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借箭]

[劉晔的回憶]

那天剛走近主公帳幕,就聽見旁邊一個營帳裏傳來鬧哄哄的笑聲。是什麽人膽敢如此嚣張?好奇心起,走過去細聽,原來是主公身邊的一群小親兵。這天沒有輪值,便聚集在這裏說故事。也沒有空閑幹涉,只想,滿寵是執掌軍法的,怎麽能夠容許這樣的行為?

正要走過去,卻聽裏面有一個少年的聲音道:“風大哥,你說有比草船借箭更加巧妙的計策,那是什麽計策?草船借箭,已經是夠巧妙的了。”好奇心又被勾了起來。草船借箭?那是什麽故事?

又一個聲音道:“自然是有更巧妙的。草船借箭只不過是消耗了敵人的一些兵器而已。上古時候,有大軍包圍了一座城池。城池守将誓死守城,已經堅持了好幾個月。城裏的糧食箭支都已經消耗得差不多了,眼看就要被攻破了。這時候,守将想出了一個好辦法。”

這說話的人顯然是很懂得将故事的,在這時停頓了一下,少年們紛紛詢問:“什麽辦法?快說!”

那少年停了一停,又繼續說話:“這天晚上,沒有月亮,城池下什麽都模模糊糊看不清楚。這時候,輪值的敵軍突然發現,城樓下用巨大的繩索缒下了許多人!一定是城裏的人守不住了,想趁夜來襲營!于是他們就大聲報警,同時萬箭齊發,将還缒在城樓上的人射成了刺猬!”

說到這裏,已經有性急的少年接嘴:“我知道我知道,那一定是稻草人!是守城将軍向敵軍借箭來了!”

說故事的少年贊賞地說道:“正是,你很聰明。守城的将軍見自己的箭支不夠,就想出了這麽一個好辦法。那敵軍射了半天箭,才發現那些‘襲營’的兵士居然一動也沒有動!才發覺不對!、守城的兵士将稻草人給缒上去,當下又多了幾萬支箭。之後第二天晚上,守城将軍又故計重施,又缒了幾千個稻草人下去。”

一個少年接口道:“風哥哥,這不對。我聽人家說,施展計策不能夠重複。如果老施展過去的計策,那敵人就不會上當。”

說故事的少年笑道:“是啊。不過敵人還是射了幾箭。見是沒有反應的,就不再射了。這一夜,收獲很少,不過是幾千支箭而已。第三天晚上,守城将軍還是用老辦法。這一次,敵人就不上當了。他們不射箭了。”

一個少年說道:“風哥哥,那你說,這個計策到底巧妙在什麽地方?就現在看來,這不過是一個笨計策而已。”

說故事的少年道:“巧妙就在第四天。這一天,敵軍的守衛又發覺城樓上有稻草人缒了下來。這一次,他們也懶得報告了。反正是稻草人,報告了還要吃蛋糕。”

“吃蛋糕?什麽意思?”

“……是受懲罰的意思。反正沒有什麽別的花樣,繼續打瞌睡!可是,那些稻草人一缒到了城牆底下,就完全不是那種木呆呆的樣子了。他們一下城牆,就非常迅猛地行動起來,直撲到敵軍的營帳前面,一番戰鬥,将敵軍殺得哭爹喊娘!原來,守城将軍原先的行為,借箭是次要的,重要的是——麻痹敵人!”

不知不覺聽了這麽久,我兩腿幾乎麻木。不過我沒有注意到自己的兩腿,我深深被震驚了:我熟讀詩書,這麽驚險有趣的故事,豈能不知?顯然,這個故事不是“上古時代”真正發生過的事情!或者說,這個故事,是這個少年編的!

就這個故事來看,這個少年,已經深知軍法!這麽巧妙的計策,至少我就想不出來!不知主公注意到這個人才沒有?

Advertisement

見了主公,說完正事,就提起今日見聞。主公一笑,道:“這個人我知道。我想重用他,奈何他不肯受。”

“主公,聽了那個少年的故事,我倒有了一些想法……”我将自己剛才想到的,一五一十說了出來,“袁軍一定沒有聽說過這個故事。反正袁軍的箭支很多,我們不妨借來用用。”

“這幾天夜裏倒是沒有月亮。不過将士兵裝扮成稻草人的做法,未免有些兇險。萬一稻草不能夠完全消去箭的力道,那麽士兵就很危險。”主公沉吟了一下,說。

這幾日主公的行事态度似乎與以前似乎有些不同。但是我又不知不同在哪裏。

走出營帳,我去督造投石車。希望投石車能夠抵擋袁軍高臺上射下的亂箭。

……

這一日我剛走到造車的營地,就看見了一個陌生的少年,在營地裏很好奇地問這問那。我臉色一肅,厲聲呵斥守衛的将兵:“誰放他進來?他又是什麽人?”

守衛有些委屈,告訴我:“他拿了曹公的手谕來。具體名字我們卻不知道。”

我皺眉:“你們好生糊塗!連姓名也不問!把他叫過來,我要問個究竟!”

雖然說,我也不相信那個少年會是間諜,何況還有主公手谕。但是這到底是機密要地,謹慎一些總是好的。

少年走了過來。“見過劉大人。”他禮數倒還周到。

我望着他:“你到底是誰?為什麽來這裏?想做什麽?”

那少年微笑:“我是誰,不方便告訴你。我來這裏是想看看這個時代最厲害的殺人機器是怎樣的。沒有別的目的。”聲音有些熟悉。我聽到過這個聲音嗎?

好生無禮。我的聲音嚴厲了:“你到底是誰?到底意欲何為?”

那少年皺眉:“這樣一個發明,有什麽好稀罕?我原先還以為,能夠打上五六丈高呢,這麽一點高,又能夠抵什麽事?”

看起來是一個無所事事卻深得主公寵幸的貴家子弟,什麽事情也不懂得的。我擺擺手:“将他帶到曹公營帳去,問問曹公意思。”

那少年看看圍過來的士兵:“我來,是想告訴你幾個改進的方法,可以增加投石車投石的高度和力度。你不希罕,我就去告訴曹公了。”

“什麽?”我站了起來,“你竟然有辦法?”

“很簡單,就是杠杆與滑輪。”

聽着這個聲音,我終于想了起來:“你就是那個講故事的少年!”

這少年的知識很讓我吃驚。我實在沒有想到,他居然有這麽奇妙的設想。幾天之後,我們漸漸熟悉了;不過我也只知道他姓風,如此而已。投石車已經大功告成,他現在正指揮幾個木匠竹匠做風筝。不過他做的風筝的确有些大,光一個翅膀就有一丈多長。我實在有些生氣這少年親兵怎麽這樣無所事事,還要浪費其他人力:“你做了這個風筝,放得上去嗎?要幾個人一起幫着放?”

這少年笑着說:“是要幾個人一起幫着放。聽人說,你那天對曹公建議借袁軍一些箭支來用用,不過曹公擔心士兵被誤傷,所以反對。我想,如果真要借箭,那也不是沒有辦法。”

我看着風筝,眼睛裏充滿懷疑:“用這風筝?”

少年大笑道:“這風筝如此之大,綁一兩個稻草人上去應該讓人很懷疑是真人吧?”

我皺眉:“為了這麽幾支箭,浪費那麽大的精力來做風筝?做一只風筝的工夫,已經足夠做幾千支箭了。”這少年的想法的确很有趣,不過實在浪費。

那少年笑道:“時間上是浪費。不過鐵卻節約了下來。而且我還有一個想法,先與你說說,你再去與曹公商量着做吧。”

聽了他的計劃,我不禁完全怔住了:“你思慮如此周密,為什麽不親自到曹公面前獻策?”

少年淡淡一笑,沒有說話。

[曹操的回憶]

看着那個大風筝,我們都吃了一驚。程昱更是合不攏嘴:“這麽大的風筝,是不是人都可以載上去了?”

劉晔告訴道:“我們已經做過實驗,是可以載人。”

郭嘉繞着風筝走了兩圈:“載人上天即使可以,也是風險極大。半空之中,哪裏躲避箭矢?而且落地之後,也不可能大家都會聚在一起。孤兵作戰,無異送死。”

我點頭:“奉孝之言有理。”

劉晔道:“我們并不載人上天,我們只載稻草人上天。袁軍看見如此之大的風筝,而且風筝上似乎有人,自然會盡力射箭。這關系到放風筝的技巧,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不過稍微訓練一下,應該不難。”

我這才明白,劉晔是放不下他的那個借箭計策:“可是,這需要太多的人力。”

劉晔道:“風筝可以利用很多次。”

程昱皺眉,道:“利用很多次?”我們都非常奇怪地盯着劉晔。用計反複,是兵家大忌。劉晔不會連這個都不知道吧?只有郭嘉,似乎若有所思:“第二次我們将什麽帶上天去?難道是真人?”

劉晔道:“不是真人,第二日我們放上天去的,是傳單。”

郭嘉一下子猴樣就出來了:“什麽是傳單?”

劉晔不好意思地一笑,道:“有人給我出了個小計謀,我覺得很有用。咱們寫一些小紙條,上面都是動搖袁軍軍心的言語。比如說,告訴他們我們這邊的日子有多少好過,袁紹又做了哪些壞事,主公又有多少英明,還可以編造一些小謠言,告訴袁紹這四州之地已經被人圍攻,袁紹老巢都保不住了,親愛的士兵兄弟,你們還是跑回自己家去看看吧……”

劉晔這一說,我們都笑起來;劉晔卻一本正經的繼續:“我們這些傳單都是包裹成人的形狀的。袁紹如果看這些傳單不順眼,叫人稍微射上幾箭,那麽這些傳單就自己下來了。如果袁軍耐地住性子,我們自然是無功而返。不過袁軍應該沒有這麽好的耐性。”

郭嘉誇張地捂着肚子:“不會吧,你也會出這些馊主意?”

劉晔笑道:“我說過,出這些主意的不是我。這些傳單一發,袁紹非跳腳不可。所以當第三次這些風筝出現時候,袁紹肯定會采用另一種方法。”

郭嘉看着劉晔:“射箭!射火箭!讓這些風筝在天上燒掉,免得心煩!你的第三條計策,是火攻!”

劉晔道:“是!采用火攻!第三次放風筝之前,我們先将風筝在火油裏浸泡!而且每一只風筝都帶上兩只油桶,密封,袁紹不射箭也罷了,一射箭,就一定會将油桶射破;如果不射火箭也罷了,射火箭就一定會引發大火。割斷繩索,幾千只風筝一起下落,這幾天風都挺大的,燒掉幾百個營帳應該不難。誰叫老袁家士兵那麽多,營帳也那麽多呢。這就夠他們忙活一陣子了。”

我有些好笑地看着這有些孩子氣的劉晔,以前怎麽沒有發現劉晔性格也有這麽活潑的一面呢。難道是受了風飄絮的影響?可我怎麽也看不出風飄絮是一個如此活潑的人啊。“可是,這些方法不過是搗亂而已。與本初實力,并無影響。如果趁勢掩殺……似乎可行……”

郭嘉的眼睛在閃閃發光了:“這個法子……如果用在燒糧草上面,可真是好法子。派一隊騎兵過去,不要冒任何風險,輕輕易易就能大功告成。可惜這樣的法子只能用一次。”

“我們計劃,在實施第三次風筝計謀的時候,采用的是雙管齊下的策略。先派人劫了袁紹的糧草。這一邊幾乎同時放風筝燒營帳,趁勢掩殺。這樣,袁紹即使有時間得到糧草被劫的消息,估計也沒有時間派兵去救。這邊就可以從容搬運了。”

“我們的計劃?你與誰的計劃?”程昱開口詢問。劉晔有些尴尬,一時竟然沒有回答。

“你們的設計,是要劫糧草而不是燒糧草?有把握麽?”開口的是郭嘉。

劉晔開口:“其實,這都是主公那位姓風的親兵的設計,我不過是從旁修正而已。他說,辛苦種出來的糧食,燒了着實可惜。如果能夠想辦法将他們搬運過來,一樣可以起到打擊敵人的效果。”

我們一時都在沉思。劉晔道:“這個計謀還有一個關鍵——我們必須找到袁軍最大的糧食囤積地點,這個袁軍的囤積的糧草必須非常多。多到袁紹一時半會再也找不到這麽多糧食的地步,多到沒有這批糧食袁軍就要餓肚子的地步。”

這幾天幹擾袁軍糧道,也有一些收獲,不過都是小打小鬧。這個計謀,有實施的餘地嗎?風飄絮,你既然願意出計謀,為什麽不願意親自見我解說此計?要不,我親自來拜會你一次?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