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賈代善不是自己回來的,還帶着五千兵馬。
守将無旨不能離開駐地,賈代善這個動作傳達出的信息已經足夠京城原本就繃緊了弦的各方勢力又揣度一番了。
賈代善入京之後頭一件事便是入宮面聖,然後神情凝重的回到府中。
賈瑚是跟着賈赦一起去大門外迎接的賈代善。
賈代善依舊身強體健,但到底不是年輕時候,從平安州趕回來,又馬不停蹄入宮面聖。除了身體上的勞乏,自接到聖旨那一刻起就要分析局勢,避免誤判。現在賈代善臉上滿是疲色。
回府之後,賈瑚之略和賈代善說了幾句一切都好,便恭請賈代善先休息。
賈瑚向來覺得除非事态緊急,其他時候都不值得不眠不休。況且人只有休息好了,才有更準确的判斷。
賈代善也是個心理素質非常好的人,不會因為心裏有點兒事就睡不着覺,也确實累了,當日夜裏便沒商議什麽。
次日賈代善用過午膳之後,祖孫二人才到了大書房。
去歲年底賈代善回來過,彼時賈瑚卻留在江南,祖孫二人已經一年未見。
現在賈瑚又長高了些,越發沉穩了。而且賈瑚下江南這件事,辦得着實漂亮,賈代善的壓力小了很多。
榮國府的從‘文’字這一代着實平庸了些,唯一出衆的賈敏又是女兒身。太平時候還好,現在為了争那個位置,不再太平,賈代善在平安州照應不到京城,回京又需提防有人在平安州使壞,有些分身乏術。
現在賈瑚有了如此出衆的能力,只要留些可用的人給他,賈代善便無後顧之憂。
“難為瑚兒了。”
“都是孫兒應該做的。”其實比起難,誰又難得過賈代善呢?沒有賈代善給的人,賈瑚也無法破局。
無需太多言語,也無關年齡閱歷,同樣負重前行的人天然更能理解對方的不易。
Advertisement
豫親王府徹底出局了,必然需要有人接手豫親王府的勢力。
賈瑚說:“祖父,我擔心太子誤判。”
賈代善一凜,有種不好的預感,打了個手勢讓賈瑚繼續。
賈瑚對自己的判斷向來自信,說:“皇上的年齡很微妙,在太醫和文武百官眼裏,皇上身康體健,江山穩固。但是皇上自己知道,到了這個年紀,便是沒有什麽明顯的病症,身體也大不如前,許多時候力不從心。人越是到這個時候,越容易恐懼。司徒聰是他自己扶持起來制衡太子的,司徒聰雖是皇長子,到底名不正言不順,尚且如此野心,在皇上眼裏,太子是比豫親王更恐怖的存在。”
接下來的話,便不用賈瑚細說了。若是賈瑚的揣測成立,那麽興德帝其實最容不下的是太子坐大。
“可是,”賈代善有些不解:“若是皇上有意遏制太子殿下,讓我帶兵回來做什麽?”
若無聖旨,地方守将是不可能帶兵回京的。
“若是試探呢?”賈瑚問。
沉穩如賈代善,聽到這句話都出了一身冷汗,他也終于反應過來現在形勢大好,自己隐隐擔心的是什麽。
皇長子被圈禁,江南留下大量的肥差,甚至還牽扯到不少其他地方的官員,這樣大的權利,若是落在太子手中,興德帝想要的平衡瞬間被打破了。
但是他偏偏讓賈代善帶兵回京,傳遞出要交權給太子的信息。若是文武百官信了,太子自己信了,興德帝容得下太子一系嗎?
賈代善頓時想到去提醒太子,但是其中有諸多不便。
東宮屬官有一整套的官僚系統,但是這些官員并沒有脫離朝廷的掌控,太子的權利全都在興德帝的眼皮子底下。太子又住在宮內,不似在宮外開府的皇子聯絡方便。
賈代善想了想,終究沒有傳信,而是去了東府找賈代化。
賈代善無旨不會去上朝,但是賈代化會,若是朝會上提起官員的任命,讓賈代化多提名非太子一系的官員即可。至于其他東宮一系的官員要争,就讓他媽争吧。
若是整個東宮衆口一詞,興德帝也未必會高興。
接下來的朝堂大事也确實是圍繞着江南官場重建展開的。大朝會上自然讨論的也是這個。
正如賈瑚所料,賈代善帶兵回京的舉動讓不少文武官員解讀出興德帝向東宮讓渡權利的意思,于是舉薦江南要員的時候,有人有意無意的建議用東宮一系的官員。
自然,也有領會了興德帝意思的舉薦了別的派系,否則文武百官全都支持東宮,這不是擺明了好日子不長了麽?
賈代化得了賈代善的提醒,知道這件事幹系重大。大公無私、義正辭嚴的舉薦了和東宮沒有什麽幹系,但是能力、資歷也确然足夠勝任的官員。
張佑站在班列中,先是一愣,旋即反應過來,也支持賈代化,舉薦了相對清正的官員。
興德帝端坐在龍椅之上。
他知道自己扶持起來的司徒聰會在江南得一些好處,但是沒想到司徒聰竟然如此膽大包天。進而興德帝會想:若是司徒聰得逞了,成功逼退了太子,會不會成為對自己的威脅?
上次在鐵網山,司徒聰對賈敬下手。是興德帝有意不徹查,但是具體怎麽回事,興德帝也心知肚明。
彼時,他雖然覺得司徒聰手段過于直白粗暴,但也樂見有人牽制太子。而此刻,他卻覺得任何人手中的權利太大,都會膨脹。
如果今日太子衆望所歸,興德帝的危機感只會更盛。還好,賈代化知道過猶不及的分寸,幸好張佑性情秉直,在這樣的場合也并不趁機假公濟私。興德帝覺得好受了些,他的這些老臣還是向着自己的。
然而興德帝并未打斷朝堂上的唇槍舌戰。
這是一個好機會,正好讓他看看手下的臣子們是真的一心為公還是各懷心思。
當然,讓賈代善帶兵回京這個動作還是誤導了太多人。包括不少東宮屬官也成竹在胸,躊躇滿志要在這次接受更多的勢力。
然則朝堂之上皆是人精,尚未發言的的人群中也有人開始揣摩賈代化的意思,有沒領悟的,也有領悟了的。
于是,舉薦江南要員的時候才沒形成一邊倒支持東宮的态勢。
這讓興德帝格外滿意。一是賈代化作為寧國府的人,難得的識趣;二是便是東宮屬官,意見也不一致,顯然東宮的人并未提前串通說辭。這不但讓興德帝更加放心,也佐證了賈代化和張佑秉公薦人是出自本心。
朝會上争執不休,直到散朝也沒有個定論。
這下文武百官心中都犯起了嘀咕。原本十分明朗的局勢,讓賈代善帶兵回來壓陣,不就是明示要将江南勢力交給東宮了麽?為什麽皇上遲遲不肯宣布?再聯系今日大朝會上詭異的走向,文武官員們總算覺得蹊跷了。
大朝會之後,興德帝宣了賈代善入宮。
見禮之後,興德帝感嘆道:“老賈呀,當年你們一幫人跟着朕出生入死,朕以為當年那幫兄弟都是過命的交情。誰知一起從刀山血海裏走出來的人,也都漸漸走散了,連尉遲行都背叛了朕,朕現在信得過的唯有你了。你說這兩江總督的位置,交給誰合适?”
賈代善和尉遲行也算老搭檔了,興德帝這一番話,賈代善也感慨的很。想當初奪嫡成功,興德帝信誓旦旦的共享江山,到底是安撫下屬的話術罷了。幸而自己沒當真。
“皇上,兩江總督一職幹系重大,還需皇上考量,臣不敢妄言。”
從今日賈代化和張佑的态度,興德帝看出東宮确然沒有僭越的意思,興德帝心中也有人選,有這一問,不過是想通過賈代善的反應再看看榮國府的态度。
尉遲行當年是興德帝的親衛,是興德帝認為絕對不會叛變的人之一。連尉遲行都人為財死了,連帶的,也影響了興德帝對當年舊臣的信任。
見賈代善反應還算得體,興德帝沒說什麽。又聊了些當年腥風血雨奪嫡的過往,興德帝便讓賈代善回府了。
這次之後,兩江總督一職很快定了下來,乃是三皇子晉王的岳丈吳兆恒。這結果倒是不出賈代善所料,以興德帝的秉性,自然是要扶持人與太子相制衡的。
大皇子不堪重用,便再扶持一個。
另外空出的實缺不少,就是司徒睿一系也安插了不少人進去。倒是這次扳倒豫親王出力最大的寧榮二府沒得什麽實缺。
顏修因尋找關鍵證據有功,迅速升為江南巡撫,林海提前升任兩淮鹽運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