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承昭十六年四月十二,六部及中書令,禦史臺聯名上奏,懇請帝廣開六宮,遴選妃嫔。
帝允,令禮部及內廷司協辦之。
天下皆驚,疑之曰:帝獨尊鳳栖十六年,六宮虛設非一朝一夕之事,前有中書令,禦史臺五次聯名上奏,帝皆斥之,今何以允之?
有宮中老奴笑曰:帝後于淩王舊府交棋相殺,帝近潰敗,遂偷取一子,後察,大怒喝之,帝覺顏面有失,亦怒,摔門而去,獨自返宮,恰逢奏報,遂允。
衆人大笑荒唐無稽,皆不以為意。
有宮中老嚒反駁曰:非也非也。後乃官家庶女出身,本為朝野不容,多年來幹預朝政,恃寵擅殺,中書令禦史臺對其早有不滿,參本成砌,堆之于大正宮內,帝因朝野怨沸,遂允采選。
又有宮中老婦搖頭笑曰:非也非也。燕州靖熙世子入鳳栖殿朝拜之時因不小心将明黛公主的琉璃燈摔碎,公主暴怒,不由分說下令杖責八十,致靖熙世子重傷昏迷,燕州震怒,朝野轟動,皆追責于後,教養不善之罪,帝為平舉國之怒,遂令公主靜思己過,允采選,分寵鳳栖。
衆人若有所思,皆道:原來如此。
四月下旬,大楚二十四州由各州侯及巡撫下達,各州禮司主理,遴選各府各邸适齡貴家秀女。
五月初八,秀女一百一十八人入京進宮。
*******
大正宮,香爐微縷,燈火通明。
“啓禀皇上,依臣所言,景州乃是我大楚二十四州之首,鹽鐵重地,若無證據便下令徹查,怕會牽一發動全身。”
“王大人此言差矣,難道嶺南死的七百五十六條人命就該命如草芥,就該被置若罔聞嗎?”
王宵臉色一暗,“景州侯府,百年門楣,慕家一脈有着大楚皇室及西域王室血統,乃是承元帝親自下诏封侯的門庭,若無證據,便興師問罪,下令封州徹查,只會為天下人落下口舌,指責皇上有違先祖聖意,不敬開國元勳,難不成林大人想看到此等局面嗎?”
“景州慕家自恃皇家天恩,擁兵自重,貪污受賄并非一朝一夕之事,七年前的芒砀山,三年前的奉天城,還有今天的嶺南,樁樁件件,他景州侯府難辭其咎!”林逸義憤填膺,雙膝猛折,跪于殿前,“皇上此次萬不可姑息景州之罪,否則只會傷了其他各州忠君之心,臣懇請皇上,下令封州徹查景州貪污嶺南急救糧草物資一事!”
Advertisement
“皇上,眼前之急乃是解嶺南城之危,大火連燒五日,百畝良田毀于一旦,村落山林傾坍倒塌,如何将急運物資成功運往嶺南才是如今關鍵啊!”
“王大人錯了!景州鎮守平樂關多年,無論哪條路都須通過平樂關才可致嶺南城,若不從源頭根治,再多急運物資都不過是羊入虎口罷了!懇請皇上下令封州徹查景州!”
烏雕玉案旁,氣息微重。
燭光之下,隐約可見一襲墨黑玄袍,鎏金帶,白玉冠,雍雅絕姿,深沉難測。
龍椅之人垂目凝思,蠶玉扳指微微轉動之間,似有萬千思慮一閃而過,劍眉微蹙似峰巒,眸光深凜如淵水,雖過而立,卻絲毫不損眉宇之間沉穩威儀之氣,矜貴高雅之質,灑脫不羁之韻。
“寧暄。”
“臣在。”
“你怎麽看?”
“啓禀皇上,臣以為,王大人所言甚是,如今還須先解嶺南燃眉之急,再做打算。”
寧暄說完,見龍椅之人未明态度,便行禮屏退一側,不再多言。
“再做打算?”林逸冷笑一聲,“臣看首輔大人這是在內閣待久了,不願做這得罪人的事吧。”
寧暄笑而不語。
“皇上,您若下旨徹查景州侯府及其官僚,臣願做皇上手中的利劍先鋒,絕無猶疑!”
林逸一字一句,擲地有聲,“還望皇上早做決斷!”
白玉扳指微滞,似在思索些什麽。
“報!啓禀皇上!嶺南八百裏急報!”
王宵,林逸及殿內其他人均拱手,屏息以待。
但願能有個好消息。
不出所料。
烏雕玉案傳來一聲久違的淺笑聲。
“皇上,可是嶺南”
“自京城運往嶺南的糧食衣物及修葺物資皆已運至嶺南巡撫府司,嶺南巡撫莫亭遠來報,已安排各營發放各家各戶,想來嶺南百姓之危數日內便可解矣。”
衆臣皆是一愣,随後皆欣慰叩首,“皇上英明!皇上英明啊!”
“看來景州還是顧念天恩,并未涉這第三批急救物資貪污一事。”
“是啊!到底還是州侯之首,百年底蘊還是在那的。”
已至子時,從大正宮出來的衆臣才長舒一口氣,各自拜別,相繼回府。
唯有烏雕玉案下,蕭铮雙拳緊握,青筋盡暴,那封八百裏加急的奏報被死死攥在手心之中。
吾皇萬安容禀:嶺南城內今突遇暴雨,因火災之後,土勢松軟,大雨連綿數日,造成山坡劃頂,泥石成流,如今大火雖滅,然洪水泛濫,城中糧草物資并非匮乏,而是已然崩潰,嶺南百姓苦不堪言,巡撫府司已無計可施,臣莫亭遠身為嶺南巡撫,自知罪孽深重,若此次能以一己之力救嶺南于水火,臣願一死以謝皇恩。萬望皇上念及嶺南百姓無辜,予以糧草物資救急!
臣莫亭遠及數萬嶺南百姓絕筆拜上。
緊握的雙手又重了幾分,青脈之血像是下一秒就要崩裂而出。
“皇上,下午禮部主司孟大人來報,說是各州秀女們的名冊都已送至鳳栖殿,只是三日過去了,鳳栖殿還未有初選名冊出來,孟大人請問皇上,該,該如何是好?”
蕭铮手指微松,本是閉目,如今倒是微微睜開了眼,“皇後還未回宮?”
高全搖了搖頭,“聽蒙乾來報,娘娘還在王府呢。”
“讓人把名冊送到王府,親手交到皇後手上。”
“是。”
高全說完本想退下,有些為難地說道,“只是這皇後娘娘的性子怕是”
“這是聖旨。”
“是。老奴告退。”
高全出來的時候大嘆一口氣,“哎……真是世道艱難吶……”
“喲!公公您這是怎麽了?都愁眉苦臉一天了!”小葉子嬉笑個谄媚的臉,趕緊湊了上去替人捏肩捶腰,“公公可是遇到什麽難辦的差事了?小葉子願替公公效勞!”
“你?”
“是啊!”小葉子笑得臉上的肉都快擠到一塊了,“小葉子是公公帶出來了,師恩大過天,如今公公有難處,小葉子自當為師傅肝腦塗地,在所不辭呀!”
高全尖笑一聲,“你這沒眼力見的東西喲!還不知道自個巴結的是個什麽水深火熱的差事!”
“公公,小葉子不明白。”
高全嘆了口氣,“皇上啊,讓雜家把秀女名冊親自送到王府去,還得親自送到皇後娘娘手上。”
小葉子臉陡變蠟白,哆嗦得連話都講不清楚,“親親親自送送送到皇皇皇後娘娘手手手手上?”
高全白了個眼,“現在還去嗎?”
小葉子猛地回過神,繼續擠出一堆肉笑,“這,這,奴才身份卑賤,怕污了皇後娘娘的眼,公公您就不同了,公公乃是大總管,哪是小的們能比的,嘿嘿--”
“瞧你這出息---!”
大楚朝自承元帝開國以來,已逾百年。
立朝以來,承元,承文,承武三朝勵精圖治,大楚日漸正興;奈何承齊,承惠兩帝昏聩無能,朝中屍位素餐結黨營私者不計其數,弊端漸顯,貪污漸出;至承漢帝,雖勤勉于政,寬待于民,然張太後弄權,帝與太後黨争不容,朝野污濁,天下哀鳴。
至淩王蕭铮即位,是為承昭帝。
承昭元年八月,帝冊立內閣,與六部,樞密司同議事。
承昭三年八月,中書閣頒布新法科舉制,自來年起,定每年的十月初七,初八兩日為科舉試,由內閣和中書閣根據筆試成績共同篩選入仕人才,再由皇上親自進行殿試,欽點三甲及官職設位。
承昭六年四月二十,內閣頒布京城及各州的官制及軍方兵制新體系,因此法令的頒布,徹底改變了大楚在承齊,承惠,承漢三朝中官制和兵制中腐敗多年的症結,百姓遂稱之為“承昭變革”。
承昭二年三月至承昭六年十月間,西疆都統府,北境東域七州以及南境六州悉數上交兵權,大楚于承昭初期,即完成了大楚皇室對于各州兵權的集中與鞏固。
承昭七年至十六年,帝行仁政,施德惠,減免賦稅徭役,與民休息,整肅朝政污弊,清蕩朝局,百官無不臣服;萬民無不敬仰,皆言大楚中興之勢,由此而始。
然承昭十數年間,雖四方來朝八方來賀,卻仍難抵其唯一為人诟病之處:罷黜六宮,獨尊鳳栖,致中宮失德,皇嗣凋零。
承昭元年七月初一,淩王蕭铮即位,是為承昭帝,立王妃明氏為中宮皇後。
承昭元年九月初六,明皇後誕嫡皇長子蕭沣,帝親賜表字:明曦。
承昭三年十月十五,明皇後誕嫡皇次子蕭浴,嫡皇長女蕭澄,帝賜表字:明頤,明黛。
承昭八年十月十五,帝加封嫡皇長女明黛公主蕭澄為楚和純惠公主,賜江陵之地,封號江陵王,世襲爵位由公主長子承襲。
承昭十二年四月初一,帝賜封嫡皇長子蕭沣為弈王,賜封嫡皇次子蕭浴為睿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