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卷二結局章(下)
第27章 卷二結局章(下)
硯臺自然是新硯, 不存在用過的痕跡。只是那上頭雕龍刻鳳,就标明那是帝王家物,丞相只能小心推诿說那是陛下自用的, 以此來推脫皇上與他的那份心意。
那是一份他萬萬不敢承受的心意, 陛下無子, 卻對他的孩子多加照拂, 責令書院教導的,竟然都是些治國平天下的書文, 丞相一家三代皆為賢臣良相,擇明主而侍之,卻斷沒有觊觎過帝位。
皇帝此舉,怎能不令他心生惶恐。
眼見這份心意,再也兜不住, 就要被挑明。周衍最近所忙之事,怎麽看, 都像是一些有關于權力交接的舉措。
周衍笑得慈祥︰“喜歡就好,至于禮制,當廢則廢,不是什麽緊要的事兒。”
周衍假裝沒有看見丞相大驚失色的表情, 自顧自繼續說道︰“算來, 過了這個生辰,令郎也已年滿十歲。文韬武略,是個可造之材。待朕百年之後,上陵國, 後繼有人。”
周衍把話明明白白撂在這兒, 丞相頭上大汗淋漓,急忙跪倒在地︰“陛下, 不可,萬萬不可啊!”
“有何不可?”
周衍與丞相目光對視︰“你是覺得令郎才德不備,不堪大任嗎?”
丞相搖頭︰“不是。”
“我懂了,那就是令郎無心天下朝局,志不在此?”
丞相不知如何作答︰“也不是。”
周衍︰“那是為何?”
丞相将頭扣得更低︰“臣以為......陛下之位,應有陛下之血脈親自承襲。世襲之制是為禮,古已有之,不可破。”
周衍︰“古禮又怎樣?依着古禮,上陵也沒強盛到哪兒去。朕早已有意,廢世襲,改禪讓。我要你說實話,如果我要你輔佐你的小兒子,将來登基,接續我的位子,繼續上陵之太平盛世。你們顧家,敢不敢擔此大任?”
Advertisement
丞相終是嘆了一口氣,該來的總會來,無可避免。
“臣,願意。犬子平生之志向,也一直在朝堂之上。此等狼子野心,身為人臣本不該有,但陛下要我坦誠相告,若無儲君,在臣看來,犬子的确是最好的人選。”
周衍将跪在地上的丞相扶起來,為他彈掉沾在兩只寬大衣袖上面的灰︰“有就好,那就希望令郎不墜青雲之志。”
丞相深深鞠躬︰“顧家必定不負此清平盛世。”
周衍離開,從朝堂離開,诏書已經拟好,他再也不會回來。
路過書院時他順手拿走了那本《山水經注》的抄本,剩下的時間,要和周以光游山玩水去了。在編纂這本《山水經注》的時候,他早有此意,所有命人準備了抄本。
畢竟,除了地理文志,這更是迄今為止最全的一本旅游指南。
****
周衍坐在案前,拿筆在那本《山水經注》上面圈圈點點,聽說極北的寒夜很美,他提筆在極北荒遠畫了一個圈,表示這個地方,他們要去走一走。
聽聞西北大漠有最美的星子,當年路過一次,卻沒覺得有多好看,帶上周以光再去一次,會有很大不同吧。到時候要搞一頭駱駝,多馱一點換洗的衣物和幹淨的水源,畢竟都是愛幹淨的人。
想到周以光,周衍的萬千思慮都暢快起來。心頭描摹那人的模樣,淡淡的眉彎和潋灩的眼,想着想着,不知不覺,心頭那副形容就付諸于手中圈圈點點的筆尖。
他在《山水經注》抄本扉頁的空白處,随筆作畫,畫的正是周以光歸來時那一襲紅衣的身影。
周以光提着一壺酒,從門外走進來,正好看到周衍作畫時候的背影。
雖看不出周衍正在勾畫些什麽,但是他拿筆伏案描描寫寫的樣子,簡直與周以光夢境當中的情景如出一轍。湊近看去,周衍畫的,正是他身着一襲紅衣的畫像。
周以光把酒壺放在書案上,将周衍手中的《山水經注》抽走,拿到書案的另一邊。
一只腿往前跨坐在書案之上,傾身向前用身體遮擋住周衍的視線,不讓他繼續畫下去。
周以光身形很瘦,這幾天吃的不錯,還稍微長了二兩肉,不然就是形銷骨立,摸着都硌手。饒是如此,他垂在案牍之上的兩條腿,覆蓋在月白色的衣擺之下,也顯得過于纖細。
衣服下擺自然垂墜,月色照在衣擺上,讓布面的料子也泛起緞面的光澤,淺淺的,那是月光,如此勾人。
周以光攬過酒壺,仰頭喝酒,看着周衍,神情篤定︰“你在畫我。”
周以光翻開《山水經注》的扉頁,看着周衍畫的自己,皺眉︰“你真的在畫我。”
莊周夢蝶,牒夢莊周,周以光越來越覺得,密室當中的那個夢,是真的。
眼前這個書案是周衍平時批閱奏折的地方,一套簡單的硯臺和筆洗,只有朱砂和黑色的墨,但是這兩種顏色也足夠夠了。黑色可以在宣紙上分出淺淡的筆觸,幻化成千上百個層次,勾勒眉眼,傳神而動人。
朱砂在硯臺當中簡單渲染一下,層次分明,一襲紅衣也刻畫得足夠精細,連衣服上的褶子都細致入微。還真別說,周衍也算具有十分的繪畫天賦,周以光在心中如是品評。
周衍謙虛︰“第一次畫,手生,畫的不好。”
“沒畫過別人。”
周以光将書卷遞給周衍,心道,你才不是第一次,夢中,你早就畫過我。但那句“沒畫過別人”,還是令他心中遍地開花。
周衍接過書卷,端詳︰“等改天,好好給你畫一張。”
翻開他之前作出标記的地方︰“我圈出來一些地方,我想,我們可以去走走。”
“你都安排好了?”
“嗯。”
周衍點頭︰“以後上陵國的王位,姓顧了。”
周以光親身攬着周衍的脖子,在他耳邊︰“但我永遠姓周。”
吐息當中,酒氣惹人醉,依稀還記得,當年地牢當中這個孩子本無名無姓,卻揚言要跟他姓。随了他的姓氏,一輩子當他的人,不虧。
日後,他們游山玩水,風流快活,另成一段佳話。
史冊當中記載着不少改朝換代的故事,無不經歷血雨腥風,史官手中一支筆,橫隔飄飄搖搖兩個破碎的朝代。民間志記感嘆王公侯爵落草莽,義軍入朝成鳳凰。
但上陵國這一次改換朝代,卻是無聲無息,太平盛世沒被動搖半分,這個王朝又持續強盛了三代有餘,才在歷史的車輪下逐漸沒落,你方唱罷我登場。
官家正傳當中寥寥幾筆︰上陵有周姓明德之君,廢世襲,改立禪讓,傳位于顧。
當然,稗官野史的猜測更加可觀,故事纏綿動人,大抵是神仙不羨仙鄉。
【尾聲】
又三年,周衍與周以光二人沿着當年在《山水經注》上圈出來的那幾個方位,走遍名山大川,看盡星河日落。路過一處不知名的村莊,依山傍水,一草一木都很令人舒适。于是他們也就停下腳步,在此定居。
三年的時間不長不短,江湖當中一盤散沙的局面似乎有了些許起色。
聽聞有個名叫張子裕的俠士,竟是繼承神隐之局的人,一朝出關,聲名鵲起。
此人剛剛踏足江湖不久,偏偏最不信邪,老前輩告訴他混跡江湖的道理,最重要的是明哲保身,他并不反駁,笑而不語。謝過老前輩的好意,卻始終信奉自己的道義,他覺得,行走江湖,最重要的是道義。
出關以後,張子裕走遍不少地方,以棋會友,以武論道,唯獨少言寡語,他所信奉的道義,他永遠不會一本正經地講給大家,卻能踐行在行動上,人人有目共睹。張子裕也算見慣腥風血雨爾虞我詐,但是這個江湖,還是他眼中那個熱血的,道義為重的天下。
神隐之局慧眼識人,張子裕能在黑中辨白,不受沾染保持本心堅定不移,這是很多人所不能夠做到的。
同盟會倒塌,武林需要一個領袖,近來推舉張子裕的呼聲越來越高。
某日,周衍他們定居的小村莊忽然熱鬧起來。
這裏每七日逢一集市,集市當天本就是這個安靜的小村莊當中最熱鬧的一天,但是今天比往常更加熱鬧。
當日街邊衆人擁簇圍成一團,原來,今天鎮上來了一位大能,正是張子裕。
很多外面的人都聞訊而來,有的人想要向他讨教一二,有的人幹脆想要直接拜師。但張子裕此行前來,目的主要還是拜訪兩位故人。如果有合适的弟子,也可以收下,畢竟張子裕他不是獨行俠。
偶然間在漠北從一個照顧駱駝的佃戶口中聽聞,有兩個人從中原來,買了他的駱駝,通過描述,張子裕覺得他們很像。一路打聽,就找到這裏。
周以光他們也沒刻意隐去行蹤,只是繼續化名,容光公子的名頭已經不能再用,動靜太大。好在周衍之前用過的那個化名,連行,還沒改過。
沒想到故人還沒見到,就被擁簇起來,到底是出名了啊。
穿過人群,周衍他們遇上張子裕,故人相見與嘈雜鬧市,別有一番煙火味。
此時武功已大成的張子裕,才徹底認清,當日上和門,自己結交的兩個少年,是何等高深莫測。哪怕現在,有神隐的加持在身,他也覺得自己未必是其敵手。
周衍笑道︰“恭喜,江湖風氣有朝一日終如你所願。說真的,我都沒想到。”
張子裕拱手︰“世事本無常久,誰又能想到呢?”
周以光︰“最後還有一事相告,容光也是化名,我姓周,周以光,曾經是二十四樓的人。”
張子裕略微錯愕後神情如常︰“哈哈,原來是周公子,我早該知道的,二位都不是平常人。”
張子裕目下無塵,心中沒有挂礙,走到今天,只因年少時心中那個聲音︰如果有一天,我做武林盟主,我希望江湖是這樣的。
作者有話要說︰
第一個世界結束啦,下一個世界,夜游地府,不見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