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楠笙送了重禮後, 又用了兩天時間習慣她最近新患上的間接性心絞痛。其實別扭的情緒比後悔這種心情還要多。

因為楠笙知道就算時間倒流回去,她還是會做出讓人覺得腦子進水的‘沖動’~

人生哪能多如意, 萬事只求半稱心。

從小在得失間走了幾個來回,楠笙擁有自己看待世事的标準。大多數時候她都告訴自己人要惜福。要相信知足天地寬,貪得宇宙隘。

除此之外,楠笙還是個不願意欠人情債的性子。

她初來時, 賈敏和林如海幫她為喬母辦後事,幫她出頭撐腰震懾喬簡和喬氏一族的蠢蠢欲動。

明知道喬母拿了喬父這一房大半家財, 也幫親不幫理的無視了喬家那些人的不滿。

他林家的表姑娘是喬家正房太太, 他林家外甥女是原配嫡女,大半家財又算得了什麽?

幫親不幫理, 又收留無依無靠的楠笙在林家和黛玉一同教養, 雖不及黛玉,但待她卻從不曾有半分虧欠。将心比心, 楠笙也是過過寄人離下生活的孤女,那些人在血緣上比林如海這個表舅可親近多了。

可他們對楠笙的态度卻不及林如海和賈敏一半寬容。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林如海和賈敏徹底被楠笙原生家庭的那些直系親戚給襯托得更加高大上。而且當初楠笙沒花那些親戚一毛錢。但在林家,楠笙可沒出過一文生活費。別說什麽權勢財富,不是人心人性罷了。

後來跟着黛玉去榮國府,林如海尊重楠笙的意見, 也願意為了讓楠笙安心, 就按着她建議安排她們出行。不但如此, 林如海更是信任的将給她們姐倆的零花錢都先交到楠笙手裏, 由着楠笙安排。

後來喬簡進京, 楠笙第一時間便想到要求助林如海。而林如海也沒辜負楠笙的信任,不惜動用人脈和金銀權勢去幫着楠笙解決喬簡可能帶來的後顧之憂。

再有超寫實畫這事怕是自己親爹活着都會認為這姑娘咋一天天的竟事兒的嫌楠笙麻煩了。林如海沒覺得楠笙是個麻煩,他還能用心的幫楠笙想解決辦法,這就很難得了。

也許會說送空間在前,解決事情在後,不可同日而語。但楠笙卻更願意相信林如海是真心想護她的。

那種親情,那種尊重和信任,哪怕楠笙不承認,但她潛意識裏的向往卻騙不了人。

Advertisement

空間再貴重,于她來說不過錦上添花。但于林家,于林如海,于黛玉來說卻是非同一般。

這個空間她會送的這麽大方,一是送的人是至純至真的黛玉,二一個便是林如海修下的德行。當然,還有一點就是她并不缺這玩意。

反正這三者缺了哪一個楠笙也不會給的那麽痛快就是了。

╮(╯▽╰)╭

做為一家之主,等待退位讓賢的巡鹽禦史林大人是個體貼的小老頭。楠笙送介質空間為的是她的心,她覺得林家給她的幫助和庇護遠超那個介質空間的價值。但在林如海和黛玉這裏,他們卻只看見了楠笙的品性和取舍大義。

林如海想到楠笙那空間的露天‘房舍’,不由叫了管家來,讓他着人打造一個木屋出來。同時還不放心的叮囑管家要用最好的木材,找手藝最精良的木匠精細的做出來。

等木屋打造出來了,再叫楠笙悄悄的收到她的介質空間裏。雖然不及黛玉那房舍廂院整齊,到也不必再以天為被,以地為席了。

黛玉聽說了,連忙接過房屋室內室外的設計工作不說,還吩咐家中繡娘為楠笙的新宅做各種椅套帳幔等物

父女倆都想盡可能的在方方面面補償楠笙的‘損失’

轉過天,楠笙也跟林如海和黛玉說了一些西洋畫技巧,等對西洋畫有了大致概念,又上手試了幾下後,這才開始跟楠笙學超寫實畫的畫法技巧。

等大概知道個幾分,能說出其中道理,也能似是而非的糊弄人後,林如海才寫信與自己那位做山長的好友,準備于數日後在府中開班授徒。

人活于世,光是守着死財是沒辦法真正過得逍遙自在的。林如海想過他命不久矣,能庇護楠笙和黛玉的時間不多了。這次雖說是幫楠笙解困局,但未嘗不能利用一番,為兩個姑娘再搭座橋。

叫來楠笙和黛玉,林如海細細将自己的想法說與她二人知曉。

“縱觀古今,便是李易安,也多受才名所累。楠兒還小,又是個姑娘家。世道于女子總是過于苛刻,那些才名不要也罷”

做為男人,他欣賞有才學賢良大度聰慧睿智的女子。但做為一個長輩,他卻舍不得,也不希望看到自小孩那樣的成長。

林如海告訴楠笙他準備以超寫實畫的繪畫技巧開班授徒,開創一個新的繪畫流派。但為了保護楠笙,這個畫派雖然真正的原發人是楠笙,但名義上,在天下人面前都是林如海這位前科探花,出身書香門第的士大夫。

楠笙和黛玉将做為他的關門弟子進入畫派,而他會再收上十名男弟子,以及幾名有繪畫天賦的女弟子,然後讓楠笙和黛玉混在其中。

這樣的畫派,這樣的畫技和以假亂真的畫像必定會在天朝刮起一場特色繪畫風。林如海相信這個畫派也會在短時間內進入世人眼中,并漸漸立足天朝。

做為恩師家的女孩,那些師兄弟師姐妹多少也會念及一份香火情,在恩師去後力所能及的伸出援手。

反之,男尊女卑,三從四德的時空,楠笙開班授徒的麻煩絕對比林如海多多了。哪怕楠笙傾囊相授,但年紀和性別在那裏擺着,也未必有人會真将楠笙當成授業恩師。說不定還會因此生出更多不堪的事端來。

最後楠笙的後患不但沒解決反還會讓她更受其害。

林如海将這事利弊細細的給楠笙說了一回,楠笙便聽明白了林如海的意思。這個方法無疑是目前最好的了,她本就不在乎那些名利,因此想都沒想便同意了林如海的辦法。

是人都有虛榮心,楠笙也不例外。但對于名利,楠笙和大多數人一樣,骨子裏就很華夏。

就像後世時那些在國外混的人,哪怕在國外混得并不好,哪怕只是在餐廳後廚房刷個盤子,但在回國的時候,也會包裝一回,美其名約衣錦還鄉。

等旁人問起你在國外幹什麽活時,說不定就會來一句籠統的——從事餐飲業。

紅樓這地方,于楠笙來說就是國外,那名利真心沒有安全更重要。

(→_→)

事情有了方向,楠笙更是在林如海的學生們還沒到位時,抓緊了一切時間教導林如海這種超寫實畫的畫法和技巧。

黛玉很珍惜現在的日子,自然是成了第一位旁聽生,坐在林如海旁邊聽得津津有味。

父女倆都是聰慧之人,二人又都是學過畫,也會畫畫的。雖然畫的是水墨畫,但無論是水墨畫還是西洋畫,除了抽象畫抽得太讓人無從下手,讓人沒辦法找到共鳴,只要你用心去找,畫與畫之間其實都有共鳴之處。

掌握技巧,融會貫通,再到最後的熟能生巧,不過是個時間問題。洽巧林如海病中,又像朝廷告了假,時間多了不少。

對了,楠笙教學期間林如海也沒叫她閑着,叫她盡可能的多畫幾幅成品畫,然後在署名處蓋上林如海的私章。

傳說中的慧紋之所以有價無市,一是因為流通的少,二一個便是做此物的人香消玉損。林如海想要将此事做成,必然會動用他那為官多年官場歷練過的腦子去操作這件無中生有的驚天騙局。

而且此種操作也幫楠笙留了一個口子。

林如海已經決定将自己的私章留給楠笙,以備她将來‘以假亂真’

等到楠笙的畫都送去裝裱時,林如海又再次給他那位山長好友去了信。

速送悟性好的家來~。

要家世清白,相貌端正,品性出衆的那種。

木有錯,林如海準備借着這所謂的開山開派為楠笙選個女婿。

過了年,黛玉便九歲了,而年長黛玉的楠笙也有十五了。這個年紀相看人家按理來說已經有些晚了。但奈何這幾年喬家林家一直有孝,一拖二拖的就拖到了今天。

時日無多了,也容不得林如海慢慢相看了,此時此刻他便想着抓緊時間幫着楠笙将親事定下來。

等楠笙嫁人了,生活安定下來了,也能更好的照顧黛玉。

原本他是想要将此事全權拜托給自已那位好岳母的,但這兩年的書信往來竟叫林如海對自己那位好岳母失去了泰半信任。

想到之前岳母提起兩個玉兒結親的事,林如海便有些為難。

将女兒嫁回岳家原是亡妻在世時他夫妻二人便有的想法,但這兩年榮國府的行事,內宅的紛亂,長輩的溺愛和寶玉的不上進都叫林如海不看好這門親事。只是如今此一時彼一時,他這日子熬一天少一天,雖然他吃了那位張郎中開的藥,似是緩解了不少,但他也從那位張郎中那裏等到了準話。

少則半年,多則一年。

若他不在了黛玉與榮國府這門親事也算是極好的了。

至少熟悉的環境,又都是黛玉自小熟悉的人事,總比無依無靠的嫁到旁人家裏更容易過活。

唉,他就是不甘心~

林如海隐隐透露出要給楠笙相看的意思後,楠笙也不由生出幾分愁悶來。

她立志要回現代,若在這邊相親成功,那她是嫁還是不嫁?

自回了揚州,她每天都要發好幾條朋友圈,集贊的速度也快了許多,不但有贊還有不少留言。

那些留言都是希望林如海能活下來庇護黛玉以及如果林如海一定要死也要先将寶黛的親事定下來。

更有甚者是有人留言說要在線指導楠笙這個法醫如何給人開腔取瘤的。

在這種落後時空,還是什麽都沒有的條件下開腔取瘤呵呵,可真把她能耐壞了。

總之回揚州的個把月,楠笙都已經完成了幾十條萬贊任務了。

看着雙位數的完成進度,楠笙覺得她離目标已經不遠了。

若這個時候按着林如海的意思相親,她很擔心林如海會在臨終前安排她出嫁。就算沒來的急安排,陪黛玉守上三年孝,她估計也得按着婚約嫁人。

三年她未必能完成積贊目标。但她細細核算了一下,等元春省親,大觀園生活正式開啓後,她的任務條不是刷刷往前沖?

紅樓這本天坑書,最讓人期待的便是結局。秦可卿留給鳳姐兒的那句:‘三春去後諸芳盡,各自須尋各自門。’到底是元春省親三年後賈家出事了,還是迎春三姐妹的終身大事完結後賈家才出事的,後世一直沒有讨論出一個結果,這也一直是個迷。

她就在這裏,她的朋友圈就是見證這一歷史的關鍵,她相信越到後來她集贊的任務就完成的越快。

到時上一條點贊不過萬,下一條就不更新。

哼~

所以問題來了,她到底是成親還是不成親呢。

帶着這種随時離開的心思成親,她渣得不要太清新脫俗哦。

再一個成親了,要不要小孩?

有了小孩,她真的能抛家舍業,抛夫棄子的回現代?

可留在這裏生活光是如于捍衛她男人的貞操就仿佛犯了天大的錯似的。忙忙碌碌幾十年,跟婆婆鬥,跟妾室鬥,跟兒媳婦鬥

她到底是圖啥呀。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