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這場比往年早很多的初雪下了近一個周才停下,饒是不常見雪的本地居民向來對雪比較稀罕,見雪終于停下了,也不由大舒了口氣。
這天傍晚醒來時,打開手機一看,社交平臺上清雪的圖片、小視頻幾乎要刷屏,看得湯子苓也來了勁,摩拳擦掌要去掃巷子裏的積雪。
只是下了三四個階梯,踏入院中的第一步,看着快到自己膝蓋的雪,湯子苓拎着掃把默默退到了屋檐下。
這麽深的雪,掃把哪掃得動啊!
“得用鐵鍁鏟,清出能走的小道就行了。”
真行動起來,更發現清雪遠不如看上去那麽輕松浪漫。
一鏟一鏟地刨着,光是從正屋到寵物店的距離,就花費了兩人十來分鐘。
好在天氣一直很冷,雪沒怎麽融化,鏟起來沒那麽費勁。
清到巷口時,聽外面鬧哄哄的,開了門往外一看,只見這些天卷簾門一直緊閉的商鋪都開了門,門前老老少少男男女女的不少人在鏟雪,中間馬路上已經鏟幹淨了。
“街坊鄰居們,咱們柳湖北街夜市正式開張啦!有買也有賣,詳情請到登記處咨詢……”
湯子苓跟元松隔着馬路瞧着,斜前方的登記處人頭攢動,熱鬧得很。
“要不要去看看?”好些日子沒見過這麽熱鬧的場面了,湯子苓有些意動。
“行啊。”元松接過他手裏的鐵鍁,手上一甩插在道旁的雪堆上,把鐵門一鎖,拉着湯子苓向馬路對面走去。
“真的假的,還能在這兒擺攤兒賣東西?”
“真的,攤位費也不貴,十塊錢一晚,買吃食的需要提供健康證。”
“這年頭誰大冷天的出來賣吃的啊?家裏的存糧都不知道能撐多久!”
Advertisement
“他們這邊還有換糧處,說是自個兒在家裏種的菜蔬啥的都能換糧食,有詳細的兌換比例。我看着挺不錯的,我家只弄到了韭菜的種子,家裏能用的盆桶都用上了,一口氣栽了十來盆,如今長成了,割完一茬又一茬,天天當菜吃都吃不完,能換點兒糧食也不錯。”
“我家只搞到了芫荽種子,也種了不少。你家有人愛吃芫荽嗎?要不要換一把?”
“成啊,等吃了午夜飯咱們在這裏碰面……”
“诶?看這宣傳冊上說的,擺攤兒是收錢還是以物換物都随攤主!”
“我瞅瞅……說登記處大電子屏上有物價參考标準!不知道能不能擺攤兒賣二手衣服,我娃好些小衣裳都穿不上了,擱在家裏占地方,如今網上二手又賣不動,丢了怪可惜的。”
“試試呗,他們也沒說不能賣,反正一個攤位一晚上才十塊錢。”
……
大家這些日子估計都在家憋狠了,看上去都特有傾訴欲,不管是認識的還是不認識的,聽到誰問了什麽,立刻熱情地把自己知道的信息說了出來……置身其中雖感覺有些鬧哄哄的,但不得不說,這氣氛莫名讓人心情愉悅。
湯子苓也很快領到了一張宣傳單。版面設計非常簡潔,一眼看去全是重點,最後還附帶公衆號、官微賬號和加群二維碼,說有什麽問題可以随時咨詢工作人員。
才加上公衆號,就收到了“柳湖北街夜市6號門凍魚大甩賣”的推送。
“6號門?”湯子苓認真觀察了下,才發現原本各色各樣的門頭被拆除了,換成了統一的數字led燈。他拉着元松找到6號店鋪,已經有不少消息靈通的居民圍攏來了。
“街坊鄰居們欲購從速啊,數量有限,先到先得……”
觀望的人不少,可大約畏懼幾個一身彪氣的“門神”,一時沒人敢踏進店門。
元松跟湯子苓不耐煩等,索性做了第一個吃螃蟹的人,進店簡單詢問了價格後,覺得雖貴但還承受得起,直接擡出來一條長近一米的大海魚。
不少人圍過來問價格,聽兩人說了之後嘴上感嘆着“真貴”“吃不起”雲雲,可身體卻很誠實,立馬轉身進店,生怕去晚了就搶不到了。
穿過馬路,迎面跟出來看熱鬧的王家老少碰了個正着,元松語氣略帶興奮地先開了口:“6號店正賣凍魚,說數量有限,想要的話得抓點緊。”
“哎呦,那得趕緊的!”想問什麽的王四嬸頓時也顧不得了,兀自小跑着穿過了馬路,邊跑還邊喊她兒子快跟上。
王锵被他媽拉着,也顧不得多問,匆匆跟兩人打了個招呼就去馬路對面了。
進了巷口大門,元松轉身鎖門的時候發現街對面有賊頭鼠腦的人伸着頭往這邊張望,哐當一聲把門關上後從裏面鎖了,回身對同樣發現情況的湯子苓說:“不礙事,回頭讓大花派個小弟過來震懾一下。”
湯子苓愣了下,他知道後院狗群那條似乎是頭領的狗子名叫大花。可元松說什麽來着?“讓大花派個小弟過來震懾一下”?大花再聰明能連外派小弟的事都會做?
“你說真的?”湯子苓看向元松。
“真的,它們比你想象中要聰明很多。”元松似是不願多說,認真地說完後就轉移了話題,“這魚這麽大塊頭,你知道咋吃不?”
該知道的早晚能知道,湯子苓也不為難他,順着他回答:“我也沒吃過這麽大的魚,但我想着應該跟普通魚大差不差吧,清蒸、紅燒、油煎、清炖,這魚看着不錯,怎麽做味道都不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