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徐子衿姓徐,不姓“黨”也不姓“國”。
說實話,這種姓氏挺難聽的,而且說出來別人就知道,這是兒童福利院的小孩。
為了關愛孩子們的心理健康,取消了“感謝黨”“感謝國”的取名方式,按入院的先後順序排百家姓。
排到徐子衿時,正好就是“徐”姓。
也有小孩是不需要院長取名的,他們在入學年紀之前被領養走,自然有新家庭的父母給上戶口。
像徐子衿這樣的,眼瞅着要上學了,還沒人來抱養,只能由院裏統一上戶口,然後在院裏的小學讀書。
小升初考得好的小孩,由院裏資助送去外面讀書,成績不好的接着上六年級。
徐子衿上了三個六年級,在班裏是年紀最大的孩子,他已經十四歲了。
當初和他一起的入學的徐子佩,現在已經讀到初中三年級了。
老師每次說他的時候,“你看看人家子佩,在附中也是第一名,你還在小學當倒數第一,今年還能不能畢業了?”
每這時候,他就可憐巴巴的望着老師,“我媽媽怎麽不來接我?我想回家。”于是老師也說不下去了。
這一招,他從小用到大,屢試不爽。
剛上學的時候,他跟裝了發動機似的,半秒鐘不挪窩不行,老師還沒批評他呢,他就喊着“要爸爸要媽媽”,其他小孩一聽也開始喊,這課完全就沒法上了。
其實他們也是有“媽媽”的,每四個小孩都有共同的“媽媽”,住在一間三室一廳的房子裏,兩個小孩住一間房,徐子衿和徐子佩住在一起。
他們入院的時間相差半個月,被分配給同一個“媽媽”,同樣沒被“新媽媽”領走,又分到同一個姓氏。
在院裏的大人眼裏,他們倆差不多是對兄弟。
Advertisement
對徐子衿來說,叫聲“哥哥”也不會掉塊肉,還能使喚徐子佩給他寫作業,所以一直就叫得很親熱。
他以為做小的會有好處,比如說徐子佩會罩着他,吃什麽給他留一口,睡覺給他蓋被子,但其實并沒有。
徐子佩不太喜歡他,幫忙寫作業純粹是鞏固知識,平時說話都愛搭不理的。
有次“媽媽”拿了小蛋糕回來,在客廳裏喊他們出去吃,徐子衿玩着汽車模型不想動,便使喚徐子佩給他帶一個。
結果徐子佩空手回來了,因為全被對面房的兩小孩拿去了。
徐子衿氣的不行,沖去對面搶了回來,那兩小孩說,“子佩給我們了,這些是我們的!”
他兇道,“他給了,我沒給!”然後不由分說的,把不屬于自己的也搶了,那兩小孩氣得哇哇大哭。
徐子衿一下解決了兩個蛋糕,還給徐子佩留了兩個,可徐子佩不領情的說,“你拿他們的幹嘛,還回去。”
徐子衿往桌上一放,“我不還,你愛吃不吃。”
這時候,對面的小孩帶着“媽媽”來讨理,徐子佩把蛋糕還給他們,“媽媽”還笑着誇獎他懂事,徐子衿沖上去搶回來,扔地上狠狠踩了兩腳。
既然他給了徐子佩,而徐子佩不想要,那丢了也不給別人。
徐子衿向來蠻橫,“媽媽”都拿他沒辦法,要是話說得狠了,他還去院長那裏舉報,基本上就放任不管了。
這情況下,只能把那兩小孩哄好,再買兩個蛋糕。
徐子衿脾氣是不好,更多是和徐子佩生氣。
福利院的物質是有限的,每個“家庭”有固定的生活費,每個季度也就那麽兩件衣服,偶爾送來兩箱玩具零食,用不着“媽媽們”來分配,大家就一窩蜂去搶了。
雖然是小孩子,但大家也知道了,想要的必須去争取,為了更多的零食和玩具,盡情哭使勁鬧,滿足了才罷休。
哪像徐子佩,他什麽都不想要,什麽都能“讓”。
別人住一間房的小孩,有什麽還給對方留着,感情好得不得了,真像親兄弟一樣。
而徐子佩呢,他能把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