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後記·旅途的終點

初次見面與否,這裏是硯鴉。

性格使然,我寫東西很容易一時興起也很容易放棄,基本處于想到什麽—開始寫—卡文—回去理設定—填坑遙遙無期這樣的進程之中。能發出這篇後記就說明我好歹寫完了這篇,十分欣慰。

就像開頭那段悄悄話裏說的,這篇原本打算放到《後院》裏。《後院》預想中是個短篇集,用于堆些奇奇怪怪的東西。就共同點說的話,放在後院裏的都是我看最近或者以前的新聞時想到的故事。這篇也好,《後院》裏寫得不太走心的那篇也好——至于靈感分別來源于哪裏,保密,嘿嘿。

在這以後我想先讀些書,然後是練筆。我還沒有成為一名作者的資質,文章構思上、行文流暢度上、角色塑造上——我都太不成熟了。為了能寫出令自己不感到丢臉的文字,我還需要更多的閱讀與練筆。同樣,為了令自己的閱歷更豐富,這也是我不得不做的事。

但,比起被人說是一名能寫出令人喜歡的文字的人,我更希望讀者将我視為能寫出有個性的東西的人。寫作時我十分在意敘述劇情的順序,《百種》裏就在試圖嘗試從現在往過去回憶,可惜技巧駕馭不住,回過頭看那篇,實在是一團亂麻,許多原本可以說清的事都沒能交代清楚。這篇裏,我在肖的視角部分也試着這樣排過了,不知道效果怎麽樣。

不是太懂晉江分卷的方法,事實上這篇的篇幅也沒有長到需要我分卷的必要。但在寫這篇的時候我給每個人的視角都寫了一個小标題,分別是“孫景然的手賬本”、“凡恩·瑞爾的香槟”及“肖的戒指”。開始還想以水餃店老板的視角寫幾章,後來覺得,嗯,這樣已經可以了,便就此作罷。沒有想好名字的時候我給文章取的名字是《在令人暈眩的音樂聲中》,當時腦子裏想的就是肖頭靠在凡恩肩上,不知哪裏放出的音樂灌進他的耳朵裏,整個人就像坐在一條船上一般暈眩着的場景。後來我将這個場景稍稍修改了一下,成了結尾處兩人看海的那段。現在這個名字“Little Secrets”則來自我非常喜歡的一首曲子,OMAM的《Little Talks》。在這裏也推薦給各位。

這篇裏我最想寫的人是肖,最喜歡的角色是凡恩。凡恩的名字我想了很久(我在起名上沒有什麽天賦),最後決定就用凡恩·瑞爾這個名字。其中“凡恩”是我還在用J□□A機時玩到的游戲《龍神傳說2》裏我最喜歡的人物(那裏的凡恩也紮着馬尾,哈哈),瑞爾則源于某個與魯路修同時期的動畫裏的角色。

寫這篇小說的誘因則有兩個,也就如開始時說的,“外網同人”和“喜歡的作者的文”。上學期瘋狂(誇張化的)沉迷于外網上黑〇〇亞同人的過程現在回想實在是苦甜參半。我喜歡那些作品裏透露出的明顯的喜惡,又無奈于普遍存在的、娘化角色的現象——為此這篇文章的肖最初幾乎是帶有調侃意味(我的惡意)誕生的。而他身上那些從外網上故事中“遺傳”下來的特質,大多在之後的構思過程中被舍棄了(是的,初設裏的肖還要娘很多(笑))。文中也有看完外網同人後留的小彩蛋,雖然确實……僅僅是個細節而已。至于喜歡的作者的文章——她是個低調的人,在此也不提她的名字。那篇令我頂禮膜拜的文,前半後半兩截根本就是兩個故事,假象與真實。第一次讀的時候我簡直被吓到了,心想她對劇情的把握真是厲害,結局更是震撼(而且憋屈)得吓人——即便這只是一篇同人。這樣長而這樣好的同人她還寫過很多篇。但她早期寫的文章與後期差別很大,無論是風格還是水平——這讓我有了想要成為像她那樣,最初寫作水平可能讓人看不過去(譬如現在的我),卻持續不斷在成長的寫手甚至作者。我是這樣期望的。

之後或許會開一個随筆坑,更些看書過程中考慮的雜七雜八的東西……或許吧。

感謝您能看到這裏。Good morning. In case I don't see you', good afternoon, good evening and goodnight!

最後,如果能給我一些意見的話,我會非常感激。

18th.Feb.2017 Procaine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