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心态好的楠笙最近正在搗鼓她的朋友圈。
甭管王氏姑侄誰勝誰敗, 在楠笙心裏這些都是給她的朋友圈提供素材的事兒, 而不是她的生活重心。
只要好好經營朋友圈, 她就有回到現代的機會。只要回到現代, 天王老子在她面前都得給她講道理。
畢竟和這個古代小時空比起來, 現代再怎麽樣都有不少說理的地方。
不過最近一陣子楠笙雖然一直保持着固定的發朋友圈頻率, 但她的朋友圈點贊少的讓人同情。
當然了, 這是跟她的目标基數比起來才顯少的。
楠笙雖然臨場發揮的應變能力不高, 但只要給她時間慢慢籌劃,她就總能想到一些利已的小辦法。
于是楠笙這個自帶促狹性子的妹子,直接用終端自帶的錄相功能将所有錄下來的視頻都分成了上下兩集。
只要上集的點贊數達到标準, 就會上傳下集。反之呵呵~
紅樓美食,紅樓各色人物真實模樣,紅樓諸芳諸瑣事以及即将到來的元春省親,大觀園居住記實都是楠笙朋友圈的主要素材。
楠笙為了怕自己錯過任何一個可以集贊的素材, 還巴巴拿小本子記下來。
按着紅樓時間發展和故事走向以及人物經歷為主要提綱,一一記在小本子上,生怕漏了哪一項。
哪怕現代也沒甚讓她歸心似箭的人, 哪怕這裏有讓她放心不下的黛玉, 但楠笙回家的心迫切極了。
如今的楠笙算是明白鄉愁這種心情了。
唉!
歲月匆匆不得記數,歷時經久,在王氏姑侄不停鬥法,鳳姐兒不斷拖後腿的情況下, 省親別院終于建成了。
寶玉提前游了園子, 還在‘嚴父’的厲喝下提了不少詩詞牌匾。
知道這消息的時候楠笙還在想能生出‘孽畜’這種生物的人類也挺神奇噠。
賈政牛的一批。
和黛玉在賈母的上房陪聊, 看了一眼回了話就坐在黛玉跟前說悄悄話的寶玉,楠笙吃着應季的水果,心裏想的還是如何留個種。
此時的瓜果都比較甜,口感比現代為了高産而改良過的水果都要好吃。不過葡萄什麽的,到底沒有黛玉空間裏的那架葡萄接的果好吃。
楠笙已經掐了秧苗,種在自己的空間裏了,長勢也挺喜人。
楠笙的空間經過黛玉和林如海父女的雙重改造,已經大變樣了。
至少她再也不用以天為被,以地為席了。
房舍家俱,床帳簾幔一應俱全,精致的一如官家嫡女的繡房。因放在空間裏不放違制,規格直逼親王郡主。
對了,雖然楠笙不怎麽會做飯,但林如海讓人給楠笙弄的屋子卻是自帶廚房的。因生火是個老大難問題,所以楠笙只将她原有的廚具擺在廚房裏,頂多煮個快餐面。
這次回到榮國府後,因府中在修建大觀園,到處亂哄哄的。再加上黛玉自打得了一空間的書後就見天的書不離手了,于是楠笙便找了個會做點心的媳婦日常無事教她們姐妹做點心。
楠笙自己掏銀子讓人打了個裝面粉等物的櫥櫃,又讓人弄了一個面案。櫥櫃打的精致,面案也幹淨小巧。櫥櫃擺在房中,和房中擺設融為一體。用的時候打開櫥櫃,将各種用具拿出來,再将面案支在房中圓桌上,不用的時候将面案立起來放在櫥櫃後面藏起來。
不用去竈上,只在房中就能操作。
黛玉極聰慧,學什麽都極快。而且黛玉審美在線,心思靈巧,做出來的點心都比 旁的好看許多。
做點心不易受傷,再加上不過是閨中趣事,賈母倒也并不攔着黛玉等人學做點心。時常吃着黛玉等人孝敬的點心還樂得逢人就誇。
開始只是楠笙帶着黛玉學着玩,後來三春和寶釵也時不時的加入進來。其實廚事于閨閣女兒來說也是一項必備技能,哪怕是這樣的大戶人家也不能例外。但賈母卻時常說什麽咱們這樣人家的姑娘不需學那勞什子的話。
一時總叫楠笙不知道要說賈母什麽好了。
受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不趁着年紀小,姑娘們還在家的時候多學點一技之能又要叫她們什麽時候學?
管家理事,人情往來應酬這些都玩似的不上心,別說嫁到孫家被磋磨死的迎春,便是遠嫁的探春怕也不會過得多幸福。
旁的不提,只說探春管家時與趙姨娘因為她親娘舅發生的沖突,探春的處理方式就能看出來她受到的教育有多大的缺陷。
所以說探春是機變,性子剛硬,但靠自學成才終究要吃點苦頭不可。後宅如戰場,和親出嫁更是戰場中的戰場,一個不慎,同樣是性命難保。
這些事情,楠笙說起來頭頭是道,可輪到她自己了,她卻未必能做得比賈母好。
至少她同樣舍不得讓黛玉變得世故起來。
原來溺愛孩子的家長是真的不分年齡段噠。
╮(╯▽╰)╭
話說回來,自打學了點心面案,楠笙便對做飯什麽的極有信心。等後來又讓人教了怎麽煲養生湯後,楠笙便開始磨刀霍霍的朝他那一溪的肥魚下手了。
楠笙空間裏的魚,早在回南進京的時候,就被她悄悄處理了不少。但魚這種東西,繁殖起來那真趕的上超生游擊隊了。
這麽說吧,吃過魚籽嗎?
一條普通的鯉魚肚子裏都有一大坨魚籽,那麽小的魚籽,一粒粒都是小魚苗呢。所以沒用多久,楠笙空間裏的魚又再一次泛濫了。
不過殺魚這種事情,楠笙剛剛拎起刀就被聞訊趕來的鴛鴦制止了。
殺魚不能在榮慶堂和她們的房間,必然是要去竈上操作。榮國府就沒有不透風的牆,楠笙帶着幾個姑娘學了點心,學煲湯,現在又要親自殺魚學如何做魚湯不出片刻功夫就傳得阖府皆知了。
楠笙擅畫,畫出來的超寫真畫一直被人當成寶。愛屋及烏,楠笙畫畫的手就更加金貴了。若不是此時沒有保險這種行業,說不定賈母就要給楠笙的手上保險了。
于是一聽說楠笙碰刀子了,吓了一跳的同時,也一連聲的派人去攔着。
可不能傷了手哦~
于是楠笙最後只能看着竈上的廚娘殺魚,收拾魚,血淋淋的還要去鱗片挖腮。再然後楠笙又起了慈悲之心。
魚什麽的還是放生吧。
七月初七,鳳姐兒在榮禧堂後面的院子裏生下了她和賈琏的第一個孩子。
沒有名字,家下人等都只喚一聲‘大姐兒’。
雖然鳳姐兒早就從清溫那裏知道這一胎是個女兒,但看到自己真生了一個女兒後,多少還是有些失落的。
看到女兒,又想到清溫,鳳姐兒不由回憶起清溫對她說的勸誡之言。
必須要保重身體,不然今日的大姐兒便是來日之林妹妹。
林妹妹過得幸福嗎?
知道賈家挪用了林家銀錢的鳳姐兒抿唇不語。從對王夫人的了解中知道王夫人并不想履行當初和林如海訂下的寶黛親事的鳳姐兒更是沉默無言。
沒娘的孩子是根草,誰都靠不住哇~
滿月的時候,黛玉和楠笙一人送了套金鑲銀的十二生肖不說,黛玉還在楠笙的授意下,以鳳姐兒生産不容易為由送了鳳姐兒一套玻璃茶具。
茶壺和茶具看起來小巧又可愛,機器統一制做出來的,又有別于手工制品在某些細節上的細微差別一只茶壺,四個杯子,又薄又透亮。裏面泡上大棗,枸杞,桂圓,冰糖什麽的,熱水一沖,煞是好看。
忒,直說了吧,就是某寶十九塊九包郵,給好評減五元還送杯墊的那種。
這套茶具是楠笙早前就從她空間裏拿出來給黛玉裝飾屋子的。當然了,最開始的時候,還想着若是房裏哪個丫頭不老實,就來一場碰瓷。後來楠笙發現好多人都喜歡這套茶具後,眼珠子一轉,便叫黛玉轉送鳳姐兒了。
林家放在榮國府的家私擺件幾乎都被楠笙刻字留念了,這些東西不能轉賣,因為一轉賣就知道東西都是從哪裏流出去的。除此之外,也不好擺在省親別院裏,畢竟人多眼雜,讓人看到丢的還是元春的臉。
于是以王夫人為首的賈家人都不得不暫時放下對這批東西的‘安置’心思。但林家那麽多好東西在那裏擺着,看得見吃不着,也着實讓人心醉。于是便有人時常去打量黛玉和楠笙的房間。
楠笙有些玻璃制品的事不是秘密,旁人問都只說是喬母留給楠笙的私房遺産。其實這些東西在楠笙眼裏真沒一錠金子值錢。
一錠二兩的金子就有上百克,一克黃金在現代要好幾百呢。
→_→
因楠笙擅畫這個技能,無論是王夫人還是誰,倒是沒打楠笙私房的主意。而黛玉房間裏也擺了不少好東西,精致不落俗落,但大多還是書畫居多。偶爾幾件讓人眼前一亮的東西,還多是和林家物件一樣的‘記檔’之物。
于是這麽一套擺在明顯處的茶具就落在了人眼裏。
其實那些人也未必真将那套茶具放在眼裏,但世人大多有一個通病,就好比去不講價的商場買東西,多貴的東西都不覺得吃虧。去能講價的地方買東西,無論講下來多少,大多數人都覺得給高了一樣。
有些時候,人們買東西會說‘便宜點吧’,其實哪怕只便宜個一塊兩塊,好像也找到了一種微妙的心裏平衡。
将這套東西送出去,也算是了了衆人一個心願
至于之後會發生什麽,就看能漢有為楠笙的朋友圈提供素材了。
別說,省親別院建成了,三春和楠笙,黛玉房間裏的東西都沒動,但公中庫房和各房太太奶奶,老爺們的私房擺件都被借出來不少。
其中,以早年最喜歡炫耀嫁妝的鳳姐兒出血最多。于是每每用黛玉送的那套茶具喝養生茶的時候,都能聽見鳳姐兒喝茶喝出咬牙的聲音。
等鳳姐兒咽了口茶後,再擡起頭時又看到門口打簾子的某個婦人打扮的年輕小媳婦,眼睛瞬間狠戾起來。
抿着眼睛打定了一回那小媳婦的肚子,鳳姐兒冷哼一聲,露出一抹涼薄的笑。
日子就在這樣瑣碎的日常中一點一點走過,等時間走過秋日,迎來冬雪時,賈家終于上了祈求省親的折子。
折子送到禮部,轉天就批了下來。
消息傳回榮國府的當天,宮裏就派了人來檢查大觀園一應事宜以及宮裏的嬷嬷來教導女眷各種見駕禮儀。
楠笙這個沒甚血緣的外人也跟着一衆姑娘們學起了規矩。然而平靜的日子還沒過多久,又陡然生了變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