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大勢已去

當王猛率兵踏上燕國國境之時,便命前将軍楊安帶兵攻打晉陽,以掩護主力軍隊攻打兵家必争之地------壺關。

得知此消息的燕國朝堂倍感驚訝,不喜大權旁落的太傅上庸王慕容評出列行禮說道:“啓禀陛下,太後。臣願領兵,抵禦秦軍。”

可足渾太後立即點頭說道:“有勞太傅率領精兵三十萬,前去援助壺關,晉陽二城。”

慕容評點頭行禮稱是。而後可足渾太後又對宜都王慕容恒說道:“命你帶兵五萬,駐守沙亭。”

慕容恒立即行禮稱是,然後與慕容評一同下殿。

皇帝慕容喡略有擔心,便對散騎侍郎李鳳說道:“此戰可勝否?”

李鳳行禮說道:“秦國國小兵弱,豈是數萬燕軍對手?況且王猛乃一介布衣,焉能與太傅相比?”

皇帝慕容喡聽完之後,笑着點了點頭。但是,黃門侍郎梁琛則出列行禮說道:“勝敗在于謀略,而非兵力。”一旁的中書侍郎樂嵩亦出列行禮說道:“臣亦認同。”

但皇帝慕容喡卻臉一沉地起身說道:“散朝!”

五天後,正與群臣議事的皇帝慕容喡和可足渾太後突見從金殿之外走進一名報事官,他跪下行禮說道:“啓禀陛下,太後。秦國王猛現已率軍攻下壺關,活捉上黨太守南安王慕容越,且所經郡縣皆聞風歸附投降。”

在場衆人聽完之後,皆驚恐萬分。可足渾太後故作鎮定地說道:“勝敗乃兵家常事,哀家深信太傅定會一一收回。”

因為晉陽兵多糧足,故而前将軍楊安久攻不下。于是王猛留下屯騎校尉茍苌鎮守壺關,而自己帶兵援助楊安攻打晉陽。

楊安沒有攻下晉陽,所以未穿盔甲一身布衣來向王猛請罪。王猛雙手将其扶起,安慰說道:“晉陽乃重鎮,焉能怪君?即刻同吾查看其地。”楊安行禮稱是。

二人帶領少數精兵,眺望晉陽。只見其城牆高大,易守難攻。楊安眉頭緊鎖地試問道:“不知王公可有破解之法?”

王猛思慮片刻之後,輕輕地點了點頭。

接連十天,秦軍未曾叫陣。守城将軍并州刺史東海王慕容莊坐在廳內對幾名副将說道:“秦軍已十日靜而不動,不知意欲何為?”

Advertisement

其中一員副将行禮說道:“王爺,想必秦軍定是糧草緊缺。只要我們避而不出,秦軍必敗無疑。”

慕容莊點了點頭,然後說道:“夜色已深,回府休息去吧。”

幾位副将起身行禮,剛想退下之時,突聽外面喊殺聲震耳欲聾。幾人立即快步來到府門外,一探究竟。只見廣武将軍張蚝帶着秦軍精兵順着挖好的地道闖進城內。慕容莊顧不得未穿盔甲,便抽出腰間寶劍帶領燕軍與其對抗。

英勇無敵的張蚝所到之處無人生還,并且王猛率領大軍破門而入。故而不到一個時辰之內,燕軍打敗,活捉慕容莊。

得知此訊的太傅上庸王慕容評因懼怕王猛,不敢前行,駐紮潞川。而王猛則留下毛當将軍駐守晉陽,大軍繼續前行,來到潞川。但是無論王猛怎樣叫陣,慕容評充耳不聞,不出一兵一卒。

脾氣暴躁的建節将軍鄧羌向王猛行禮說道:“王公,不如再挖地道,攻下潞川?”

王猛卻搖頭說道:“同樣計策,焉能再用?”

鄧羌着急地說道:“可是燕軍避而不出,如何破城?”

王猛回道:“慕容評定是料想我軍深入,不利持久。企圖據河防守堅壁不出,以憊我軍不戰而勝。”

鄧羌雙眼圓睜地說道:“這。”但他還沒有說完。

王猛則說道:“已命徐成查看地形,晌午之前必歸,而後定計而行。”

鄧羌知道王猛其才幹,故而放心地點了點頭。

可是誰知晌午過後,徐成未歸。王猛十分不悅,一直坐在中軍大帳等候。深知王猛脾氣的鄧羌立即對自己手下的三百親兵說道:“今日徐成恐有殺身之禍,故而聽我號令。”親兵們點頭稱是。

直至傍晚,徐成才回。他剛一走進秦軍大營,便被幾名副将捆綁起來,帶到中軍大帳。徐成一見坐在中央的王猛臉沉似水,且旁邊站着張蚝,便知大事不妙,但見一側鄧羌亦在,便稍稍安穩些。

王猛生氣地一拍書案,大聲喝斥道:“因何久而未歸?”

徐成急忙跪下說道:“啓禀王公,末将從未來過此地,故而迷路”他還沒有說完。

王猛厲聲說道:“一派胡言,贻誤軍機,依令當斬!來人”他還沒有說完。

徐成連連磕頭祈求說道:“王公饒命,末将再也不敢了!”

這時,鄧羌快步走到王猛面前,行禮說道:“王公,不日開戰,然臨陣斬殺大将,恐不利”他還沒有說完。

王猛則義正言辭地說道:“如若不依法辦事,焉能服衆?”

鄧羌說道:“末将願與其将功贖罪,以報王公不殺之恩。”

王猛目不轉睛地看着他。

鄧羌繼續說道:“徐成乃末将同鄉,還望王公開恩。”但見王猛深思不語,故而救人心切的鄧羌突然大喊一聲,自己手下的三百親兵手持兵器欲闖大帳,但被王猛手下衆位将士團團圍住。張蚝立即站在王猛面前,對鄧羌說道:“将軍何故如此行之?”

鄧羌生氣地說道:“你我皆奉天王诏命,來此平滅賊寇。然今便有一個!”然後用手一指王猛說道:“你!”

這時,張蚝急忙回身,向王猛行禮說道:“王公,陣前斬将恐不吉,不如讓其戴罪立功?”

王猛知道鄧羌乃是一名有勇無謀的猛将,且今日之事皆因護人心切,況且伐燕還需此人,故而一笑說道:“回帳去吧。”

鄧羌負氣地行禮說道:“多謝王公。”然後帶着徐成離去。

張蚝向王猛行禮說道:“末将願勸其賠罪。”

王猛則輕輕地搖了搖頭,說道:“爾等必來。”

與此同時,回到自己帳中的徐成跪在鄧羌面前磕頭說道:“多謝鄧兄相救。”

鄧羌急忙将其扶起并說道:“自家兄弟,無需如此。”

徐成又說道:“若非今日飲酒誤事,焉有此事。不知鄧兄可否陪愚弟,向王公賠罪。”

鄧羌不悅地說道:“王公雖智慧無雙,但處事不留情面。再者,若無你我,如何伐燕?”

但是徐成則搖頭說道:“王公乃天王摯友,國之棟梁。如若得罪,恐生大患。”

鄧羌思索片刻之後,方才點了點頭。

正在中軍大帳之內談話的王猛和張蚝突見一名将士走了進來,行禮說道:“啓禀王公,鄧将軍徐将軍求見。”

張蚝笑着說道:“果真來了。”

王猛開口說道:“讓其進來。”

将士行禮稱是下去。片刻之後,鄧羌徐成走了進來。鄧羌行禮說道:“方才末将出言不遜,沖撞王公,還請降罪。”

徐成亦行禮說道:“請王公降罪。”

王猛說道:“人非聖賢孰能無過,二位将軍請起。”

鄧羌與徐成謝過起身。

王猛對徐成問道:“潞川可有何破綻?”

徐成行禮回道:“潞川西面背靠高山,因此燕軍戰車辎重皆在山腳。幸有一小路,可直通此地。”

王猛點了點頭,然後對張蚝說道:“命游擊将軍郭慶率領五千騎兵,今夜突襲燕軍。”

張蚝行禮稱是下去。

王猛又對鄧羌和徐成說道:“下去休息吧。”

二人行禮稱是下去。但剛走出帳外,鄧羌便生氣地說道:“為何讓那厮去?”

徐成急忙說道:“鄧兄定是勞累,快些回帳休息吧。”

鄧羌明白其意,便十分不滿地走了。

深夜,潞川城西山腳之下燕軍多數早已進入夢鄉,唯有稀稀散散的将士們站崗,故而靜的猶如一潭死水。

這時,游擊将軍郭慶帶領五千騎兵突然出現,所以毫無防備的燕軍方寸大亂,秦軍騎兵所到之處猶如無人之境。而後郭慶大喊一聲,說道:“放火!”秦軍紛紛從身上拿下裝滿油的葫蘆重重地摔到燕軍戰車辎重之上,然後又用火把将其點燃。一時間,熊熊大火照的潞川宛如白晝。郭慶見事已成,便帶着秦軍回營。

躺在床上睡得香甜的上庸王慕容評被其副将所叫醒,便不悅地說道:“何事驚慌?”

副将焦急地一指帳外說道:“起火了!”

慕容評顧不得穿鞋,飛奔至帳外,被眼前的景象所震驚不已。他急忙大叫道:“快去滅火!”

而與此同時,因潞川距邺城較近,所以城中之人皆目睹這場大火,皇帝慕容喡生氣地說道:“太傅無用!一直避而不戰消耗糧草,今又潞川失火,理應重罰!”

可足渾太後卻低聲說道:“眼下無人可用,不可魯莽行事。”

慕容喡不悅地對身旁的鎮殿将軍衛庭說道:“速去潞川,傳朕口谕,太傅指揮不利,致使潞川失火。現命速速與秦軍交戰,将其全部剿滅!”

衛庭行禮稱是下去。

三個時辰之後,大火雖已撲滅,但燕軍人人疲倦不已苦不堪言。這時,一名副将走到太傅上庸王慕容評的面前,行禮說道:“啓禀太傅,鎮殿将軍衛庭到。”

慕容評聽完之後,不由心中一驚暗自說道:“衛庭乃是陛下心腹,此時前來定無好事。”然後命這名副将将衛庭請進帳內。

衛庭走進帳內,向慕容評行禮。慕容評笑着讓其免禮并試問道:“不知将軍前來,有何要事?”

衛庭起身行禮說道:“末将來此,轉達聖意。”

慕容評一聽,急忙帶人跪下行禮接旨。衛庭将皇帝慕容喡的話一字不落地講了一遍。慕容評聽完之後,心中便是一沉。衛庭對慕容評說道:“若無他事,末将即刻回去複命。”慕容評點了點頭,命人将其送出帳外。

慕容評身旁的一名将士行禮說道:“太傅,此時不宜開戰,不如明日”他還沒有說完。

慕容評卻搖了搖頭,意志消沉地說道:“雖說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但此場大火已讓龍顏不悅,如若抗旨,恐怕”

将士又說道:“但是此時人人疲勞不已,未食五谷”

慕容評則說道:“秦軍人少,依有勝算可言。傳令下去,即刻出城剿滅秦軍!”

一炷香後,燕軍傾巢而出。王猛對衆位将士說道:“燕軍雖人數衆多,然評貪婪卑鄙,官兵怨憤軍心不穩,且疲勞作戰,故而我軍必勝!”衆人皆應聲而起,可王猛卻不見鄧羌的蹤影,于是便讓一名副将去查究竟。

不多一時,副将來到鄧羌營中,見其正躺在床上睡覺,立即回來向王猛複命。王猛聽完之後勃然大怒,但眼下迫在眉睫正是用人之際,便深吸一口氣,然後親自來找鄧羌。

帳外士兵一見王猛來了,行禮立即行禮大聲說道:“王公!”鄧羌一聽王猛來了,立即起身行禮。王猛走到其面前說道:“今日之戰,非将軍不可。故而還望将軍,盡力為之。”

鄧羌則說道:“如若王公封末将為司隸校尉,定可寬心。”

王猛眉頭一皺,說道:“司隸校尉乃由天王欽點,不如封将軍為安定太守萬戶侯?”

鄧羌一聽,低頭不語。王猛因事态緊急,便無可奈何地說道:“好吧。”鄧羌見王猛答應了,十分高興。他先是走到帳旁拿起一壇美酒暢懷大飲,然後笑着對王猛說道:“王公勿優,此戰定勝!”而後大步走了出去。王猛被他弄得哭笑不得,不禁笑着搖了搖頭。

戰場之上,鄧羌與張蚝,徐成等人揮舞戰矛,斬殺燕軍。四番出入,旁若無人。中午十分,燕軍大敗,斬首被俘者多達五萬之多。秦軍乘勝追擊,繼續奮戰。燕軍斬首被俘者又達十萬之多。慕容評見大勢已去,只身逃回邺城。而屯駐在沙亭的慕容恒在得知此事之後,竟然撤兵至內黃。故而秦軍長驅直入東進,十月二十六日,秦軍包圍邺城。

坐在金殿之上的苻堅得知此喜訊之後,興奮不已地起身說道:“速速派人告知王公陣前休整,寡人即刻帶兵十萬與其合力攻下邺城。”然後又對李威說道:“将軍輔佐太子留守長安,再命陽平公苻融鎮守洛陽。”

這時,朝班之中的慕容垂出列行禮說道:“天王,臣熟燕國,願為大軍指路。”

苻堅笑着點了點頭。

經過七天行軍,苻堅率領大軍到達安陽,并命在此安營紮寨。晚上,苻堅正準備睡覺之時,突見侍衛走了進來,行禮說道:“啓禀天王,王公求見。”苻堅大吃一驚,急忙請其進來。

王猛剛走進帳內,苻堅便走到其面前擔心地說道:“王公怎可此時離開軍營?”

苻堅行禮回道:“李将軍久病初愈,太子年幼監國,故而天王離京,十分挂心,故來探望。”

苻堅知道王猛十分關心自己,但是此時軍中無有主帥,故而說道:“眼下戰事為重,理應”他還沒有說完,卻見王猛笑而不語,便不解地問道:“王公因何而笑?”

王猛看着他,說道:“臣讀《史記》時,漢文帝來到細柳安營,周亞夫因怕離營生事,故而為穩軍心,拒出營外接駕。但如今則不然,邺城無事,天王莫憂。”二人交談良久,王猛才離去。

公元370年11月初六,身在內黃的宜都王慕容恒對五千鮮卑族人說道:“秦軍來犯,然龍城舊都斷不可失。故與本王趕去龍城,守護龍脈。”

就這樣,慕容恒打着這樣冠冕堂皇的旗號逃向龍城。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