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法庭外的類比

法庭書記員遞給徐曼六頁A4紙的庭審記錄,要求她審閱後簽名确認。徐曼快速地逐頁翻閱,發現七成以上是她的言論。徐曼從眼角餘光裏覺察到,周麗娟和官方代理律師正步出法庭。徐曼沒擡頭打招呼,估計對方同樣沒有致意的打算,雖然雙方之間法庭內外均無深仇大恨。周麗娟跟那位年輕律師一道走出法院大門,她們将分手各自返回工作單位。道別前律師說道:“周主任,我們恐怕會輸掉這個官司。”“沒關系,實事求是吧。如果真是在證據不足的情況下做錯了決定,我們服從法院的判決,撤銷原來的決定就是。”周麗娟說道。

周麗娟看了下時間,想趁午休回趟家看看兒子順便吃個午飯,但随即打消了念頭。“算了,又沒提前跟婆婆打招呼,萬一飯不夠吃還得重新弄,惹婆婆不高興就不好了。好像也不餓,直接回單位吧。”于是周麗娟駕車右轉駛上博愛路,向開發區方向駛去。

“我算什麽學霸?名不副實,而且早就露餡了。徐曼那才叫學霸。”剛進入第一個交叉路口的地下通道,周麗娟便自言自語地說。周麗娟大學本科是法律專業,不過含金量根本不能與正規的政法大學相提并論,盡管這段學歷讓她獲益匪淺。大學畢業時她另擇專業,考取本校行政管理方向研究生,拿到碩士學位後報考公務員入職中山市勞動局。後來她了解到自己能夠在最後面試時脫穎而出,正是由于她的法學專業背景。全國各地行政訴訟一半以上都是将勞動局告上法庭,包括她入職後具體工作崗位安排,局裏都充分考慮了這個因素。故此周麗娟是勞動局內部跟律師打交道最多的人,她從中體會到自己本科學歷的另一個益處——她判斷得出什麽樣的律師才是好律師。上午庭審過程中,周麗娟完全被徐曼的雄辯口才所折服。徐曼的銳利如刀光劍影,徐曼的思路如行雲流水,徐曼的辭令如神機妙算。徐曼在駁斥被告第四條證據時,毫不留情地挖苦了她熟識的勞動局同事,極盡譏諷之能事。周麗娟并沒有為此難堪,而只是感到難過和羞愧。所有提交給法庭的應訴材料最後由代理律師把關,但她事先經手了相關文本,實際上她跟行政機關大多數公職人員一樣,早已習慣了得過且過不求甚解。如果說周麗娟有所不同的話,那就是,在不争的事實面前,她不會因為自己的過錯而難堪,不會因為難堪而文過飾非。難堪就是不易忍受、難以承擔,就是為了維護虛妄的自尊而在心理上負隅頑抗。因此,每一個難堪的事件都是人性的嚴峻考驗,都是光明與黑暗的較量。投奔光明,唯一需要的是勇氣。在昭然若揭的真相面前,任何遮掩和僞飾、狡辯和遁詞,都不過是為遷怒他人明哲保身而使出的本能伎倆或故意的花招。這正是周麗娟與田小勇的區別所在,雖然她本人并不知道這一點。她早在未成年時便經歷了類似的難堪,可謂鳳凰涅槃浴火重生。

周麗娟是獨生女,集父母萬千寵愛于一身。不過刁蠻和任性跟她無緣,她從小就是乖乖女,一直如此。從小學直到高一,她的學習成績總是名列前茅,在同學和老師眼中是所向披靡的學霸。她自己也認為,待高考時拿下清華北大,最終向潮汕人民群衆證明,女兒國裏盡朝晖,秉志豈下男毫厘。然而意想不到,高二剛開學,周麗娟便被一道簡單的物理解析題羁絆住了。當時老師習慣性地喊出“周麗娟”的名字,周麗娟則習慣性地離開座位,輕松走向講臺去黑板上演算。這一次,她沒有能夠像以往任何一次那樣,猶如庖丁解牛般地亮出正确答案,然後在全部豔羨的眼光下,在一片“哇”聲裏,凱旋而歸,回到自己的座位上。事實上,從任課老師手裏接過粉筆的那一刻,周麗娟便覺察到了災難季的來臨。她大腦裏突然空曠無垠,所有死記硬背的知識消失得無影無蹤,她連最基本的公式和最常規的步驟都無法寫出來,黑板上的那道題,包括漢字在內的所有字符,都變成了素不相識的天書。周麗娟汗流浃背,甚至浸濕了手上的粉筆。她恨不得趁粉筆還可以使用時,不是在黑板上,而是在地面上畫出一道假縫讓自己鑽進去溜走。

所有的安慰都無效。周麗娟不想做任何嘗試,以便證明這次突發事件不過是偶然的馬失前蹄。她對自己說:“這不是什麽馬失前蹄,不是什麽令人猜疑的心智失常。不是的,絕對不是。因為我根本不是馬,不是自己一直以為是的千裏馬。不是,我不是。我最多将來為‘馬’字加一個‘女’偏旁,成為一個人世間最尋常不過的‘媽’。”一周之後,在女學霸最後一縷餘晖裏,周麗娟離開了理科尖子班,結束了長達十年的校園神話。她随即轉進文科普通班,投誠拾遺補缺的隊伍。文科班裏同樣人才濟濟,但周麗娟覺得自己不在其列。她仍然奮力拼搏,高考後在第二批次投檔時被一所普通高校法學專業錄取。既然風光不再,不能向父老鄉親證明什麽,周麗娟便決定索性客居異地,與世無争,過一份安步當車的生活。

周麗娟沒有談過戀愛。她當然知道,不是只有清華北大的女生才享有愛情。她雖然資質尋常,但勤奮好學,格物處事自有風範,既不會令人望而卻步,也不會讓人淺嘗辄止。成人後的周麗娟,無論在大學校園還是在工作單位,都是周圍夥伴喜聞樂見的人。然而她就是不談戀愛。讀本科時,周麗娟拒絕了兩個同班同學其中一個還是老鄉的求愛,同時婉拒了三名學長的愛意召喚。讀研期間,同門師兄蠢蠢欲動之時,便被周麗娟扼殺在萌芽狀态。她告訴師兄,她已經有了男朋友,雖然師兄由始至終未見任何一個男人出現在學妹身邊。如果說周麗娟及時發現個人智力局限,避免了在自戀的道路上越走越遠,而她的容貌絕不是推波助瀾的力量。正相反,完全依照客觀标準,她的顏值也遠超中庸水準。周麗娟不是讓人驚豔的女人,即使在她青翠欲滴的芳華時段也不是。她的容貌妙就妙在,估計在整個程序化生産過程中,她的制造者在即将竣工時,終于厭倦了按部就班和循規蹈矩,禁不住有些松懈和揮灑如意,致使面部器官的比例和尺寸脫離了預定藍本。周麗娟的一雙杏仁眼含情脈脈,但兩眼之間的距離比常人要寬,以至于有一個閨蜜曾張開拇指和食指,一邊測量她兩只眼睛之間的距離,一邊跟她逗趣:“阿娟,你永遠都別指望你的另一只眼睛,會協助這只眼睛看東西。它離得太遠了,根本顧不上。”

但是她的閨蜜錯了。包括這個閨蜜在內的所有人,都着迷于周麗娟雙目的特殊布局,因為他們發現,在人臉這塊寸土寸金之地,大膽巧設,騰挪出更大空間才真正符合注意力的內在邏輯。周麗娟半是自嘲半是驕傲地說道:“別量了,死丫頭!我問你,天鵝美不美?鳳凰漂不漂亮?當你瞧見她們一只眼睛的時候,你能找到她們的另一只眼睛嗎?”

閨蜜錯得還不止如此。因為人類固然需要兩只眼睛,但并不需要一只眼睛去協助另一只眼睛,除非另一只眼睛難以勝任其職。比如維修高檔機械手表這樣高精尖的作業,修表師只需要使用其中任一只眼睛就足夠了。這件事充分說明,只有當人類的另一只眼睛處在合适的位置上,才能發揮積極作用,看到更加寬廣更加遼遠的世界。因此可以說,周麗娟天生具備開闊的眼界,無人能及。

既然周麗娟比我們所有人能看到更多的景象,那麽她不談戀愛以及遲遲不嫁人,就不是因為情非所願,而是尚未到天時地利人和之際。直到她年方二十八,工作妥當江山初定,便果然有及時雨由東南方向漂移而至。楊廣志的母親,如今周麗娟的婆婆,呼風喚雨的工會幹部陳彩霞,先是在汕頭當地,以掃雷一般排除萬難的幹勁,透過某某再某某,終于發現遺落在外鄉的一個潮汕姿娘,而這個姑娘恰在兒子的容身之地。然後她假手兒子當地的某某再某某,計劃之周密,行動之迅捷,根本不可能出現任何閃失,遂成就一樁天地姻緣。

周麗娟沒有嫁錯人。至于丈夫跟前妻因何分道揚镳,她并不知道。她也不知道,丈夫跟她一樣,至今還保留着這個不解之謎。但從結婚的第一天起,她就覺得楊廣志是愛她的,仿佛從來沒有愛過別人。直到兒子出生,她的生活心滿意足。假如婚姻必然會存在某些缺憾,對周麗娟來說,她只有一個日新月異不斷加強的煩惱,以及另一個縱使兩只寬廣的眼睛也看不太清楚的疑惑。陳彩霞督促兒子離婚再娶,無非是為了楊家傳宗接代,周麗娟不負衆望一矢中的,成為楊氏家族的頭等功臣。不過,功臣那麽一說而已,生活方式不會因此改變,再說生兒子本來就是兒媳婦應盡的義務。周麗娟實在無法想象,假如她生不出兒子,作為楊家兒媳婦的日子會是什麽樣子?生活為周麗娟做出了另一種解答。如今她的煩惱,恰恰因為生出了兒子。楊廣志在産房外确認母子平安後,打了一個電話告訴母親。而陳彩霞刻不容緩地動身飛抵本埠,從此周麗娟開啓了超乎她任何想象的婆媳時代。

伴随着幼兒初生哺乳、咿呀學語、蹒跚學步,長到臨近幼兒園學前班,周麗娟清楚地确定了一件事:婆婆到來并沒有增加家庭人口,原來是四口之家,現在還是四口之家,雖然人數上的确是五個人——夫妻加兩孩子,外加一個婆婆。因為自從婆婆進入家門,周麗娟本人便不存在了。她不僅在陳彩霞一個人眼裏不存在,而且在丈夫與婆婆的疊影裏也不存在。她先是争取讓婆婆意識到她的存在,至少她是她孫子的母親。經歷了心灰意冷,她不得不放棄努力。在陳彩霞看來,周麗娟不過是個哺乳者,只有充盈的奶汁對孫子有用,作為毛手毛腳初為人母的女人,她根本不懂怎樣帶孩子。孩子斷奶後,陳彩霞果斷剝奪了兒媳婦的撫育權,凡事親力親為,猶如自己老來得子。周麗娟并未簽訂城下之盟卻已被迫割地的情況下,只好去争取她在丈夫眼中的存在,有些效果但十分有限,只有楊廣志僅是丈夫而不是兒子時才有所體現。周麗娟最後發現,唯一不需要争取的,是她在繼女嬌嬌眼中的存在。假如徐曼知道這一切,該怎樣感謝皇天後土!她的女兒非但沒有因為繼母增添兒子而受到冷落,反而獲得了更多的母愛。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