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章節

”這四個最為尊貴的封號,太宗給了誰呢?

“秦王”的封號,是太宗發家之前的封號,哪個兒子都沒給。“晉王”的封號在貞觀五年(公元631年)就封給了老九李治,封了有七、八年了。“齊王”的封號前年的時候(也即貞觀十年公元636年)給了老五李祐。“楚王”的封號在貞觀初年便追封給了早薨的二兒子李寬,。

史載“寵冠諸王”,李治的同母兄李泰,這個朝野都說是唐太宗最寵愛的兒子的老四,太宗給的封號最初只是“越王”,前年也即貞觀十年(公元636年)時才徙封“魏王”。

而常被太宗稱贊“英武果敢很像我”的老三吳恪,先是被封為“漢王”,後又改封“蜀王”,去年封為“吳王”——這個封號甚至都沒在戰國七雄裏面。

看到了嗎?最受寵的老四李泰,封“魏王”;最像他的老三李恪,封“吳王”;最不喜歡最不欣賞的老九李治,卻給了最尊貴的 “晉王”封號——太宗這封號給的,真是相當任性。

那麽她們到底覺得太宗最欣賞哪個兒子呢?——面對我的追問,她們沒有正面回答,只是以一句話終結了讨論,那句話就是:“聽其言而觀其行”。

我一頭霧水,這什麽意思呀!你們就不能說得通俗點、淺顯點、直白點嗎?——欺負我讀書少,早知如此,我以前就少逃點學了。

那天散場之後,我悄悄地問最有耐心的徐惠妹妹,那句話什麽意思,她說:“意思是聽了他的話,還要看他的行動。也就是說不要只聽言論,還要看實際行動。”

唉!這還是沒有說太宗到底最看好哪個兒子呀!——這個問題的答案對我很重要,我那幾天都在愁,該下注押誰啊?——搏一搏單車變摩托!!

這賭局的事,還得從年初說起。春節才過,後宮便流言驟起,說太子失德,陛下有意廢之……傳言說得有鼻子有眼的,所以後宮一項歷史悠久的活動便迅速做出了響應,這項活動便是“開盤下注、買定離手”。

現在一共開了四個盤口,分別是:太子李承乾地位不變,一賠五;老三吳恪當選太子,一賠二;老四李泰當選太子,一賠三;老九李治當選太子,一賠四。規矩是:正月下注,一年為期,賭年三十前你買的事件會不會發生,次年正月十五前賠付賭金。

從賠率上看,老三吳恪最被大家看好,而且他又是個大帥哥,于是我買了他!後來年底,答案揭曉:太子的地位穩穩當當,莊家賺了個盆滿缽滿,後宮衆人十賭九點九輸,我也是那九點九中的一份子。押上了全部流動資金的我嚴重懷疑,這“太子将廢”的消息就是這些黑心莊家造的謠——賭博有風險,下注需謹慎,可惜我那從牙縫裏省下的三枚銅錢吶,就這樣打水漂了!

第六局又結束了,照舊鼓掌、吹哨、叫好。

第七局

場上第七局開始的時候,我沒有繼續聊天,而是四下張望。李治問我在找什麽,我說:“站得累得慌,找地方坐。”話音剛落,我便鎖定了目标——學生的書案。我一把拖過近旁的書案坐下,然後招呼李治和小明達過來歇歇腳,場上的徐惠我就顧不上了,畢竟吵架氣勢很重要,坐下會比對方站着的人矮上一節,非常影響發揮。

可李治看到之後,對我說:“這不太好吧!”小明達也看着我,眼中露出向往的神色,但也沒過來。至于對面那幫臭小子以及一直站在旁邊當“圍觀群衆”的一衆教職工的神色,我不用看也知道,反正進來到現在,就沒有什麽好臉色,懶得理會。

其實這也不能怪我。要知道在我們唐初時候,現在家家戶戶都有的凳子、椅子還沒有普及,我們的主要坐姿還是席地而坐,所以書案的高度當座椅剛剛好。我們家靠近長安西市,那裏是西域客商集中的地方,椅凳在胡人間比較盛行,我家趕時髦,早就換上了,不僅是我們家,長安好多貴族人家都配備了,只是這種公共場合還是保留着古老的跪坐。仔細想來,我已經好久沒有席地而坐了,所以一開始就沒想過要往地上坐。沒有試過的人不知道,跪坐相當累人,我本來就累得慌,更不想難為自己,當覺得累的時候,第一反應就是去找凳子。

我毫不在乎地對李治一擺手,對他說:“你爹是皇帝,你拿出點‘老子天下第一’的氣勢好不好?咱們都是要在這當老大的人啦,好不好當然是我們自己說了算,還去聽別人指手劃腳?那還當什麽老大?”

李治點點頭,非常幹脆地坐在了我身旁,小明達一看,兩眼亮晶晶地跑過來,也挨着我坐下了,坐下之後就開始拿小手捶腿,看來也是累壞了。于是我把手往李治面前一伸,攤開手掌,李治非常上道地取下身上的零食袋放在我手掌上——算一算,自打年前在宮裏花園那回巧遇認識後,我跟李治也有近兩個月的交情了,也就培養出這麽一點默契,不容易啊!

我打開袋子,取出我最喜歡的肉幹遞給明達,可小明達搖了搖頭,說不想吃,口渴。我點點頭,把肉幹放回袋中,然後把袋子丢回給李治,便開始四下張望找水。很快就被我找了,就在那群“吃瓜群衆”——前面的老頭身前就有,還用炭爐子保溫呢!

老爺爺看樣子地位不低,年歲看着不小了,須發全白了。他一個人坐在椅子上——那是全場唯一的一把椅子,其他人都老老實實地站在他身後,跟他并排站的人都沒有。

他身着的茶具還挺齊全,一壺四杯的套裝,壺在爐子上熱着,杯子只用了一個,其他三個都在托盤裏放着。于是我慢悠悠地晃到他身前,非常禮貌地行禮,提起茶壺先幫他把茶水續滿,才又取出兩個杯子斟滿,在衆人瞪大眼注視中,我端着兩杯茶走了回來,一杯給了正在聆聽對方說話的徐惠,一杯則給了小明達,并跟明達說,待會你徐姐姐喝完了,你去把空杯子拿回來。明達非常認真地向我用力點頭,還拍了拍自己的小胸脯做保證,一定會把任務完成——這小妹妹真是太可愛了!至于李治,渴着吧!我不也沒給自己倒茶嗎?——只剩下一個杯子,我和李治兩個人怎麽分?

再次坐下之後,李治跟我說:“跟你商量一下,咱們換一下,老大我來當,如何?”

像我這種習慣了當老大的人,從來沒想過要當老二,所以他這一問真把我愣住了,我半天沒轉過彎來。

李治說:“這裏的人跟你以前收的小弟不一樣。你以前那套‘說不聽就罵,罵不聽就打,打不聽就往死裏打’的招數在這裏不管用。”

我奇怪了:“怎麽不管用?”

李治說:“這裏的人,擁有的比那些人要多……”

我聽了半天,覺得他說的有道理。我以前在街頭收小混混時,那些小混混一窮二白,為了能活下去,有些人連做人的尊嚴都可以不要,他們已經沒有什麽可失去的,只需要低頭便能獲得不挨打罵而且有吃有喝的生活,他們很容易會“屈服”。而這裏的人,若輕易“屈服”,他們将失去榮耀、地位、家庭重視、繼承權,甚至會被趕出家門,怎麽可能向區區打罵低頭。再說了,他們受到家族的重重保護,哪裏是輕易打罵得了的人。

李治還說:“我是皇子,當老大比你更有優勢,他們也更容易服氣,我們遇到的阻力更小些,反正我也會聽你的,不就跟你當老大是一樣的?”

他都把話說到這份上了,我覺得我都不好意思不答應了,于是我很高興地點了點頭,跟他擊掌成交。

當我們擊掌聲響起時,場上第七局也塵埃落定了,于是我們順勢鼓掌、吹哨、叫好。

第八局

場上徐惠開始第八場碾壓,我問李治:“怎麽忽然想當老大了?”

我之所以會有此一問,實在是因為這不太符合李治的“人設”了。李治一直以來的表現,以及後宮聽到的傳言,讓我覺得李治不是個喜歡出頭的人,他似乎不太習慣站在人群的前面,而是更喜歡縮在第二、三排的位置——靠前卻不顯眼。這種“站位”跟他在皇子中的排位恰好相當——嫡老三,不前也不後。

習慣,這可是個力量相當強悍的家夥,一旦養成,它便深入你的骨髓,時刻影響着你的行動思維。俗話說得好:“行為日久成習慣,習慣日久成性格,性格日久定乾坤。”比如我,習慣當老大,所以來到小學的第一天,哪怕被人堵在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