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章節

事都一一記錄在案,不過都是非常簡單的三兩筆輕描淡寫,可以看出來,寫的人秉持着一種中肯旁觀的态度來進行記錄,不帶一絲褒貶之意。不過有一件事情,寫的很詳細,字裏行間隐隐透露出一絲贊賞之情,更奇怪的是還被人用朱砂筆圈點了出來——不過就是我在荊州時開了個小招聘會,有什麽特別的?人手不夠不就得招人嘛?那麽多事,我一個人怎麽做得過來?我怎麽都看不出來這件事情有什麽可值得注意的?還值得用朱砂筆圈出來,真是少見多怪。

話說那年荊州街頭,我奉荊州當地赫赫有名的“楊夫人”出即我母親大人本人之命,收攏街頭的乞丐小兒,管着他們不要惹是生非。随着地盤的不斷擴大,手底下的人越來越多,我哪怕是天不亮就出門,直到太陽下山了也未必能夠将我的地盤全部走一遍,人更是記不住……總而言之是越管越亂、越亂越忙、越忙越理不清,整個成了一團亂麻,我頭都快炸了,頓時生出了要金盆洗手退出江湖的心思。

我母親聽說後,輕飄飄的戳了一下我的腦袋,問我是不是傻的?忙不過來不知道招人嗎?記不住不知道制作名冊嗎?地盤看不過來,不知道劃片區嗎?把招來的人一個片區扔一個給他去管着,你自己只要今天看一點,明天看一點,不就看完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不就沒事了?你父親,一方大都督,管着那麽大地方的大小事務,都沒你這個只管着幾條街小乞丐的人忙!難道是我當年生你的時候忘了給你配腦子嗎?——聞聽此言,我無言以對,只能在心裏默默地回她一句:“絕對是的”。

吐槽歸吐槽,但我是個講道理的人,母親講的确實有道理,于是我立馬出去發公告招人去了。可我沒想到招聘公告貼出去半個月了,無人問津。然後我的狗頭軍師母親大人又給我支招,讓我去街頭調研,查找分析原因。于是我穿着邋裏邋遢的衣服,混在我拟招聘對象(流落街頭的小孩)之間,混了好多天,才明白原因——他們不識字,根本達不到我招聘的最低要求——那時候我才知道,讀書這件被我視為苦差事的事情,在貧民家的小孩看來,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他們很多人想都不敢想。

不識字就不能制作名冊,沒事兒,我識字,我可以自己來登名字,就找他們做不要識字的事就可以了!反正我要他們做的,不過是一些發放物資的簡單活計,會記數就行,沒學過算術?不要緊,那就掰手指頭,手指頭不夠就加腳趾頭,如果還是出錯,就開除,反正我當時開出的可是“高薪”——管飯,當時州城附近不少地方遭了災,湧進了好多難民,有的是人想來。于是我的招聘條件一降再降,終于找到了第一批手下。然後我的地盤進行了二度擴張,管轄範圍又擴大了數條街,我招的人數自然也是成倍擴張,我發現自己又忙不過來了,這回我沒有找老媽吐槽,直接就依樣畫葫蘆制定出了解決方案:把若幹個小片區組成一個大片區,安排一位負責人,我只管這個負責人,管的人數不就可以減少了?——我真是太聰明了!

負責人我當然是從第一批招進來的“業務骨幹”裏面選了,畢竟我對他們比較熟悉,後面進來的人也容易服氣,可問題是,我第一批招進來的人那麽多,我需要的負責人可沒有那麽多,用誰不用誰,這是一個問題!一個沒處理好,街頭又得亂起來,最可怕的是,他們有可能會倒向地方的世家大族,直接影響我父親的災後重建計劃!

父親的災後重建計劃是什麽樣子?我也說不清,只知道當時母親勸我出來當小乞丐頭的時候,講了一堆世家與皇權的糾葛……我沒聽懂,倒是站在一旁,自小跟我母親一樣頗通文史的大姐聽懂了,我好慚愧!不過萬幸,我還有一個讀書不多的學渣父親,他單獨給我開了小竈,對我進行講解。

記得那天,父女倆一起蹲在房檐下,他跟我說:“這城裏有好多世家大族,他們合起夥來欺負咱們一家人!”

我當時好奇怪:“爹你不是都督嗎?你不是經常說,本州你官兒最大,兵最多,拳頭最硬,還怕他們不成?”

我父親重重咳嗽了幾聲,才點點頭說:“對,你說的沒錯,但是這些人最壞的地方就是,他們不正面較量,甚至自己都不出面,花點小錢,施小恩小惠,欺騙街頭那些可憐的小孩來給他們做壞事,你說他們壞不壞?你說那些小孩可不可憐?你說咱們是不是應該幫幫他們?”

在我父親充滿激情的話語中,我非常有正義感地一再點頭,就這麽被爹媽忽悠到街頭去了……自己的爹媽沒得選,誰讓自己投胎沒長眼,以後有機會再吐槽,先說說我怎麽選負責人吧!其實很簡單,這兩個字:考試。

經過第一次招聘失敗的打擊後,我對第一批招進來的人進行了基礎的識字算術培訓。這倒不是我有遠見,只是手底下都是文盲,嚴重影響工作效率。想象一下,當在倉庫盤點物資的時候,發現自己面對的是樹葉數袋、木棍數捆、石頭數筐……等等千奇百怪的記賬方式,我不知道別人會不會抓狂,反正我是覺得自己快瘋了,更別說我竟然還看到了數條麻繩——結繩記事啊!我快崩潰了!于是我一怒之下,逼着手下的兄弟讀書,那時的我,竟然體會到了自家老母親恨鐵不成鋼的心情。難怪我當年逃學時母親下死手打我——教啥啥不聽,學啥啥不會的人看着真是太讨厭了!

我當時把手底下的人召到一起,跟他們說:“你們天天跟我說你們在認真學,好啊,是騾子是馬,咱拉出來遛遛!買定離手,願賭服輸,到時候別說老大我沒給過你們機會……”通過這種方式,我很快就選出了第一批負責人,沒選上的人,也沒臉出來說三道四,因為整個考試過程是他們能夠看到的公平!

經過這件事後,我得出了一個結論,選人之前,必須有人可選,有人可選的基礎,則是大家都讀了書,而當的情勢是只有世家子弟才有機會讀書,開玩笑,世家子弟可跟我們家不是一邊的,他們是“壞人”那邊的,我招他們過來,那不是放老鼠進米缸嗎?所以,讓平民子弟接受教育是我必須要走的路……考慮到以後的地盤将會進一步擴大——那是必須的,畢竟我父親雖然坐鎮荊州,但同時也管着附近幾個州的事務,荊州城的地盤我都還沒有完全覆蓋,就已經要選負責人了,想着附近幾個州我都要管下來的話,那得有好多好多負責人,于是我決定在我管的地盤上普及教育——教育這個詞,用在這裏不太合适,畢竟只是些基礎得不能再基礎的知識傳授,但我喜歡這個詞的逼格,我就用這了。

通過這些事情,我對教育的必要性有了切身體會,于是老實重返學堂,在學堂的畢業答卷上,将我的這番感觸洋洋灑灑的寫了一大篇——這篇當時被我視為曠世傑作,後來讓我一看就臉紅的狗屁不通的文章,被一字不漏的抄錄進了太宗這份案前的手劄上。而那些朱砂,就點在了普及教育那行字上。

擴招

在選出第一批負責人之後,我便開始實施職業培訓機構擴招計劃,但剛開始實施就遇到了一個非常棘手的問題:沒人願意來。原因很簡單,他們覺得學了也沒用,所以不願意白費功夫。

按正常的邏輯,有免費的學不上,那是他們沒福氣,作為義務教育的“大善人”,應該擺出一副你們愛來不來的高姿态——但不行啊,如果現在不開始教的話,未來我又要面對“樹葉數袋、木棍數捆、石頭數筐……”之類的奇葩記賬本,再想想,交上來的樹葉,有的人說他一片樹葉代表5,有的人則一片代表6,有的人則一片代表10……樹葉明明看起來差不多,還得分出個大小來,因為大的樹葉和小的樹葉代表的數字都不一樣,木棍和石頭等等也是以此類推——記賬還記出個彙率轉換來,煩死了!

于是我就開始琢磨,怎麽勸學?我想到的第一個方法就是:做廣告——将讀書的好處廣而告之,讓大家知道學東西是一件好事兒,那不就有積極性了嗎?但第一步我就卡殼了,因為我實在想不出來,讀書有什麽好的?

首先想想我自己這邊,我招的人有限,地盤近期沒有大規模的擴張計劃,一個人都不會招。

同類推薦