屍體盡為灰燼。官府調查了幾日将其歸結為天災。
從此,伊姀與張慕郃過上了乞讨流浪的日子。而顧青衣卻因為打擊太大無法接受一朝失去所有而瘋了。
伊姀與張慕郃最後一次見到顧姐姐乃是大火三天後,在蘇州城的鬧市中,她衣衫褴褛,大喊大叫,語無倫次,趴在牆角手扒狗屎往嘴中送,時不時呵呵傻笑。
蘇州城城牆根下歷來搭着破庵子、茅草棚,一窩窩叫花子擠在狹小髒破的地兒,這些人常常為了一席之地、一口粥而争吵鬥打。
伊姀與張慕郃雖然年齡小,但伊姀向來機靈,總是想着法兒拿到銅板買些吃的。她不僅會提前為張慕郃留一份吃的,而且會将大部分吃食分給周圍的同伴。
倒不是伊姀有多大方多心善,而是這樣一來周圍的乞丐免費拿到吃的後自然個個開心,持續一段時間後他們反而擁立伊姀為他們的老大,再無人敢輕易欺負她與張慕郃。
張慕郃不喜歡伊姀到百姓田地裏偷拿果實或是在城中行乞求人,故而常常帶着伊姀到郊區山間采寫草藥與董和藥鋪老板換些銅板吃食。
即使他們常常吃了上頓餓下頓,卻也過的自在。
伊姀常常幻想等他們再大些,就去做生意,終有一天,他們不再被人罵是“臭要飯的”。
六月底大雨連綿,乞丐窩裏的人大多已經四五日沒有吃食,餓得兩眼深陷,全身皮骨相連,伊姀發現她的慕郃哥哥不見了。
她試圖動員夥伴們一起出去找回她的慕郃哥哥,可是在這乞丐窩裏,向來不嫌人少只怕人多食物不夠吃的,況且此時此刻大家早已餓得發暈,全身無力,哪兒有人願意找回一個可能搶了自己食物的人。大家都安慰她張慕郃已經餓死在某個地方了,不必費力氣去尋找一具屍體。
自此,她終于成了孤人。
那一年是仁宣九年,仁宣帝趙熾于病危之際立其已故王皇後王徽之子趙铎為皇太子。
熬過那一段她以為是她人生中最孤苦無依的日子,伊姀幸運的活了下來。
多年後,董和藥鋪大夫去世,董太太膝下無子,見常來賣藥材的伊姀聰穎機靈獨自一人無依無靠便收她為義女,幫忙打點藥鋪,董和藥鋪自此不再看病,僅賣藥。
就這樣,伊姀活到了桃李年華。
董太太在元旦那一夜中于睡夢中安詳離去,伊姀再次成了孤兒,她變賣了藥鋪後将幹娘與幹爹合葬,那一年,是永熙十三年。
作者有話要說: 聽我的,無需讨論,點擊收藏,評論勾搭,我不要你覺得,我要我覺得!
不出意外皆是每日早八點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