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在宮裏留宿之後沒幾日,皇帝就借了個由頭給了嚴家些賞賜。嚴清鶴本來還多少懷着一絲僥幸,然而看見其中有一塊雕了鶴的玉牌,便知道躲不過。

玉牌雕得巧妙而大氣,借碧色深淺勾勒出一只鶴來,線條疏朗靈動,鶴像是有了靈氣,振翅欲飛。

嚴複良十分慰懷,皇上果然還是十分愛重他的這個兒子的。他自己雖然因病從位子上退下來了,兩個兒子卻已經能頂大梁了,前途不可限量,嚴家是一代強于一代。他如今年紀大了,對待兒子也不像從前那樣嚴厲,又将嚴清鶴叫來誇獎勉勵了一番。

嚴清鶴聽着父親的誇獎,更覺得無地自容,坐立難安。嚴複良見他不自在,只以為是他不好意思,更覺自己這個兒子果然不驕不躁,心中越發欣慰。

嚴清鶴幾乎是逃一樣地回了自己的屋子。他緊緊握着玉牌,用指尖描摹上面那只鶴。

玉牌是冷的,冷得燙手。

他知道自己做了什麽。此事開弓沒有回頭箭,不是一咬牙一閉眼忍一晚的事。從此以後,他就要常在帝王枕邊承歡,要召之即來揮之即去,做入幕之賓。

從小有人教他忠君愛國,甚至有人教他要以死相谏,但從沒人教過他,家族和名節,他如何取舍?

更何況,就算他以死明志,史書又該怎麽寫,後人又該怎麽評說?皇帝不過留個荒淫的名聲,但他自己脫得開以**主的罵名麽?整個嚴家,現在所有的榮耀,都逃不過媚主禍國的污名。

進是死,退也是死,這事由不得他選擇。那日皇帝将他按在床上,解他裏衣,耳鬓厮磨之際溫聲說:“朕看重伯瑜,早有心思過幾年把他調到吏部去……雖說朝中也不只有他嚴滄鴻一個人,不過朕畢竟覺得他更合适些。”

嚴清鶴明白這話的意思。說的是“雖說不只有他嚴滄鴻”,可意思是“不過朝中也不只有他嚴滄鴻”。他早料到皇帝會拿家人來要挾他,不過這話說得溫情,仿佛不是要挾,而是抛給他一個機會,要他自己選擇一般。

嚴清鶴苦笑,自己實在沒做什麽,沒料到嚴家的命運,卻與他這樣挂上鈎了。

近日來他想到這件事就有些恍惚。如果真的只有這一次,那不去想它,總會忘的,他只需要逃避就可以了。但現在無法逃避,皇帝還時不時提醒他,要他記起來。

于是他一時想着,大行不顧細謹,看開些也不是要命的事;一時又想,為國士者不為近臣,自己辱沒了嚴家三代清白的名聲……這麽來來回回,一時忍不住想,一時又不敢細想,自己都厭棄自己,怎麽如此婆婆媽媽,比閨中怨婦還要思緒纏綿。

不過有一點,他是清楚的。可怕的不是他與皇帝的一番雲雨,是習慣。

他如今還能這麽想着,是他還在掙紮。但他慢慢總會習慣的,慢慢就被磨平了,就不再想了。就好像他初次被皇帝抱着,覺得天崩地裂,日月無光,但現在他還不是習慣了,被摟摟抱抱,被輕吻都成了自然。

可怕的是,人的底線是會變的,會一退再退。皇帝手段高明,從不強迫他,只是一點點地逼進,讓他一步步地退縮,一步步地習慣。

他也不知道自己的底線能退到哪裏。當然,最好的情況是在走到他不能接受的那一步之前,皇帝早早地對他失了興致。

不過嚴清鶴也并不是總有許多時間來想這些事情的。次年開春就有春闱,諸事繁雜,禮部早開始忙碌,他每日都難得點清閑時光,總在禮部待到天色漆黑。皇帝知他繁忙,也不能時常留宿在宮裏,因此之後許久沒有再來找過他。

嚴清鶴樂得如此,更是日日不辭辛勞,早出晚歸。他不走,到放衙時禮部的下屬也不敢走,一時之間禮部仿佛天天有了忙不完的事務,引人叫苦。

嚴清鶴也不管是不是做得明顯,總在能躲一日是一日。近日來顧錦也不在家,沒人管束他是不是操勞,是不是晚歸。嚴清鶴還修信一封寄去平州,信中對母親說一切都好,無需操心。

顧錦此番是去祭她葬在平州的胞姐。她尚在閨中時,與姐姐就極親密。後來姐姐嫁了安王,随夫家去往封地平州,總是聚少離多,一年也難見幾面。沒料到生頭個兒子時就傷了身子,之後身體越發虛弱,都是靠不要錢地砸金貴的藥物撐着,才撐下十幾年來。眼看着親姊過世已十五年了,顧錦仍然年年不忘,有機會就親自去平州祭拜。

嚴清鶴倒是對這位姨母沒什麽印象。他只在兒時見過一回,是萬壽節時姨母一家進京祝壽,姨母在嚴家來與母親敘舊。他只記得那時姨母已經很消瘦,形容憔悴,只有一雙眼睛能看出與母親相像。事實上,他對安王也沒什麽印象,姨母一家人,對他來說只是活在母親的描述裏。

這日傍晚,嚴清鶴一如往常在禮部拖着耗時間,便有人通報趙大人來了。這趙大人是工部趙尚書的兒子,與嚴清鶴年紀相仿,從小也常在一處玩,如今也在戶部挂着職。

趙冀與嚴清鶴關系親近,笑嘻嘻地湊上去道:“喲,嚴大人還忙着呢。”

嚴清鶴知道他性子,随口應道:“自然不比趙大人會享清閑。”

“嚴大人太過操勞了,偶爾也該享享清閑。恰逢明日休沐,在下在醉仙樓擺了一桌酒,不知嚴大人可賞臉否?”

“你這不但清閑,還太過奢靡,你可知朱門酒肉臭,雖說京裏沒有凍死骨,但南邊才發了澇災,何況我如今公務纏身……”

“快算了吧!”趙冀笑罵他,“你能有多少事情?你家裏也沒人管束你,景二他們也都在,來不來一句話。”

“成吧。”嚴清鶴無奈,“那可說好了,不許鬧得太晚。”

趙冀推着嚴清鶴去換衣服,“行行行,都聽你嚴大人的。”

景二是景家老二,喚做景遐,京裏這個年紀的官家子弟都與他們相熟。景遐與嚴清鶴算是其中最出挑的兩人,到場之後衆人先是一陣寒暄,酒過三巡也都放開了,席間笑鬧起來,又叫了歌女助興。

衆人說話間,趙冀湊到嚴清鶴身邊,獻寶似的拿出個盒子來,得意道:“哥哥我今日也不是叫你白來的,上回給我家小弟解圍還沒謝你,瞧瞧,柳老先生的朱竹,我給你搞到一幅。”

嚴清鶴展開來看,果然是柳宣明的朱竹。他看看趙冀,問道:“你這麽有心?”

趙冀不滿道:“別人有恩,難道我還能不記着麽?知道你喜歡這個,不用謝我,要是實在過意不去,等我生辰多送點好的吧。”

嚴清鶴見狀便笑了,道:“那我真收下了,多謝趙兄美意。”

兩人便湊在一邊說話,說起趙冀的小弟,也大約是家裏寵過頭了,性子飛揚得厲害,之前與世家子弟鬧了不愉快,還是嚴清鶴出面調解了。

趙冀又嘆道:“小六子他個不成器的,眼見明年春天就是會試,他這斤兩還真是夠嗆。”

嚴清鶴道:“非要考麽?考不了走別走這路了,舉薦不是也一樣。”

趙冀再嘆:“快算了吧,難道別人就不知道他是個什麽樣子?”

嚴清鶴也跟着嘆氣,忽而半玩笑地道:“你送我這朱竹,難不成是想賄賂春官?”

趙冀像看怪物似的看着嚴清鶴,翻個白眼:“我要真想賄賂你,何至于這麽寒酸?說出去都給我趙家丢人。”

趙冀答應嚴清鶴早歸也不過是随口應承,衆人鬧起來不覺便晚了。嚴清鶴喝了點酒,略有些暈,在歌女的婉轉唱腔裏昏昏欲睡。

燈芯有些長了,燈火閃閃爍爍的。有宮女上來剪燈芯,卻見皇帝盯着這燈火看,便有些瑟縮。章颉忽然開口道:“劉善。”

“奴婢在。”劉善忙應道。

“你去找找嚴清鶴,叫他來。”

劉善領了命匆匆離開,一陣後又回返。“陛下,嚴大人如今不在禮部,也不在家,聽說是與別的大人一道吃酒去了,要不要……”

“不用。”

劉善又道:“那等嚴大人回府了,老奴遣人通報一聲,叫他明日過來?”

章颉仍然盯着那燭火看。如今燈芯被剪短了,火苗穩穩當當地亮着。他沉默了一瞬,說:“罷了。”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